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美丽的云在2008-10-6 18:35:58的发言:
知青壮歌
王侠
曾记否,一个声音响彻天下?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
于是,十年间一千七百万知识青年浩浩荡荡奔向他乡。他乡,是那么的苍凉、贫穷,是那么的封闭、愚昧。在那里,苏联集体农庄机械化的场面很难很难见到,而大多数的土地上完全是要靠牛耕人种,落后的手工业几乎处处皆是。从老人到儿童,从男人到女人,所有的人们衣着单调,穿着陈旧,和社会主义光辉的名词极不配套。千千万万农村家庭根本不仅不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还常常忍饥挨饿,食不果腹。知青们从此看到了生活的底层,也从此生活于生活的底层,多少年之后,他们中的一些人仍然生活在底层。仍然生活在他乡,有的因各种各样的原因逝世在底层,长眠在他乡。这些共和国的公民也曾向往着甜蜜的生活,幸福的生活,以及美好的明天。
当春天来到的时候,知青们脱掉带着虱子、跳蚤的衣衫,痛痛快快跳入清清的河流,清洗起长期不洁的身体与衣衫。此时此刻,他们的手掌已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他们肩头上那几十斤、上百斤的水桶与粪土也不再摇来摆去,他们的腰板撑着满背的柴火也可以大踏步的朝前奔去,这对于他们今后几十年遇到的坎坎坷坷都敢勇往直前、百折不挠有着极大地鼓舞作用。后来,这批人当中有人当上了高官,如习近平、王岐山、马馼、徐绍史、蔡武;有人当了作家,如史铁生、柯云路、张抗抗、梁晓声、肖复兴;更多的人进入了社会发展的中坚部分,扛起了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企业进步等等重任,带领着成百上千的人移山倒海坚贞不屈。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当我们回首知青上山下乡这段历史诗篇的时候,真是百感交集、气贯长虹!在阖家欢聚的日子里,在同窗聚餐的酒店里,在机场候机的一刹那,你、我、他曾经都是知青,这让我们以往曾年轻的热血再次沸腾。庆幸啊,我们活过来了,我们没有倒下,我们的泪涌满眼眶,我们的血依然殷红。天上的日,天上的月,天上的星,为我们作证!虽然我们已不再是英俊小生、靓丽女生,虽然我们比不上太阳和月亮,但在深蓝的天幕上,我们闪烁着,我们活着的知青们,千万颗璀璨的星,依然风采。我们尽管有我们的痛楚,尽管有长眠在他乡的他们,但生与死有时说不清,无论他们的生命长与短,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谁也不要忘记,一千七百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一首历史的壮歌,竭尽全力,热爱生活,意志弥坚,波澜壮阔;谁也不要忘记中国知青那段艰苦的岁月、那艰难的生存、那顽强的磨练、那坚决的成长与进取!
在这放射着光芒的金色季节里,我祝愿所有的知青们与共和国与全世界之未来更腾飞之明天更辉煌!
是啊!这是共和国历史上谁也抹不掉的一段历史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