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彩云之南 → [原创]纪念四川知青赴云南支边四十周年


  共有222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纪念四川知青赴云南支边四十周年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马(11团)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一星会员 帖子:26 积分:28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10/24 11:03:00
[原创]纪念四川知青赴云南支边四十周年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15 10:52:00 [只看该作者]

纪念四川知青赴云南支边四十周年

                            

      1971年3月~8月,四川省成都、重庆两市先后动员和组织了四万余名16岁~18岁的应届初中毕业生,赴云南省边疆各地的国营农场(当时为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师、团、营、连建制),支援边疆建设。

      为什么初中毕业生的年龄为16岁到18岁呢?原来,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的1966年,四川省成渝两市的中小学校也相继停课,中学更是停止招收新生。1969年初,两市中学开始了文化大革命以来的首次招收新生工作。这次招收新生以195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1966和1967、1968几届小学毕业生为主要招生对象(如此招生政策,还导致成渝两市出现了一批1953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不能继续升学的、年龄仅仅16岁左右的“社会青年”,简称“超龄生”),学制为两年制初中。因此这批初中生在两年后的1971年春季毕业的时候,年龄一般在16岁至18岁之间。

      云南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于1970年,其前身为1957年3月成立的云南省农垦局。(在此之前的1955年,由4000多转业复员的官兵已经在云南省的边疆地区开辟了九个军垦农场,所属各国营农场职工主要从云南省各地迁入。)此后,省会城市昆明陆续有知识青年参加垦荒队,支援边疆建设。黄天明的小说《边疆晓歌》就是对这一新生事物的浪漫主义的描写。1960年,经国家批准,又有三万余湖南省的青壮年农民举家移民至云南省边疆各国营农场(后几年又陆陆续续有湖南农民流入)。      1965年和1966年,四川省成都和重庆两个城市就曾动员和组织了数千名知识青年去云南省支援边疆建设。
      1969年10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组建云南生产建设兵团。1970年3月1日,云南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建制归昆明军区,行使军级权限,由云南省革命委员会和云南省军区领导。从1970年3月到1974年底兵团撤消,实行三渠道的财务管理,即中央拨基建投资,省军区拨国防军费,省财政拨流动资金。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在原农垦分局、总场、农场、生产队的基础上,组成4个师,23个团,116个营,1038个连队,4个直属企事业单位。1969年10月在西双版纳地区建立的5个水利工程团,划归云南兵团领导。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设在思茅,一师所属团场集中在西双版纳州内,二师各团场分布在临沧地区内,三师大部分团场设在德宏州内,少数团场设在保山地区,四师的团场分布在红河州等地区。

      在我国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以后,1969年和1970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先后接收了来自昆明、北京和上海等城市的数万名知识青年。

      1970年12月28日,国家计委电话通知,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办事组办公室:国家计委同意“云南向四川招收4万知识青年,参加云南建设兵团”。拟计划招40300人。
     四川省革命委员会1971年2月4日以川革函【71】37号发出《关于分配部分一九七一年中学毕业生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参加边疆建设的通知》。省革委毕业生分配组当月10日,颁发了《动员知识青年到边疆去宣传提纲》,开始动员毕业生到云南边疆。同时,根据国家计委指示,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以师、团为单位组建“知识青年动员接受组”奔赴四川成都重庆,动员组织应届初中毕业生到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参加边疆建设。 兵团按有关部门1月23日制定的到云南兵团新战士的五个条件要求,接收战士。于是这一年春季开始,成都市的各所中学陆陆续续地开始了毕业生动员和安置工作。

附:(1971年成都第六中学的宣传资料):

   《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为了全面落实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根据国家计委和省市革委的指示,我校即将动员组织一批应届毕业生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去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这是毛主席和党中央对我们广大革命知识青年的最大关怀,最大信任,也是交给我校广大革命师生和革命家长的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
    知识青年到边疆去具有伟大的战备意义,它是毛主席的伟大战备部署,是建设边疆、保卫祖国的重要措施;也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措施。
    云南生产建设兵团是一九七○年由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批准建立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的一支武装的生产部队,她既是一支生产队、工作队,又是一支战斗队。生产建设兵团的建立,是毛主席人民战争思想的光辉体现,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英明决策,是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广大知识青年到边疆去,参加生产建设兵团,就是紧跟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革命航向前进。
云南生产建设兵团担负着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为祖国生产大量橡胶和其它农副产品的艰巨任务。云南生产建设兵团这支武装的生产部队多数驻在同越南、老挝、缅甸山水相连的国境线上,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前哨阵地。知识青年到边疆去参加生产建设兵团,和各族人民一道配合驻军守卫祖国西南大门,把边疆建设成为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对于防止帝、修、反的侵略,保卫祖国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建设,支援世界革命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为了保证我们的党和国家不改变颜色,我们不仅需要正确的路线和政策,而且需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在群众斗争中产生的,是在革命大风大浪的锻炼中成长的。”生产建设兵团是革命的大熔炉,广大知识青年到那里去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去经受三大革命斗争的锻炼,在艰苦的环境里改造,在火热的斗争中成长,这对于把我们年青一代培养成为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措施。而这正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万年大计。
知识青年到边疆去既然具有如此重大的政治意义和伟大的战略意义,一切革命的应届毕业生应当自觉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紧跟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踊跃奔赴边疆,艰苦奋斗创新业,扎根边疆干革命;一切革命的家长同志应当听毛主席的话,树立“养儿防修”的革命思想,积极支持和鼓励子女和弟妹到边疆去,去建设边疆,保卫边疆,把他们培养锻炼成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一切革命的职工同志应当从两条路线斗争的高度,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高度带头学好毛主席、林副主席的有关教导和上级指示,积极热情,深入细致的做好学生和家长的政治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使每一个学生、家长和教职工都能在这方面受到一次“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使广大应届毕业同学都能做到一颗红心献给党,自觉服从党的需要,一切听从党的安排,站出来让党挑选,愉快地奔赴边疆去,到斗争的最前线去,为埋葬帝、修、反,解放全人类而奋斗!
                    成都六中毕业生分配组、教育革命组
  



 

19713610,重庆和成都两个城市的火车站异常的热闹。多年不见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鼓号队奏起了欢快的进行曲,欢送知识青年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从此以后,一直到这一年的8月,重庆和成都两个城市,每个星期都有一趟火车专列,满载着一个个稚气、天真的少年,怀揣着理想和梦想,活蹦乱跳地奔向祖国的西南边陲,开始了他(她)们的人生旅途。(1971年赴云南支边知青中,成都市有16625人,重庆市有24114人。)

正是由于这些知识青年太年轻,所以当他(她)们到了边疆农场以后,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首先是交通不方便。四十年前的云南省,交通主要是依靠公路,而公路多为山路。从昆明乘坐公共汽车到边疆农场一般需要四至六天的时间。云南省与缅甸接壤的大部分边境地区是开放的,因此像西双版纳州景洪县的澜沧江大桥、保山地区的怒江惠通桥、临沧地区的耿马县勐省景营澜沧江大桥等都是设了边防卡的,过了大桥就算是边境地区。边境地区的居民(也包括兵团战士)要去邻国很容易,如果要回到昆明则必须持有通行证。因此路途遥远再加上没有通行证,那时候的知青们实际上已经被阻在了边疆地区,未经有关部门批准,是不能够随意离开的(当时兵团规定知识青年每隔两年才可以休一次探亲假回城探望父母)。

其次是农场的劳动强度很大,劳动时间也很长。因为那时候边疆农场人少地多,再加上农场管理者自上而下的实施“左”的管理思想,过分强调“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而不顾劳逸结合,随意延长劳动时间,大干、苦干、拼命干,致使很多知识青年对繁重的体力劳动感到了厌倦与失望。

再就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虽然自然条件好,可少数民族鲜有蔬菜种植习惯,鸡、鸭、鹅等家禽和生猪养殖也很少。农场是以粮食生产和橡胶生产为主要任务,本身的生猪和家禽养殖也不多。没有像当时的城市里的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生活条件很差,基本营养得不到满足,使得从城市来的知青们不能适应。

尽管如此,知识青年们到了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以后,确实为边疆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在1974年10月撤销兵团建制,全部恢复原国营农场建制。从1971年到1979年,四川知青分布在云南省各边疆农场的四万余人中,绝大多数年年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他(她)们已经养成了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品质,雨季里:冒大雨水田插秧,受叮咬秧田拔草;旱季里:平田地改良土壤,开荒山种植橡胶。农忙时栽秧打谷,农闲时平田改土。清晨去胶林割树,上午去林中收胶;下午去大田劳动,晚上去义务积肥。荒山开垦成胶林,胶林挖起营养塘。就地取材拓土坯,原始森林去伐木,割茅草、烧青瓦,齐心协力筑土屋。子弟校、卫生所、基建连、机务队、机关、食堂、菜园子……处处都有四川知青的身影。

1978年底至1979年初,在中央积极解决文化大革命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遗留问题有关文件的精神影响下,云南省边疆各国营农场的知识青年纷纷要求回到自己的家乡。通过四川知青们的不懈努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由国家农垦总局局长赵凡亲自协调川、滇、京、沪四省市有关领导举行会议,确定了知识青年返回城市就业的政策。自此,97%的四川知青回到了成都和重庆两市工作,也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永远留在了边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16 10:05:00 [只看该作者]

难忘的四十年!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红土地青春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81 积分:164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1/26 22:4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20 11:03:00 [只看该作者]

难忘我们共同走过的青春岁月!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雷午寨主
  4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2790 积分:19961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10/31 14: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21 8:02:00 [只看该作者]

四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姑娘、小伙子已经变成了老爷爷、老奶奶。但大家的心仍旧年轻!

 



欢迎来到《彩云之南》——我的第二故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