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湖四海东西南北大家谈 → [转帖]民国时期西北拓荒第一人


  共有64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民国时期西北拓荒第一人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香茶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957 积分:25107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6/12 11:56:00
[转帖]民国时期西北拓荒第一人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9/23 9:36:00 [显示全部帖子]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开发大西北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战略,有不少温州人和温州的企业投入这个潮流之中,并为之作出不少贡献。殊不知,早在90年前,一位温州人就发出这样的呼喊:“国人须认明,西北之政治、经济地位,均具有牵动世界之价值。”并且花了6年时间考察了大西北,留下珍贵的历史文献。他就是林竞,被誉为“西北拓荒者”,是民国以来“谈西北问题第一人”。

  林竞(1894—1962),浙江平阳县霞关(现苍南县)人。名维瑞,字烈敷,毕业于日本东京政法大学。民国时期曾任青海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甘肃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浙江省参议会秘书长。著作有《西北丛编》、《新疆纪略》、《西北旅行记》、《中国必能复兴》等。

  1916年,林竞还是一位刚从东洋留学归来的热血青年,就立志开发祖国的大西北。他知道,开发西北,就要了解西。于是便在1916年至1928年间,三次西北考察,前后时间长达6年之久,足迹遍及西北各省区及蒙古,与当地的各族人民以及山山水水结下不解之缘,并用日记形式,给我们留下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珍贵史料。当时林竞的举动和他出版的《西北丛编》轰动了全国。苏步青教授很钦佩这位同乡,称他是前辈,并曾经写诗称赞他:“筹边举世仰君游,匹马曾经地尽头。远志一身浑是胆,壮怀双鬓不知秋。重逢湖上河清日,新系镇南关下舟。倘许他年闲岁月,相从雁荡可消忧。”

  林竞的青年时代,正值国家内忧外患,积弱积贫时期,“大好河山,化为修罗之场,黎庶无辜,尽成刀俎之肉”(自序)。他认为中国的西北“具二百三十万余方英里,居全国七分之四之广土,五行百产之精英,为历史文化之起点、江河之所源、万山之所始”,是很有开发价值的。因此他“远志一身浑是胆”,1916年,林竞第一次考察西北,时年23岁。他从北京出发,经河南、陕西、甘肃至新疆乌鲁木齐。1917年,由乌鲁木齐经天山南路及阿尔泰、西伯利亚回到北京;1918年至1919年,第二次西北之行,也是从北京出发,经河北、内蒙、宁夏、甘肃到新疆乌鲁木齐,又经内蒙和今蒙古国,回到归化(今内蒙呼和浩特市)。这两次考察前后历时3年左右。5年之后的1925年,林竞第三次西北之行,历时也是3年左右,也是由北京开始,1928年由青海至上海结束。

  西北是荒凉而艰苦的,但林竞是抱着“为人类辟一新领域,为国人筹一新出路”的志向去拓荒的。当他第二次去西北前,站在嘉峪关城墙下,看到“一出嘉峪关,两眼泪不干”的题诗,却反其意而写道:“出关岂真苦事哉?余何以一行再行而不厌耶?是在个人观念如何耳。余常谓,天下有奇苦者,必有奇乐。出关固多苦事,然亦多乐事。世人苟其安于常人生活也,则不出关,固无不可。否则,亦何妨骑骏马,过天山,度流沙,循葱岭之墟,溯罗布之源,睥睨欧亚,钩稽古今。”这是何等的气概,令人叫绝。

  《西北丛编》是林竞考察祖国大西北的日记。内容涉及当时西北各地的居民村落、山川河流、土地人口、交通运输、商业贸易、自然植被、政治军事、文化教育、民族宗教、民情风俗、农田水利、历史沿革、人口变迁、土特产品、名胜古迹、名人逸事以及天灾人祸等,内容十分丰富,是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现在,这部日记不但成了西部地区经济建设、民族风情、旅游开发的史料,而且还是历史考证的第一手资料,珍贵而详实。

  从考察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出林竞对国计民生的关注。他在宁夏时看到:“见各处穷民之多,与税局相辉映。噫!甘省自同治乱后,数十年元气犹未恢复。历年当局,既不能培养生息,又复变本加厉,人民安得不穷?不然,宁夏天府地,何得有此现象耶?”

  “万里迢迢丝绸路,任重致远沙漠舟。”林竞的考察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当时他就非常关心西北地区的民族问题。他详细记载了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的人口、教育、风俗、宗教、部落情况。如在记载甘肃的民族教育情形时说:“回教徒占(甘肃)全省人口十之三,而学生人数仅占全数四十分之一。其中在中等学校者,不过四人而已。甘省有识之士,均知奉回教者读书太,为甘省目前最大之问题。”对于回族人民的勤劳、维族人民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蒙古族淳厚的民风,他都作了肯定和赞许。对于清末甘肃回族人民的反清斗争,他驳斥了把回民的反清斗争混同为所谓“汉、回宗教之争”和“汉、回种族之争”等错误观点。他认为,甘肃回民的反清斗争“颇有政治革命的意义”,并一针见血地指出:清末的回、汉两民族之间的矛盾,是“由于满清政府政治手段之恶辣”的结果。“此后应绝对本民共存共荣之旨,施无偏无私之政,以达化除畛域之境。”林竞的这些关于少数民族的实地考察成果和见解,具有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林竞还详细记载了蒙、新、宁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情况。对西北的商业、工业、矿业、农垦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记述清楚,而且根据海关的报告及调查所得,详细列出输出的各种货物名称、数量及价值,甚至还列出归绥的商店及机关一览表。他观察细致,就连一个市镇有多少店铺、街面有多宽及居民穿戴,均记录在案。

  林竞考察的环境十分恶劣。那时察哈尔一带鼠疫流行,尸首遍地。凉城县(现属内蒙)毫起村人死了大部分,一家旅店全家尽染疫,仅剩老店主一人。旅客入门即死,抬尸、埋尸者,甚至盗入者亦死。林竞于大疫之后投宿该旅社,虽有余悸,但北行考察壮志不受影响。

  林竞是一位胸怀报国大志、关注民众、毅力超群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西北考察之后,他写出了三个长篇考察报告,即《查勘绥甘新路线意见书》、《西北国道路线计划书》和《调查包头附近水陆交通情形意见书》。他曾向北洋政府力陈开发西北和实施这些项目的重大意义。但由于时局不稳,政府无力开发,大部被搁置。但他的报告详尽地记载着当时西北地区的水陆交通情况,保存有大量西北地区,尤其是蒙古草地直达新疆地区及黄河的水运线路的交通史料。这些资料可以弥补其他同类著作之阙,是我们现今开发西北交通的宝贵史料。如今,蒙、新、甘、宁等省份和地区,在开发经济和建设项目时,都十分重视并且引用林竞90多年前留下的珍贵资料。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