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工作站 栏活动与交流 → [转帖]知青情结依然在闪光


  共有195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知青情结依然在闪光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设字209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5202 积分:94771 威望:0 精华:43 注册:2008/5/15 14:05:00
[转帖]知青情结依然在闪光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9/12 9:44:00 [显示全部帖子]

知青情结依然在闪光


       ——海内外部分老知青在丰宁纪念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四十周年活动侧记


    四十年前的1968年,全国知识青年开始了历时十年的大规模上山下乡运动。

  四十年后的2008年7月12日,一群来自海内外的老知青聚首丰宁,回忆那段艰苦岁月对于自己磨炼意志的刻骨铭心的感受,畅谈几十年来在人生道路上的不懈奋斗与奉献社会的可贵收获,共同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四十周年。

  早在六十年代就到农村插队落户的全国知青运动先行者侯隽大姐来了,澳大利亚中国知青协会主席许昭辉来了,美国休斯敦中国知青联谊会负责人田立来了,北京、上海、辽宁和承德的老知青代表来了。当年的丰宁县知青办主任马玉环和老知青、现任市政协主席郑晓东也应邀参加了这次座谈会。

  选择在丰宁满族自治县召开这次纪念知青上山下乡四十周年座谈会,是因为在这个县满族博物馆里有我国举办最早且多年来一直保留下来的《承德知青展》,有当年在丰宁坝上插队知青为呼吁世人保护生态环境而在2000年树立的“重绿碑”石刻。尤其让这些年届花甲的老知青激动的是,中共承德市委书记艾文礼为扩展后的《承德知青展》题写了匾额,丰宁满族自治县县长张金山陪同参观《承德知青展》,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付亚茹出席座谈会并讲话。这一切,都使这些老知青们感到,这些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没有忘记他们。

                                    面对《承德知青展》
                                    海内外知青思绪万千

  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主席向全国发出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从那时起到1978年,全国有1700余万青年学生上山下乡。这些正值青春年华的学生们,为国家分担了就业的巨大困难,在广阔天地里传播了科学文化知识,在穷山僻壤中得到了精神的磨砺,与广大农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联系。

  早在1962年,19岁的北京姑娘侯隽响应中共中央大办农业的号召,毅然放弃高考到宝坻农村插队落户,成为著名作家、影星黄宗英笔下的“特别姑娘”,成为全国劳动模范,先后受到周恩来总理和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她当过大队党支部书记、宝坻县委副书记、国务院知青上山下乡领导小组副组长、宝坻县人大副主任,2007年退休前任天津市宝坻区政协主席。

  《承德知青展》让她激动不已,坐在实景炕头,体味当年在窦家桥插队居住的小土屋,似乎又找到了艰苦岁月的感觉。侯大姐真挚地对承德知青说,如果没有你们这份感情和努力,今天就不会有这个展览吸引海内外的老知青来。她把刚刚出版的《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一书签名送给参加座谈会的各位朋友留念。

  在丰宁坝头著名的《重绿碑》前,侯隽大姐和大家合影留念。她对记者说:“承德知青四十年前在这里磨炼,他们的心始终没有离开这里的人民,千方百计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我非常佩服他们。”

  澳大利亚中国知青协会会长许昭辉,既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也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他曾组织华人在海外与我是小狗邪教分子进行面对面的斗争。他作为澳中奥运促进会副主席,是水立方游泳馆捐建组织者之一,今年5月初奥运会火炬在堪培拉传递时,他参与组织了一批留学生、爱国华侨沿途护卫火炬成功传递。他说,当年,我从上海到贵州插队,那段艰苦的知青岁月磨炼了我的坚强意志,在海外奋斗28年,始终是这种坚强意志在支撑着我。许昭辉说,我来丰宁参观《承德知青展》是赵玲女士引荐的。为了充实《承德知青展》的展品,为了表示对已故赵玲女士的怀念与敬佩,许昭辉把自己在2004年悉尼奥运会上获得的1.6公斤重的纯银纪念牌献给了丰宁满族博物馆。

  美国休斯敦中国知青联谊会负责人田立,不忘当年在丰宁坝上小北沟村插队的经历,曾自费6万元建起了村小学,使得泥屋子学校旧貌换新颜;又与宋伟权联手自费采访,以隆化县千松甸村为原型,创作出了反映承德人民保护生态环境的36集电视连续剧《千松岭》。他说,知青在广阔天地里的艰苦磨炼,就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份宝贵财富。

  上海、北京、辽宁的老知青代表参加了此次座谈会。上海知青代表罗凤朝女士介绍了赵玲到上海宣传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几场演讲场面,介绍了《上海知青网》(浦江情论坛)欢送老知青徐霞兴第七次赴南极科考活动的情景,介绍了三位上海知青在四川地震灾区的救援表现。她代表上海知青捐献了由著名画家陈丹青等一大批知青画家创作的反映当年生活的油画集。

  北京知青代表金熊过去一直在协助赵玲搜集整理清史文稿和图片征集工作,现正为赵玲未完成的书稿收尾。他说,经历了那个时代以后,不管是承德知青还是全国各地知青,都会把这种人生体验带到生活当中去。

  辽宁知青代表徐原说:我在2001年通过《承德知青网》一下子认识了一大群承德知青朋友,他们从书、碑、网、展,一件事一件事地做起形成的知青情结,至今依然鼓舞人激励人。

  继续办好《承德知青展》成为大家的共同愿望。老知青们希望,在丰宁满族自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展览内容,积极做好《承德知青展》申报河北省青少年教育基地的有关工作。县文体局局长张成、博物馆长白瑞杰接过海内外老知青捐献的一件件物品,激动地表示,我们一定努力。

                                面对第二故乡,承德老知青
                               不忘回报乡亲们的患难深情

  1998年,在承德八县三区插队知青的共同努力下,知青文集《归忆青春》出版,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但老知青们并没有仅仅沉淀于对过去的回忆,而是把尽快改变第二故乡贫困落后面貌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阎秀峰风雪坝上16年,与那里的父老乡亲建立了难以割舍的感情。他永远忘不了,妻子生病需要输血,全村整整去了70口人,当父老乡亲的滴滴鲜血唤回妻子的生命时,也注定了他和父老乡亲血浓于水的关系。他在担任市国税局长以后,千方百计为半截沟村脱贫致富做了一系列工作。从2002年至2004年,他先后争取有关部门向半截沟村投入260万元,让400余口人吃上自来水,打机井60眼,扩大水浇地500亩;建标准化畜棚320间,购买基础母羊600只,母牛100头,围栏草场1000亩;修排水沟一处,修路10公里;建村委会办公室7间,并配齐办公设备。这一切都使半截沟村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农民人均收入由638元发展到3200元。

  曾在东滩村插队的知青齐桂荣有着更多的曲折经历。她曾经不挣工资挣工分,辞去县委秘书当农民,当过大队党支部书记、公社书记、县委副书记。离开坝上后,第二故乡就成了她无法忘怀的情结,村里的教育、文化、通讯、市场开发,甚至乡亲们的婚丧嫁娶,都会和她商量,她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帮助解决,用她的话说,“东滩就是我的家。”

  1994年秋,黄秋成、房春雨等几个当年的老知青回到了丰宁坝上孤山子村,面对眼前依然的贫穷和困苦,流下了眼泪。从那以后,他们多次回村探望乡亲,为村里送水泥,为学校买设备,为村里打深水井。黄秋成、乜群、刘奎多方筹资200多万元,在孤山子村建起了丰宁第一个电气化示范村。村支书张福才对记者说,电气化村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我村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许多村民靠旅游业发家致富。

  鱼儿山镇土城沟村小学办学条件简陋,到1996年,校舍仍然是70年代建设的土坯房。这一年,时任承德市石油公司经理的知青王永昌亲自跑省争取了一所新建希望小学工程指标,曾在该村插队的知青们也纷纷为学校建设出力。第二年,土城沟小学办学条件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二类完全小学标准,在当时的鱼儿山镇堪称一流。

  这里说的几件事,只是老知青回报第二故乡的一个缩影。在承德八县三区的土地上,很多知青都在用不同的方式为当地的乡亲们做着好事、实事,至于做了多少无法统计。

  被海内外知青誉为杰出的知青事业活动家赵玲(网名夏雨),1952年6月出生在天津,1968年底到围场县牌楼大队插队落户,曾任承德市经协办副主任、市文物局副局长,2004年借调到国家清史研究所任避暑山庄研究员。多年来,她始终不忘那段知青岁月,倡导建立了《承德知青网》。她把全部精力奉献给承德的文物事业,搜集资料,著书立说,举办展览,利用一切机会各种场合宣传承德,并用她的人格魅力凝聚了承德和海内外知青的友谊。 2008年3月26日在北京回家途中不幸因车祸遇难。在她的展牌下,许昭辉、金雄、罗凤朝、徐原等许多海内外知青都热泪湿襟,他们把自己的思念用不同的方式献给这位早逝的好姐妹……

  市政协主席郑晓东曾经在平泉县小寺沟公社插队。在这次座谈会上,他高度评价了这个有特色的展览。他深情地说:“两年半知青生涯,使我和农民朝夕相处,对农村、农民、民生疾苦、城乡差别、纯朴乡情有了深切的感受和体会,这段经历对我以后的人生道路,确实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我走上县长、县委书记、市委常委、市农工委书记的领导岗位以后,时刻想着农民,重视农村工作,致力发展农业,应该说与此有着直接关系。”这些年来,知青情结和领导责任,使他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先后为许多村的老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实事。

  原丰宁县知青办主任马玉环动情地说:“当年坝上哪里的房子最破,哪里就是知青的住处,这些城里来的孩子太苦了,但是困难没有压倒这些孩子。陆续回城以后,能出力的帮乡亲们干出了很大成绩,没出力的心中也没有忘记乡亲们,我心里好高兴。”

                                       面对过去和未来
                                 老知青们始终不忘自己的责任

  1995年夏季,时任大滩镇党委书记的曹瑞庭,集体组织村干部和村民热情接待了100多名回来探亲的知青。亲人相见,抱头痛哭,莜面老酒,真情难诉。然而,回来探亲的承德知青们也发现,草原的草矮了,秃了,黄沙露出来了,以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不见了。仅2000年春季,全国较大的沙尘暴就发生了12次之多。丰宁生态的恶化也惊动了共和国总理朱镕基。

  曾在坝上草原生活过的当年老知青们把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黄秋成、房春雨、赵宝成、杨宝田提出立碑铭志,警示人们爱护草原,保护绿色的倡议,立即得到了刘奎、仇承轩、乜群、董云峰、秦彪、赵玲、滕雨峰、张晓光、何申、周舟、闫秀峰、于文龙、齐桂荣、王英琴、谭洁、王玉婷、张国权等老知青的响应。从上山选料到运输下山,年过半百的老知青头顶烈日,为石头净面,仇承轩写下隶书“重绿”二字刻完后,又与书法家秦彪、画家滕雨峰等一起动手,认真描完了每一个字。为了保证石刻的质量,刘奎时刻守候在石匠刻字的现场,一块石碴崩进眼睛,使他住进了医院,在医院他还通过电话关注《重绿碑》制作。当他们克服困难,将两块刻好字的巨石运往坝上的时候,得到了丰宁满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大滩镇、县旅游局、县电力局的大力支持。

  7月12日下午,老知青们再次来到《重绿碑》石刻前格外高兴。八年前,露着黄土板的土地已青草没膝,坝头上成片的落叶松茁壮成长,21名知青栽下的21棵云杉树伸展着枝条,像展开的一双双手臂,欢迎着远方客人的到来。共和国总理的设想和知青们的愿望开始实现,再造一个塞罕坝的蓝图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然而,丰宁坝上环境保护的任务依然艰巨而繁重。为了把这种精神传下去,不少老知青携子女返乡,让他们感受父辈的艰辛与理想。黄秋成的儿子黄宇宁说:“我们跟随父辈们来到这里,亲眼见到他们将自己的心愿矗立在这里,这‘重绿’二字已经铭记在我们这一代的心里,我们有信心接过父辈们手中的绿色接力棒,沿着父辈的足迹走下去。”

  一些老知青的子女这样理解他们的父母:他们虽然在上个世纪备受折磨,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迁中却深知:国家动乱我们苦难,国家发展我们出力,国家兴盛我们幸福。这也是他们那一代坚定的信念。

  在许绍辉先生带来的《知青风采》报上,老知青们看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今年5月5日写给大学生村官的回信。信中说:“看到新一代大学生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胸怀祖国、立足农村,服务农民、奉献社会,发展农业、促进和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和鼓舞。”“你们现在是新时期大学生村官的先行者,国家已经决定,五年内还要招聘10至20万名高校毕业生当村官。希望更多的大学生像你们一样把理想付诸于行动,到农村中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更好地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老知青们深深感到,不同的时代对年轻人有着不同的际遇。但他们相信,大学生当村官的经历和经验,将会像当年的知青下乡一样,成为有志成才者受益终身的精神财富。




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jimenyanshu404
http://www.china-designer.com/home/index.asp?accountid=22257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设字209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5202 积分:94771 威望:0 精华:43 注册:2008/5/15 14:0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9/14 1:36:00 [显示全部帖子]

国家动乱我们苦难,国家发展我们出力,国家兴盛我们幸福。这也是他们那一代坚定的信念。
与共和国同行!


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jimenyanshu404
http://www.china-designer.com/home/index.asp?accountid=22257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