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068
积分:90274
威望:0
精华:28
注册:2008/5/15 8:38:00
|
Post By:2008/9/16 15:21:00 [显示全部帖子]
这出戏是我在五岁时听得第一出戏,印象深刻!
周信芳 京剧演员,工老生。字士楚,艺名麒麟童。浙江慈溪人,1895年1月14日生于江苏清江浦(今清江市)。先辈皆为仕宦。父周慰堂,业余爱好京剧,后正式搭班演青衣,艺名金琴仙。周信芳 6岁时,随父旅居杭州,开始从陈长兴练功学戏。 7岁登台,在《铁莲花》中配演娃娃生。1906年,随王鸿寿(三麻子)赴汉口演出,因取艺名“七龄童”。后流动演出于芜湖及沪宁线一带,改名“七灵童”。1907年至上海,用“麒麟童”艺名。1908年在北京喜连成科班搭班,与梅兰芳、林树森、高百岁同台。继而辗转于烟台、天津、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地演出。1912年返沪,在新新舞台等剧场与谭鑫培、李吉瑞、金秀山、冯子和等同台,深受熏陶,演技渐趋成熟。1915年,进上海丹桂第一台,直至1923年,后期并兼任后台管事。在欧阳予倩、王鸿寿、汪笑侬等人影响下,开始自编新戏。第一出为《英雄血泪图》,搬演水浒传中林冲受迫害的故事。其后又两度赴北京演出,把后来被称为“麒派”代表作之一的《萧何月下追韩信》介绍给北方观众,他的演技得到北京同行的称赞。1924年回沪,先后在丹桂第一台、更新舞台、大新舞台、天蟾舞台演出,排演连台本戏《汉刘邦》、《天雨花》、《封神榜》,对京剧艺术进行了一些改革的尝试。其中有些较好的段落,后来成为单独演出的剧目,如《鸿门宴》、《鹿台恨》、《反五关》等。这一时期,他不仅以做功著称,有些戏还灌成唱片,广为流传,表现出他在演唱方面的深厚功力。1927年参加南国社,与田汉等进步的新文艺工作者颇多交往,后来并曾参加话剧《雷雨》的演出,饰周朴园,艺术眼界逐渐开阔,同时广泛涉猎文史书画,艺术造诣更为精进,渐以“麒派”享誉海内。1937年组织移风社,在上海卡尔登大戏院连续演出达 4年之久。抗日战争期间,他在上海积极投身各项救亡活动,负责京剧界的宣传和动员工作。1943年支持京剧界进步组织“艺友座谈会”的活动,并与当时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有联系。1944年接办黄金大戏院,抗日战争胜利后,戏院即作为文艺界进步人士集会的场所。1946年在各种座谈会上得识周恩来、郭沫若、夏衍、蔡楚生等人,对革命形势加深了了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参加了反“艺员登记”、抗捐抗税等爱国民主运动,并拒赴电台演唱所谓“戡乱”节目。1948年初,家居研究戏剧理论和古典戏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同梅兰芳、程砚秋、袁雪芬一起应邀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1953年冬,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副总团长。1955年及1961年,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等先后联合在京举办“梅兰芳、周信芳舞台生活五十年纪念”及“周信芳舞台生活六十年纪念”演出活动,文化部向周信芳颁发奖状。1956年,率上海京剧院访苏演出团赴苏联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城市演出。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3月8日逝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