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月24日,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就建立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做了批示,内容是8个字:"屯垦戍边 亦兵寓农"。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内蒙古直属机关毛泽东思想大学校总校、分校及原内蒙古(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华北农垦兵团大部一同并入新组建的生产建设兵团。北京军区从下属各部队抽调现役军人组成各级领导班子,内蒙兵团司令员何凤山和政委倪子文,率领数千名复员、转业军人前往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乌兰察布盟和锡林格勒盟等地接管国营农牧场,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兵团规划为6个师的建制,每个师辖10个团,每个团辖10个连队。
1969年5月8日《内蒙古日报》
当年《内蒙古日报》大张旗鼓地宣传,而且能够感觉到内蒙兵团在各项工作的优先发展地位,列为北京军区的正军级单位,参加北京军区文艺汇演和篮球比赛及运动会,评五好喜报也盖的是北京军区的大印,入党志愿书也是北京军区印制的,连级干部以上全部是现役军人等等。当时就有传说全国13个省区有建设兵团,只有内蒙古兵团是老人家亲自批示的。他老人家一挥手,数万各地知青就来到了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
1969年5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在呼和浩特正式成立,这是一支以知识青年为主,包括现役军人、复员军人、地方干部、农牧场职工等群体组
何凤山在兵团成立大会上讲话
成的不戴军徽(领章、帽徽)的准部队。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是军队编制,现役军人管理。
组建之后有一批原国营农牧场、劳改农场的干部被安排到了兵团。就拿原驻乌拉特前旗地区的劳改农场来说,在1969年5月组建兵团之前,是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劳改局(现内蒙古监狱管理局)的劳改农场。69年中苏关系紧张,曾经爆发武装冲突。所以,内蒙古由50年代的“战略后方”成为“反修前哨”,按照当时的说法,随时都有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于是,将劳改农场的服刑犯人和一部分管教干部一同迁往更加偏远的准格尔旗牛连沟,已经刑满释放在劳改农场就业的人员全部遣送回原籍农村或内蒙古的其他农村,大多数农场的管教干部被兵团接收。二师将原劳改农场管教干部分别安排到了11团、12团、14团、16团、17团、18团、20团。
内蒙建设兵团总部原址
这些地方干部到兵团后,大部分被分配到了连队里,根据政治面貌(是否中共党员)被安排成副连长、副指导员、会计、保管员、技术员等。 1973年,内蒙古自治区劳改局恢复了部分劳改劳教场所,成立了呼和浩特监狱、老窝铺劳改煤矿等单位,要求原劳改农场的干部归队,有很大一批原劳改农场的干部离开兵团归队回到了劳改系统,也有一批干部留在了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