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谈心》系列十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共有88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谈心》系列十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麦田新绿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63 积分:12933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11/6/3 15:05:00
《谈心》系列十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6/24 12:21:00 [只看该作者]

                                        《谈心》系列十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恐怕没有人不想尽可能快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甚至超越自我、超越他人。要整体上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而要在具体问题上“突破”却是办得到的。关键是,你能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的一位同事曾到军艺进修。那时我们都年轻,意气风发。他告诉我,他要写出成名之作、传世之作——关于北京市公安战线的长篇报告文学。一个部队作者怎么能驾驭公安题材?记者出身的他,并没有直接采访北京市公安局,而是把功夫先下在公安司法专家教授身上,使自己能在历史、世界、理论和专业的结合上,审视、掂量北京市公安战线。文章果然不同凡响,还得了全国一等奖。2003年我们在人民大会堂重逢,他已经是沈阳军区正师级专职作家了。正像新华社前副社长李普对我说的,记者不可能什么都懂,但记者有办法迅速找到自己所急需的东西。我那位同事所做的,就是当今最为时尚的“借脑”,从而使一个“小兵”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做出了出人意料的事情。

  办事情、想问题,总免不了参照。从每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中,都可以看到他参照别人“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影子。问题就在于,你所参照的是不是“巨人”。如今有了互联网,你想了解某件事态、某项研究、某种思潮、某个问题,很便捷;机构可以轻易“进入”,专家可以点名“前来”。在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面前,有人会从中受益,也有人会从此落伍。

  然而,学风日下,抄袭剽窃者大有人在,沽名钓誉者屡见不鲜。他们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是“偷来别人的真货贴上自己的标签”。还是以写作为例,也许有些材料是人家的,但观点应该是自己的;也许有些观点是人家的,但材料应该是自己的;也许有些观点和材料都是人家的,但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应该是自己的。——这些应该是我们的道德底线。

  毛泽东是世界公认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可在他的著作里,很少引用马恩列斯的话,更不要说“大段抄书”了。他所把握的,正如他所强调的,是学习和应用“立场、观点和方法”。他反对本本主义,反对“言必称希腊”,更反对“以死人压活人”。

  京戏程派艺术是国之瑰宝,传承至今。可程砚秋大师生前却说:“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对任何“巨人”的简单模仿都是没有出息的。“借脑”是为了更好地“动脑”、“用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为了在更高的层面、更广的领域、更宽的视野、更深的程度,去观察、体验、分析、判断,去发现和表现,是自觉争取高起点,是勇于抢占制高点,而绝不是去“摘桃子”。一个人有了这种“登高意识”和“登高能力”,不仅在具体问题上“突破”并不难,

而且在整体上提高、超越也是可以办到的。

  请看《谈心》十七:就到这里,就到这里吧!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闯北走南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6820 积分:36451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8/5/15 8: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6/24 14:45:00 [只看该作者]

    站在巨人肩膀上不是为了向上爬,而是为了向高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6/25 9:49:00 [只看该作者]

站在巨人肩膀上,

认真体会莫模仿,

学习更上一层楼,

抄袭自毁前程长。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