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白于山区是全国四大缺水区之一,其范围包括定边、靖边、横山、子洲、吴起、志丹、安塞、子长8县79个乡镇809个行政村。这里干旱缺雨,是由于白于山阻挡南来温热气流造成的。水资源的匮乏不仅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由于地质条件影响,氟含量很高的苦咸水严重困扰着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统计资料显示,位于上述区域的定边、靖边、志丹、吴起等多个县,缺水区总面积达1.44万平方公里,缺水人口有40多万,主要集中在广大农村地区。而其地下水氟含量多在10毫克/升以上,最高达33.7毫克/升。此外,亚硝酸盐含量等其他指标也严重超标,直接危害着当地群众的健康安全。
近年来,国家为解决这一区域的生产用水及人畜饮水难题,累计投入数以亿计的资金建设水利设施,诸如此前和近期实施的“引黄工程”。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还向社会发出倡议,募集资金来改善该区域内恶劣的水环境,其中包括“母亲水窖”的建设。家家户户安装管道,将房前屋后的雨水收集储存进地窖,来维持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但遇到干旱年份,这一设施就形同虚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