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白山黑水 → [转帖]追随红太阳--- B26:革命成功了,咱们干什么?


  共有98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追随红太阳--- B26:革命成功了,咱们干什么?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海东青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00 积分:2086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11/9 20:45:00
[转帖]追随红太阳--- B26:革命成功了,咱们干什么?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7/15 11:45:00 [显示全部帖子]

                              B26:革命成功了,咱们干什么?

 

  一九六七年的一月,上海的“一月风暴”首开了“全面夺权”的先例。“工总司”等几十个造反组织夺了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权。宣布成立了“上海人民公社”,他们在报纸上说“上海人民公社这个崭新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地方国家机构出现了,它丰富和发展了巴黎公社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苏维埃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一月八日,毛主席指出:“这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这是一场大革命。”

  一月十一日,《人民日报》发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给上海市各革命造反团体的贺电》《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相继发表社论《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夺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权》、《论无产阶级革命派的夺权斗争》等,支持上海的夺权。

  一月十四日,山西的造反派夺了省党政领导权。

  二月十四日,根据毛主席的建议,“上海市人民公社”正式定名为上海市革命委员会。此后,在上海一月风暴的影响下,夺权斗争席卷全国。在一九六七年内,山西、贵州、黑龙江、山东、北京、青海、内蒙古、天津等省市区党政机关先后被造反派夺权。

  一九六八年三月十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发表《革命委员会好》的社论,发表了毛泽东的新语录:“革命委员会的基本经验有三条:一条是有革命干部的代表,一条是有军队的代表,一条是有革命群众的代表,实行了革命的三结合。革命委员会实行了一元化的领导,打破重叠的行政机构,精兵简政,组织起一个革命化的联系群众的领导班子。”

  一九六八年九月三日,西藏、新疆两个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同时成立,至此,全国二十九个省市区全部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实现“全国山河一片红”。(实际上没把台湾算在内是个重要的政治错误)

  大联合委员会成立后,沈阳市内的中学开始组建中学红代会(中等学校红卫兵代表大会),而且各级革命委员会也在自下而上的成立。当时,我们隐约有种感觉,或者说在潜意识里已经感觉到这样一个问题,革命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一个新的政权,既然革命委员会成立了,那么两年来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也就要胜利结束了。现在的问题是,牛鬼蛇神横扫了,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批臭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也被打到了,也就是说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了,那么我们这些“红卫兵”学生怎么办?跟毛主席干革命的路我们是走定了,但是不能老去造反吧?工人可以继续在自己的工厂上班,农民可以继续种自己的地,解放军可以继续扛枪守边疆,可是我们是学生,不能永远呆在学校里啊!尤其是那些高三、初三两届(即66届)早就该毕业的学生,何去何从更是大家关心的事情,虽然目前还不知道他们将要到哪里去,将要被怎样安排,但是我们相信终归是要有个说法的。

  也许有部分同学会留下来,那么留下来的同学怎么办?难道他们要恢复上文化课?或者说复课闹革命,那么教材怎么办?建国十七年以来的旧教育体制已经被彻底否定,旧的教材肯定不能用了,可是为无产阶级教育服务的新教材还没有产生,没有新教材那么上课学什么?更严重的问题是教师怎么办?原来的教师大部分已经被打成“牛鬼蛇神”,怎么叫他们讲课?即使把他们解放了,当他们重新站在曾经批斗过他们的学生面前讲课,这些“牛鬼蛇神”的心不发颤吗?即使他们有胆量讲课,学生们听课的心情又会是什么样?学校还会回到那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吗?

  学校的大联合委员会,以及后来成立的红卫兵代表大会、革命委员会,都是几大派红卫兵选举出来的学生代表组成的。既然有的同学们要离校步入社会,有的同学要留校念书或者革命,那么就有个革命利益分配的问题。所以,在中学“红代会”以及“革委会”的人选上,各个红卫兵组织为了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想尽办法争夺委员会的名额与地位。当时我们也考虑到,为了维护我们组织内低年级同学的利益,高年级的同学在离校之前,一定要把进领导班子的事情办好。选送进入领导班子的同学,应该符合下面几个条件:首先,能在学校里呆相对较长的时间。因为高三、初三的同学可能要先期离校,所以最好是高一、初一的学生。其次,要兼顾文化程度,社交能力几种原因,最好是高一、高二的同学。再有就是“代表”的政治条件要好,家庭的背景没有毛病,社会关系没有历史问题。最好是革命干部子弟,或者工人,贫下中农出身的学生也行。最后一点是。在“三国四方”各方面争议不大,以免进入领导班子的阻力太大,而且最好是有凝聚力的同学。

  我们刚把进领导班子的同学安排好,文革以来已经停止二年的首次征兵开始了。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解放军是个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任何一个人进到部队里摸爬滚打几年后,出来就变成镀了金身的复转军人。革命军人不仅是家庭成分中最最革命的成分,就算在“红五类”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从政治地位上讲,复员军人回到地方,可以去任何叫人羡慕的工作岗位,比如人事组织部门、安全保卫部门等等。愿意从事仕途的还可以直接任职当官,不仅如此,他们生活的道路也是一路顺风,房子有人安排工资待遇也高,即使象找女朋友这样的事情,只要听说你是复员军人,多漂亮的女孩子都敢上门找你来,尤其那些家庭出身不好的姑娘,为了子孙后代不再受家庭出身的影响,更是把目光瞄准了复转军人。据说那几年无论城市或者农村,漂亮的姑娘几乎都嫁给他们了。

  因此,征兵的消息刚刚透露出来,同学们削尖了脑袋想往部队里钻。为了入伍当兵,为了今后的前途,学生们的家长、亲属、甚至七大姑、八大姨全都动员起来了,有门子的走门子,没门子的托人,据说当时各区武装部的门槛子都被踩坏了。当然了,能够入伍当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学校的推荐、身体检查、最重要的还是严格的政治审查。除此之外,还要证明在文革中没有武斗中的人命问题。我的同学许杰本来有十足的条件参军,就因为江雯的那件事情没有当成兵,叫他后悔死了。这次征兵学校一共“推荐”了三十几名同学,仅仅我们“新一中公社”红卫兵就有八名同学被批准光荣入伍参军。后来才知道,这次征兵中能去参军的学生,大部分都有父母、亲属走后门的背景。尤其是哪些家长当过兵的,在部队有亲属关系的学生,想去当兵的都走了。据说这件事情反映到中央,毛主席说想当兵是个好事情,走后门说明我们的人民军队威信高嘛!这件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很长时间以后我们才明白。

  该当兵走的走了,该毕业的也要毕业了,留下来的学生们可能还要继续追随红太阳,跟随毛主席闹革命。但是象文化大革命这样伟大的革命都要结束了,那么未来的革命目标究竟是什么?如果说革命委员会的成立意味着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要进行重要的战略转移,或者再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那么学生们是直接进工厂做工,还是直接当农民种地?或者全去入伍当兵打仗?想来想去好像没有一个地方合适。突然间我们发现,这些无限忠于毛主席的红卫兵们,好像成为这个世界最多余的人,除了造反干革命以外,在中国这个诺大的社会里好像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