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大盈江随想(一)----(十五)


  共有856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大盈江随想(一)----(十五)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叶飘零
  4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5109 积分:30322 威望:0 精华:29 注册:2009/8/5 22:5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15 10:21:00 [只看该作者]

看大盈江朋友的《大盈江随想》,耳边萦绕着那首优美动听的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真的好美!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盈江
  4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44 积分:1198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11/3/27 23:5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15 11:18:00 [只看该作者]

谢谢叶飘零给配歌,这就该是唱给大盈江的。

谢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盈江
  4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44 积分:1198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11/3/27 23:58:00
随想(九)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18 12:53:00 [只看该作者]

 大盈江随想(九)

大盈江,那时汇集了四方知青。昆明、上海、成都和北京的。

各路知青带着家乡的文化和气息汇集于一处,显示着各自特点。

别看都是一些不谙世事的小青年,那地方特点才足呢。由于年纪小,接触其他地方的人和事的不多,视野小,无从比较,融入于心、显露于外的也不过就是自幼生长地的习气特点。

昆明知青大多在当地少数民族村寨里插队,兵团里没有几个。昆明知青到大盈江的似乎都是高中生,兵团的几个就都是高中生。我们兵团的知青跟“地方”上的昆明知青接触不多。生活境遇不一样,算是一个原因吧。还记得我们最早在街上认识昆明知青后都爱学人家的一句话,“累嘛累的要死,回到家克(去),还要自己做饭。”这句话用昆明口音说出来可有特点了。其实,这句话,不单单是语音上的特点,也几乎是昆明知青和我们“兵团战士”生活上最大的区别。

除了生活境遇不同,似乎昆明知青身上还有着一种固有的矜持和稍许傲慢,这也影响着我们彼此的接触。至少我的感觉是这样的。昆明,是个崇尚文化的城市。这一点跟“西南联大”那段历史有关吗,我说不清楚。仅有的接触使我能感觉到昆明知青身上多显示着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对知识的渴求,少有兵团知青那种“衣食无忧”后的浮躁与不安分。昆明还是个音乐之城。多次途径昆明,不管到西山自然公园去寻找聂耳的墓地,还是在城中公园“翠湖”里溜达,我多次听到绿荫深处传出吉他或曼陀铃弹唱声。就是多年后,我能有机会“返乡”去看望大盈江,也是搭了那位“北方狼”歌手昆明首场演唱会的方便才成行的。那匹“狼”在昆明一唱再唱的唱了近十年,他看重的就是昆明人对音乐的喜爱。我的记忆里,当年兵团连队里的吉他,也是成都知青从昆明知青那里“移植”过来的。上海知青在吃与穿上耗用的时间,远多于对音乐的喜好。北京人的几首老苏联歌曲和“200首”里的外国歌,经典却过于低沉。再说,北京人更多地还陶醉于“说得比唱的好听”呢。对音乐的钟爱是昆明知青的又一大特点,自然是跟他们来自那个富于音乐的城市有关。

上海知青的适应能力,远高于北京知青。这一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海人,走到哪里也不会舍下他们的上海话。哪怕人群里仅有两个上海人,也照样能把他们的“阿拉”话搞得红红火火、纯纯正正的。乡音,成了上海知青在大盈江独特的坚持。不是上海人,要想把上海话说的很地道,几乎无异于学一门外语。也就是这个原因,上海知青与当地人交流就必须克制“母语”而学当地人说话。没有几年,上海知青就个个都是会几种地方话的“语言天才”了。他们可以用当地话跟大盈江人聊天,可以用四川话跟成都人打成一片,可以和北京人比着说普通话,在湖南人多一些的那个营里不少上海知青还能说一口浓重的湖南话。北京知青始终洋洋得意于自己天生漂亮的普通话,多数人直到离开大盈江也没学会几句云南话。

上海知青,让我们见识了许多上海的生活习惯。每当下午收工回来,北京知青,男的几乎都是撞进宿舍或坐或躺地歇着,一直等到去食堂打饭、吃饭;女生也不过是简单的洗把脸、换换衣服。唯见上海知青,男女生收工后都是急急忙忙地去挑水,自己烧热水,关上门里里外外地忙着洗,从里到外地换衣服。有的女生还会在去食堂打饭前洗了当天出工的衣服。。每逢星期天,就是不上街,上海知青男男女女的也都是特别的整齐洁净,要是恰逢赶街相约而行,那穿戴犹如去外滩一般。再看北京和成都知青,上不上街的一个样,宿舍内外的一个样,朴素地保持着劳动时的“本色”。

上海知青把煤油炉子从上海带到兵团连队,也把一种生活方式带进了知青群体。小灶,小碟、小碗、小菜。自己勤快一点儿,吃得稍好一点的同时,更像是日子了。这一点,上海人教会了成都人,最后也感染了一部分北京人。不过,有些东西是学不来的,还是有不少的北京知青坚持着旷日弥久才有一次的大聚会,大碗、大碟、大浪费着。

成都知青,是大盈江知青群体里来得最晚的,人数最多的,也是最有特色的。

在大盈江,人们习惯地叫他们“小四川”,那是因为成都知青到边疆的时候年纪都很小,个子也不高,像是些还没长大的孩子。

成都知青性格上很像北方人,却不似北京人圆滑;说话、办事豪爽,只是脾气比较“冲”。

别看年纪小,劳动中能干、能吃苦是上海、北京两地知青都比不了的;不过,这年纪小的人要是闹起来,打起来,惹出点儿事儿也是知青中最不好管、最让领导头疼的。

成都知青,前后几批来到大盈江,人数比北京、上海两地知青的总和还要多很多。他们自然成了大盈江“兵团”里知青的多数和主流,也就自然成了大盈江地区知青的主体。

这些小弟弟、小妹妹们,几年下来几乎没有几人离开连队,整个“知青年代”完整地生活在生产第一线。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兵团的艰苦的知青生活,更多的体验和承担者,应该是成都知青。

与之相比,我等北京“高中”知青,大盈江兵团知青中的大哥哥大姐姐,近四分之三的时间在学校里教书,犹如知青“贵族”一般。故,我的“随想”中遑论个人苦难。

生活中沉重与苦难,从来就不是在人群中均摊的。

那个年代,那个偏远之地,那个大山深处,那些“小四川”呀。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梧桐树
  4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9337 积分:51015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10/21 21: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18 13:41:00 [只看该作者]

     

       “生活中沉重与苦难,从来就不是在人群中均摊的。”

           

     太精辟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千帆过
  45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优秀版主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6300 积分:35486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8/10/28 10:4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18 13:59:00 [只看该作者]

   读《大盈江随想》,被作者的真情深深地感动着。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的大盈江,你留下多少知青的故事,有伤感,有欢乐,让人无法忘记。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黄山黄河
  4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21 积分:7897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8/10/20 13:1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19 9:01:00 [只看该作者]

   各地知青的特性,似乎是与各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地位、特点和人们的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兵团中各地知青的相处和相容,当时肯定有不少麻烦和冲突,如今回想起来却是蛮有意思的。盈江兄的刻画非常到位,欣赏啦!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4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19 10:08: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大盈江在2011-4-18 12:53:00的发言:
 大盈江随想(九)

大盈江,那时汇集了四方知青。昆明、上海、成都和北京的。

各路知青带着家乡的文化和气息汇集于一处,显示着各自特点。

别看都是一些不谙世事的小青年,那地方特点才足呢。由于年纪小,接触其他地方的人和事的不多,视野小,无从比较,融入于心、显露于外的也不过就是自幼生长地的习气特点。

昆明知青大多在当地少数民族村寨里插队,兵团里没有几个。昆明知青到大盈江的似乎都是高中生,兵团的几个就都是高中生。我们兵团的知青跟“地方”上的昆明知青接触不多。生活境遇不一样,算是一个原因吧。还记得我们最早在街上认识昆明知青后都爱学人家的一句话,“累嘛累的要死,回到家克(去),还要自己做饭。”这句话用昆明口音说出来可有特点了。其实,这句话,不单单是语音上的特点,也几乎是昆明知青和我们“兵团战士”生活上最大的区别。

除了生活境遇不同,似乎昆明知青身上还有着一种固有的矜持和稍许傲慢,这也影响着我们彼此的接触。至少我的感觉是这样的。昆明,是个崇尚文化的城市。这一点跟“西南联大”那段历史有关吗,我说不清楚。仅有的接触使我能感觉到昆明知青身上多显示着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对知识的渴求,少有兵团知青那种“衣食无忧”后的浮躁与不安分。昆明还是个音乐之城。多次途径昆明,不管到西山自然公园去寻找聂耳的墓地,还是在城中公园“翠湖”里溜达,我多次听到绿荫深处传出吉他或曼陀铃弹唱声。就是多年后,我能有机会“返乡”去看望大盈江,也是搭了那位“北方狼”歌手昆明首场演唱会的方便才成行的。那匹“狼”在昆明一唱再唱的唱了近十年,他看重的就是昆明人对音乐的喜爱。我的记忆里,当年兵团连队里的吉他,也是成都知青从昆明知青那里“移植”过来的。上海知青在吃与穿上耗用的时间,远多于对音乐的喜好。北京人的几首老苏联歌曲和“200首”里的外国歌,经典却过于低沉。再说,北京人更多地还陶醉于“说得比唱的好听”呢。对音乐的钟爱是昆明知青的又一大特点,自然是跟他们来自那个富于音乐的城市有关。

上海知青的适应能力,远高于北京知青。这一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海人,走到哪里也不会舍下他们的上海话。哪怕人群里仅有两个上海人,也照样能把他们的“阿拉”话搞得红红火火、纯纯正正的。乡音,成了上海知青在大盈江独特的坚持。不是上海人,要想把上海话说的很地道,几乎无异于学一门外语。也就是这个原因,上海知青与当地人交流就必须克制“母语”而学当地人说话。没有几年,上海知青就个个都是会几种地方话的“语言天才”了。他们可以用当地话跟大盈江人聊天,可以用四川话跟成都人打成一片,可以和北京人比着说普通话,在湖南人多一些的那个营里不少上海知青还能说一口浓重的湖南话。北京知青始终洋洋得意于自己天生漂亮的普通话,多数人直到离开大盈江也没学会几句云南话。

上海知青,让我们见识了许多上海的生活习惯。每当下午收工回来,北京知青,男的几乎都是撞进宿舍或坐或躺地歇着,一直等到去食堂打饭、吃饭;女生也不过是简单的洗把脸、换换衣服。唯见上海知青,男女生收工后都是急急忙忙地去挑水,自己烧热水,关上门里里外外地忙着洗,从里到外地换衣服。有的女生还会在去食堂打饭前洗了当天出工的衣服。。每逢星期天,就是不上街,上海知青男男女女的也都是特别的整齐洁净,要是恰逢赶街相约而行,那穿戴犹如去外滩一般。再看北京和成都知青,上不上街的一个样,宿舍内外的一个样,朴素地保持着劳动时的“本色”。

上海知青把煤油炉子从上海带到兵团连队,也把一种生活方式带进了知青群体。小灶,小碟、小碗、小菜。自己勤快一点儿,吃得稍好一点的同时,更像是日子了。这一点,上海人教会了成都人,最后也感染了一部分北京人。不过,有些东西是学不来的,还是有不少的北京知青坚持着旷日弥久才有一次的大聚会,大碗、大碟、大浪费着。

成都知青,是大盈江知青群体里来得最晚的,人数最多的,也是最有特色的。

在大盈江,人们习惯地叫他们“小四川”,那是因为成都知青到边疆的时候年纪都很小,个子也不高,像是些还没长大的孩子。

成都知青性格上很像北方人,却不似北京人圆滑;说话、办事豪爽,只是脾气比较“冲”。

别看年纪小,劳动中能干、能吃苦是上海、北京两地知青都比不了的;不过,这年纪小的人要是闹起来,打起来,惹出点儿事儿也是知青中最不好管、最让领导头疼的。

成都知青,前后几批来到大盈江,人数比北京、上海两地知青的总和还要多很多。他们自然成了大盈江“兵团”里知青的多数和主流,也就自然成了大盈江地区知青的主体。

这些小弟弟、小妹妹们,几年下来几乎没有几人离开连队,整个“知青年代”完整地生活在生产第一线。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兵团的艰苦的知青生活,更多的体验和承担者,应该是成都知青。

与之相比,我等北京“高中”知青,大盈江兵团知青中的大哥哥大姐姐,近四分之三的时间在学校里教书,犹如知青“贵族”一般。故,我的“随想”中遑论个人苦难。

生活中沉重与苦难,从来就不是在人群中均摊的。

那个年代,那个偏远之地,那个大山深处,那些“小四川”呀。

 

 

兵团汇聚四方英,

每地知青各不同,

楼主认真人比较,

四川战友最艰辛。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盈江
  4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44 积分:1198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11/3/27 23:5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19 12:25: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梧桐树在2011-4-18 13:41:00的发言:
     

       “生活中沉重与苦难,从来就不是在人群中均摊的。”

           

     太精辟了。

     

谢谢梧桐树的鼓励。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盈江
  4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44 积分:1198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11/3/27 23:5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19 12:29: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千帆过在2011-4-18 13:59:00的发言:

   读《大盈江随想》,被作者的真情深深地感动着。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的大盈江,你留下多少知青的故事,有伤感,有欢乐,让人无法忘记。

谢谢千帆过鼓励。第二故乡的故事太多太多,辛酸的,感念的,都有。这也是我们知青心底的收藏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盈江
  5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44 积分:1198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11/3/27 23:5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19 12:30: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黄山黄河在2011-4-19 9:01:00的发言:
   各地知青的特性,似乎是与各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地位、特点和人们的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兵团中各地知青的相处和相容,当时肯定有不少麻烦和冲突,如今回想起来却是蛮有意思的。盈江兄的刻画非常到位,欣赏啦!

黄山黄河兄一直鼓励着,谢了。


 回到顶部
总数 122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