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端午过了,看到几位的回忆,想起了善良的老乡们,还是想侃几句。插队时我们可没男女生在一起的集体灶,端午那天早上,当我们继续在与床板抗衡的时候,门外面有人在轻喊:“学生娃,起来没有?”让我惭愧的是现在已经不记得是谁了,当我们起来开门时有人提着一挂粽子送上门来。我们当然一概笑纳,回报的只能是那不能饱肚子的感谢话。有一就有二,一挂挂粽子陆续送来,早餐是它,不用烧饭,中午是它,不要起火,晚上是它,无须揭锅!吃不完,使用挑水的大桶清水养着,最后养满一担水桶,想吃就捞起来。送来的各家粽子形状不一样,有小脚粽子,有三角粽子,条件稍微好的人家送来的是有红豆的粽子,当然猪肉粽子是不可能地,农民家的猪只有过年或者娶媳妇才杀。粽子装满一水桶,还是有人继续拿来,还有人跑来看看吃完没有?没有再拿,结果我们只能邀请大家一起吃,吃别人家不同的粽子,送的开心,吃地开心,其实是长时间不饱腹的穷开心!肚子暂时的饱满,人就暂时地开心,老乡在,就开心,老乡走了,就不开心。现在想想其实是什么时候能真正回到北京的家,再贫穷,一家人在一起才真的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