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原创]兵团艰苦生活中的趣事


  共有670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兵团艰苦生活中的趣事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远方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41 积分:1672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6/16 16:51:00
[原创]兵团艰苦生活中的趣事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0/20 21:57:00 [显示全部帖子]

有关《吃》的趣事

说起北大荒的生活,我首先会想起和《吃》有关的一些事情。

那个年代缺吃少穿的,生活很是艰苦,要想吃上一顿肉只能等过年和农忙“打突击”的时候,那不知道要盼多少日子。一个连队几百号人绝见不到“肥仔”和“胖子”,(浮肿除外)即使有那绰号叫“王胖子”或“李胖子”的人,那也只是先天生就的大头或圆脸,长的像胖子而已,身上是绝无赘肉和厚脂肪的。

那时吃饭管饱不管好,人们的饭量大的惊人,一只手只能抓俩的大菜包子,我亲眼见一北京知青一顿吃下十四个,完事还喝了半盆水“遛遛缝”。可不管你的饭量有多大,最后都要被长时间的超限劳动消耗殆尽,出入相抵,哪里还有什么多余的“卡路里”让你储存和积蓄?

所以,“肥仔”和“胖子”是见不到的。与此相反,绰号叫“排骨”“猴崽”“麻杆”的人倒是不少,我认识的人里就有好几个叫“排骨”的,因姓氏不同而分为“杨排”“马排”等。如果姓氏相同也好办:再细分成“大排骨”“小排骨”或者“男排骨”“女排骨”好了。

所谓“民以食为天、先温饱而后礼仪”。既然这“吃”是头等大事,大家都高度重视,所以围绕着一个“吃”字也就闹出好多的趣事来。

烛光灯影精神大会餐

兵团那会儿,劳动强度大,劳作时间长,饭菜里的油水少的可怜。都是二十来岁长身体的时候,记忆中,一天除了吃饭和睡觉的时间,好像总是饿。“要是能吃上一次不掺土豆粉条的红烧肉-----------啧啧!”那简直就是“千年等一回”的奢望了。

不过这也难不住咱们这些大城市来的知青,——咱见过世面啊!“晚汇报”后,钻被窝前,大家围在宿舍摇曳昏黄的烛光下,开始“荟萃”各自家乡的“名吃”:天津的“狗不理”包子、炸糕、大麻花,北京的烤鸭,卤火烧,上海城隍庙的各种小吃、大排档,还有各自家里妈妈会做的好吃的饭食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把记忆中能想到的各种“美味”统统加以夸张,连街头推车挑担叫卖的“煮田螺”和三分钱一团的“棉花糖”都能回忆起来。

直说的大伙那是——如临其境、如品其香、咬舌咂味、口水直流。直至“精神大会餐”完毕才口颊留香,心满意足的睡觉去了。

现在想来这事还挺有意义的:既满足了食欲(精神上的),又增添了知识和欢乐。看来这“精神胜利法”不可少,不要讥笑我们是在“阿Q式的穷欢乐”,古人就有“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的伟大创造了。不管环境有多困苦,只要还有梦,我们就不会垮,我们就有希望。

有史以来最好吃的鱼

北大荒还真是个苍凉而又富庶的好地方,雨后的蘑菇和遍野的黄花菜就不用说了,有一年的春天,不知何故,田野里大水泡、小河沟,凡是有水的地方都有鱼!一群一群也不知道从哪儿游来的,大的有五、六斤一条呢!这可乐坏了我们这些“累月不知肉滋味”的青年人,要说什么“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咱没眼见,可我们捉鱼是用木棍扎,(没有渔网)甚至说是鱼自己往岸上蹦,那可是一点也没夸张。捉回鱼来,刮鳞、去肚儿、剁成块儿,一定要剁成四、五公分的大块儿,一块要够一大口,小了不解馋!再派个仔细人把煮鱼的“脸盆”涮洗三遍,添满水、撒把盐、再放点辣椒,就点火开煮了。

在这里说明一下啊:所以要仔细的涮洗三遍煮鱼用的脸盆,那是因为我们大部分男生洗头、洗脚、洗屁屁就用一个盆,没人嫌自己脏。但关乎到吃饭的大事,这卫生常识总还是要讲的嘛。

不长的时间,走廊里就弥漫起了炖鱼的香气,大家围着鱼锅,咽着口水,眼巴巴的等着“开吃”。那感觉真叫一个“难熬”,比起后些年与恋人约会等不来人的滋味还过分!经过无数人次的揭锅观察,经过“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等待,终于—— 一声大喊:行啦!于是蜂拥而上、七手八脚、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在这用什么形容词都不过分!不过几分钟的时间,(没看表,但肯定不到十分钟)连鱼汤都没有了。

我们猜想这一定是某种不知名的名贵鱼类,不仅味道好,好像连刺儿都能吃,因为地上没看见多少鱼刺儿嘛。

饭后大家意犹未尽的说,这是自己吃过的最好吃的鱼了。

注:鱼在交尾产卵时节成群结队的乱追乱撞,追的急眼了就往岸上蹦,此事我亲眼所见。

<!--EndFragment-->


我很傻但是我很真诚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远方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41 积分:1672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6/16 16:5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0/22 22:47:00 [显示全部帖子]

共同的经历引起了共鸣,艰苦生活中的这点花絮和小欢乐是我们那时候的精神支柱之一,大家都来写一写,我们困苦中也有欢乐,不要让话题太沉重了。



我很傻但是我很真诚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远方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41 积分:1672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6/16 16:5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0/23 8:32:00 [显示全部帖子]

忘了啥味

某日晚。一上海青年找到我,神神秘秘的从破棉袄下面掏出一块拳头大小、白色的东西对我说:你看是啥?刚从食堂拿来的。(谁要说这是偷,我这就和他急!)我看了看,又舔了舔,说:是团粉,(淀粉)问:能吃吗?答:能。众人说:那还等啥呀?吃啊!我赶紧找了一个大饭盒,用水将淀粉调成稀粥状,没有炉子怎么办?这难不住咱兵团战士,用蜡烛!于是,一个人用手捏着饭盒的边,饭盒下点上几根蜡烛,上面再用小勺不停的搅拌着。有性急的就问:啥时候熟啊?我说:和煮藕粉一样,变色了就熟了。想必是“藕粉”二字勾起了大伙的馋虫,甲说:我来尝尝熟没熟。用勺舀了一口。乙说:我也尝尝。也舀了一口。结果是你也尝尝,我也尝尝,没等“藕粉”熟透,一大饭盒浆糊便见了底。

转天有人说:挺好吃的,可忘了啥味道了。

排队打饭的窍门

刚去兵团那会儿,有段时间在伙食上实行“共产主义”,也就是说“吃多吃少不限量”(指馒头、窝头、包子类的主食)但不许往宿舍拿,怕造成浪费,也怕赶上吃好的都多拿,那不乱套啦,食堂打饭的窗口少,排队吃饭的人又多,难免有时候后来的人就没饭了,要是饥肠辘辘的干等,周围又是一片咀嚼之声,那滋味可不好受。弄不好炊事员还给你端来头天的剩饭。

时间长了,有那绝顶聪明的人便总结出了排队打饭不吃亏的窍门来。其一:自己的饭盆一定要足够的大!大的要像个小脸盆才好。道理嘛,自然是利用了“视觉误差”,你想啊,一个偌大的饭盆,盛进一小马勺的菜,视觉上就显得太不成比例了!这时你抗议一下,要求“再给点”也不丢人,炊事员往往也就“再给点”。但如果太大了也不行,你要真夸张成脸盆了,那“饭桶”的绰号是跑不掉的。其二:如果今天吃面条,那么排队打饭时一定要先要少半份,然后边吃边再排队,等排到了也吃完了,再要上满满的一盆,这就免去了刚吃一半,饭就没了的尴尬。其三:在判断准总量肯定够吃的前提下,排队要靠后,因为炊事员在开始的时候怕菜不够,往往“抠门”给的少,大家吃的差不多了又怕剩下这时会“大方”一点给的多,这里的关键是“前提一定要判断准!”否则,弄巧成拙,那可怪不得别人。

不过这日复一日的时间长了,大家也就都知道了这点事,此类“九阴真经”似的秘籍也就不太灵光了。再到后来,那就全凭自己的“内功”了,说白了,就是咀嚼和吞咽的速度一定要快,要像狼!细嚼慢咽、文质彬彬是肯定要吃亏的。

那年月要“三快”,第一吃饭快——怕不够、第二拉屎快——夏怕蚊子,冬怕北风、第三睡觉快——那是累的。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可这三快的优良传统本人保持良好,往往让一些年轻人自叹弗如。

吃猪蛋的后果

有一次,连队的猪号“劁猪”,专业用语就是给猪做“绝育手术”,把小猪的睾丸和卵巢切除掉,好让猪长的快,肉质嫩。(我是从那时候才知道:我们吃的都是这样一些不男不女的“二夷子”猪)“劁”完了猪弄出一桶猪蛋来,就是猪睾丸。面对这一桶似肉非肉的好“东西”,几个男知青就犯了寻思:扔了吧?可惜。毛主席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那可是犯罪啊!可如果吃了呢?那个老职工讲了:小伙子可别吃啊。可为啥不让吃,他不肯明说,只是脸上有一丝坏笑。经过反复的琢磨和权衡,几个人决定“吃了它!”理由如下:首先可以肯定没有毒,都是猪身上的东西嘛。凭什么小伙子就不能吃!这讲不通嘛!第二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我们决不能作贪污浪费的罪人!于是经过简单的蒸煮,几个人就大吃大嚼的解了馋了。可没想到这“猪蛋”居然有神奇的“壮阳”功效,二十岁青春期的小伙子,吃了“壮阳药”的后果那简直是“苦不堪言、惨不忍睹”,夜里“跑马”是肯定的了,多洗几次裤头倒没什么,可白天走路都佝偻着腰,驼着背,像个小老头似的,连干活都受影响,这太难受了。因为裤裆里总是顶起个“小帐篷”,自己又没法控制,别人关心你一下,你还支支吾吾的没法说,这不仅极不雅观,这“流氓”的名声可谁也担不起啊。其结果是过了好几天,才不治自愈的平复了。自此,谁也不敢再乱吃东西了。

(声明:吃猪蛋的人里可没有我,回去晚了没赶上,还骂过他们不仗义)

<!--EndFragment-->


我很傻但是我很真诚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远方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41 积分:1672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6/16 16:5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0/23 8:58:00 [显示全部帖子]

在中知网成立大会的照片上认识了《真情年代》和《龙行天下》,我敬佩你们的坚强、乐观,敬佩你们为中知网的兴盛而兢兢业业、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了你们,有了广大知青的鼎力支持,中知网一定会红火起来。让我们一起来努力吧。


我很傻但是我很真诚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远方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41 积分:1672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6/16 16:5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0/26 22:29:00 [显示全部帖子]

说实在的,我从来没有给任何报刊、杂志、网站什么的写过稿件,就那点初中一年级的水平哪敢往外露啊。加入到这个中国知青网,看到许多当年的知青写出的回忆文章真是精彩而又感人,看得多了就萌发了也要写点什么的冲动。那毕竟是我们亲身经历的岁月啊。于是,写了撕,撕了写的憋了四、五天,才凑出上面那点东西。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发到了论坛上,没想到被版主列为精品文章,就像一个呀呀学语,蹒跚学步的娃娃,刚刚迈出一步就听到掌声一样,心里真是高兴。在这里谢谢两位版主,感谢你们的鼓励,也感谢你们辛勤的工作。


我很傻但是我很真诚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远方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41 积分:1672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6/16 16:5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0/29 11:41:00 [显示全部帖子]

谢谢龙行的回帖。我们虽未谋面,但从槐乡处知道一些您的情况,我佩服您的坚强,感动您的敬业。在回忆录的版块里有一个叫“哥巴”的会员写的《害人害己小莫子》的文章。(文章挺有意思的就不在这里说了)我对您在其后的评语玩味了许久,都说“文如其人”,您只用了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便表明了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人情冷暖”“咋评价”,是啊,咋评价呢?是说小莫子出于义愤,或者说他的组织纪律性强?还是说小莫子可能出于某种阴暗或报复心理,出卖自己的首长?我们不是当事人,不是小莫子,我们无从知道。但这件事的结果是“很倒霉”,最倒霉的不仅是小莫子,还有那个二十岁的妇女队长刘某:不仅从此后开始破罐破摔,把自己嫁给了一个大二十来岁的男人,不到六十岁就死了。都令人唏嘘啊。我为此事问过我身边几个二十左右岁的年轻人,他(她)们的看法一致:小莫子害人害己,活该。我不知怎么和年轻人说那个年代里人们的是非观念,真是时代不同了,现在的青年人世故多了?宽容多了?自我多了?


我很傻但是我很真诚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远方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41 积分:1672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6/16 16:5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0/29 21:20:00 [显示全部帖子]

看了这么多的回忆文章,对比了一下,结论如下:在黑龙江建设兵团下乡的知青比插队的知青要幸运一些,一、挣工资,这不仅是钱的问题,这说明有正式的组织在管理,不是像放羊似的没人管。我们有宿舍,有食堂,有党团组织,虽然一天到晚的开会、谈心、写汇报、干活又累得要死,但是一大帮二十左右岁的生马驹子,要真没有人管,那还不定出多大的乱子哪。二、生活上嘛,具体说就是吃饭问题,虽然没什么油水,但是可以让吃饱了。这对正长身体的年轻人万分重要。我们真是幸运的多了啊。


我很傻但是我很真诚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远方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41 积分:1672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6/16 16:5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0/30 22:57:00 [显示全部帖子]

槐乡版主说的北大荒烧土豆是很好吃,还有两样“应季烧烤”值得一提:一、烧黄豆,收割大豆的季节,用镰刀割一抱熟透干透的大豆,在地头用火柴点燃,豆秸有油性沾火就着,噼噼哱哱的,一会功夫就烧得只剩一堆白色的灰烬,然后脱下上衣当扇子,用力朝灰堆扇几下,轻灰扇走了,烧熟的黄豆露了出来,大家围着灰堆用手一个一个的捡着吃,那叫一个香。味道真是好极了。二、烧玉米,在玉米刚灌饱浆,但还没硬化的生长季节,掰下几个来,(不要把皮全剥去)点燃一堆麦秸或豆秸,把玉米插在四股铁叉上伸到大火堆里烧烤,有个三、五分钟的功夫就熟了,把玉米穗外面烧黑的皮剥去,香气扑鼻,甜嫩可口,你就尽情的啃吧,保你吃了这顿还想着下一顿。


我很傻但是我很真诚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远方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41 积分:1672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6/16 16:5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4 22:25: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冷雪峰在2008-10-29 16:58:58的发言:
看了以上的文章和回复,对比起来我们上山下乡的地方可真要比你们强得多了,我们是63年上山下乡的北大荒国营农场的。

大家可能都知道国家从59年就发生大的天灾人祸,而后几年里都饿死过不少的人。那年月买什么几乎都得凭什么票购买,生活必须的粮、油、肉、糖、布、棉等没有票是不行的吧?在北京每个月一个人半斤的肉票、半斤的油票吧?……肠子越是没有油水,人就越是感觉到饿。吃不饱还要用什么“代食品”充数……我吃过用干地瓜秧子磨成面与玉米面混合后蒸的窝头、用“马舌菜”或是“苋菜”、“榆树钱儿”包的包子……

但是,我们到的农场,有半年的时间是在总场学习队度过的,却是顿顿都能吃饱饭的,而且还能吃上鱼和肉,以后下到生产队时虽然肉是少吃了,但是因为农场自己有轧油车间,所以吃油都很“方便”,因此总感觉比在北京时吃得饱。我们这些“北京支青”回家探亲恐怕没有不向家带豆油的……

我们生产队的人常说:“在北大荒是饿不着勤快人的”。的确,当年的北大荒不但生产粮食,而且物产丰富,什么蘑菇、木耳、黄花菜,野核桃、榛子等山货,水中更是瓢舀鱼……因此,还收留了很多从各地逃荒的“盲串流”……

冷兄是我们知青的老大哥,向您致敬了。看了您的帖子我想起了那年我们吃煮玉米的事,那年霜冻来的早,玉米刚灌完浆没几天就被早来的霜冻打死了。为了不浪费粮食,食堂就天天煮玉米吃,那可不是现在概念的,一块钱 一个香喷喷的煮玉米啊!因为还没成熟就被霜打了,所以味道特别的难吃,说不出的酸腐味,真是难以下咽。每人一顿饭发五、六个当任务完成,味道虽然不好,但“吃相”却很壮观,二百来个人,一人一个横着啃,大家解嘲说这是“口琴大合奏”。



我很傻但是我很真诚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远方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41 积分:1672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6/16 16:5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16 17:53:00 [显示全部帖子]

好吃的鱼也不给我留点。


我很傻但是我很真诚
 回到顶部
总数 11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