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生活 专栏天伦之乐 → [转帖]早教专家冯德全《父母必读》


  共有1056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早教专家冯德全《父母必读》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转帖]早教专家冯德全《父母必读》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1:17:00 [只看该作者]

教育中的加减法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孩子的降生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 
  绝大多数父母在孩子刚刚出生时候,都会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这种体验非常复杂,也非常朦胧,甚至说不清道不明。一方面年轻的父母们觉得自己的生命正在延续,一方面又觉得,孩子是个“未知数”! 
  因为是一个未知数,所以他的成长就包含着无限的可能性。当你的手里小心地捧着一颗健康的种子的时候,你能说清楚它将来会长成啥样吗? 
  孩子的出生给我们的家庭带来了幸福,不光是因为孩子有着健康白嫩的身体,更因为他为这个家庭、为做父母的带来了无限的憧憬、无限的期望。 
  在这之后,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父母验证期望的过程,培育期望的过程。 
  孩子会不会长得健康活泼、英俊漂亮?会的。孩子会不会养成完美的个性,既勇猛刚毅又富于涵养,甚至还有一点腼腆?会的。孩子会不会学到很多的东西,既多才多艺又有一个不错的工作?同样会的…… 
  前一阵子,很多人责怪年轻的父母,说他们逼着孩子学弹琴、学画画、学打球、学武术,恨不得把孩子变成一个文武全才。这种责怪有一定道理。可做父母的有什麽错?既然孩子有各种各样成长的可能,为何不允许我们的父母去尝试一下呢?面对孩子成长的多种可能性,我们常常会问:我究竟该让孩子学些什么,又该如何教育他呢?其实,这里涉及的已经不是一个教育的策略或是方法的问题,而是一个更大范围的教育理想的设计问题。 
  假如我们为孩子“设计”了一个模式,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我们的教育完成这种设计。可这个过程大多不很顺利。孩子越长大,我们对他们的教育越多,就越是会发现他们的不足,我们的设计目标就越难实现。慢慢发现他们在很多地方达不到我们最初的期望。经过与孩子间的无数此碰撞,经过几番痛苦的思考,不得已,在孩子难以归顺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逐渐减少自己原有的期望。 
  这样看来,教育是不是在做减法! 
  也有例外的情况。我的一位朋友,他的孩子在预产期之前的两个多月就急急地来到了他们的身边。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实在是太小了,乳白的胎脂还尚未被吸收。我的朋友夫妻二人对着医生急的直要哭。结果,孩子好歹活了下来。到了两个多月的时候,居然养得与其他孩子并无二致。朋友的脸上开始出现幸福的笑容。他们夫妻很少去想孩子将来的事情:只要孩子能好好地长大,他们就已经心满意足了。现在,孩子已经上到小学三年级,一切都发展的很正常。看得出来,夫妻两人已不满足于“孩子只要好好地长大”,而对孩子逐渐开始有了各种要求和期望。 
  从这个例子上看,教育似乎又是加法。 
  做减法的父母,有些会因为在孩子身上的期望日渐减少而变得现实起来,成熟起来,逐渐发现孩子的可爱之处;也有些父母会因为期望的减少而对孩子生出失望以至怨恨之气。做加法的父母,有些会因为在孩子身上逐渐发现了一些新的东西而变得乐观起来;也有些会因为孩子最初的起点太低,始终无法在家庭里、在孩子的身上营造出一些可贵的理想色彩。 
 教育孩子,究竟该做加法,还是减法?或是在加减之间?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1:18:00 [只看该作者]

让孩子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一位母亲从市场上买回来一个菠萝,好奇的孩子被这个从未见过的东西吸引住了,这位母亲可能会有两种方式对待好奇的孩子。 一种方式是:母亲告诉孩子“这是菠萝,是可以吃的,它的外面是很硬、很尖的刺,你不要去摸它哦!它很重,你提不动它,但是它是圆的,你可以滚动它。你闻一闻,它是不是很香啊?现在我们把它拿到厨房去切开它,切好后用盐水泡一泡,它吃起来就又香又甜了。”

 另一种方式是:母亲告诉孩子“这是菠萝”,然后就把菠萝放在孩子面前的地板上,自己先去忙乎把买回来的其它东西处理好。好奇的孩子一定会对这个菠萝“采取行动”,比如他可能伸手摸了一下菠萝,赶紧又把手缩了回来,并且对着妈妈喊: “妈妈,这个菠萝很刺手,我被它刺了一下。” 妈妈回应说:“是的,孩子,菠萝会刺手,不要紧的。” 于是孩子又尝试抓起菠萝的叶子,把它拎了起来,可是菠萝很重,孩子很快就把它放下了,“妈妈,这个菠萝很重,我拎不动它。” “是的,菠萝很重。” 孩子可能又尝试着滚动菠萝,结果真的把它滚动了,他高兴极了:“妈妈,我把菠萝滚动了。” 妈妈也很高兴:“你真能干!” “妈妈,我闻到一股香香的气味,菠萝是不是可以吃的?” “对,孩子,菠萝是一种水果,是可以吃的。” “怎样吃呀?” “把皮削掉,切成一片一片,用盐水泡一泡,就可以吃了。” “让我试一试……真好吃的!”

这两种方式,你主张哪一种?你常用的是哪一种?它们有什么区别,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吗?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第一种方式,孩子很快就学会了,菠萝是多刺的,是很重的,是可以滚动的,是很香的,是要泡了盐水才可以吃的。这是妈妈直接告诉他的,不是孩子自己发现的。将来妈妈又带回来一件新奇的东西,孩子也可能会像这次那样等着妈妈告诉他关于这个东西的知识。

 第二种方式,孩子最终也明白了,菠萝是多刺的,会刺手,菠萝是很重的;菠萝可以滚动,因为它是圆的;它闻起来很香,切开来是金黄色的,沾上盐水再吃,又香又甜。这一切都是孩子通过自己的尝试发现的,孩子不仅懂得了菠萝的特性,他还学到了认识菠萝的方法,你可以摸它,可以拎它,滚动它,闻它,切开它,尝它,下一次妈妈可能带回了一只螃蟹,孩子当然又会尝试去摸它,可是很快被螃蟹咬了一下,于是孩子知道了,这个东西跟菠萝不一样,它会咬人,妈妈可能建议说“你可以用筷子来动一动它,这样就不会被咬了”,于是孩子自己试着用筷子翻动螃蟹,他会发现螃蟹的许多有趣之处。再下一次,妈妈可能买回来玻璃制品,孩子可能又会用他用过的方法来探索它,摸它,滚它,结果它可能掉到地上碎了,于是孩子又明白了,菠萝、螃蟹、玻璃制品,这些都是性质不一样的东西,要用不一样的方法去认识它们。

 两种方法的结果很不一样:第一种方式,孩子很快学到了知识,可是他是被动接受的;第二种方式,孩子也学到了知识,速度比较慢,但是孩子又同时学到认识事物的方法,还学到了要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选择不同的认识方法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他体会到了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乐趣和成功感,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大部分的家长,可能都在不自觉中采用了第一种方式对待孩子,这其实就剥夺了孩子自己主动学习的许多机会,对孩子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其实经常都有这种可以让孩子主动学习的机会,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善于把握。 比如三、四岁的孩子,非常喜欢在吃饭的时候帮忙分发筷子,开始的时候他可能一双一双地拿,这双是给爸爸的,再拿一双给妈妈,最后拿一双给自己。心急的母亲可能会对他说:“傻孩子,你一次多拿些,一共拿3双6只,不就不用多跑几趟了?”其实,等待他自己去总结,能让孩子有机会学习动脑筋思考问题。 他可能要这样来回跑了几个月才想到,每次都做一样的事情,是不是可以合起来做呢?于是他尝试着多拿一些,可是要么多拿了,要么少拿了,这样又过了几个星期,后来才真正弄明白,每次要拿6只才刚刚好。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1:19:00 [只看该作者]

为人父母要先捧起书本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21世纪新的教育宗旨: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还有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发展等等。    
  就家庭教育来说,在于受教育者的父母。我们不敢指望靠持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父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具有高素质的孩子。如果我们的父母不注意首先自己去读书、去学习,不注意提高自身的素质,那么,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将会是一句空话。 
  相信发生在我们孩子身上的事情还让人记忆犹新吧:几年前,在一个中日少年参加的夏令营中,中国孩子的自私、无组织、无纪律、眼高手低以我为中心等毛病曾引起许多人的痛心和沉思。再看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吧:高分考取名牌大学却因为生活不能自理而退学,每逢学校组织春游秋游恨不得把食品店都带上,十几岁了不会洗手帕袜子是常事,上课没带书会理直气壮地说是妈妈忘记了,学校打扫卫生会有父母去找劳,每每路堵最严重的地方一定是学校门口…….    
  我们也听说过,世界著名大富仇洛克菲勒的儿子一边在哈佛念书,一边还在码头开吊车打工挣钱。乍一听觉得人家“老外”心肠太硬,太不尽父母心,细想做得不对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照我们这种教育法,到了21世纪我们的孩子怎么能够面对激烈的竞争现实,又怎么能够竞争得过“老外”培养出来的后代?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心肠“硬”一些,让独生子早日长出“独立”的翅膀?    
  我们没少悲观,没少感叹:如今的孩子怎么了!但最需要反思的恐怕还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最需要反思的恐怕还是我们每一位做父母的。    
  21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我们仅仅反思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有所行动。做父母的要先捧起书本学习,哪怕是学那么一点点新的教育思想,哪怕是稍微改变一下自己头脑中旧有的世世代代传下来的教育观念;哪怕是眼睛稍微少盯一点点分数,多牵着孩子的手走向大自然;哪怕是每天少一点点责骂,多一点点微笑,多一点点鼓励。那么,我们的孩子将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惊人变化。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1:20:00 [只看该作者]

过早学站,容易导致下肢弯曲畸形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为什么孩子不宜过早学站?

  孩子出生后,做父母的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希望自己的孩子快快长大。但有些家长不懂得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过早地训练孩子站立和行走,这种做法无异于揠苗助长。

  在婴儿骨骼中骨胶原含量较多,钙盐少,骨骼硬度差,弹性大,容易变形。同时,肌肉的力量不足,不能维持身体姿势的稳定。过早地学站立和学走路,可因下肢负荷过重而导致下肢弯曲畸形。当这些孩子学站立或走路时,父母用手牵着孩子向上提拉,稍不慎很容易发生挠骨小头半脱位。尤其是患有营养不良和佝偻病的孩子,骨骼更软,过早、过长时间的站立和行走更容易造成下肢畸形,形成“X”或“O”形腿。

  一般来讲,孩子到6个月时才会坐,8个月会爬,1岁时会站立和行走,父母应结合月龄及发育情况来逐步训练。要注意的是,开始时,训练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1:20:00 [只看该作者]

父母关系紧张对家教不利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1、  父母关系紧张。父母感情不和、常年争吵不休、家庭气氛紧张,使孩子生活在恶劣的氛围中,孩子的身心备受摧残,情绪消沉,烦躁不安,无心致力于学习。 
2、父母脾气暴躁。孩子常是父母坏脾气坏性格的受害者,孩子整日胆战心惊,极易产生变态心理,日后孩子的坏脾气坏性格也会逐渐形成。 
3、父母的不良习惯和嗜好。一些家长认为这是小节小事,其实这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如酗酒、吸烟、赌博、懒散、不讲卫生等都是孩子身心的腐蚀剂。 
4、父母精神文明程度低下。如父母的语言粗鲁、不负责任、自私贪婪、吹牛撒谎等都是孩子效仿的榜样。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绝不可以低估以上这些精神垃圾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精神文明程度,尽快将家庭精神垃圾驱除出家门。 
夫妻关系紧张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夫妻关系紧张往往会给孩子造成莫大的心理创伤。孩子有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的紊乱,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神经官能症的发生。 
2、夫妻关系紧张还会造成孩子的情绪紧张。夫妻经常性地动肝火、争吵、漫骂等,都会妨碍孩子正常情感的发展。 
3、夫妻关系紧张会使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这种家庭的孩子,其性格大多具有暴躁、多变或迟钝、胆怯、犹豫不决等特点。 
4、夫妻关系紧张,孩子很难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家庭里的孩子会感到周围充满敌意,进而认为社会上的人都是这样,不愿意乃至害怕与外人接触。这种情况下,孩子难以产生对亲人的诚挚爱意和对外人的友善感情。 
5、夫妻关系紧张易导致孩子犯罪。孩子在这种家庭会产生压抑感,其极有可能以某种方式宣泄出来。孩子以犯罪来“惩罚”父亲的事例并非罕见。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和早日成材,家长们应营造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1:21:00 [只看该作者]

教育孩子需要适度惩罚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打孩子这种教育方法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父母打孩子,往往是出于一时冲动,却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心理学家认为: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 

1、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能瞒就瞒,能骗就骗,但孩子说的谎往往很容易就被家长察觉了,结果,会招致更厉害的惩罚,因为家长最恨的就是小孩说谎。 

2、这种孩子一见到家长,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让他做什么,不管对错,都乖乖服从。在这种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会唯命是从、懦弱、精神压抑、学习被动。 

3、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往往会自感“低人一等”,显得比较压抑、沉默,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抬不起头来。于是他们往往不愿与家长和老师交流,不愿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上显得孤独。 

4、有的家长动不动就打孩子,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理。于是,有的孩子用故意捣乱来表示反抗,存心让家长生气。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认错,犟劲越大,常常用离家出走、逃学逃夜来与家长对抗,变得越来越固执。 

5、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实际上父母起了个坏榜样作用。 

6、许多家长打了孩子以后,还硬要孩子“认错”,表明孩子是接受教育了。这样做,只能促使孩子思想的排他倾向加剧。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依照家长的要求去做了,实际上,抵触情绪很大。 

打孩子不仅会使孩子产生诸多不良的心理偏差,而且经常使用暴力的教育方式所导致的效果也是可怕的。社会上也曾有许多这样的“血淋淋”的例子。 

那么孩子犯了严重的错误后父母到底用什么方法教育呢?说服,孩子不听,摆在家长面前的方法好像也只有体罚这条路了,第二医科大学心理学陈福国教授在“好孩子育儿网”在线咨询时说:从教育小效果方面讲,适度的惩罚也是需要的,但在打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个度,第一、是不要打得太厉害,第二、即使要打应该雷声大雨点小。第三、最重要的一点是打过孩子后应该和孩子交流、沟通和小结。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1:22:00 [只看该作者]

不要斥责淘气的孩子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被大人所称的淘气,从孩子能够爬着移动身体时就出现了。孩子爬到之处都显现了他的好奇心。孩子会把能看到的、能触摸到的东西放入嘴里。如把废纸篓弄翻,把里面的东西扬得到处都是,甚至放进嘴里,使父母不得不发出“不行”、“不要这样做”之类的斥责。 

  这种斥责是父母在孩子干坏事时常使用的教育方法。因此,他们有必要思考一下孩子的淘气是不是坏事。其实淘气对孩子来讲,是好奇心的表现,是一种良好的行为,绝对不能加以斥责。但是,当孩子把不洁的东西放进嘴里时,父母要明确地告诉他:“那东西不能吃!” 

  孩子因淘气将父母的重要东西损坏时。该怎么办呢?其实孩子完全不懂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好奇心强的孩子,即使对他说“不要去摆弄”,他也照旧淘气不误。所以,重要的是父母要加强管理,把这些东西放在孩子看不到、拿不着的地方。要知道孩子最淘气的年龄在3岁左右,所以,父母即使感到不方便也要忍耐到孩子3岁以后,一过了3岁,孩子就会失去兴趣了。 

  水对孩子来说也是很重要的玩耍工具。在洗手时,孩子只有玩儿水的心情,而没有把手洗干净的心情。所以,他常在水龙头处转来转去,用手指去堵水、玩儿肥皂等。而一过了4岁,孩子就不再这样淘气了。所以、父母不要斥责他,让他按着这个过程发展为好。 

  即使是淘气地玩耍,对培养孩子的自发性和意志也都很重要。以允许孩子淘气,使其自发性得以顺利发展。那些情绪稳定的孩子,3-4岁期间非常需要朋友,想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儿的心情非常迫切。所以,3岁就要进入幼儿园。随着对幼儿园生活的适应,从4岁便开始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在这种玩耍中,就包含着淘气。如,喜欢把雨后的水围堵起来,穿着雨靴和泥玩儿;在院子里挖个小洞,用泥捏各种玩意儿;把水引进沙池,做力学性的游戏。 

  孩子淘气是基于自发性意志的表现。允许孩子淘气,才能使其意志变得坚强。淘气的孩子生气勃勃地做游戏,而老实的孩子却只能呆呆地打发时间,因为他不明白该干什么才好。淘气对孩子的自发性的发育成长是大有好处的。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1:23:00 [只看该作者]

该不该跟小孩子谈“钱”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不少有识之士呼吁:理财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据说美国在少儿理财教育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他们的教育方式方法依据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循序渐进,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并制定了培养理财能力的具体目标:3岁能够辩认硬币和纸币;4岁知道每枚硬币的币值;5岁知道硬币的等价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6岁能够数大量的硬币;7岁能够看价格标签;8岁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
  有的学者提出,青少年的理财教育与性教育很相似,你不理它,其实它早就伴随在孩子的身边左右。深圳一项题为“孩子们眼中的钱”调查表明,在“你这辈子想赚多少钱”的问题上,有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想赚1000万元以上。成都一个14岁男孩今年春节得到压岁钱不下2000元,于是请了3个同学洗桑拿浴,一下子用去了600元,还振振有词地说:“我用的是自己的压岁钱。”

  也许你和我的看法一样,理财教育必须引起重视,而且要从小抓起。当前,及时地开展儿童的理财教育,是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和人民生活富裕的呼唤。过去,穷得叮当响,哪有几个铜板可“理”?如今,大人们手里有些钱了,孩子们口袋里的钱,如压岁钱、零花钱等,也多起来了,如果我们不把“钱财”当作有价值的教育载体,不帮助孩子从小懂得怎样攒钱、用钱、挣钱,或者“钱生钱”的话,那么,“钱财”就有可能带着我们的孩子,越过“边界”,跟错误与罪恶联系在一起。

  理财,一种生存能力

  当今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钱。不仅有平时的零花钱,节日的红色压岁钱,而且连考试取得了好成绩,乃至做家务都可以得到一定数额的奖赏。小孩子持币现象相当普通,而且数额越来越大,这是不争的事实。孩子们手中的钱来自于成年人,但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有着强烈的消费需求和欲望,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差异,是科学的理财教育必须要解决的。

  事实上,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理财教育仍然是个肓点。体验过贫穷的家长,希望自己过去未曾得到的要在孩子身上得以补偿,为满足孩子各种过度的欲望而慷慨解囊。有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被别人瞧不起,只要孩子要钱,不论什么理由都尽量满足。也有的家长认为,钱不是好东西,孩子手里有钱不是好事,所以对孩子用钱严加管束,即使是正当要求也苛刻对待。

  其实,以上的想法与做法都是错误的。有研究结果表明,有偷窃行为的孩子,多半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要么是给大量的钱供他们花,要么就是父母们忽略了他们经济上的合理要求。还有的孩子小时候自己没有花过钱,长大上了寄宿钱学校,离开父母,连生活用品也不会买,不会花钱成了无能的代名词。因此,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会理财,确实应引起我们大家的重视。

  在现代生活中,理财教育与孩子们成长中的各种问题息息相关。理财能力是人的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社会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直接关系到人的发展和一生的幸福。如果我们能让孩子从小就了解钱的来源、用途以及如何支配,对于他们就是一种生存能力的训练。

  理财教育重在人格培养

  “一个有理财观念的人,会把握‘付出了与收获’之间的关系,获得事业的成功;会对家庭有责任感;会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富足,有意义,而不会为迷失人生的方向。”这是因为:理财不仅是一辈子要做的事,而且理财涉及的教育内容是关系人一辈子成长的大事。

  对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来说,学会理财,不仅是如何攒钱、用钱、挣钱的问题,而且包含了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和多种能力的培养。首先,理财教育中自始至终包含着品德教育的内容。例如,通过认识工作与金钱的关系,懂得父母挣钱的艰辛,珍惜别人的劳动,进而逐步树立孝敬父母、回报父母的意识,产生回报社会的情感和行为动力。例如,通过了解银行业务与个人理财的关系,懂得诚实、守信是信用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优良品格,进而逐步养成诚实品质,深切体验勤劳致富,智慧生财的道理。

  其次,理财教育中包含着不少媒介教育的内容。例如,面对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和名目繁多的促销活动时,需要帮助孩子作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判断和选择,不被媒体宣传所左右,进而提高辨别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养成适度的满足感,知足常乐,“学会买自己所需要的,而不是所有想要的东西”,养成俭朴作用。例如,在对商品的价格,质量等等进行考察,再三考虑购买的必要性、合理性之中,帮助孩子在得到物有所值的商品的同时,锻炼经济头脑,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第三,理财教育中也包含着管理知识和组织谋略。现代成功学创始人卡耐基说:“在每个家庭的孩子中都潜藏着我们所渴求的未来企业家,问题全在于如何去发现,挖握和培养他们”。当前,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大批高层次的懂管理、善经营的人才,时代需要大批能与世界经济事务接轨的企业家、金融家,因此,通过孩子接触钱、使用钱、了解钱和管理钱,有利于培养经济观念、金融意识,提高理财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经济生活的需要。

  0— 6岁孩子的理财计划

  “婴幼儿时期是多彩人生的开始,在这层未曾开垦的沃土上,你播下什么种子,就会生什么根,发什么芽。在播下人生智慧种子的时候,千万别忘记,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播下一颗理财的种子。”

  孩子的金钱意识发展大致有六个层次。3岁以前的孩子处于“没有金钱功能意识”的层次,他们视金钱为一种玩具,视一张纸币为一张可以随意摆弄的纸。但并不是说在0—3岁这个阶段不可以推行理财计划,其实,孩子学着用手去碰击或拨弄他所看到的东西,这些动作对孩子理财智慧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强化孩子对一些东西价值的认知,是十分重要的。

  玩木偶(手偶,布袋偶)是很有趣的游戏。父母在与宝宝玩木偶中灌输一些生活用品概念,使宝宝获得关于物品用途的经验和知识。分类能力是理财的基础,培养宝宝的分类能力,可以从最简单的事做起。例如让宝宝猜猜妈妈买回了什么东西,用手摸一摸,是苹果还是面包?让宝宝把玩具分组配对,依大小分组,或者以颜色结对。做“物物交换”的游戏,辨别硬币和纸币,或带3岁孩子逛超市浏览商品,也是不错的理财启蒙。

  4—6岁的孩子处于“朦胧的金钱功能意识”水平属第二层次,他们只知道钱可以“换”东西,没有自觉的买卖行为。但是,当他们知道钱并不是长在树上的时候,就已经朦胧地感受到人生与金钱的关系了。在这个时段中,可以在边说边玩中,告诉学龄前的孩子“钱”的由来(即钱的历史),在“买卖游戏”中认识“钱”是什么,认识人民币的各种硬币和纸币,在读数字中加深对人民币币值的了解。同时,可以帮助孩子知道钱是父母通过工作挣来的。培养孩子学做家务的兴趣,并通过讲故事(“农夫的遗产”,“小神探捉贼”等)表述金钱和人生的关系,让孩子正确金钱观萌芽。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1:24:00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孩子为何不爱动脑筋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现在的孩子聪明,这是人们的共识。可很多人也发现,现在孩子的聪明只表面现象,很多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表达能力等不如过去,遇到事情也不爱动脑筋解决。而造成孩子们懒得动脑筋的原因,就是高科技时代的生活让一切都变得轻松,减少了孩子们动手动脑的机会。而充斥在孩子生活中的动画与电子游戏,也因为声、光、色彩、图像的越来越完美而挤占了孩子们想像的空间。

  ·现代生活让孩子变得懒惰

  根据随机调查表明:95%的孩子业余时间的主要活动是“看电视”,其中动画片是他们的最爱。这些孩子中有时间读课外书的不到20%,另外,只有不到10%的孩子经常有户外活动,大多数孩子的主要游戏项目是电脑游戏。

  在家庭生活中,能帮助父母做家务的孩子有50%以上,90%以上的孩子都会使用洗衣机、微波炉、吸尘器等等设备,所以,孩子们觉得做家务很简单,不用动脑筋。而孩子自己的生活中也早已实现了自动化,就连削铅笔也是。

  的确,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需要动脑解决问题的机会实在是不多。

  ·缺乏想像空间不利动脑

同时,从对孩子的父母调查中发现,年龄在三四十岁的父母,80%的人在小的时候都很少看电视,大多数业余时间用来看书听广播,由于没有图像反而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这些父母们幼时户外活动非常多,而且大多是团体性活动。而在生活中,因为条件所限,过去的孩子大多会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工具或是尽量动脑筋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这些父母们都承认,现在的孩子确实缺少了这方面的锻炼。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1:25:00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孩子为何不爱动脑筋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现在的孩子聪明,这是人们的共识。可很多人也发现,现在孩子的聪明只表面现象,很多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表达能力等不如过去,遇到事情也不爱动脑筋解决。而造成孩子们懒得动脑筋的原因,就是高科技时代的生活让一切都变得轻松,减少了孩子们动手动脑的机会。而充斥在孩子生活中的动画与电子游戏,也因为声、光、色彩、图像的越来越完美而挤占了孩子们想像的空间。

  ·现代生活让孩子变得懒惰

  根据随机调查表明:95%的孩子业余时间的主要活动是“看电视”,其中动画片是他们的最爱。这些孩子中有时间读课外书的不到20%,另外,只有不到10%的孩子经常有户外活动,大多数孩子的主要游戏项目是电脑游戏。

  在家庭生活中,能帮助父母做家务的孩子有50%以上,90%以上的孩子都会使用洗衣机、微波炉、吸尘器等等设备,所以,孩子们觉得做家务很简单,不用动脑筋。而孩子自己的生活中也早已实现了自动化,就连削铅笔也是。

  的确,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需要动脑解决问题的机会实在是不多。

  ·缺乏想像空间不利动脑

同时,从对孩子的父母调查中发现,年龄在三四十岁的父母,80%的人在小的时候都很少看电视,大多数业余时间用来看书听广播,由于没有图像反而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这些父母们幼时户外活动非常多,而且大多是团体性活动。而在生活中,因为条件所限,过去的孩子大多会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工具或是尽量动脑筋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这些父母们都承认,现在的孩子确实缺少了这方面的锻炼。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总数 189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