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经常给人家写四条屏,不是“春夏秋冬”,就是“梅兰菊竹”的,于是,就在脑子里储备了许多这方面的古诗词,以便随手就写,不用翻书。
以前写过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讲了四句古诗的“起承转合”问题。今天我想专门讲讲那个“转”,即第三句的问题。
很多人都写格律诗,为什么大多数都作得很平淡,除了其他原因外,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没在“转”上下功夫,动脑筋。
请大家看下面一组古人做的“梅兰菊竹”诗,特别注意一下每一首里的第三句:
胆样银瓶玉样梅,(起)
此枝折得未全开。(承)
为怜落寞空山里,(转)我折你,是因为可怜你在山谷里寂寞,无人欣赏,于是 ——
唤入诗人几案来。(合)
(梅 宋 杨万里)
向来俯首问羲皇:(起)
汝是何人到此乡?(承)
未有画前开鼻孔,(转)大白话,把鼻孔都入了诗!但是,却引出了——
满天浮动古馨香。(合)
(兰 元 郑思肖)
数枝苍翠拟龙形,(起)
峭枝都须此地生,(承)
满山野花开不得,(转)大白话。你开那么多有什么用?我只开数枝便能做到:
半山寒色与春争。(合)
(竹 唐 裴说)
菊花盘里是明珠,(起)
金碗红心绿叶铺,(承)
凉气未来霜未落,(转)大白话。但是却在说:你富贵,你得意,你风光时,要想想霜来了没有?
秋风富贵尽堪图。(合)
(菊 清 郑燮)
上举四例,大家如果稍加注意,学着点,你的诗肯定就会更上一层的!
网友们悟性高,我无须多说,再说就是废话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