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三晋大地 → 务农


  共有253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务农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舒雅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541 积分:3807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10/10/3 13:15:00
务农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19 8:41:00 [显示全部帖子]

  在农村我们干过的农活,现如今回忆起别有一番风味,不知大家还能记起多少?

  前面讲的开春打坷垃,还有把留在地了茬子拣净(即植物的根)。四月份的农活还有:“磨地”, 磨地就不用大兵团作战了。一个人站在一个长1.5丈,宽不到一尺的耙子上,由一头牲口拉着耙子走。耙子是用粗荆条编制成的,有一排木齿。人的重量使耙子把小土块压碎,铲平,使耙过的土地变成又平又细的耕地。

 

  在此时,有人开始往磨好的地里运(盘)粪,挑粪,最后撒粪。

  其他男人就去撂豁子, 撂豁子,就是修补前一年浇地、运输秋粮时,被破坏的田埂。男人们用铁锹沿着田埂根部,挖出湿土,拍在田埂的豁口上,压瓷拍平。

  女人就去刹草根。那时我们村里有一种叫白草的草根,生命力超强,一是生长旺盛,一根草根很长很长,二是哪怕有一小段草根也能生发出一大片。刹草根其实也很不容易,草根特别有韧性,刨出一段你想把它剩余的部分拔出来可不那么简单了,好容易揪在手里,拔到了手疼也拔不净呢。为了根除它,必须把它的根挖出来曝晒,干枯后才能死。这个活不累,但也是没完没了,烦透人了。同样,晒干的草根也成了社员的燃料。

沙草根这个活我干过,这活可粗可细,大致都要过一遍。

我也干过“撒粪”用铁锹把粪土均匀的撒在粪堆周围。

“撂豁子”不知是不是也叫“拍(格堎)”,这个活很有些技巧,有经验的老农,把土贴的即结实又美观。有时看到男人们干这活很帅气,我还试着做了几下,把土放得到豁子上很快用铁锹扶住并拍实,真是看着容易做着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_conew1-2.jpg: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舒雅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541 积分:3807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10/10/3 13:1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20 20:06:00 [显示全部帖子]

   嗨!不对了,这里没有我,是我们同学的留影!

   这张照片我非常喜欢,充分表现了当年我们17、8岁少女的生活面貌,压在我们肩头的担子,这就是我们这代人!

  照片记录了我们担粪土到田间形象。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舒雅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541 积分:3807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10/10/3 13:1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20 20:13: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远山净在2011-4-20 5:03:00的发言:

真佩服你的记忆, 没有亲身的实践哪能描绘得如此“生动”,况且已经过去了四十年的时光。现在我们插队的地方都实现了机械耕种,从耕到种只需一个星期,除草剂一撒根本不用干“刹草根”那营生了,一亩地多少钱,市场经济,明码标价,地主只管监看的作用了,面对以上珍贵的相片,更体会到“浪费青春”的含义。一时联想起我插队的地方,金山脚下,云中河畔,当时在田间干活歇息之余,曾即兴小诗一首聊以自慰:“陌上杨柳色,堤坡草荫绒,河里牛戏水,岸边牧笛声。”前两句是实情,后两句是遐想。那时干得同样的农活,纯粹是苦中取乐。回想起过去,也颇为“有趣”,但毕竟是过去的事情,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

    珍惜生命,享受未来。

现在机械化程度已这么高了,我们当年的劳作,付出的辛苦,我想现代人都想象不出的,真不堪回首!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舒雅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541 积分:3807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10/10/3 13:1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20 21:37: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甄石在2011-4-20 21:12:00的发言:
看到不少的知青朋友说起插队生活,说起干农活津津乐道,美滋滋的…。而在我的记忆中只有苦和累,缺吃少穿以及政治歧视(我出身非红五类),无其他可言。唉!

同意甄实大哥说的,看看我们当年在农村干的活,再看看照片中的我们,真是美不起来,只是心酸!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舒雅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541 积分:3807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10/10/3 13:1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23 8:16: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黄土游客在2011-4-21 22:15:00的发言:
碰上偷青的就倒霉了。不过实在馋了,自己也自我一会,烧老玉米。香!还自做现场,其实谁也不傻。

哈哈,烧玉米就是香,还有烧土豆,烧黄豆,老乡的操作起来更得心应手,动作,火候没得说,但就是怕看青的。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舒雅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541 积分:3807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10/10/3 13:1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23 10:23: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远山净在2011-4-22 10:22:00的发言:

.....没有机械代劳,全凭最原始的手工劳动。受完一天的劳累,回到知青点,冷锅冷灶,还要自己动手做饭,没油没菜,窝头就开水是家常便饭,经常向老乡借盐要咸菜,吃完晚饭躺下,全身就像散了骨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这日子什么时候熬出头啊。”总之,秋收那罪受的真是不堪回首。超负荷的体力劳动和极恶略的生活环境,迫使知青们对当地的招工充满向往,管它是什么单位,国营的,集体的,商业的,手工作坊的,统统都行,狼多肉少,过了这村可没这店,轮着一回不容易,所以只要能离开农村就行,其实这些单位放在北京,80后们大多数是不屑一顾的,匆匆就业和不容你有选择的机会最终又导致了他们中的大多人,20年后回到北京再就业的困境,一生奔波而碌碌无为。体力劳动虽苦还可以忍受,最可悲的是精神上的痛苦无处诉说,所有的报纸一个腔调,形势大好,各地知青们如何如何响应伟大号召,虚心接受“再教育”,自愿扎根一辈子等等,千篇一律。........庆幸的是天总有亮的一天,1984年山西知青要求返京维权运动取得了伟大胜利,我才像许许多多命运相同的知青一样回到了故乡北京。

 

我们在农村,经历了庄家成长全过程,一粒粮食经过春夏秋冬的播种,付出的辛苦有何其不容易,而且那时原始的操作,后人完全不知道,时隔40多年,连我们自己都不敢相信我们当初有那么多的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