谢谢山光水色的《我国发行的知青邮票》,做为知青中的一员,作为一名集邮爱好者,我更爱“知青邮票”。
40多年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国家的一件大事,所以也就能经常反映在邮票上。现在这些知青们都已步入老年,这些邮票就成了他们珍藏的纪念物,看着它能回忆起那段难忘的岁月。
我国知识青年到农村可以追溯到文革以前,从解放初期到1966年,已有大量的城镇青年上山下乡,那时基本上是主动去的,当时的口号是“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缩小三大差别”。表现那时知青的邮票是1964年9月发行的特66《知识青年在农村》,全套4枚,分别是“收割”、“种树”、“学习”、“科学实验”,邮票色彩绚丽,带有剪纸和装饰画的味道。
从1968年12月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指示起,全国数以千万计的中学毕业生上山下乡、插队落户,他们上山下乡虽也有主动的,但更多的是被动或强制性的。反映这时期知青的邮票就是1969年l0月发行的文17《知识青年在农村》,邮票4枚,分别是“和贫下中农在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向生产进军”、“向老农学习搞科学试验”、“赤脚医生”。还有就是1970年1月发行的文19《革命青年的榜样》,邮票一枚,画面是跳入水中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知识青年金训华。
1970年下半年全国工厂、企业开始招工,许多知青被招回城市当了工人,知识青年在农村的地位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有的当了民办老师,有的做了“赤脚医生”,还有的被推荐上了大学,……。反映了这一段知青生活的邮票就是1974年6月发行的编号票82-85《赤脚医生》,1975年3月发行的T9《乡村女教师》,1975年12月发行的T13《农业机械化》,1976年9月发行的T18《工农兵上大学》。这些邮票实际是将农村的知识青年和城里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糅合到一起了。
1976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已近尾声,1976年12发行的T17《在广阔天地里》,邮票6枚,分别是“接过南泥湾的镢头”、“读书学习”、“改天换地新一代”、“把知识献给农业”、“草原新牧民”、“屯垦戌边,保卫祖国”,这套知青邮票的发行,可视为知青邮票的“关门票”。
一晃40多年了,上山下乡运动已成为历史,当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们,大部分已经退休,而邮票以它特殊的方式永远记录了这段历史。每当我们看到这些邮票,就能回忆起当年艰苦奋斗的情景,从而更加珍惜这些邮票。
不过这些反应知青的邮票,由于都是在文革前和文革中发行的,都已成了珍贵的邮品,价格已非常昂贵了,有些已很难搜寻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