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我和《长征组歌》


  共有755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我和《长征组歌》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千帆过
  1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优秀版主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6300 积分:35486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8/10/28 10:45:00
我和《长征组歌》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9/24 17:28:00 [只看该作者]

 

我和《长征组歌》

 

19658月,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三十周年,一台由当时总政治部主任肖华将军作词,耕晨、生茂、唐轲、遇秋等作曲家谱曲,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演唱的大型组曲《长征组歌》在北京上演了。《长征组歌》以其优美的音乐磅礴的气势再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感染了当时还是中学生的我和我的同学们。那时在我们的小城还没有电视,我们只是从广播中听到了《长征组歌》就已经被深深地震撼了。为了尽快学会,几个要好的同学有的记歌词,有的记歌谱,竟也像模像样地弄了全套的《长征组歌》,并开始在同学中传唱。这是我最初知道并接触了《长征组歌》。从那时起,我和《长征组歌》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1966年,随着文革的全面展开,很多以前认为是经典的文艺作品包括戏剧、电影、歌曲都成了“大毒草”。一时间我们已经不知道哪些歌能唱,哪些歌能唱出问题来,真的有点迷茫了。很快,学校的学生分成了两派,大字报铺天盖地,大辩论随处可见,大有你死我活的架势。我所在的一派为扩大影响,组织了宣传队,我也参加了。当时一个保留节目就是歌舞《红军不怕远征难》。

1967年的夏天,我和同学们像当年的革命青年奔赴延安一样来到北京。说来好笑,当时的初衷居然是到北京学习探讨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当时我们流窜于北京的各大高校,抄大字报、收集传单小报,和观点不同的人辩论,也参加高校的大型活动。有一次在北京航空学院(现在的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参加大会,整个礼堂挤满了躁动的学生,过道窗台舞台全都挤满了人,当北航的学生领袖王大宾被众人拥上主席台的时候,口号声此起彼伏,外面各个战斗队的彩旗不停地挥舞,那场面让我想起了《列宁在十月》的画面。那时的青年学生的热情如果用在今天该是什么景象呢?其实这段时间听到见到的虽然很多,但是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在北京大学看的那场演出,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长征组歌》的现场演出。北大当时分成新北大公社和414井冈山兵团,新北大公社的领军人物就是全国第一张大字报的发起人聂元梓。虽然当时提出学校各派要搞革命大联合,但实际上,两派的斗争已经是冰火不相容了。那天听说北大礼堂有演出,我们就赶紧奔过去看。演出是北大414井冈山兵团组织的,虽然都是由北大的学生出演,老实说,那水平绝不亚于专业文艺团体,令我们这些小城市来的中学生大开眼界。特别是他们的《长征组歌》,看得人简直是热血沸腾。大幕拉开,让人眼前一亮。前面坐着整齐的乐队,有各种长号圆号小号,有大提琴小提琴,有黑管长笛,有各种打击乐器。乐队后面是身穿红军服装带着北大井冈山兵团的红袖标的意气风发的合唱队员。演出效果出奇的好,获得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我当时就想,这哪里是一个大学的演出,简直是比专业还专业,这才是我心目中的大学啊。也许是我从未看过专业团体的《长征组歌》,北大井冈山兵团的《长征组歌》给我的感觉是那样的新鲜、吸引人、感动人,令人回味无穷。我甚至有了一个梦想,如果有机会上大学,一定也组织一场《长征组歌》过过瘾,虽然我那时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上大学。但是看到各大中学校纷纷由“文斗”升级为“武斗”,更令人心寒的是“血统论”浊浪排空,愈演愈烈,我知道,即使是“大学还是要办的”也不会有我的份了。后来社会上开始流传:毛主席说“肖华是扶不起的天子”,肖华将军也莫名其妙的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他的《长征组歌》也从那时起被禁止演出了。

1968年九月,经历了两年多的“文革”,学生们依然无学可上,我们学校初高中(其中初一是晚我们两个月)六届学生一风吹,全部下乡插队了。我插队的地方地处内蒙边缘,不通电,沙土地,风吹过,漫天黄沙,环境很艰苦。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日子既单调又平淡。那时的我们毕竟年轻,闲来侃侃大山,唱唱歌,各队串串就成了业余生活的全部。当时除了《让我们荡起双桨》一类的校园歌曲,也唱《小路》《山楂树》这样的抒情歌曲,还唱《江姐》和样板戏唱段。当时唱得最多的是《长征组歌》中的《过雪山草地》。歌中的“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正是我们插队生活的真实写照。尽管艰苦,“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依然鼓舞着我们。只是我们当时已经没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情了,因为一觉醒来,不是去铲地就是去收割,还得惦记有没有米下锅。后来我们公社成立了全部由知青组成的宣传队,我和我的同学们便把在文革中的歌舞《红军不怕远征难》又搬了出来,那激越的歌声、刚劲的动作、逼真的造型、生动的表情很是让我们激动了一阵子。也为社员们的夸奖而自豪了一阵子。

197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四十周年,当时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邓小平不顾“四人帮”的阻挠,下令复排《长征组歌》,为万马齐喑的神州大地带来一丝清风。次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舞台艺术片《长征组歌》问世,吹响了向“四人帮”反攻的号角。那时我已经是工人队伍的一员了。电影《长征组歌》在我们市上映的时候,我是看了一遍又一遍。事后和几个朋友谈起来,组歌中担纲领唱的耿莲凤、马国光、贾世骏、马玉涛、王克正一个个如数家珍。即使这样,我也没敢想,去圆我当年在北大看演出时的梦——组织一台《长征组歌》。

1977年高考恢复了。我幸运的搭上了高考末班车,于1978年考进了大学。1981年,学院为纪念“五四”运动六十二周年,决定举办歌咏大赛。当时的学生都具有很强烈的上进心和荣誉感,各系都紧锣密鼓的行动起来,校园的气氛既热烈又紧张。我们系的文艺部长哈尔滨姑娘小丹和副部长阿灿、文艺骨干建农一起找我商量我们系参赛的事,在选歌上一直迟迟定不下来。开始大家提出了《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在希望的田野上》、《长江之歌》等几首歌,小丹觉得这些歌虽好,却不足以一鸣惊人。这时我忽然来灵感了,我想起了文革中在北大看的那场演出和我当时的梦想。我说:“咱们唱《长征组歌》!”一语既出,石破天惊。人所共知,《长征组歌》既有高度又有难度,以我们一系之力能行吗?大家觉得好是好,就是没有把握。我和大家讲:我们这几届大学生,特别是7778这两届可是在积压了十年的知青和学生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啊,这里卧虎藏龙,不乏有文艺才能的人,这些人做事又认真,只要我们组织好肯定能行。大伙让我忽悠得群情激昂,这事就这么定下了。因为是比赛,学院里不可能给我们时间把组歌全唱完,我们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组曲的需要,精挑细选了《告别》、《突破封锁线》、《四渡赤水出奇兵》、《到吴起镇》和《大会师》。接着做了分工:小丹和阿灿负责挑选合唱、独唱队员和印歌篇及组织排练,建农担任合唱指挥和导演,我则担起舞台监督和剧务的角色,负责合练的组织、协调排练场地和时间以及后勤保障。要说小丹、阿灿、建农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都有文艺天分和组织才能,工作又认真。小丹的热情和执着让她找的参加合唱的同学都不忍心拒绝她,阿灿和建农都曾报考过音乐学院,阿灿的强项是手风琴,建农的专长则是长笛,他(她)们在一起,绝对的黄金搭档。

决心好下,做起来却容不得一点马虎。就说挑选队员吧,当时我们全系不过三百多人,却要挑出一百二十人参加演出,实在是很困难的事,总不能把五音不全的同学拉进来吧?特别是女同学又少,几乎是全系一半的女同学都参加了。我们还组织起乐队,由阿灿组织练习。为提高效率,把男女生高低四个声部分开学习,由四个声部长带领训练。练得差不多再合在一起练。小丹还弄来《长征组歌》的唱片,用小盒式录音机(那时还不多见)把我们选的几段录下来,合练时放给大家听,对大家的提高起到很大作用。队员们积极性都很高,休息日也集中起来练习。听说我们系要唱《长征组歌》,机电系的文艺部长(一个上海的老三届)坐不住了,他们系也是人才济济,和我们系绝对有一拼。为了不输在起点上,机电系选了《黄河大合唱》。他们的优势是乐队像样,我们的则以声部和声占优,两个系都暗自使劲,互不相让。

很快,“五四”到了,大赛就要开始了。为了增强演出效果,我特地回到工厂为建农做了一只漂亮的电镀指挥棒,又向一位老教授借来一套西装作为建农的演出服(那时我们学院的大学生还没人有西装),合唱队员们已经练得不说炉火纯青,其整齐度也绝不差半拍,万事俱备,我们信心满满。但是看到机电系的队伍提着长号小号带着大鼓小鼓入场,我们对能否问鼎还是没有十分的把握。为了体现公平竞赛,学院特地从市里文艺团体请来评委。演出是在学院礼堂举行,全院的学生几乎都来了,前面坐着学院的各级领导、资深教授和老师,场面不亚于当年那次北大的演出,只是显得更有秩序而已。那场大赛实际上变成了我们机械系和机电系的PK。因为其他系首先在气势上就输了。老实说,机电系的《黄河大合唱》相当不错,他们的河边对唱、黄河号子都有很高的水准。但是,我们系的《长征组歌》更胜一筹。我们的领颂,我们的领唱,我们的多声部混声几乎是可以以假乱真。特别是建农的指挥,真有点电影《长征组歌》里的指挥唐江的架势。他的表情时而凝重时而欢快,他的动作时而深沉舒缓,时而奔放潇洒,有条不紊的指挥着各个声部,把合唱队员们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了。当《大会师》以高昂的“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歌声结束时,全场经过短暂的寂静后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是对我们多日努力的最好回报。那次大赛我们以高出第二名机电系1.2分的成绩夺得了第一名。

此时的我除了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之外,还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该上大学的年龄我却在农村春种秋收,等我上大学的时候比班里最小的同学要大出十多岁,我最好的青春时光留在了广阔天地。但是不管怎样,生活还是回馈了我,在赋予我坚强意志、吃苦耐劳品质的同时还让我圆了我的大学梦。上大学期间又给了我圆另一个梦的机会,从在北大看《长征组歌》到现在的这次演出,十多年过去了,我终于圆了我的《长征组歌》之梦。

那是我的青春之歌。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莫旗知青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荣誉版主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4741 积分:25715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8/2 20: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9/24 18:58:00 [只看该作者]

    陪千帆度过整个青年时代的《长征组歌》,绝对是千帆的《青春之歌》!

 

    长征组歌印象深,

    魂牵梦绕不离身,

    歌咏大赛是机会,

    施展才华圆梦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9/25 7:12:00 [只看该作者]

千帆《长征组歌》唱响了生命的《青春之歌》!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晚晴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703 积分:4292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10/6/11 10:0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9/25 10:55:00 [只看该作者]

千帆版版好!《长征组歌》也是我们这代人的青春之歌!

那时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也上演了,马上全国各地有条件的都排练上演,我那时刚上中学,有幸参加了最后一幕少先队员的出场,虽然每天上台时间就这么一分来钟,但也觉得十分的荣幸和快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9/25 10:59:00 [只看该作者]

长征组歌青春曲,

千帆梦回存心底,

历经风雨十余载,

终于得偿夙愿意。

对于《长征组歌》,我几乎有着和千帆完全相同的情结。最初听到时,我还是北大附中的一名初中学生,也是在文革初期,66年庆祝“八.一”建军节的时候吧,当时的北大附中“红旗”的好像以高中生为主的一帮学生们,在高中楼的楼顶上表演了全套《组歌》。我们则坐在楼下的操场上看的。

后来,在我上内蒙古知青共大的时候,为庆祝元旦,学生们也排练并演出了全套的《长征组歌》,我则被安排在《到直罗镇》一段中担任领唱。

再后来,我在技工学校任教期间,几乎给所有班级都教授过其中的《过雪山草地》和《四渡赤水出奇兵》,并组织全校学生将这两首歌于1990年带到全(呼和浩特)市和全(自治)区为纪念抗战胜利而组织的歌咏比赛大会上。当时我是领颂。

看了千帆的帖子感觉太亲切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9/25 11:03:00 [只看该作者]

现将我在自己小说《开拓,在这片沃土》中关于学生们演练《长征组歌》的片断贴到此处:

 

  第十三章    欢       庆

 

                 第四十六节


 

青云把手中的铁锹顺手斜放到宿舍门后藏好。他很喜欢自己这把铁锹。这不仅是由于它自从自己进校以来一直使用着它,更重要的原因是它已经被自己使出来了。“君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青云把古语中的“工”字改成了“君”字,也算是一种活学活用吧。

匆匆擦了一把手,他旁若无人地一跃跳上了自己的铺位。从枕头下面抽出昨天没写完的那份诗稿,略微沉吟了一下,又习惯地从被头处摸出了自己那根最喜爱的钢笔,一边歪着头、嘴里悄悄嘀咕着,一边双手旋开了笔帽,两腿一盘,又一欠身再从褥子下面抽出一块大垫板来,往腿上一放,就着尚为明亮的光线,埋头唰唰写了起来。

他是学校宣传小组的负责人。专门负责各种文艺类稿件的文字工作。这个小伙子从小酷爱读书,尤其对各类文艺作品情有独钟。下乡后,农场的各种自然的、人文的景象,给了他极大的创作源泉;来校后的沸腾生活,更让他深深感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使他感觉到自己常常是思如泉涌,下笔如神。一首百行左右的小诗,往往用不了一刻的功夫就能写出来了。学校的有关负责同志看中了他的这份特长,于是给了他这个一分钱不多拿,一点时间都不特别安排,而且往往要搭出自己许多功夫的“美差”。别人对此都不以为意,他却是津津乐道、乐此不疲。这不,为了迎接春节佳节的到来,他已经熬了整整四个晚上了,到现在还没有忙出个头绪来呢。他是在写一首以知识青年为主题的《北国颂》,目标是“盖过郭小川”那首脍炙人口的《西去列车的窗口》。

不一会儿,他的好友达来回来了。达来不爱写什么东西,却对朋友的爱好十分支持。青云写起东西来往往连饭都会忘了去吃,达来就默不做声地为他买了送过来。这时,他见到好友再次沉浸在创作的激情里,于是微微一笑,默默地取过散堆在窗台上还没有洗过的青云的饭盆,再找出自己的饭盒,到食堂打饭去了。


 

天津知青小谷,是个似乎永远不知疲倦的小伙子。刚一放下饭碗,他就跑着去拉来了乌盟知青莎仁、包头知青宇良和锡盟知青玉环等几个文艺爱好者。能歌善舞的杨如珍当然也是少不了的一个。

几个人早就在秘密策划着一场大型文艺联欢活动了。为了把大家都拉进这个欢乐的行列,小谷不辞辛劳地到处托人,终于找到了《长征组歌》的全套词谱油印本;为了不让复杂词谱中出现印制错误,他又连着熬了几个通宵,亲自工工整整地刻印出了全本词谱,又一一印出并装订成册。今天,他拉了这几位文艺骨干一起到自己宿舍里去看这些成果,并同大家一道商量起下一步如何组织安排大家开始习练的事来。

几乎一半左右的学员都被动员起来了。小谷亲任指挥,并为每一首歌曲选择了他认为最适当的领唱人,然后和学校与班里说好,利用每天晚饭后的一段时间坚持教大家学唱组歌的各个曲子。有时候,学校活动一忙,教歌的活动就得自动让位,甚至有时候一让就可能一个礼拜过去了;要是没有小谷那种锲而不舍地重新招呼组织,这场演出非半途夭折不可。

如此折腾了两三个月。这项浩大的练歌工程总算开始出彩了。首先是广大学员开始习惯于在业余时间常常哼哼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一时间满校园都飞扬着“雪皑皑,野茫茫”或者“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等等铿镪有力的歌声。其次是随着大家在知青共大唯一一个春节的临近,校领导也开始越来越重视起这台大型节目来。终于,在一次校务会上,大家一致决定:以这台群众性的大型节目为中心,进一步动员全体学员,让大家群策群力,踊跃报名,好好组织上一场全校性的、计划按半个整天安排的春节联欢大会。再次,对于《长征组歌》的学习,激起了广大学员对于传统革命歌曲的新一轮高度热情,许多大家在文革前喜闻乐见的好歌好曲、包括一些近几年产生的好歌,都开始在校园里广为传播开来,为这批知青的业余文化生活增添了一份难忘的记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9/25 11:04:00 [只看该作者]

 

  第四十七节


春节前一天的下午,这台广大学员准备和盼望已久的联欢大会终于正式开幕了。

校领导例行讲话之后,已经整齐地站立在舞台上的那一半学员精神抖擞,神采飞扬,齐齐注目着指挥小谷那颀长潇洒的身影、特别是他那双有力挥动的双臂,开始唱出大家期盼已久的这一整套《长征组歌》。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没有乐器伴奏,只有似乎被同学们的威势吓的、变得很轻柔的西北风、伴着这群年青激越的高吭然而明显并不专业的嗓音。大合唱的序幕就这样拉开了。

小谷的双臂在稳定而有节奏地挥动着,其间稍稍也出现过一些由于过度激动而表现出来的颤抖。四下里静悄悄的。那些没有上得台来的学员们,那些没有回家过年而被邀请来参加联欢的农场知青们,还有那些总是消息特别灵通、从来不请自到的附近社员群众们,当然还有那些年龄比这群姑娘小伙们大得多的校领导和教职工们,以及一部分应邀专程从县里赶来的干部们,全都安安静静地坐在下面,大家听得如醉如痴,所有人都沉浸在一种莫名的激越与兴奋之中。整个演出期间,除了每首歌的领唱者不时进出队伍有所动作外,整个队伍一片整齐肃穆,真给人一种豪迈壮烈的现场感受。

当小谷用最亢奋的动作将双臂挥洒到了极至地向左右上方高高举起并久久地定格在那里、合唱队员们口中的最后一句歌词从远远的天际久久萦绕又终于消失在寂静的夜空中之后很久。老校长张鲁第一个站起身来带头鼓响了第一声掌声。接着,雷霆般的掌声响了起来。这里,不仅有台下全体观众发自内心的拼命鼓掌,还包括了台上那些刚刚完成了自己作为演员向大家奉献了这份堪称杰作的学员们。他们也同样被自己的歌声激动了。许多人都没有想到,这场在练习时有时甚至让自己感到过厌烦的组歌,一旦在今天这样的场合正式演唱出来,竟会产生如此一种极具震撼力的惊人效果。

接下来,是学员们八仙过海演出的各种小节目。其中有歌有舞,也有相当诙谐的小品类节目。包头的宇良那一连串反关节动作,笑得人们捧着肚子直个劲儿地喊痛,缓过一口气来还是要大喊“再来上一个!”;杨如珍那娴熟的舞姿,让人们不由得联想起春天的飞燕,一曲悲壮悠扬的毛主席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让她用宫庭舞的方式在舞台上演绎出来,还配上了一把不知是谁为她临时削制的短剑,给人以无比荡气回肠的感觉;萨仁格日勒那副天生嘹亮的好嗓子,让许多同学不得不为她没有报考艺术团体而深感遗憾,她为大家连续演唱了好几首用蒙语表达的少数民族歌曲,有当时人人会唱的藏族歌曲《共产党来了苦变甜》和蒙古族爱情歌曲《十五的月亮》等,当然也没有少了当时最为流行的革命歌曲《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爱武和百春的男女声二重唱已经成了共大的一个“保留节目”,今天当然也是必演的了,他们为大家演唱了好几首当时最为流行的革命歌曲,又硬拉了继红上台,请她为大家唱了一支歌剧《沂蒙颂》里的著名插曲《我为亲人煮鸡汤》;达来和玉环等人深情悠长的长调蒙古歌,苏和一段典型的西部爬山调,也都让人感觉到回味无穷……

天渐渐黑了下来。天际开始现出了弯弯的明月,满天清晰可见的点点繁星也参加到知青共大这个欢乐的会场上来。节目继续进行着。……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黄山黄河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21 积分:7897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8/10/20 13:1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9/25 13:22:00 [只看该作者]

     谢谢千版与龙版。

     长征组歌是我们这代人心中的革命赞歌,与我们有割不断的情缘。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叶飘零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5109 积分:30322 威望:0 精华:29 注册:2009/8/5 22:5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9/25 17:28:00 [只看该作者]

 

    今天再次重温《长征组歌》,心情依然不平静,只感叹如今的舞台上再也看不到如此震撼人心的经典了。《长征组歌》早已融化在红旗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的血液里,那激昂的磅礴的气势永远回荡在心中。我想无论过去或是现在,想一想渣滓洞、白公馆,老虎凳、竹签子……想想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唱一唱《过雪山草地》“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我们就是靠着这种精神支撑着,去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坎坷与艰辛,走出逆境,坚强前行。

 

   《长征组歌》———与共和国风雨同行的一代人心中永恒的旋律!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紫叶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79 积分:2587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0/4/21 18:3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9/26 0:07:00 [只看该作者]

《长征组歌》———与共和国风雨同行的一代人心中永恒的旋律!从那个年月过来的人,对"长征组歌"都有一种情。这种情结今生今世将伴随着我们。

 回到顶部
总数 59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