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白山黑水 → [转帖]追随红太阳--- C3:难忘的上山下乡那一天


  共有100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追随红太阳--- C3:难忘的上山下乡那一天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海东青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00 积分:2086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11/9 20:45:00
[转帖]追随红太阳--- C3:难忘的上山下乡那一天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7/27 23:23:00 [只看该作者]

                                 C3:难忘的上山下乡那一天

 

   一九六八年九月二十四日。金秋季节的沈阳。

   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约有三个足球场大的一中操场上,到处都是人和汽车。一百多米长的L型教学楼的下面,依然是叶子刚要发黄的苹果树林,几个干干巴巴的小苹果无奈地吊在上面,好像没有人去理睬。校园四周的樱桃树、小榆树,好像没有了阳光,没有了雨露,只有对春天的眷恋。无数的老妈妈,老爸爸,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从四面八方涌在树下。操场上没有那往日的歌声,没有锣鼓,没有口号,也没有那五彩的旗帜。树林子里面送行的人们,没有大声的喧哗,只有低低的耳语,或是谁也听不见的自言自语。沿着教学楼东侧曲曲弯弯的小路上,有扛行李的,有用小孩车拉行李的,也有大人和学生共同抬行李的,他们在不断地走进校园。

   运送学生的车队停在操场的南边,一共是二十多辆大解放汽车。每辆车的车箱上安排坐的是学生,加挂的拖斗上面装的是行李,拖斗的后箱板子上写着车号与目的地名称。最前面的那辆大解放汽车是个宣传车,它的车厢上挂着一条横幅,上面写着《热烈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下面写着《毛泽东思想宣传车》,车箱两侧的高音喇叭里,反复地播放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林副统帅填词谱写的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两边的车箱箱板上,一边写着《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需要哪安家》。另一边写着《严防阶级敌人破坏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车队的最后面是两辆军车,车上面笔直的坐着一排排解放军战士,他们手里紧握着的上了刺刀的56式半自动步枪,象仪仗队一样整齐。那银白色的三棱刺刀,在晨光的映照下,发出一道道血红的寒光,好像是在宣告,解放军是在奉命保护毛主席的红卫兵,保卫走上山下乡革命道路的知识青年,如果有人胆敢破坏上山下乡运动,一定刀枪伺候。

  八点多钟,正在播放的革命歌曲骤然停止了。带队的学校革委会主任,通过广播器大声的喊叫学生们上车。在高高的车厢板下面,高年级的学生先是把低年级的学生一个个扶上汽车,然后再把行李物品一件件地绑好。人们知道学生们要走了,在那短短的时刻里,操场上没有那种父亲送儿子,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悲壮。也没有依依不舍,哭天喊地的亲情。更没有十年寒窗后,荣登金榜的幸福时光。从对学生点名到车队启动的二十多分钟时间里,车上车下是一片寂静。就这样,从此时开始,一个空前绝后,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涉及到上千万学生的大规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了。

  在毛泽东思想宣传车的引导下,车队鱼贯驶出百树环抱的校园,驶离学校的那一刻,车上依旧是寂静一片。没有谁能知道同学们在想什么。也许有的同学在默默的告别家乡,告别亲友,再见了沈阳,何日君再来?也许有的同学在想,可爱的一中,我还能回到你那肃穆的课堂么?再做一回莘莘学子,实现我的大学梦么?也许有的同学在想,毛主席啊,我是您的红卫兵,坚决响应您的伟大号召,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要向邢燕子学习,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一眼望去,所能看到的是,有的同学是用目光在人群里寻找亲友或者朋友。有的同学在低头抚摸着,那个戴在胸前的的毛主席纪念章,那可是沈阳市革委会给他们的最高奖赏。也有不少同学手里捧着红宝书《毛主席语录》,思索着怎样走好这新的长征之路。尤其是那些造反派的头头们,可能还在想,到了农村以后怎样依靠贫下中农,打倒地富反坏右,怎样打垮学校里的那些顽固的保皇派,把革命的红旗一扛到底。

  他们满怀豪情,追随心中的红太阳。他们遗憾,没有赶上中国动荡的大革命时代。他们甚至希望早出生几十年,亲手消灭小日本,打跑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他们感到庆幸,今天终于有了一展身手的机会,不仅要打倒党内外的一切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还要去解放所有受苦受难受压迫的人。让那红彤彤的太阳,照遍全世界。他们明白,上山下乡是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是去练就一颗忠于毛主席的红心。想去的,是走革命的必由之路,是毛主席的革命接班人。不想去的,就是反对上山下乡,就是反对毛主席。反对毛主席就是反革命。就得被踏上一万只脚,叫他永不翻身!

  车就要远离了,人群中开始出现一片片的骚动,大人们,尤其是老妈妈,老奶奶们的哭声开始彼此起伏,也许只有大人们的心里还能明白点什么,也许老人们在想,孩子们都不念书了么?农村没有人种地了么?儿女们还能回来么?乡下需要他们去革命吗?

  车队在市区里游行,转过一条街,又是一条路,毛泽东思想宣传车上的高音喇叭,不断地放送着革命歌曲;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革命最需要的地方去。
  祖国啊,祖国,养育着我们的祖国,要用我们的双手把你建设的更富强。
  革命青年有远大的理想,
  革命青年志在四方,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让生命发出更大的热和光!

   这首歌是在向人们宣告毛泽东思想的又一个伟大胜利,宣告一代有志青年志在四方的伟大理想。街道两旁的建筑物上,不时的可以看到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标语和彩旗。而车队两边的人们,却没有热烈欢送的呼喊,没有离别的哭啼。只有那麻木不仁的眼光,在注视着即将离开父母而远去的学生。车上的同学们开始关注街道两旁的人群,似乎想从那茫茫人海中看到自己所熟悉的身影,真有偶尔看到亲朋好友的,高高的摆摆手,好像是说,再见了亲人,再见了朋友,再见了学校,再见了沈阳。也许我要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也许我将永不再来。

  很快,车队就驶出了市区,沿着一直向北的方向,加快了行驶的速度。

  九月的辽北大地,已经是收获的季节。一眼望去,蓝蓝的天空中,几朵白云点缀在上面,真有一点诗情画意。唯一可惜的是没有看到成群的马儿跑在地里田间。诗人眼中的黑土地上,庄稼已不再是绿油油的一片。高粱、苞米的叶子在秋风的怂恿下,哗哗作响声乱作一片,不知是对秋天的不满,还是对春天的眷恋。从车箱上向下望去,不时的可以看到路两边的庄稼地里,有一群一群的社员在挥舞镰刀,收割着什么。马路两边,车老板扬着鞭子喊着“驾、喔、吁”,正赶着马车往队里运送庄稼。远处的两座蒙蒙笼笼的大山那边,不时地有隆隆的放炮声传来,这沉闷的炮声,不知道是不是在欢迎红卫兵们的到来。

  车队逐渐远离了市区。如同出笼之鸟一样的同学们,逐渐告别了沉闷的气氛,开始活跃起来。已经搞了两年多文化大革命的同学们,已经厌倦了口诛笔伐,厌倦了大字报,厌倦了谁也说服不了谁的大辩论。至于那可怕的武斗,不仅永远地毁灭了一些同学的青春年华,也消灭了一些勇者的肉体。车上的同学们,或者三三、两两地谈着毫无边际的话题,或者交换着个自带来的食品、水果。伴随着品尝一家一味的美食,引起了一阵阵久违的笑声。不仅如此,车与车之间也在进行“大串联”,来回飞舞的苹果和桔子什么的,惹的汽车司机停下车来直骂,说我们影响了他的开车。而到了最兴奋的时候,车上不知是谁,还率先唱起了那支最著名的红卫兵之歌:

  金色的太阳,升起在东方,光芒万丈。
  东风万里,鲜花开放,红旗象大海洋。
  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心中不落的太阳,心中的红太阳。
  ……

  几个小时以后,长龙一样的知青车队经法库县南门,进到了这个人称“一进法库门,七分鬼三分人”的县城。县城的东面是高高的二龙山,山上树木环抱 ,青青一片。一条东西走向的无名小河,把县城分成南北两个部分。河床很深,水却很少,多少年以来它象小溪一样在无声的流淌着。也许,只有它才能纪录法库人民在此繁衍生息的波纹。二龙山下的法库县城,没有一条象样的柏油马路,街道的走向也是乱七八糟毫无规矩。坑坑洼洼的土路上,到处都是牲畜的粪便。老百姓住的房子,大部分都是用泥垛的平房,即使是好一点的起脊房子,房顶也是用草擅的。一路上所能见到的象样一点的建筑,也只有县革委会那座二层的楼房了。街道上行人很少,大部分都穿那种有四个暗兜的制服,也有一些人穿着对襟衣服,衣服的颜色是兰、黑、黄老三色,很少有花色鲜艳的。有意思的是,穿着制服衣服扣子也不系,用一根麻绳系着,真是不土不洋的,可笑的很。汽车很少见到,有车也就是马车、驴车。坐在车上的大小老板,晃荡着两条腿,时不时地扬一下手里的鞭子,让鞭哨在空中打出一个个清脆而且还有回响的声音,真是一派悠闲自得的样子。

  车队在县里休息了一会儿后,转为向南开去。在公社所在地依牛堡子,又换了一次马车。由于文化大革命以前,我们每年都要下乡锻炼二次,春天种地,秋天秋收,对于农村并不是很生疏。况且,从早晨到晚上,坐了一天的汽车,同学们该唠的唠了,该看的看了,新鲜的东西也没有了。马车上全是东倒西歪,趴在行李上半迷糊半清醒的学生。等我们到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目的地三尖泡大队的时候,已经是明月高照,星光闪烁了。

  当天的晚上,我们八个同学(四个男生,四个女生)被分到第三小队,安排在一户成分为中农的老裴家(没安排在贫下中农家住,是出乎我们预料的)。他家的房子是一明两暗的那种,东西各有一间住房,中间是过道和厨房。男生住在东屋的南炕,女生住房东那屋的北炕(她们住西屋的北炕,房东住西屋的南炕)。北炕沿的上方有一根横杆,横杆上挂有一块大布,老乡管那叫幔子。晚上睡觉时,女生把那幔子放下来,算是把西屋分成两间。头一顿是在房东家吃的,高粱米饭加炖土豆,饭里有不少高粱壳子,菜里好像没有油,土豆也没打皮,可能是因为土豆品种的关系,或者是水的原因,菜里有一种苦涩的味道。虽然在家里时吃的也不是太好,一个月三两油半斤肉三斤细粮,可是也没吃过这样的东西。我们一路上以为,毛主席的红卫兵下乡来,会受到贫下中农的热烈欢迎,想象中的第一顿饭一定挺好,根本没有想到第一顿就是忆苦思甜饭。村里没有电灯,也没有自来水,房东拿来一个小油灯,叫我们用取灯点着,我们不知道取灯是什么东西,原来是火柴。这个点亮的小油灯,挑到最大的亮度也没有城里的小灯泡亮,就象萤火虫一样,几乎就是摸黑。

  我们这些满怀革命豪情的同学,迷迷糊糊了一天的知青,就象刚从战场上撤下来的战士,带着满身的疲倦,不知是饿还是不饿,在远离家乡的法库农村,在高高的七星山下,在浩荡西去的大辽河北岸,在老裴家的小火炕上睡着了。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槐乡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34322 积分:200252 威望:0 精华:23 注册:2008/6/12 11:5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7/28 7:47:00 [只看该作者]

上山下乡,艰苦的生活开始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轻舟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29871 积分:156737 威望:0 精华:25 注册:2008/10/20 14:1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7/28 10:26: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槐乡在2010-7-28 7:47:00的发言:
上山下乡,艰苦的生活开始了!

……



width="80%">size="3" face="宋体">欢迎到《生活百科》做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轻舟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29871 积分:156737 威望:0 精华:25 注册:2008/10/20 14:1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7/29 10:47:00 [只看该作者]

那是一生难忘的经历!


width="80%">size="3" face="宋体">欢迎到《生活百科》做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穆棱河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11 积分:116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10/24 0:0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7/30 [只看该作者]

回想走的那一天。。。。。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轻舟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29871 积分:156737 威望:0 精华:25 注册:2008/10/20 14:1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7/30 13:02:00 [只看该作者]

就是这个样子。


width="80%">size="3" face="宋体">欢迎到《生活百科》做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