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延河水 → 《山楂树之恋》一个不属于知青的知青故事


  共有651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山楂树之恋》一个不属于知青的知青故事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屹梁梁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1918 积分:63498 威望:0 精华:27 注册:2009/8/10 21:0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8/27 20:00: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越江在2010-8-27 10:27:00的发言:

《山楂树之恋》一个不属于知青的知青故事

......

 

    这是一部知青年代唯美的知青爱情故事,这是一部知青人曾经历的情感历程。但是,影片并不说明,媒体也避而不谈,官方媒体在隆重推介时,根本回避“知青”这个字眼。这是因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呀?

 

   《山楂树之恋》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爱情故事,有人说《山楂树之恋》是“知青的故事”,广义上讲没错,但我们知道,书中的主人公老三和静秋都不是我们理解的那种“知青”。如果说,咱们定义的“知青”就是指集体到乡下去插队落户的城里青年的话,作品中老三并不是下农村到西村坪去插队的,静秋也不是下农村到西村坪去插队的,他们两人都因有事在乡下相遇,但都没像咱那样插过队。    


    咱们所以对知青问题这么较真,就是因为40多年过去了,知青们已是满头白发,有些哥们姐们已开始讨论如何处理后事了,大家期待着,期待着国家、社会和年轻一代的朋友们,能和自己一起追忆过去的岁月,在一张又一张发黄的照片前探讨:当年我们为什么上山下乡?后来为什么会掀起返城风潮?整个社会为什么对知青渐渐集体失忆?为什么知青群落成了边缘人群?怎样让我们的下一代少些磨难,多些温暖与光明?等等,等等。


    但一天又一天期待眼看变成失望,截至目前为止,鲜见主流媒体能有什么声色,好不容易知青出身的张艺谋拍了个《山楂树之恋》,大家当然希望借此“忽悠忽悠”知青的事啦!但是,没有!!还是老香港的凤凰周刊有篇论知青的文章是《或者是包袱  或者是宝鉴》中指出:造成内地学界、媒体、报刊沉寂冷漠的原因,是因为知青话题时下依然敏感。


    哎!敏感敏感,老病号们熬不住的都要求“安乐死”了还敏感呢!官方不热乎,那么民间来担纲。如今在互联网上安家的知青网站、知青论坛、知青之家已经遍布五湖四海、已经很难计数。近三千万知青,在抚育了自己的黄土地、黑土地、红土地、褐色的土地上,甚至在异国他乡掀起了记忆的狂潮,表达了对这一段生活不了的情怀,永远的牵挂。
 

    岁月是如此地不饶人。疾病、劳苦、坎坷的日子,已经夺走了不少知青的生命,他们的灵魂似乎在召唤,在呼喊:我们曾经的一页历史就这样翻过去吗?再过10年,我们原始的知青队伍将会进一步萎缩,历史的辩证法使然。到那时,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 


    千千万万的知青,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永远都是共和国最忠实的儿女,他们从来也不会找祖国母亲的麻烦,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知青最大最基本的本领就是自救!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忧之。对历史、对未来、对民众缺乏自信,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让我们像山楂树下的那对恋人一样,只有爱,不要回报!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屹梁梁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1918 积分:63498 威望:0 精华:27 注册:2009/8/10 21:04:00
年轻的时候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8/27 20:09:00 [显示全部帖子]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屹梁梁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1918 积分:63498 威望:0 精华:27 注册:2009/8/10 21:04:00
接着来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8/28 15:21:00 [显示全部帖子]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一个不属于知青的知青故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屹梁梁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1918 积分:63498 威望:0 精华:27 注册:2009/8/10 21:0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8/28 15:23:00 [显示全部帖子]

   就要上演的电影《山楂树之恋》是根据纪实性长篇小说《山楂树之恋》而再创作的。原作者署名有两个,一个是作者、美籍华人艾米,一个是原作者静秋。事实上,《山楂树之恋》是以主人公静秋在1977年写的回忆文字为基础写成的,除了叙事部分是艾米根据和好朋友静秋的谈话补充描写外,对话部分大多沿用静秋的原有文字。

 

   该小说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故事发生在1975年前后。小说主人公静秋(生活原型:熊音)是个漂亮的城里姑娘,因家庭成份不好,静秋很自卑。英俊又有才气的老三是军区司令员的儿子,却是极重情谊的人,甘愿为静秋做任何事,给了静秋前所未有的鼓励。他等着静秋毕业,等着静秋工作,等着静秋转正。等到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老三却得白血病去世了。该书先经网络传播,引起巨大反响,后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现又由张艺谋导演而拍成电影。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屹梁梁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1918 积分:63498 威望:0 精华:27 注册:2009/8/10 21:0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8/28 15:26:00 [显示全部帖子]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右一为《山楂树之恋》中的生活原型熊音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屹梁梁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1918 积分:63498 威望:0 精华:27 注册:2009/8/10 21:04:00
[转帖].郭小川诗—片段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8/28 17:30: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越江在2010-8-27 20:31:00的发言:

 

   ......商品社会中,真不能有这种纯美的爱情吗?难道我们知青自己也不信这些?而只能由别人来评说吗?

 

            战士自有战士的性格:不怕污蔑,不怕恫吓;

            一切无情的打击,只会使人腰杆挺直,青春焕发。

 

            战士自有战士的抱负:永远改造,从零出发;

            一切可耻的衰退,只能使人视若仇敌,踏成泥沙。

 

            战士自有战士的胆识:不信流言,不受期诈;

            一切无稽的罪名,只会使人神志清醒,头脑发达。

 

            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

            一切额外的贪欲,只能使人感到厌烦,感到肉麻。

 

            战士的歌声,可以休止一时,却永远不会沙哑;

            战士的明眼,可以关闭一时,却永远不会昏瞎。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屹梁梁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1918 积分:63498 威望:0 精华:27 注册:2009/8/10 21:0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8/28 18:06:00 [显示全部帖子]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咱还是自己嚎小芳吧!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屹梁梁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1918 积分:63498 威望:0 精华:27 注册:2009/8/10 21:0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0/22 23:37:00 [显示全部帖子]

长安田野你好!

 

   感谢你对这段文字的关注。其实,我们这代人要想活得好一点只能自助。老知青有一个现代人难以具备的优势——四十年艰苦历程所结下的战友情谊。这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要珍惜这份财富并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对于我们这一代人中的更弱势者,战友之间的帮衬、搀扶是最实际、有效的。

 

   定期聚会,考虑老年公寓、福利院,知青基金,知青有规律的活动交流等这些我们自己发起、倡导的知青互助形式将会逐渐发挥其作用,使我们充分感受到知青岁月带给我们的不仅有人生磨难,更有生活的温暖、友谊和亲情。很希望你能常来聊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屹梁梁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1918 积分:63498 威望:0 精华:27 注册:2009/8/10 21:0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0/30 18:33:00 [显示全部帖子]

 

千帆过你好!谢谢理解,知青精神就是:知青身上体现出来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当前,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青年、包括某些大学生,最缺乏的恰恰就是在当年知青们身上体现出来的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我们不必期望今天的人们还会对过去了的知青岁月,能浓墨重彩的记述一番,但多少年来,知青用自己的精神证明了"知青精神"不会随着岁月的逝去而消失,一旦擦去了灰尘,还会放出光芒来!

 

我们自己勿忘知青岁月,怀恋知青精神,这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们自己再次聚到一起相互扶持、鼓舞着走到底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望常来坐坐。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