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母亲的忌日,一年了,母亲的音容笑貌总在眼前。我把为母亲文集所写的编后语发上来,算是一个纪念。
母亲突然去世,在电脑里留下七八十万字的文章、日记、信件。没有让母亲看到这些文字编选成集就成了我最大的遗憾,也成了我在母亲去世后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
母亲一生从事文字工作,留下的文字远不止电脑里存放的,但母亲常说,文革前写的都是奉命文字,到文学所后翻译的作品都很专业,主要的也出版了。只有电脑里这些是在离休后接触了新的思想后真正“我笔写我想”,是母亲晚年的真实思想。所以这本文集只收了这段时间的作品。
书名《青果集》是我建议而被母亲采纳的。《青果》是母亲年轻时在大学里办的一份壁报的名字,当时是取青涩的果实,意思是不成熟,母亲说自己活到八十了依然不成熟,我想青果也是橄榄的别名,橄榄是回味绵长的果子,母亲的文章也是回味无穷的,将青涩与回味结合在一起,有了这个书名。在去世前一个月,母亲开始挑选进文集的文章,可惜只选了二十来篇,要是母亲在,以她对文字的认真,有许多文章就不会出现在这本文集里了。我只想尽可能完整的留下母亲的文字,除日记、信件只摘了少部分可独立成篇的,其余文章剔除了纯摘抄的就照单全收了。
母亲曾与我讨论过编书的事,有个框架,我基本是按母亲的意思分类的。但顺序是我自己安排的。岁月留痕部分是按照所写人物的长幼排列,最后是母亲写自己的文字。读书杂记是按写作时间排列,查不出日期的放在后面。另有一些短小不能独立成篇的则根据内容粗略分类放在这部分的最后。杂感研究部分在母亲的提纲里只是杂感,我觉得对顾准思想的学习、对孙犁作品的评论和未完成的对李劼人大波系列的品读都不是单纯的阅读,而是一种研究,尤其是大波系列,母亲写下了许多品评的文字,可惜都是零星的,未能成篇,无法编入。这一部分也是按写作时间排列的,将涉及研究的放在了最后。
母亲思想敏锐,文字流畅。弟弟给母亲的评价是博学、机敏、幽默。母亲的文章我大部分都看过,但那时只着重自己有兴趣的,其余的常一带而过。这次进行编辑,要选、要编、要斟酌,每篇都要反复阅读、比较,越看越佩服。仅读书杂记部分中涉及的书、报、期刊就有上百种,她还常叹息自己看书速度不如以前了,总还有很多书来不及看。
我没编过书,开始时简直无从下手。加上那时对母亲的突然去世还很难接受,打开电脑看到那些熟悉的文字就想掉泪,好久都理不出头绪。现在勉强交卷,算是了了一桩心事。还要感谢几位舅舅、姨,帮我把关,挑出很多错漏之处。弟弟和尹文表妹也助我做了校对工作。
当这本书送到母亲灵前,她会点头的。妈妈,女儿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