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新的“上山下乡”依然是国家的重要决策


  共有153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新的“上山下乡”依然是国家的重要决策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16 8:11:00 [显示全部帖子]

中央政策表新意,

上山下乡又继续,

面貌全新改变大,

下到农村更给力。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17 7:45: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无为无畏在2011-4-16 23:32:00的发言:

“三支一扶”选精英,“上山下乡”是知青!

世事如棋局局新,只怕和尚念歪经。

 

再争论下去,龙版又得要搬家了。

哈哈!

是存在质的差异!同时也确有似曾相识之处啊!

吵不起来咱就不搬家了!看来大伙还是更愿意在这儿进行讨论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18 8:16: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无为无畏在2011-4-17 9:02:00的发言:

我们那时下乡是“强迫性的自愿”,不是吗,一开始有关部门“放空气”,说要把68届都送到内蒙古去插队,当时十七、八岁的我们知道内蒙古天寒地冻(我们从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得知),都吓死了。后来说是到苏北农场,个个争先恐后报名,成分不好还不给报名。涌跃程度令当局窃喜,忙把五图河、漒港等劳改农场腾空,接纳知青。

现在么,大学生太多,就业水平低,“三支一扶”也不失为一条出路,但更应该强调自愿!

即使是现在也很难说就是绝对“自愿”!因为虽然现在的下乡待遇与咱们当年根本就不可比了,但相对于目前毕业后直接就业还是存在不稳当和影响工龄等因素。毕竟下乡就是付出,这一点不论当年还是现在都是一样的!

我在想,可能多少年以后,现在的大学生里大概照样会有人埋怨是“被”如何如何了吧。

所以,如果不是首先把奉献和付出看明白的人,走这条路也还是可能后悔的。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18 8:27: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冷雪峰在2011-4-17 9:25:00的发言:

大家讨论乃至于争论都是好事,现象不辩不明,问题不争不清。但是不能只从现象到现象的去看问题,应该从实质上去分析现象。

我认为关于“上山下乡”应该分阶段地去考虑,这样才不至于产生偏见。早期的“上山下乡”与文化大革命时既1968年开始的“上山下乡”是截然不同的。就是在68年以后“上山下乡”的人群中,也有自觉自愿甚至于歃血盟誓而走上“上山下乡”这条路的。当然,更多的人(包括不满十六岁的)则是被各个地方政府按指标性的任务,强行安排下去的,这已经背离了早期“上山下乡”的初衷。下去以后的管理更是千差万别了……

 

 

我认为:这三支一扶的实质,就是选拔和招募有知识的青年(大学毕业生)上山下乡到农业第一线去,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的工作。其实质依然是一场新的“上山下乡”运动,这虽然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上山下乡”运动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这依然是国家与党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决策。

 

雪峰兄所言有理!

现象上看,大学生人数的增多,导致如今新的“城市就业难”,于是有了新“出路”--到农村去当“村官”。就这一点看,和当年把知识青年大批送下乡去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然而,毕竟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人数比当年的在校学生数少得太多了,这量变也就了质上的不同。至少工作更细了,也更人性化了。

就这一系列活动的本质看,它又确实是国家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