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原创小说:青山洞里学耕田


  共有3117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小说:青山洞里学耕田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22 13:50:00 [显示全部帖子]

柳子庙也成四旧,

强词夺理非砸透,

本来一位高才生,

变成疯子闹不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23 12:32:00 [显示全部帖子]

展览批判陈晓阳,

说他白专是特长,

不满批读三家村,

曾经逍遥数日常。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24 16:21: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青山居士在2011-4-23 15:35:00的发言:
 

       陈晓阳最后一次见到张传佐是在一九六六年六月十日的晚上。教导处张主任将刚刚打完篮球,还没来得及回宿舍的陈晓阳叫到了教导处。张主任叫他去教导处是常有的事。陈晓阳象往常一样,大大咧咧地坐在张主任的对面,顽皮地发问:“张主任,你是不是看到我闲得无聊,又要给我布置作业了?”平时的功课和作业,对陈晓阳来说,就象小孩过家家一样,太好玩了。张主任常常给陈晓阳布置额外的作业。在别人眼里,这叫做加码。在陈晓阳看来,这码是骏马,乘上这马以后,更能一日千里。对于张主任的加码,陈晓阳从没说一个不,也从来没皱过一次眉头。张主任与成亚胜的父亲成校长一样,是潇湘地区教育界的泰斗。曾有人将隔江相望的两位教育界的权威比作汉河楚界两边的将和帅。能同时受到将帅教诲的人,在芝城除了陈晓阳,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了。

       张主任对陈晓阳的发问没作正面回答,反而问他最近看了些什么书。

       一提起书来,陈晓阳似乎有满腹牢骚:“还看什么书?还有什么书可看?图书馆被封了起来,中外名著成了大毒草,古典诗词成了封建王朝的代名词。我想看书,也无书可看。搞运动又不要我们这样的人参加,文化运动不要我们参加,我们只有参加体育运动了。”

       张主任对陈晓阳的牢骚并不感到意外,他是一个有话就说,敢爱敢恨的人。张主任最欣赏的也是陈晓阳的个性。

       “书没有看,报纸还在看吧!”张主任说完后,便起身给陈晓阳去倒开水,看来有一番长谈。“报纸还在看”一语听似非常平常,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学校里有规定,学生只能在图书馆阅览室里看报。而陈晓阳却嫌阅览室报纸种类太少,经常溜进教师休息室去看报。这里报纸种类太丰富了,太吸引陈晓阳了。去的次数多了,陈晓阳也学乖巧了。他利用休息时间,主动打扫教师休息室的卫生,又主动替教师休息室的管理员何师傅儿子补习功课。这样,何师傅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天午休时间,陈晓阳躲在教师休息室里看报,突然张主任来了。陈晓阳红着脸慌忙站了起来,低着头准备挨训。张主任看到陈晓阳诚惶诚恐的样子,微微一笑:“孔乙己说读书人偷书不算窃,你喜欢看报这是一件好事,不必如此紧张。你的情况,个别老师也给我说过,只要不影响老师休息,你就大大方方地看吧!别这样,把自己弄得象作贼似的。何况作文贼,从报上,从书本上偷知识是一件好事。我已告诉老何了,其实他早就对你网开一面了。”张主任一番话,将陈晓阳感动得热泪盈眶。陈晓阳是全校唯一可以自由进入教师休息室看报的在读学生。现在张主任这样问他,他必须回答。陈晓阳用手中的运动衣擦了擦头上的汗正准备回答,却被张主任制止了:“把衣服穿上后再回答我,小心感冒。”

       “报纸我天天看,不过现在所有的报纸内容都差不多,除了转登《人民日报》的内容外,很少有自己的特色了。如果长此以往的话,还要这么多报纸干什么?何必劳民伤财,全国有一份报纸就够了。”陈晓阳既是在讲真话,又是在发牢骚。

        “是呀,现在全国各大报纸和各省报都转载了《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和批判《三家村》和《燕山夜话》的材料和文章。这种情况正常又不正常。”张主任深有感触地说,“说他正常,这象征着全国一盘棋;如此高度统一,说明了山雨欲来风满楼。说它不正常,这些文章都是批判加批判,无限上纲上线,不是正常的学术讨论。陈晓阳你们太年轻了,不懂得这里面的玄机。我是一个过来人。五七年‘反右’,五九年‘反右倾’我都身临其境,体会甚深。”

       “现在的报纸说它雷同,但又不雷同。”陈晓阳这一说法显然是受了张主任正常又不正常议论的影响。

       “你说说看。”张主任引而不发。

       “各大报纸和各省报纸除了转载《人民日报》内容这一点雷同外,就是今天揪这个,明天批那个,罪名也雷同,唯一不雷同的是这些被揪被批的人姓名不雷同。我看干脆下指标,什么级别揪几个,搞个百分比,省事得多,何必这样兴师动众,搞得人人自危。”陈晓阳信口开河,显得既偏激又天真。

       张主任对陈晓的话没加评论,而是拿出了一张六月一日的《人民日报》,指着社论的题目:《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说:“是横扫,而且是一切!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这次运动没有百分比。你看看社论中的这段话:横扫盘踞在思想文化阵地上的大量牛鬼蛇神;把所谓的资产阶级的‘专家’、‘学者’、‘权威’、‘祖师爷’打得落花流水,使他们威风扫地,彻底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陈晓阳你注意到没有,社论中用的是‘大量’一词,这个‘大量’词一出,就没法控制百分比了,不人人自危都不可能。”张主任知道陈晓阳心里是怎么想的,于是就换了一个口气:“陈晓阳你所讲的搞一个百分比,无非想快刀斩乱麻,早一点搞完运动,早一点上课,看来现实不允许。”

       “这么说,我们上课就遥遥无期了?过去搞运动也没影响学生正常上课呀!”陈晓阳对张主任的话不以为然。

       “反正我是看不到你上课这一天了!”张主任长叹一声后,拿出几封信放在桌上说,“最近一些在外地读书的学生给我来信,讲了讲他们那里情况,南京大学的学生讲了匡亚明校长的情况,武汉大学的学生讲了李达校长的情况,清华、北大,除了人民日报点名的外,被揪斗的人多得很。全国各大学校长没有一个能幸免的。现在这股风从大学刮进了中学,而且越刮越猛,有什么办法呢?”

       张主任没继续说下去了,站起身来朝窗外望去。窗外一片漆黑,因为停课了,教室里没有灯光。张主任慢慢转过身来,心事重重地对陈晓阳说:“你还记得我同你说过的王国维三境界吗?”

       “记得,您跟我讲述过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这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所指的第一境界,引自晏殊的《蝶恋花》。第二境界,引自柳永的《蝶恋花》。第三境界,引自辛弃疾的《青玉案》。这样,原本为怀人,苦恋,抒怀的晏、柳、辛三家词句,经过王国维之手浑然一体,句句成为境界。这种集婉约派与豪放派于一处的‘三境界’之说,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陈晓阳必恭必敬地回答。陈晓阳只有在回答这样的提问时,显得心平和气和胸有成竹。

       “王国维呀王国维!”张主任点燃了一支香烟,再也没说什么了。陈晓阳总觉得张主任还有什么话要说。每当话到嘴边时,却欲言又止,这不是张主任的风格,陈晓阳想问又不好意思开口。张主任深深吸了一口烟,然后缓缓地吐了出来,平静地对陈晓阳说:“王国维总结得多好,回首终不悔,望尽天涯路。”

       没想到这一番话,竟成了师生之间的永诀。两天后,张主任在学校外东面的山塘蹈水溺死。陈晓阳是学校游泳队队长,见众人迟迟不愿下塘打捞张主任的尸体,于是,他含着泪,独自一人默默地向塘中游去。当他将张主任的尸体送到塘边时,竟心力交瘁倒在一旁。事后,陈晓阳的班主任,北大毕业的高才生蒋柏林老师告诉他,王国维先生就是在北大投湖自尽的。这时,他才明白张主任当天晚上为什么要说,回首终不悔,望尽天涯路;也只有到这时候,他才明白张主任所说的,反正我是看不到你上课这一天了的真正含意。可惜的是他知道太晚,明白得太迟了。

主任夜约陈晓阳,

一番感慨表心想,

几日之后学国维,

方知当日语心长。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25 8:42: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青山居士在2011-4-24 21:19:00的发言:
 

       第二部分展出的内容有大字报的影印件、有各种标语照片以及每一期《锷未残》战报的原件。用讲解员的话来形容,陈晓阳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所写的文章多达十几万字,其材料要用麻布袋来装。

       对于真材料,他不否认;对于无中生有的材料,他摇摇头,淡淡一笑。当他面对着一幅巨照,竟然惊呆了。巨照的背景是芝城一中的校门。芝城一中四个大字下面是一巨大横幅。横幅上赫然写着:热烈欢迎陈晓阳同学回校复课闹革命。校门的两旁,同学们列队鼓掌欢迎。哪有这样的好事?“欢迎”,而且是热烈欢迎!

        谁欢迎了他?事实的真相是这样的。

       一九六八年国庆节的那一天,陈晓阳接到了秦东明的来信。从信中得知,秦东明的父亲因病久治无效,于十天前在东安老家逝世。陈晓阳想起了自己几次去秦东明家玩耍时,秦东明父亲对自己的热情款待,悲从中来,于是立即乘车前往秦东明家。没想到,陈晓阳与同学之间的正常往来,被人怀疑上了,被人盯梢了,被人认为这是在搞反革命串联。于是在陈晓阳到达秦东明家的当晚,陈晓阳被人五花大绑到公社进行批斗,勒令交待其反革命阴谋。面对着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发问与指控,陈晓阳开始时还在据理力争,后来随着拳头的降临,陈晓阳只好一声不吭,任人羞辱。在这时,他才体会到为什么那么多的老师选择了死!士可杀,不可辱。从这个意义上讲,张传佐主任的选择除了万般无奈之外,还有它高明之处。

       批斗了一个通宵,第二天,陈晓阳又被人押至东安县监狱。在东安,陈晓阳又不明不白地坐了一天一夜的牢。后来,学校工宣队的老杨将他从东安监狱里押回了学校。

       回到学校后,陈晓阳立即被软禁了起来,但还美其名曰,照顾其身体与安全。陈晓阳被安排在学校医务室前面的一间平房里。这是原本要拆掉的旧房,周围的房子都拆了,准备新建教学楼。留下这间房是作为建筑公司守工地的临时住房。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修建新教学楼的计划也没再见人提起过了。在这间房子的四周既无树木,又无其他障碍物,坐在医务室里负责监视的人可以将这里发生的一切一览无遗,尽收眼底。

       回校的第二天,工宣队的老杨就趁热打铁,找陈晓阳谈话,结果不欢而散。工宣队的老杨是易江桥煤矿的工人,原名叫杨友明,后改名为杨卫革。他的用意也很明显,就是要保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与他一样改名为卫革、卫东的人多得很。而陈晓阳这些人偏偏不叫他卫革的大名,只管叫他老杨。杨卫革为此也很恼火,但又无可奈何。老杨很专横,以一个胜利者、领导者姿态居高临下,不是在找陈晓阳谈话,而是训话。陈晓阳自然不买他的帐。但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陈晓阳这个被人称之为“反军乱军的坏头头”与军宣队的罗连长却是无话不谈,无令不从。

       罗连长拿来了早就印好了的,以陈晓阳名义致全校师生员工的公开信《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号召,回校复课闹革命》,要陈晓阳在信的末尾签上自己的大名。复课闹革命是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任何一个红卫兵组织,任何一个红卫兵,任何一个在校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与执行,就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刚开始时的停课闹革命一样!陈晓阳爽快地答应了罗连长的要求,在每一封信后用全校师生员工都熟悉的笔迹,签下了“陈晓阳”这三个字。信,就这样发出去了,人,也陆续返回了学校。课还是没复成,但革命却还在闹。

        整日整夜地要陈晓阳写检讨、交待;没完没了地批判陈晓阳及黑后台。日复一日,月复一月,这就是当时实际情况的写真。如果这也算是一种“欢迎”的话,那真是够“热烈”的了!既然如此“热烈”自然会有好的结果。于是乎,对陈晓阳的监视撤消了;对陈晓阳的大批判也中止了;于是乎,工宣队和军宣队联名向上级报告说,一中的斗批改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于是乎,潇湘地区阶级斗争展览馆就有了可以教育好的坏头头——陈晓阳,这一分馆。展览馆里照片之多,照片之大,在潇湘地区任何一次展览中都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事。

本是奔丧私人事,

却被揪斗莫明时,

签字号召众复课,

也算功成名就日。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26 9:29: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青山居士在2011-4-25 13:26:00的发言:
 

       至于展览的第三部分内容,明眼人一看就感到牵强附会,离奇可笑。

       第三部分的开头,除了毛主席诗和语录外,还特意附有一个小标题:陈晓阳的锐变过程,就是和平演变!

       展览主办者挖空心思,根据自己的臆想,去发挥,去推理,去深化,最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陈晓阳虽然出身贫苦,但在旧教育制度的腐蚀下,成了走白专道路的典型。陈晓阳不学习毛主席著作,放松世界观的改造,对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从不理解到消极对待,进而发展到对抗和破坏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陈晓阳的锐变,从反面告诉我们,什么是和平演变。陈晓阳的锐变,从反面给我们敲响了阶级斗争的警钟!

面对着这样的结论,陈晓阳只有苦笑与摇头的份。他再也不想作任何分辩与解释。能分辩得了吗?能解释得清吗?到哪里去分辩?找谁去解释?

       在结论的后面又是一段奇文:通过革命的大批判,陈晓阳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对于陈晓阳能悬崖勒马,迷途知返,改过自新的行为,我们是欢迎的!我们奉劝一切象陈晓阳一样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犯有这样或那样错误的人,要洗心革面重新作人。犯错误,不要紧,改了就好;站错了队,没关系,站过来就是了。如果有人企图顽抗到底,那将是死路一条。

       我们一定要教育一切可以教育好的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坚持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搞好斗、批、改,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正当陈晓阳面对着这一段奇文深思时,成亚胜走过来,用手拍了拍他的肩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你有何感想?”

       “感想还是敢想?我不敢想。至于感想你刚才引用陶渊明的诗不就替我说明了一切?”陈晓阳有点玩世不恭的样子。

       “老三,你又在说《西游记》了。陶渊明的诗怎能代表你的感想?你真是东扯葫芦西扯瓢。”站在一旁的邓西北有些不太理解了。一中校园现在流行着一句代言词:说《西游记》。大凡听不太懂或不太好理解的话,都称之为说西游记。说白了,《西游记》是写神写鬼的,是无中生有的。通过这样的解释,你就不难理解这一句代言词了。

       “西北老弟,亚胜引用陶渊明这首诗的题目是《移居》。你想想,我们即将到农村去插队落户,不正应了‘移居’二字吗?亚胜引用的是《移居》的第一首诗中结尾的一句。这一句,不但给展览作了注解,也暗藏了我们今后去处的玄机。陶渊明《移居》诗有两首,第二首的结尾一句是:‘衣食当须记,力耕不吾欺。’这还需要我发感慨?这不是有现成的诗句可以代替,我又何必画蛇添足呢!”陈晓阳习惯性地叫邓西北为西北老弟。虽然他俩是一个班的同学,但陈晓阳年龄比邓西北大两个月。邓西北直呼陈晓阳的小名:老三,是因为陈晓阳在家排行第三的原故。

       成亚胜正准备发表高论时,军宣队的罗连长来了。他要陈晓阳谈谈,不是谈谈,确切地说是写写观后感。罗连长是从可以教育好这一前提出发,要求陈晓阳去参观留言簿上写观后感的。陈晓阳自然明白罗连长的意思。

       “好吧!”陈晓阳答应得非常爽快。他走近留言台,手里拿着钢笔,嘴里吟着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在头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成亚胜与邓西北都知道陈晓阳有这个习惯,每当舞笔弄墨之前,总要吟上一首唐诗宋词,说是要借助前人的神韵。同学们纷纷围在他的身边,以为他会笔走龙蛇风云会际;以为他会有感而发,“语不惊人死不休”。其他正在参观的人,以为留言簿前发生了什么大事,在想看热闹心情驱使下,也纷纷围了过来。

       陈晓阳微微一笑,目视人群后,提笔在留言簿上写下了:“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十个龙飞凤舞的大字。然后郑重其事地在这十个大字下方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陈晓阳。

       同学们一阵惊奇。显得更为惊奇的还是负责管理留言簿的小姑娘。“你就是陈晓阳?”小姑娘象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奇地叫了起来。陈晓阳很有礼貌地点了点头,并幽默地说:“在这种地方,在这种时候,承认自己叫陈晓阳,并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你放心好了,假不了的。”

       这哪里还有假?瞧他这一身打扮:黄色军衣衣领下的两粒纽扣未扣,军用挎包斜背在身后。展览馆中陈晓阳的照片不都是这个样子的?

       这么年轻;这么斯文?嘿,人长得比照片里的陈晓阳还显得英俊一点。惊乎,怪乎,难以置信乎!带着各种迷惑的人将他团团围住。各种各样的发问,使他应接不暇。陈晓阳真不知道该先回答谁的提问,先满足哪个的要求。要不是展览馆的领导及时赶来,真不知道人们是在参观展览,还是在声援他。说不准,明天的芝城,人们在饭后茶前又将津津乐道这件事,那“路透社”的业余记者们又有独家消息可发,又有头版头条新闻可登了。

穿凿附会强说词,

还要本人写心思,

观众围观齐追问,

差点变成声援事。

哈哈!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27 10:58: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青山居士在2011-4-26 13:54:00的发言:
 

       从展览馆回到学校后,陈晓阳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永州八记柳宗元,柳公祠堂我为先。观罢低眉无吟处,广阔天地学陶潜。”

       是的,柳宗元与陶渊明不但诗风有些相似,个人的经历也有某些相同,这就应证了文如其人,诗如其人的评论。

       此时此刻,陈晓阳想起了柳宗元的《零陵早春》:“问春从此去,几时到秦原?凭添还乡梦,殷勤入故园。”他一边吟,一边仍旧用手中的钢笔敲打身前的书桌。

       “你怎么一个人坐在这里自言自语呀?”一个清脆的声音从门外传了过来,显然来人听到了陈晓阳的吟诵。

       “谁说是一个人?明明是两个呀,再不就对影成多人。”陈晓阳故作惊讶,以攻为守,把来人也卷了进来。

       “怪不得有人说你嘴厉害!”

       “谁?”

       “这还要我说吗?”

       “你不说,我怎么知道是谁?”陈晓阳显然是明知故问,虽然口气还强硬,但已是强弩之未了。

       “她!她今晚不来了,你希望的对影成双落空了。”来者用开玩笑的口气,继续着对影成几的话题。

       “她,她真的不来了?”陈晓阳象触电似的站了起来,心却立即沉了下来。

       “她”自然是指祁雅青。陈晓阳今晚苦苦等候的就是祁雅青。然而,她并没有来。

       陈晓阳与祁雅青的关系非同一般。在同学们的眼里,他俩的关系早就超越了同学之间正常的友谊。这种心照不宣的共识,在芝城一中的校园里早就传开了。然而,就在下农村的前夕,他俩闹别扭了。

       今天吃晚饭时,陈晓阳在食堂里遇见了祁雅青的好友李春玲,请她出面约会祁雅青。李春玲来了,而祁雅青却没来。陈晓阳在此之前心中一直忐忑不安,最担心的也是这样的局面。他十分焦虑地发问:“小李,你晓不晓得她为什么不愿意同我下放到一个地方的真正原因?”陈晓阳只要一着急,芝城的方言便随口而出。“晓不晓得”的意思是是否知道。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正宗的芝城人,就看他说话时有没有讲“晓不得”这三个字。当然,祁雅青内心怎么想的,谁也晓不得。

       “她呀!她说她与你根本就没有其他关系,所以下不下到一个地方都无所谓了。今晚我约她一块到你这里来,她推说没有这个必要了。我真的是爱莫能助无能为力了。”李春玲显然在为陈晓阳惋惜。同时,她好心地雪藏了祁雅青一句较为刻薄的话:“你告诉他,要他别自作多情了。”谁多情,只有他俩人心知肚明。这种话,谁愿意告诉他?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这怪谁呢?陈晓阳与祁雅青的关系,犹如纸糊的窗户,一点就破。怪就怪在他俩交往这么长的时间里谁也没去点破,既然无人点题,事情的发展也可能如题所示,水到渠成;也可能南辕北辙,离题万里。“其他关系”这四个字就包罗万象了,既可以看成是已知数,也可以看成未知数。如果是已知数,此方程尚可求得一解。然而,祁雅青在“其他关系”前面加上了“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修辞,你怎么去求解?爱情的未知数,生活的方程式,难倒了陈晓阳这位数学高手。难怪在此之前,祁雅青从陈晓阳这里拿走了自己送给陈晓阳的两张分别题有《雏鹰高飞》和《国庆》字样的照片,仿佛告诉人们“从此萧郎是路人”。

       “小李,她不愿意同我们一块下放,我俩还是第一批走吧!”陈晓阳轻言细语地征求李春玲的意见。学校宣布即将组织高初中六六届、六七届、六八届毕业生下放农村的消息一传开,他们三人就准备结伴下到一个地方去,谁也没想到,就在正式报名时,祁雅青竟然退出。她不但不愿意同他俩一块下放到同一个地方去,而且也不愿意同他俩一批下去,放出话来,要等第三批或第四批。陈晓阳怕由此发生骨牌效应,所以调整自己的思路,试探李春玲的想法。

       不知是在思考,还是有碍于面子,李春玲迟迟没开口。乳白色的灯光照着他俩,室内好一阵悄然无声。

       他注视着她那美丽的面孔,那情态仿佛是第一次相见。可不,自相识以来,陈晓阳与李春玲两人独处一室,这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她那一双冷艳的眼睛象两颗宝石镶在白里透红的脸上,乌黑的秀发散披在灰色的衣领后,由于呼吸的原故,前胸微微一起一伏,好一幅健全的维娜斯肖像画,好一幅充满现代青春活力的仕女图。她矜持温柔,文雅庄重,既不孤芳自赏,也不随波逐流。她心灵与外貌高度统一,完美结合,受到了全校师生员工众口称誉。

       李春玲发现陈晓阳在注视她,害羞得将头低了下来,两手不停地摆弄着衣角。看得出来,她正在努力地捉磨,捉磨出一句既能表达自己的意愿,又不至于伤害陈晓阳的话来回答陈晓阳。

本想平常心态对,

谁知现实打击堆,

女友明确要分手,

不原一同去插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28 9:19: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青山居士在2011-4-27 13:37:00的发言:
 

       夜,冬日的夜,显得如此寂静,静得连他俩的呼吸节奏都听得出来。

       “这样好吗?别人会不会胡乱猜测呢?”她终于打破了沉默。其实,此时此刻她的心也象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李春玲心里涌出了一股“说项依刘我大难”的凉气来。

       “这样好吗?别人会不会胡乱猜测?”陈晓阳努力捕捉这句话的原意,一个字一个字地掂量着它的分量。“这样好吗?”这是设问句。是好,还是不好?这又象是自己问自己,又象在问陈晓阳。这意味着什么?是肯定,还是否定,或者说是否定之否定?“胡乱猜测”,这又在猜什么,测什么?猜测原本是很正常的事,加上一个“胡乱”,就显得不那么正常了。“胡乱”又胡乱到什么程度,什么地步,这谁也说不清了。因为话是从嘴里说出来的,而嘴又是长在别人脑袋上的。了解她的陈晓阳,深深知道她想的是什么,担心的是什么,人言可畏呀!

       李春玲与祁雅青亲如姐妹,人形不离,无话不谈。她俩住在一个宿舍,爱好相同,一块出现在篮球场上,一块结伴去湘江游泳,就连到陈晓阳这里来玩,也是出双入对的。他们三人在一起毫无拘束,谈起话来,海阔天空,上下五千年,纵横三千里。象今天晚上这样的情景的确称得上是一个例外。在这例外的环境里,李春玲不得不小心谨慎。

       陈晓阳能理解她复杂多变的心情。在他的心目中,李春玲是一位善解人意,处处为别人着想,事事替他人提供方便的女同学。在他们三人相处的日子里,李春玲先后两次替他“解危”。一次是李春玲动身去武汉之前,另一次是李春玲从武汉回来的第二天。

       陈晓阳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九六七年九月十一日上午,祁雅青心急火燎地冲进了他的办公室。这时,中央关于湖南问题的“八·十”决定刚下发不久,陈晓阳被指派到潇湘地区革命造反派指挥部负责宣传工作。按常理,任何人进入他的办公室必须要通报。“文攻武卫”是最革命体现,也是各群众组织奉若神明的“宝典”。“文攻”的策源地自然是宣传部门。不经过三查五问的,你休想接近这非军事禁区。祁雅青之所以在指挥部畅通无阻,其原因就出自她与陈晓阳不一般的关系。指挥部的人,上上下下都认识她。她有两大特点,使人过目不忘。一是她身材之高的确有鹤立鸡群之感。二是她的衣着鲜艳,在那到处都是黑兰灰黄的芝城,的确显得与众不同了。她一进门,其他正在工作的人都笑着与她打招呼后,一一借故离开了。陈晓阳急忙放下手中的钢笔,轻声问道:“雅青,什么事?”说来也叫人很不好理解,陈晓阳自从认识了祁雅青,总是习惯性地叫她“雅青”。叫得那么自然,那么随意,那么亲切,而祁雅青也应得那样爽快,仿佛一切天成。

       祁雅青告诉他,李春玲下午就要离开芝城去武汉外婆家。她是来约陈晓阳一道去给李春玲送行的。按人之常情,祁雅青这一要求是合情合理的,陈晓阳应立即无条件地答应才对。但今天的情况却有点儿特殊,陈晓阳要赶写给省革筹的紧急汇报材料。这份材料必须在今天五点钟之前,也就说赶在省革筹的领导下班之前报过去。军情似火,十万火急,陈晓阳实在是抽不出时间。陈晓阳小声地将此情况如实告诉祁雅青,以求得她的谅解。这“小声”二字,还大有文章可作呢!陈晓阳平时大喉大嗓地说惯了。为此,人们常常笑他中气太足,底气太厚。唯独同祁雅青说话时,他显得既无中气又无底气。这也是他唯一的被李春玲用来取笑的话题。

       祁雅青霍的一下,离开椅子站了起来:“干脆一点,你倒底去不去?别婆婆妈妈推三推四的!”她那情态,那语气,就象在下最后通谍!

       “这……”

       “这什么?”还没等陈晓阳将话说出口,祁雅青很不高兴地将话堵了过去。然后,两眼一瞪,“砰”的一声,祁雅青将办公室的门狠狠一带,气冲冲地走了。陈晓阳也只好苦笑着摇了摇头。

       去送行吗?时间不允许;不去送行吗?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而且又驳了祁雅青的面子。但陈晓阳又有什么办法呢?这时,他才深深体会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话的无奈了。

想起当年多接触,

联络交谈真融入,

曾经为了写材料,

送别之约只能误。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4/30 13:09: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青山居士在2011-4-28 13:25:00的发言:
 

       不知道过了多久,反正办公室的人都午休去了,别人替他端来的午饭,他没顾得上吃,门又被祁雅青撞开了。她似乎怒气未消:“看,李春玲来向你辞行了!”言外之意就是说,算你狠,连我都叫不动你。

       这真是喜出望外的事。李春玲为了缓和气氛,接过祁雅青的话来:“陈晓阳,今天下午我就要走了,不知道什么时间才能见到你们。”话虽不多,但语调中充满了依依惜别的伤感。陈晓阳知道,祁雅青将他不能送她的情况告诉了李春玲。李春玲才想出了向他辞行的两全之策。李春玲主动接过话来,不愿看到祁雅青向陈晓阳发难。李春玲知道,只要陈晓阳有一点没满足祁雅青的要求,祁雅青便立即发动带有撒娇味道的舌战。李春玲最喜欢观赏祁雅青与陈晓阳两人的抬杠。在她听来,祁雅青与陈晓阳不合谐的“二人奏”,是世界上最美妙最动人的乐章。换在平时,李春玲巴不得他俩抬杠。但今天,她却没有这份好心情了。

       “真对不起,今天我的确没有空,抽不出时间来送你。”陈晓阳抱歉地指了指桌子上堆放的材料。

       “我知道,你忙得到现在还没吃中饭。”李春玲看到桌上的那份饭,同情地说了一句。

       “对了,你俩吃饭没有?我到食堂给你俩打去!”陈晓阳突然醒悟了过来。

       “算了吧,别雨后送伞了。你也不看看现在什么时间了,食堂早就关门了。等你想起我们还没吃饭,不将我们饿死,也将我们气死了。”祁雅青抓住机会,狠狠地挖苦了一番。

       “今天中午,雅青爸爸妈妈为我做了一大桌菜,说是为我饯行,其实还想见见你。哪晓得你不来,这也怪不得雅青生气。”李春玲干脆把事情说开。弄了半天,这中间还夹了这样的原委。

       “过几天,我送货上门。”陈晓阳硬着皮头说了一句。

       “别脸皮厚,你别听她在瞎讲。哪个想看你?还送货上门呢,你是什么货色,我还不知道?”祁雅青又来劲了。

       “奇货可居,要不要那是你的事了!”陈晓阳一语双关地说。

       “好了,别油了。小李子要走了,你也应给她留个好印象。”祁雅青发现陈晓阳在借题发挥,立即转移话题。

       “你看,我不能送你,只有请你原谅了。”陈晓阳真诚地再次表示歉意。

       “没关系,有祁雅青作代表就可以了!”李春玲开玩笑地说。

       陈晓阳听后,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用眼神狡黠地朝祁雅青试探过去。祁雅青没好气地双眼一瞪,似乎又象在警告什么。他俩经常这来眉来眼去的。好在,李春玲对他俩这种表演也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陈晓阳突然发现李春玲手里拿着一个兰色封面的日记本,立即有了新的话题:“这是刚买的?”

       “不,这是雅青送的。上面还有她写给我的诗呢!”李春玲轻言细语地回答。

       “故人情可见,何用送行诗。”陈晓阳随口吟出了宋朝徐积的一句诗来。

       “你发什么乱话?”祁雅青毫不客气地指责了起来。陈晓阳知道祁雅青误会了自己的意思,正准备解释,李春玲笑着说:“陈晓阳,你也写一首好吗?这样便称得上珠联璧合了。”说完后,她望了望祁雅青,又看了看陈晓阳,然后将日记本递了过去。望着陈晓阳那双熬红的眼睛,祁雅青动了恻隐之心。她通情达理地点了点头:“还不快写,拿什么架子,还要我俩再请你?”在这种场合中,祁雅青的尺度是掌握得很有分寸的。

       看到祁雅青的气已消,陈晓阳如同获到大赦一样。他接过日记本,略加思索后,挥笔写道:

送  君

今闻李春玲同学离湘赴鄂,步鲁迅先生诗以代送别。

战云暂敛青春在,重炮清歌两仍然。

我亦无诗送去棹,但从心底祝君健。

陈晓阳

一九六七年九月十一日

       在附上鲁迅先生原诗后,陈晓阳将日记本递还给了李春玲。李春玲道了一声“谢谢”,便匆匆告辞。

       李春玲与祁雅青一前一后地离开了陈晓阳办公室。刚走出门,祁雅青突然回过头来,狠狠地瞪了陈晓阳后,才悄然离去。祁雅青眼神流露的自然是亲昵多于责备。要是在往常,这种秋波足以使陈晓阳回味或陶醉大半天。今天,他打心眼里感谢李春玲。是她的到来,平息了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波。

       如果说李春玲在去武汉前平息了一场小小的风波,那么她从武汉回来后却化解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危机。

春玲主动来辞行,

日记本上待言心,

雅青由此气消去,

一场风波就此平。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5/1 16:22: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青山居士在2011-5-1 13:41:00的发言:
 

       半年后,祁雅青得知李春玲从武汉回到了芝城,便约陈晓阳一道去李春玲家。

       那天,一清早祁雅青在自己的家门口焦急地等待陈晓阳的到来。好不容易看见陈晓阳骑着自行车飞驰而来,她准备迎上去讲他几句。万万没想到陈晓阳根本没有减速停车的意思。陈晓阳一个劲地加速,朝她招了招手,并用手指了指前方,嘴里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便飞驰过去了!望着陈晓阳的背影,祁雅青气得直跺脚。她决定,待他转来认错时,给点颜色给他看看。可是,祁雅青在家里足足等了一天,也不见陈晓阳的身影。气急败坏的祁雅青按不住心中的怒火,第二天一大早便赶到学校准备兴师问罪。当她走到陈晓阳住的宿舍前,发现门开了,何先华端着脸盆往外泼水。她真有点儿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真的吗?是真的!何先华的父母与祁雅青父母同在一个单位工作,祁雅青从邵阳转学到芝城一中后,认识的第一个同学便是她。也还是通过她,祁雅青才认识了陈晓阳。现在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难道个人之间的感情也像现在的大局面一样,全都乱套了?祁雅青越想越气,扭头就走。虽然她也听到了身后何先华叫她的声音,但还是离开了学校。她才懒得理睬何先华呢!

       而李春玲在自己的家里也呆呆地等了一整天,却始终不见祁雅青与陈晓阳的踪影。李春玲心中感到有些纳闷,于是第二天上午就来祁雅青家问个究竟。祁雅青刚进屋,还没来得及坐下,李春玲便到了。一见祁雅青怒容满面,李春玲便开玩笑地说:“谁得罪了你?是不是陈晓阳?要不要我同你一起去骂他一顿?”

       “骂他一顿?我恨不得打他一顿才解恨!”祁雅青咬牙切齿地说。

       “要文斗,不要武斗。打你也打不过他!臭骂他一顿就可以了。”李春玲发现事情苗头有点不对,便来了个釜底抽薪。

       “打不过他也要打,气死我了。”祁雅青在说气话。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你气死了,我就少了一个妹妹,陈晓阳就少了一个红颜知己。”李春玲一副息事宁人的情态。

       “还红颜知己?这纯属假象!我真瞎了眼!”祁雅青动情了,强忍着眼眶里的泪水,没让它流出来。在李春玲一再追问下,祁雅青将这两天发生的事全告诉了她。

       听完祁雅青的叙述,李春玲连连摇头说:“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你看到的只是事情的表面现象,这样匆匆作结论,绝对是错的!”

       “透过现象看本质,我错不了!”祁雅青坚持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

       “我看陈晓阳不是这样的人。认识他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除了你,我还没发现他跟那个女同学好过。”李春玲仍旧坚持自己的看法,企图说服祁雅青。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何况人心还在不断地变。”祁雅青也倔得很。

       “我俩也不要争来争去了,我陪你到学校去问问,去看看不就一清二楚了?”李春玲提议地说。

       “我不去,要去你一个人去!”祁雅青睹气地说

       “船上人不着急,我岸上人空着急干什么?”李春玲改变了策略。

       “谁是船上人?跟这种人还能风雨同舟,同舟共济?”祁雅青口气还是硬梆梆的。

       “别把话说得那么难听,到时候又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了。”李春玲笑着说。

       “你别发乱话,这是不可能的事。”祁雅青斩钉截铁地说。

       “满口饭可以吃,满口话不能说。你也别把话说死了,到时候你俩又同流合污了。”李春玲尽量将气氛弄得轻松一些。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你去武汉别的没学会,话倒挺会说了。”祁雅青被李春玲几个“同”说得有点受不了了。

       “我再会说,也说不过你。也说不动你!”李春玲反过来将了一军。

       “好了,好了,我同你去就是了!”祁雅青终于松口了。

       “我俩不要直接去找何先华,也不要问陈晓阳。问问谭咸凯就什么都知道了。他俩住一个宿舍,真的有什么事还能瞒得过谭咸凯?”李春玲考虑得很周到。

       “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祁雅青在反思自己。

       “你只顾生气,老想着要骂人、打人,当然想不到要求教于人了。”李春玲开心地数落着祁雅青。

       “要问,也得由你出面问。”祁雅青又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好了,好了,我都答应你,快点走吧!”李春玲拖着祁雅青就走。

       当她俩赶到陈晓阳的宿舍时,见宿舍的门是虚掩着的。为了郑重起见,李春玲轻轻地敲了几下门。前来开门的果然是何先华。进屋后,才发现陈晓阳躺在床上,面色苍白。而对面谭咸凯的床上却显得整洁干净,这两天他根本没睡这里。李春玲同祁雅青交换着惊奇的目光。因为她俩都知道,谭咸凯也是一个不爱收拾的人。祁雅青为此还讥笑过他俩:臭鱼同味。

       “怎么病了?你这个铁打的人也会生病?”李春玲笑着对躺在床上的陈晓阳发问。

       “你回来了!快请坐。病倒没什么病,只是感到浑身无力。”陈晓阳一边说,一边试着坐起来。

       “都是一些好朋友,就别那么讲究了,我看你还是躺着说话的好。”何先华在一旁关心地劝阻着。

       “条件这么好,还感到浑身无力?”祁雅青话中带刺。

       “谭咸凯到哪里去了,怎么没见着他?”李春玲装着什么也没听出来,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

       “他住院去了,刚刚脱离危险。”何先华的回答的确出乎她俩的意料。

       “什么?你说什么?谭咸凯住院去了?他得的是什么病?” 祁雅青大吃一惊,铁塔似的谭咸凯竟然住院了。

       “昨天,他刚出校门就被拖拉机撞成了重伤,生命垂危,在人民医院抢救。昨天上午,陈晓阳急急忙忙赶到医院抽了500CC血给谭咸凯。成亚胜在医院照顾谭咸凯,要我过来照顾陈晓阳。”何先华显然听出了祁雅青弦外之音,三言两语就将事情的始末说清楚了。

       “你怎么一下子输那么多血?” 祁雅青立即走到陈晓阳床前,关切地问道。

       “谁叫我是O型血,谁叫我是万能输血者!”陈晓阳很轻松地回答。

       “你怎么不叫我来?”祁雅青知道真实情况后,反而抱怨起来了。

       “怎么没叫你?我连叫了你几声,你连理都不愿理,害得我在这里越俎代庖。”何先华显得有点生气地说。

       “真对不起,我当时还以为鸠占鹊巢呢!” 祁雅青一不小心就说漏了嘴。

       “你看你,都想到哪里去了,真不害羞!”何先华终于有了最好的攻击点。

       “她什么时候知道害羞过?”李春玲又在一旁火上浇油。

       “你俩前后加击,在打死老虎呀!” 祁雅青嘴上是这么说,心里还是挺高兴的,毕竟陈晓阳还是信得过的人。

       “我俩这叫做同仇敌忾……”李春玲又嘣出了一个带同字开头的成语,正想说下文,没想到何先华立即接了过去:“我俩同仇敌忾,痛打落水狗!”

       就这样,祁雅青一下子,从死老虎变成了落水狗,惹得四个人都笑了起来。事后,陈晓阳知道了原委,打心眼里感谢李春玲。他不禁诗兴大发:“离家未久又还家,芝城风光分外佳,人工湖畔杨柳树,望中都化迎春花。”

中间又出小误会,

幸亏春玲来解围,

由此感情更融洽,

相互理解情珍贵。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5/2 9:25: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青山居士在2011-5-2 6:46:00的发言:
 

       时间过得真快,事物变化得更快。中学生那特有的早熟,逐渐代替了单纯。随着各自即将踏上人生新的征途;随着各自将投身于陌生的环境,开始陌生的生活,李春玲不能不提出一些问题来问自己,问别人,来问陈晓阳!

       “你在想什么?”细心的李春玲发现陈晓阳并没立即回答自己的提问。

       “没想什么!”陈晓阳不好意思将自己所想的告诉李春玲。

       “我不信!你又在天马行空了!”李春玲将了他一军。陈晓阳知道李春玲同祁雅青一样聪慧过人,靠说谎是绝对过不了关的。他只得如实将自己心里想的和所盼的告诉了李春玲。陈晓阳意味深长地说,事不过三。

       听完后,李春玲什么也没说,站起来就要走。陈晓阳连忙挽留:“再坐一会儿吧!”

       “不,时间太晚了,别人会说闲话的。”说完后,她朝他点了点头,转身就走了。

       “别人会说闲话的!?”望着李春玲远去的背影,陈晓阳机械地重复着她刚才脱口而出的话。

       少女的心,就是这样细腻,就是这样敏感,就是这样复杂和多情。

 

       “从来夸有龙泉剑,试割相思得断无?”李春玲走后,陈晓阳心里空落落的,毫无睡意。他一边吟着唐诗,一边翻开影集,望着两张照片发愣。

       这两张照片上都有题词。第一张照片上的题词为:文攻武卫的尖兵;第二张照片上的题词是:阅尽人间春色。第一张照片是李春玲去武汉后的第二天照的。也正是李春玲的突然远行提醒了陈晓阳,如果今后同学们各自海角天涯,连一张相思的照片都没有,那将是人生最大的遗憾。陈晓阳这一提议立即得到了同学们的赞同。第二张照片在是陈晓阳写检讨的日子里同学们为了安慰他,特地邀请他去照的,两张照片中都有祁雅青。自从祁雅青将自己送给陈晓阳的照片要回去后,每当心旗摇曳时,陈晓阳就拿出这两张照片来。望着照片,他默默无语。有道是,胜者王,败者寇!对陈晓阳来说,什么是胜?怎样才算胜?为什么败?败得令人难以置信?三年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风风雨雨,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什么?裁定胜败的标准又是什么?这对他来说,是那么的模糊,是那样的可望而不可及。今天是座上宾,明天就成了阶下囚,这种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变化之突然,一般人是难以理解的,是不好接受的。这一切就象一个谜,一个梦。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不敢言胜,剩下来的只有“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今晚,祁雅青没有应约前来,对陈晓阳来说,打击非轻,为什么现在总是事事不如意呢?他的确很在意祁雅青。无论是她的气质,她的风度,还是她的才华,在陈晓阳心目中是没有人可以相提并论的。“曾经苍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陈晓阳常常用元稹的诗句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自从他与祁雅青相识后,大有相知恨晚之感,又有相惠平生之意。无论参加什么活动,陈晓阳总是事先征求她的意见;无论写什么文章,第一个过目的总是祁雅青。祁雅青经常主动帮忙抄写或者校对,有时还发表自己的看法。成亚胜开玩笑地说,自从认识祁雅青后,陈晓阳的文章就多了一点胭脂气,少了一点火药味。迫使陈晓阳不得不站出来更正,说自己的文章多了一些灵感,多了一些神韵,能以柔克刚。事实上也正是这样,陈晓阳引以自豪的毛泽东思想红卫兵《锷未残》战团负责人在迎新座谈会上的发言一文,从构思、起草、刻蜡纸、油印、祁雅青参与了全过程。那情景历历在目,仿佛就在眼前。

少女心思多变幻,

照片引起细思念,

难忘当年并肩事,

自豪共同创文坚。


 回到顶部
总数 150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