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书
我们的学校,虽然只是一所普通中学,却拥有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中外古今的文学名著,应有尽有。文革中,图书馆给封了,但我们战斗队的用房,却占了图书馆动东边的“体育室”。我们哥几个(现在很多都在网上呢),秘密搭建一条从体育室到图书馆的特殊通道,那时我们住校,每逢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便来一次革命行动,把大批的所谓禁书成捆成捆地“借”出来“检查”。插队前,一个时间段,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书籍就成了我们唯一的朋友。一部又一部几百万字的书,我们就是这样读完的。它们陪伴着我们,度过了孤独而又困苦的青少年时代。40多年过去了,很多书里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我们依然记忆犹新。
开始玩儿书的时候,不知道该看些什么,只是饿不择食有什么看什么。初三(7)的张大伟、朱 奇、徐 季,还有其他老初三的王五四、吕秀勇(老钱包)等学长过来帮我们出主意:你们看有没有《金瓶梅》、《警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初刻拍案惊奇》…这些可都是中国的古典名著呵!我们没想到在三国、水浒、红楼梦之外还有这么多名著啊,于是夜里我们又去“检查”,可翻来翻去只找到一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其它的可能早被诸大侠们顺走了。
我们学校有一个非常好的优良传统,就是学长们自觉地关心和爱护学弟们。记得有几位老高中的学长如王青雁、陶孝彻就常到我们“体育室”来聊天。有一天陶孝彻(外号:帅奔儿头,可能有四分之一的俄国血统,是我校当时的第一大帅哥)在体育室外练双杠,休息时到我们屋里坐坐。我请教他应看点什么书好玩儿,他很认真地说:解放后,我国翻译出版了大量苏联文学名著,你们找来看看会很有意思的。我又问他具体都是什么名字的书,他认真地想了想说:这样,我回家翻翻书,明天给你一个书名单。第二天,帅学长在练双杠前给了我一个写得极工整的作者名录,并告诉我:按照这些名字去找些书看看吧。
感谢我的学长,帮助我们这帮老初二,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认识了普希金,莱蒙托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果戈里、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涅克拉索夫、陀斯妥耶夫斯基、契诃夫、高尔基等光辉的名字,并有幸读到了众多充满了人道主义思想光芒的不朽名作。
到延安插队后,又遇到了山村知识分子苏 侃(前苏家沟聘来的当地的民校教师),他在我参军不成招工无望时也从家里和朋友那找来一些书,他对我说:咱俩共同上“高尔基大学”吧!在村里弄到本书不容易,常常只有半天、一夜的时限,因为前苏沟那帮知兄、知姐还等着看呐。我读书遇到问题就问苏侃,可苏 侃有些也不明白,他象兄长一样对我说:咱现在这条件就别这个那个的了,就先像老牛反蹰一样,碰见好吃的先都吞肚子里再说,能吞多少吞多少。然后腾出空再慢慢咀嚼,消化,吸收吧。去年我回队打听苏侃的下落,乡亲们说他早就…
回城后,一直在生存一线打拼“慢慢咀嚼,消化,吸收…”就没有机会,我多想和朋友们就一本书、一件事、一个问题共同讨论讨论哪,可是…… 现在好了,我们终于有一点喘息的时间了,更有幸的是结识了网上这么多老知青,共同的爱好使我们又好象选择了“高尔基”、“延安”、“抗大”式的老年大学,在论坛的一角,我们可以安静踏实认真地学习、讨论了。建议朋友们时不时讨论本书或电影什么的,自由讨论,随意一些让自己心情愉快就好。让我们在人生的秋季,把收获到的精神食粮慢慢地咀嚼、品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