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生活 专栏旅游纵横 → [原创]访老舍故居(附视频)


  共有101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访老舍故居(附视频)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李光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94 积分:1227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0/19 19:26:00
[原创]访老舍故居(附视频)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8/21 19:28:00 [显示全部帖子]

   

    老舍先生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故在北京,他写了一辈子北京。老舍和北京分不开,没有北京,就没有老舍。

 

 老舍在北京解放前后住过的地方共有十处 , 其中解放前九处 , 解放后一处。小羊圈胡同(现为小扬家胡同)8号是他的出生地,北京师范学校(今育劝胡同)、第十七小学(今方家胡同小学)、翊教寺公寓、西山卧佛寺、西直门儿童图书馆、缸瓦市基督教堂、教育会(今北长街小学)、烟通胡同6号(今9号)是解放前居住过的九处。乃兹府丰盛胡同10号(今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是解放后居住的地方,直至辞世 , 老舍先生在这里住的时间最长,人生成就最辉煌 

 

老舍生于1899年,足于1966年。现代小说家、剧作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曾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师,山东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国立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国讲学,1949年回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1951年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老舍先生是满族人,满族的“老姓”是“舒穆禄”氏,后取汉名舒庆春。“老舍”是他的笔名。他将姓氏拆开,为“舍予”,意为舍弃自我即“忘我”。又将这两字前面添“老”字,而后面去掉“予”字,便成了“老舍”。这个“老”并不表示年龄大,而是含有一贯、永远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一贯、永远“忘我”。 

 

    老舍故居是老舍先生1950年由美国归国后,自己花钱购买的,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乃兹府丰富胡同10号的一个普通的四合小院。在这里,老舍写了著名话剧《方珍珠》、《龙须沟》、《茶馆》、《西望长安》及《全家福》等,还有为纪念其父而作的《神拳》等 23 部著作。此外还有大量的曲艺、散文、诗歌、论文、杂文以及未完成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 

 

      这个小院儿硬山隔檩,纯木结构,整个院落布局紧凑。正门坐西朝东,灰瓦门楼,门扇为黑漆油饰。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座砖砌影壁,中心贴个大红福字做装饰。 

 

    往里走是个不大的小院,只有两间南房,是为门房;往西还有个狭长小院,是老舍之子舒乙的住房;往北是一座三合院,这是故居的主体部分。进入首先看到的是一座五彩木影壁,院内正房为北房三间,左右各带一间耳房。

 

    东西各有三间厢房,东厢房老舍女儿居住,西厢房是就餐的场所。 1954 年春天,老舍先生在小院中亲自栽下了两棵柿树。每逢深秋时节,柿树缀满红柿,别有一番诗情画意,为此胡絜青美其名为“丹柿小院”。 

 

     秋天时,老舍先生会频频邀请朋友来家赏菊。老舍的家是以高度东方文化色彩而光彩夺目的。它的确可爱,是个很有味的家。 

 
        1966年政治风云突变,8月24日早晨,老舍先生带着满身伤痕,怀着悲愤的心情离开了这个家。他向3岁的小孙女郑重告别:“和爷爷说再---见---!”,然后义无反顾地跨出了家门,永远地离去,自沉于太平湖。就这样他可爱而有趣的家也随即毁灭
 

 又过了16年,这所老舍先生的故居,这座小院子被确定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立了大理石标牌,要长久地保留于世,不准拆改。

 

    屋内陈设已属文物不能拍照,留个悬念给诸位看官,择时前往必有收获。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李光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94 积分:1227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0/19 19:2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8/22 16:29:00 [显示全部帖子]

的确,照片是我拍的,但此文及照片是直接转自我的博客,因此出了问题。谢谢您的提醒。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