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辽阔的内蒙古 → [原创]回忆那年那月:十二 战友郝文华的兵团遇险记


  共有168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回忆那年那月:十二 战友郝文华的兵团遇险记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浓咖啡
  1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16 积分:1842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09/7/5 13:58:00
[原创]回忆那年那月:十二 战友郝文华的兵团遇险记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9/21 12:59:00 [只看该作者]

【原创】回忆那年那月:十二

战友郝文华的兵团遇险记

郝文华是我在内蒙兵团时的战友,她的人生经历很富有传奇色彩,在兵团几次遇险,与死神擦肩而过,却又有惊无险,化险为夷。

冥冥之中好像自有天意,一切都在定数中。

她本来是70届初中毕业生,那一届都应该留在天津的。但她偷偷瞒着家里人,只身随接兵的军人来到内蒙古建设兵团,远离了家乡;在兵团她干的很好,本想要在内蒙古发展下去的,76年初,就已经下了调令,调任她为旗农垦局副局长。看来她是离不开内蒙了。

但“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她上任前夕又一次遇险,这一次使她险些丢了命,严重的后遗症折磨她一生。她也因此结束了兵团生活,回到了家乡调养了几年,最终病退回了故乡,也算叶落归根。

我一度认为,一个巾帼英才泯灭了!很替她惋惜!没想到,她又一次战胜病魔奇迹般的恢复了!

几年前我与她意外地相见,她已是一家公司的女老总。看着神采奕奕的她,真难想象她会恢复得如此好!

她的经历,换在别人早就被击垮了,但她靠着坚强的意志又站了起来!真应了那句“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几次生死经历,磨炼了她钢铁般的意志,使她任何困难都能从容面对,坚韧不拔。 

一次战友闲谈,她给我们讲起这几次经历。她这几次遇险我都知道,但其中的细节却已经忘了。听着她娓娓地诉说,讲到情节惊险处,听得我们脊背发凉,而她仍是神情淡定,好像在说着别人的事情。我在想,这是怎样一个内心坚强的人啊!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定力,荣辱不惊,面对各种艰难险阻都在笑谈中。和她在一起,你就会有一种向上的动力,似乎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

我暗暗地想,一定要把她的经历写出来,告诉世人,也告诉后人:内蒙兵团人的钢铁意志是怎样炼出来的!

遇险之一:打井遇险

1970年的初冬前,我们工副连随团部搬进了白音华新驻地。为了解决生活用水问题,连里决定在食堂前面打一口井。

 

 打井的方法是很原始,就是用檩条在井口上面搭一个三角形的支架,在架子的交点上按一个滑轮,用一根粗绳子从滑轮上穿过,垂在井下,绳子的一端栓个吊筐,用来运送人、工具和挖出来的土。绳子另一头,由井上的一个班女战士,像拔河一样一起用力往上拉吊筐。

 

两个男战士在井下铣挖镐刨地、不停地劳作,掘进速度依然很低。那个年代物资极度匮乏,除了铣、镐这些原始的工具外,什么设备也没有。唯一不缺的就是人力,我们就是用这种“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战天斗地,顽强地屹立在反苏边境的前沿。

 

打井都是在冬季上冻了才能开工,这样不容易出水,便于我们在井下操作。一旦挖到井下出水,就要日夜不停地施工,水渗出的多了,战士们就无法在下面干了。

 

当时,这口井打了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大约挖了有3多深。那天中午,大家还在食堂吃饭,郝文华很快吃完走出了食堂。路过井口的时候,她想利用中午这个时间到井下检查作业情况。

 

战士们都在食堂吃饭,只有食堂的炊事员没什么事,她就让几个炊事员帮着把她送到了井下。炊事员平常是不干这种活的,好奇心的驱使,使她们很高兴地来帮忙,几个炊事员很顺利的把郝文华送到了井下。

 

在井下看了看,她站上了吊筐,拉动了绳子,示意炊事员把她拉上来。几个炊事员看到信号,开始用力往上拉,吊筐徐徐地升了上来。已经接近井口了,郝文华从吊筐往地面迈上一条腿,另一条腿还没迈上来,身体重心还没完全移到地面的时候,危险出现了!毫无经验的炊事员,就在这时松开了绳子。毫无防备的郝文华一下子从井口迅速地掉了下去,重重地摔到了井下。狭小的井下,堆放着施工用的工具,她就是没有摔坏,那些工具也会把她扎伤的。大家惊呆了,一会才反应过来,吓坏了的炊事员,赶紧扒着井口往井下大声呼喊。

 

在食堂吃饭的战友闻声也都跑了出来,大家都紧张地往井下看。一会儿,从井下传来郝文华的声音,她说“我没事”。看来还活着!战友们赶紧把她拉了上来,七手八脚地把她抬到团卫生所进行救治,一番检查后,没有大碍,真是万幸!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由于冬季穿的很厚,厚厚的棉衣、皮帽保护了她,有惊无险! 

   

 

                             未完待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xiu5.jpg: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土左情深
  2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资深版主 优秀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22467 积分:128988 威望:0 精华:23 注册:2008/8/14 10:5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9/21 13:18:00 [只看该作者]

 郝文华!女强人!急待下文!



<辽阔的内蒙古欢迎朋友来做客
辽阔的内蒙古欢迎朋友来做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莫旗知青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荣誉版主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4741 积分:25715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8/2 20: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9/21 13:43:00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104315333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浓咖啡
  4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16 积分:1842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09/7/5 13:5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9/21 15:49:00 [只看该作者]

谢谢关注!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浓咖啡
  5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16 积分:1842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09/7/5 13:5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9/21 15:52:00 [只看该作者]

很长时间没有登录中知网了!时逢中秋佳节祝知友们节日快乐!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浓咖啡
  6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16 积分:1842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09/7/5 13:58:00
[原创] 回忆那年那月:【连载】十二 战友郝文华的兵团遇险记:遇险之二,苇塘遇险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9/21 15:57:00 [只看该作者]

遇险之二:苇塘遇险



引子——苇塘战斗
    1970冬季,大雪覆盖了锡林郭勒大草原,到处是白雪皑皑。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来形容都不为过!按理说,滴水成冰的天是无法在外面干活的,而且,好像也没什么活好干,只能是猫冬。可连里这些军人领导们却做出决定:由当时任工副连女排排长的郝文华,带领五班女战士到苇塘打苇子。当时的口号是“大战四十天,向元旦献厚礼”。


   (我们冒着严寒拼命打的这些苇子,在我们离开苇塘后,都成捆、成垛堆放在苇塘里,始终也没拉回来,没有派上用场,最后腐烂在苇塘里)。


    五班班长何绍萍是天津籍战士,她的下属都是天津籍和锡林浩特籍的女战士,都很能吃苦。我作为随队卫生员参加了这次战斗。

    11月中旬的一天,连里用车将我们拉到了距连队几十里以外的苇塘。随着车的前行,在白雪皑皑雪地的尽头,出现一片黄色的芦苇,渐渐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苇塘上早已结上厚实的冰,被厚厚的雪覆盖着,和千里雪原混为一体。只有那风吹摇摆的芦苇告诉人们:昔日的这里,曾经是一片水塘。

    苇塘的边上安扎着我们的临时住房——蒙古包,蒙古包是用白色毛毡围成的。据说毛毡很能御寒,牧民们就是一年四季住在蒙古包里,游牧在草原上。可我们这些自小在温暖的环境中长大的女孩子,第一个冬天,就要在如此寒冷的环境里渡过,不知能否抵御住严寒?严寒对每一个人都是严峻的考验。

    为了御寒,我们在包里铺上一层厚厚的苇子,再铺上行李就是床。二十来个女战士在圆形的蒙古包里,一个挨一个躺下来,实在是太拥挤了。为了节约地方,也为了防寒,每2、3个人挤睡一个被窝互相取暖,再把其它被子合盖在上面保暖。睡觉时,头是不能露在被窝外面的,否则,早上醒来眉毛上都挂着白霜。为了生存,要求大家要很快学会适应。

   蒙古包里的温度和外面就没有太大的区别,劳动了一天,晚上脱下鞋来里面都是湿的,第二天早上拿起来想穿,一看鞋冻上了,根本穿不进去,只好放在灶火上烤化了冻再穿。在包里摸哪也是湿乎乎的,冰凉!是呀!零下几十度的温度,我们呼出来的热气,也足可以结成冰霜!这么低的温度,不湿才怪了!

    蒙古包里睡满了人,已经没有什么空地了,只在中间留出一小块地,用来挖灶埋锅做饭。一节烟筒直直地从蒙古包顶伸出包外,烟筒的四周离毛毡大约有半尺宽(怕做饭时滚烫的烟筒烤着了毛毡)。这样,躺在蒙古包里,我们就能数天上的星星。雪花也能飘飘洒洒飞进来,落在我们的头上、被子上。真是“天当房,地当床,躺在包里数星星”。

 

    饮水的问题只能就地取材,到处是白莹莹的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取来化开就可以做饭和饮用。

   天寒地冻,条件的艰苦是难以想象的。

    早上,炊事员丁红珍把雪水烧开,给大家做点疙瘩汤、片汤什么的,吃的还算热乎,此时的包里总算见着点热乎气。饭后,大家穿戴齐全:皮帽子、皮手套、皮大衣、大头鞋,脸上再系上毛围巾,单从外表看不出谁是谁,也很难分出男女。艰苦的生活,已经使得这些爱美的女孩子们“不爱红妆爱武装了”!即使穿得这样,我们在零下几十度的苇塘里干一天,能抵住寒冷就不错了。

    走进苇塘,一天的劳作开始了。

    茂密的苇塘一望无际,走进里面犹如走进迷宫,很快我们就被淹没在里面。因为,规定了每人每天要完成打苇子的任务量,大家一进苇塘,很快迅速分散开来。只听见镰刀割苇子的“刷、刷”声,随着大片苇子的倒地,大家越来越分散了,这样很容易走单了迷路。在苇塘里迷路很危险!大家时不时地要发出叫喊声来进行联络,以免离大家太远。


    因为冷,我们很少休息,要不停地干才能抵住寒冷。实在渴了,用镰刀剁块冰放在嘴里嚼嚼,至于卫生不卫生就顾不了那些了。太阳当头的时候,开始吃午饭,一开始离驻地近,炊事员做好了给我们送过来,大家能吃上热乎饭。随着苇子被大量的割倒,我们离驻地也越来越远了,只好吃带的凉饼子了,再嚼块凉冰。这些凉东西送到我们的胃里慢慢加热吧!

   说来也怪,就这样吃的又凉又脏的我们很少闹病。可能年轻的我们抵抗力太强了!

    太阳快下山了,我们整队往驻地走。刚开始我们在驻地附近的苇塘干活,很方便。但后来附近的苇子割没了,越干离我们的驻地就远了。还没等到蒙古包,天就黑了。漆黑的苇塘就像一口倒扣的大锅,很难辨方向,迷路是经常的。


    有一次,我们回来又找不到蒙古包了,在苇塘里转了一个多小时才返回来。最后大家商量好,由炊事员丁红珍在天黑时站在蒙古包门口,用手电筒亮三下、灭三下给我们打信号,我们看到了就朝着手电光的方向走。这样以后,我们就很少迷路了。

    那时还正值文革时期,政治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我们仍然坚持早、晚学习。早上起来,利用开饭前的这段时间学习红宝书,晚上回来,吃过饭,点着蜡,大家围坐在蒙古包里,联系实际“斗私批修”、表决心等等。最后,大家扯开嗓子放声大唱起来,那首我们唱了多少次的兵团歌,现在依然能完整地唱出来:

“打起了行装手捧毛主席像,

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

同志们呀你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嘹亮的歌声,响彻在千里雪原的夜空。真是一群单纯而又虔诚的青年,如此艰苦的环境,依然是很乐观。那时,年轻的我们满怀豪情,不知道苦和累,并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刻意地磨炼我们的意志。

    我这样说,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是难以理解的,那个年代我们受的就是这种教育,“一腔热血洒边疆”并不是口头说说而已!
               
                   未完待续——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浓咖啡
  7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16 积分:1842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09/7/5 13:58:00
[原创][原创] 回忆那年那月:【连载】十二 战友郝文华的兵团遇险记:遇险之二,苇塘遇险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9/21 15:58:00 [只看该作者]

接上页         遇险之二:苇塘遇险



  这种艰苦的苇塘劳动已经干了很多天了,连里不知什么原因,很长时间没给我们送给养,好像把我们忘了。那时没有电话、手机什么的,和外界无法联系。眼看大家没有粮吃,断了顿,没有吃的大家会饿坏的,也会冻坏的。郝文华很着急,没办法,只好和炊事员丁红珍一起步行回连里要给养。

    她们早上动身从苇塘赶回连里时已是中午时分了。见到连领导汇报了苇塘的情况,说到苇塘断炊断粮,激动的郝文华和连领导吵了起来,这已是第二次没给我们及时送给养了。

    天寒地冻的,把这些十七、八岁的女孩子放到没有人烟的冰天雪地里,大家凭着一股精神与天斗、与地斗的。战士们在苇塘受苦受罪的,连里竟然把我们忘了,不给我们送给养!二十几条生命呀!没有粮吃,会冻饿而死的!

    连领导自知理亏,很快,大家帮着套个牛车,装上粮食、土豆、圆白菜等食品。郝文华看东西装好了,执意要和丁红珍当天赶回苇塘,因为,苇塘里还有二十来个战士在等着饭吃。此时,天已经很晚了,这时返回苇塘,一旦天黑迷路很危险。战友们劝她们明天一早再返回苇塘。想到苇塘的战友们断炊断粮,郝文华和丁红珍还是赶着装着粮食的牛车往苇塘返。

    冬天的草原,太阳下山很早, 她们俩赶着牛车在雪地上紧赶慢赶,希望在天黑前能赶到苇塘。但是,雪地上,牛车是跑不快的,人干着急没用!眼瞅着暮色悄悄降临了,大地立刻被黑暗包围着,难辨方向。

    我们的蒙古包就扎在苇塘边上,四周漆黑一片,高高的苇子,看不见我们住的蒙古包在哪。好在郝文华带着一个大手电筒,她俩赶着牛车,一边走一边往四周照,希望能找到我们的蒙古包。但手电光的光距也没有多远,怎么照四周也是高高的芦苇,黑漆漆的,一点光亮也没有,难辨方向。她们走呀走,最后一看又转回来了,牛车在原地打转转。

    一切都是徒劳的,蒙古包没有灯,她们什么也看不见。再后来牛不走了,怎么赶它也不动,又累又饿的牛罢工了!牛可以罢工,可以耍牛脾气,郝文华和丁红珍也是又冷、又累、又饿、又害怕,但她们一定要支撑住。她们把牛从车辕卸下来,把车上装的圆白菜拿出两个喂给牛吃。圆白菜早已冻成了冰白菜,牛照样啃得津津有味,这么大的一头牛,两个圆白菜哪能吃饱,吃完了还要吃,不给,就自己拱开袋子吃起来看。眼瞅着牛把给战友们带的菜尽情的大嚼也没办法,这些已经顾不上了。因为,她们发现不远处有几只游动的绿光,正盯着她俩,那是草原狼的眼睛。

    丁红珍已经吓的要哭了,本来两个十七、八岁的女孩子,在零下三、四十度,四周黑漆漆的,荒漠无人的苇塘里迷路,已经让人很害怕了,现在又遇上了狼,更是雪上加霜,谁遇上也是够呛!郝文华此时只能是硬挺着,她知道,如果她也害怕,她们两个只能是死路一条!她告诉丁红珍不要害怕,鼓励着她,她们和牛紧紧地站在一起,牛好像也发现了情况,大声地叫了起来,牛的叫声,使狼不敢轻易地进攻,郝文华拿着手电筒使劲地对着狼晃着。最后,在人和狼的相持中,狼只好无奈地撤了,她们俩闯过了一劫。

    但是,危险并没有消除,经过这么一折腾,已经过了大半夜,她们感觉更累、更冷了!她俩多想坐下歇会呀!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坐下,坐下就会冻死!郝文华鼓励着丁红珍,让她有信心,一定会找到战友的,一定要坚持,再累也不能停下脚步。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转着圈不停地走,走呀走……,真不知她们是怎么熬过那一夜的。

    天放亮了,她们也终于看见了苇塘中战友们住的蒙古包,于是,搀扶着、踉踉跄跄往蒙古包的方向走来。

    班长何绍平早早起来,她推开了蒙古包的门,就见不远处踉跄地走着两个人:脸上捂得严严实实,哈气结的冰霜,使她们整个脸成白色,也认不出是谁,正朝着蒙古包挪来。何绍萍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冰天雪地的不知道哪来的两个人?以为是坏人,表情非常惊讶!而郝文华和丁红珍此前在求生意念的支撑下一直坚持着,这时,看见了战友,人一放松,俩人瘫倒在地。此时,何绍萍也反应过来,赶紧喊战友们出来把她俩抬到包里进行救治。到了包里,她们冻得已经说不出话来,围巾和脸冻在了一起,脚上的鞋也冻得脱不下来,只好用剪子剪开。有战友用盆到外面盛了一盆雪端进来,在她俩的脸和脚一顿揉搓,直到发热才停了下来。又让她俩喝些热汤,盖上几床被子让她俩休息,她俩整整睡了一天,这才缓过神来。

    又是有惊无险,和死神擦肩而过!

    这次的经历,也使郝文华获得了“铁姑娘”的称号,从苇塘回来,内蒙古建设兵团组织了一个巡回演讲团,每个师选出两名优秀战士组成演讲团到各地演讲,由于郝文华的事迹较突出,她代表五师参加了演讲团。这也为她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未完待续——


<!--++ plugin_code qcomic begin--><!--++ plugin_code qcomic end-->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明光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789 积分:22190 威望:0 精华:15 注册:2009/12/6 11:2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9/22 11:02:00 [只看该作者]

写的好。


内蒙兵团一师六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9/22 11:25:00 [只看该作者]

北国荒天风雪狂,

艰苦锤炼铁姑娘,

多次遇险得逃脱,

感佩英豪拼一场。

了不起的战友!

楼主中秋快乐!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土左情深
  10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资深版主 优秀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22467 积分:128988 威望:0 精华:23 注册:2008/8/14 10:5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9/22 13:38:00 [只看该作者]

那个年代我们受的就是这种教育,“一腔热血洒边疆”

    祝中秋快乐!



<辽阔的内蒙古欢迎朋友来做客
辽阔的内蒙古欢迎朋友来做客

 回到顶部
总数 20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