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直接受着鼓励青年支援新疆建设的教育,也一直向往着新疆那辽阔的草原,圣洁的雪山,奔放热情的维吾尔歌舞。文革后期,大批知识青年到新疆建设兵团去,更让我羡慕不已。经常一边学唱着当时流行的新疆歌曲,一边想象着新疆建设兵团的生活,想象着知青们横枪骑马驰骋在草原上的英姿。可是苦于一直没有机会能够接近那片神奇的土地,让我遗憾至今。
2005年8月的一天,听说有到新疆的旅游专列,我就来了精神,不假思索立即鼓动老伴赶紧报名报名,立即报名,生怕晚了没位置。报了名再打听细则,方才清楚这一行名为“丝绸之旅”,从当年丝绸之路的终始地洛阳,再到敦煌,吐鲁番,乌鲁木齐,然后返回到西安。一共要竖穿半个中国大地,经过六个省,行程近六千公里,历经十二天。这十二天,有九个晚上得住在火车上,而且大热天的,只有五天可以洗得上澡。不管这些了,只要能够到新疆去,只要能够近距离的领略新疆风貌,感受新疆的风土人情。虽说是丝绸之旅,可是在我心目中,此行的重头戏就是新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
直到这天凌晨背着旅行社发的旅行包,在火车站前集中时,还有点晃晃忽忽,似乎不太真实的感觉。真的要到新疆去了呢,那片拥有四十几个少数民族,占有六分之一国土的广袤原野在向我们招手!
此次旅行,绝大部份时间是在火车上渡过的,因而我的丝绸之旅的第一集,就起名沿途风光。历行数千公里,沿途呈现的风光各有不同,从我扒在列车窗口抓拍的镜头上,也可略见一斑。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jpg:
我们的旅游专列可以说是慢车中的慢车,站站停不说,逢车就得让,因而慢的不得了,几乎可以说比汽车还要慢。我们是凌晨四点从柳州开出的,到了中午,火车还没离开广西境内。火车慢不说吧,车厢内还总是“旱灾”闹水荒。车上闹干旱,车窗外是崇山峻岭,沿途的小站站名也极具特色,均和水有关联。可能是寄托了人们对水的期盼与敬畏吧――“猛龙洞”“施溶溪”“徊龙”等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jpg:
隧道接隧道,说它是一串串决不夸张。长长的隧道,漆黑一片望不到头,突然,才见一线光明,还来不及赞叹,又一头掉入下一个黑洞之中去。就在这片刻的光明之中,也能够窥到一方峻峭的天地,沿着狭长河滩的同样狭长的稻田,见缝插针地播种着希望;一条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上,背负着沉重背篓的农人,一步步艰难地向上攀登;孤独的山间木屋前,警惕的家犬虎视眈眈盯着飞驰而过的列车……。这一串串景致,就象电影蒙太奇一般,快速闪过,容不得你去思考去感叹,下一个场景又出现了。
从广西到湖南交界处,还是处处可见清澈的溪水,河流。可是越往北走,河滩越发干涸。水依然是清晰见底,却只有细小的一股,在乱石嶙立的卵石滩间挣扎流淌。再往北走,就不见溪流了,满目是没有树木的荒凉黄土高坡,是寸草不生的一望无际戈壁滩。看到这般景色,越发感受到水的珍贵和可爱。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jpg:
自打列车进入陕西,甘肃后,荒凉二字就一直盘旋在我的脑海中。经常是车行几百公里,沿途都不见一个人影。只看到铁路边废弃房屋的残垣断壁,孤嶙嶙的电线杆。“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这才明白为什么信天游唱起来总是有一股子苍凉的感觉。就连那戈壁滩上的落日,也如血染一般,没有一丝丝云彩来为它遮掩。
车行数千公里,饱览了沿途的景色,这就是火车旅行的好处,得到的心灵享受,决不是乘坐快速的飞机所能比拟的。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jpg:
原文发于2005-9-25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23 20:07:1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