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革命知识分子的精神史诗
本报北京3月4日电
记者 陈扬渲
2月以来,浙产剧《延安爱情》在东方卫视热播,一再刷新同时段收视率。同时,该剧的网络点击率居高不下,精彩的剧情和演员精湛的表演引来网友持续热议。今天,在北京召开的《延安爱情》作品研讨会上,专家给予极高评价,称其谱写了一曲革命知识分子的精神史诗。
《延安爱情》由浙江广电集团、浙江影视集团、华谊兄弟等联合出品,著名导演曹保平执导,邓超、殷桃联袂主演,投资高达3500万元。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北平大学生彭登科深爱进步女青年苏贞,在了解她的革命信念和理想追求后,与家庭决裂,追随苏贞去了革命圣地延安。在革命大熔炉中,两人经历了生死考验和灵魂再造,从个人小爱到家国大爱,逐步走向成熟。然而造化弄人,真心相爱的革命情侣没能走到一起,苏贞的牺牲令人唏嘘不已。
3天前,《延安爱情》在东方卫视播出大结局,然而网友的关注并没有随着剧集播完而降温,他们对悲剧结尾表示遗憾,有些网友还自编了种种结局,希望成全这对饱经磨难的恋人。
当下的革命题材电视剧大多塑造底层人物或领导人,爱情更是点缀所用,聚焦革命知识分子和他们真实的情感历程,正是《延安爱情》新颖之处。近代中国有两次知识分子的涌动潮,一次是奔赴延安,另一次是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去留和海外学子的回归。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说,根据史料考证,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全国约有3万名进步青年投奔延安。他们成就了鲁艺的黄金时代,黄昏中在延河边散步成为心灵漫游的必修课,更留下诸多爱情佳话。不过,这些重要的历史很少被艺术再现。
难能可贵的是,《延安爱情》不只是表现爱情这一主题,还将其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机结合,使单纯的两xing爱情更具厚重感。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提到了电影《青春之歌》。过去很多影视作品往往将革命知识分子塑造成没有个人欲望、脱离情感的圣人形象,最后在高大全的位置上定格,难以取信于人。相比之下,《延安爱情》更接近事实,有成长过程的人物也更具艺术感染力。
中国电视剧产量已经高居世界第一,在为之自豪的同时,我们还需面对提升电视剧思想内涵、文化内涵、制作水准、对现实的关照性等诸多命题。
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透露,我国每年生产的电视剧中,有60%为现实题材,剩下的40%中,革命题材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文化产业化后,文艺工作者应该把革命史作为一笔精神财富来继承,把它当作艺术创作的富矿去挖掘,创作出更多激励人心的精品。
“《延安爱情》既有人类最普泛最感人的两xing爱情,而且还体现了个体对民族对祖国的感情。在社会转型期,我们太需要呼唤理想信念、奉献精神、人格操守和对真理真情真实的追求,这部戏的主旋律恰恰就在这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仲呈祥说,文化化人,艺术养心。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化人,不是急功近利化钱,高素质的人保证了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当下应该多播《延安爱情》这样的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