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在不吝篇幅地为一个又一个、一群又一群知青造
像的同时,难能可贵的是不忘为被山洪夺去生命的20位知青树起了诗碑:“20个少女坟茔沿河而立,/
40年的哀伤无法消磨。/ 绛珠河,你报复人类为了什么?/ 我在苦苦思索……/ 青山却为倒下的雨林唱起了挽歌。”
诗集为知青生活中
的风物立传。如《知青灯》:“是
谁引来天上的银河?/山谷宛如灿烂的星座。/ 知青水电站送电了/ 深山里跳跃着一支欢乐的歌。”
诗集为知青生活的
农村风情立传。《白竹塱之醉》,描写了知青所在的苗寨
婚礼。如诗中句子:“菠萝酿作美酒兮,/ 飞禽猎作珍馐;/ 蓝莓摘作佳果兮,釜中烹着走兽”。诗作以“菠
萝”“飞禽”“蓝莓”“走兽”等特色细节表现诗美。
《香港知青艺术团
——老三届之歌》,通过知青与音乐的特殊关系的叙述,讴歌了知青不可或缺的知音之情:“在拧得出血的日历里/
只有音乐是疗伤的温泉/ 倘若当年没有知音陪伴/
不知谁能走到今天”。
让读者深为感动的
是,作者在《归来兮,绿色的天堂》中,勇于反思、自责当年曾参与破坏生态的愚昧,可见知青今已成熟,诗集因之
闪烁着与时俱进的光芒:“今天,当我寻找儿女,/ 发现已成为永恒的幻想。/
因为那片珍贵的雨林,/ 早已毁于廉价的垦荒。/ 当年我曾参与杀戮,/ 焦土上躺着熏黑的黄羊。/ 那是倒下的雨林啊,/ 究竟是无知还是荒唐?”
诗集把你带入了40年前知青的创业世界,色彩缤纷,林林总总,目不暇接,读者犹如亲临其境。
在《孔雀开屏》
中,作者自白:“我
的诗是知青的史典,/专为伙伴立传/ 尽管只是微鸣/ 却有动人的声腺”。
诗集在为40年前的诸多知青造像的同时,没有忘记为今日在改革开放中的原知青人物立传。如在《在金秋里播种——王英的秋色》:
“你如秋雁张开翅膀,/ 在秋天高高飞翔/ 最富动感的美,是雁背上的夕阳。”
诗人不仅为王英画了美若秋色的像,而且在中国新诗百花园留下了咏诵秋色的
全新佳作;诗作如画,天高云淡的蓝天上,大雁背着金色的夕阳,向着山后缓缓滑翔,多美的秋色呀!
诗集共有10多首作品为知
青画了今日像,其中有商人、画家、诗人、歌者、舞者等。其中《你跨过了俗世——彭小燕战衣》一诗较为突出,因为诗作描写的主人公知青不是巨商或高官,
而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女保安,表达了个人情操高尚已否——不在于财粗位显,而在于精神境界高低的思想理念:“儿
时是世俗眼里的公主/ 老来却甘当一只蝼蚁/ 当你穿上保安员的战衣/ 便把你的脱俗展示无遗/ 即使我鼓起一生的勇气/ 也不敢面对俗眼的蒺藜/
你只迈出轻轻的一步/ 就跨过了黑洞洞的俗世”。如此脱俗的诗作,
在物欲横流的今时并不多见!
诗集中所有知青创业诗中,当数现代诗《五指山的橡胶林》最感人。诗人通过“一坛酒”的意象,回忆当年知青在海南五指山种下的橡胶树林,而今已林荫蔽日无边
无际,诗人如泣如诉的吟唱,字字泪,声声血:
“五指山的橡胶林呵,/ 藏着我一坛酒,/ 岁月陈化何其醇香呵,/ 魂牵梦萦又重游。// 胶林里寻找呵,/ 我的酒是用橡胶乳酿造,/ 当年的欢歌笑语呵,/ 在哪个胶杯上长留?//胶林里寻觅呵,/ 我的酒是用胶树干酿造,/ 伙伴们珊瑚似的骸骨,/ 长入了哪株树的年轮里头?/ 胶林里寻求呵,/ 我的酒是用橡胶叶酿造,/ 哪一棵高高的树梢,/ 仍挂着我初恋的忧愁?// 五指山的橡胶林啊,/ 你就是我的那坛酒,/ 你是知青的苦乐血泪,/ 你与天同长与地共久。”
读了此诗的知青,回想起当年的血汗付出,谁不伤
心?!谁不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