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苟同就一笑了之。”-----即使不敢苟同,说说也无妨。
“老实讲,至今没有看到下岗、待业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唱红歌的场面,幸亏他们没唱,若唱还不是忆苦思甜的味道,”
回这位同学:
我住家附近的免费公园里,每天晚上都有数十人乃至上百人的自发性的合唱,唱的全是红歌,刚开始觉得他们哪儿是唱歌,纯粹是喊歌。渐渐听多了竞不知不觉加入了进去。歌者多是中老年人,我观察多数人对歌的旋律的关注喜爱胜过歌词,更主要的可能是对那个时代的怀念。时间长了,人也熟悉了,发现不少下岗人员和外地来京务工人员。一些大型国企的下岗工人,每月拿着两千多元的生活费,白天在小区花园里下棋、打扑克,晚上来公园唱歌。如:某甲:五机部某厂车工,男,57年生人,43岁下岗。每天的生活就是游走于各个歌唱群体之中,虽五音不全,跑调家常,但仍乐此不疲。某乙,有研院的工人,49.12.26生人,下岗十余年,瘦得我轻推他一把,都会摔倒。自己唱得不怎末样,老给别人挑错,别人一笑,照唱不误,明天一切还都照旧。某丙、丁,女,北医三院对面地下室卖菜的和卖鸡蛋的,都是外来妇。每天晚七点,菜市场关门后,她俩人换上干净讲究的服装准会出现在红歌会上。这种人太多了,以至于相当一段时间我还有一些心理障碍,觉得和这些人一起唱歌,是不是有点掉架。(不好意思,要挨批了)。
这位同学,如果你来看看,就会知道这些弱势群体多末纯朴、简单、平和、知足......你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共产党的天下不是那末容易动摇地。别看他们文化不高,理论不强,但从他们唱歌的热情、投入,以及长时间形成的聚集力,你不得不承认“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这句名言的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