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原创]长篇小说《龍溪河水向北流》(連載)


  共有2336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长篇小说《龍溪河水向北流》(連載)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兔四哥
  6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46 积分:132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9/17 12:2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9/29 10:25:00 [只看该作者]

 

022  查無實據 

  

       中饭是徐桂香送来的。增加了二三十人吃饭,她忙得满额是汗。

      “桂香姐,桂香姐,云娇她,她们吃饭了吗?”

      “我兄弟真是个有情义的人!云娇送莲花去城里了,说是沈书记安排的。”徐桂香走到门口,又说,“我把门锁上。你吃了睡一觉,碗筷我会来拿的。”

      林木森放心了。沈心田还真是有心人!“莲蓬娘子”是“知名人士”,今天这种场面,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如果有谁提及到王莲花,拖她去“陪斗”是免不了的。这样,对王莲花的心灵伤害有多大呀!

烘茧房里喧杂一片。林木森靠在床上,听见庭院有人转了两圈。过了一会,后窗被人敲响,一看,是王大明。

      “建华说就你一个人在,怎么把门反锁上。”王大明说,“害得我转到后院来。”

      “大明,谢谢你!”林木森见到钱北人,很激动;说,“谢谢你来看我!”

      “什么话?就要开会了,我来是告诉你一句话。阿福伯说,让你放心!说你的事情是‘夏天的晌午雨,雷声嚇死人,雨点不湿鞋。’有人来了。我走了,这个陈坚害死人,大队要完成任务,就把沈阿发交上来了。”

      王大明不待林木森开口;掏包香烟丢进屋,一猫腰,就溜了。

       开门的果然是徐桂香。她很慌张,问:“有人来吗?”

       “没有。怎么啦?”

       “我听见庭院里有脚步声。沈书记、王主任,还有陆胖子是什么意思,这里一个人都不留。不行!木森,到姐姐屋里去。”

      徐桂香不由分说拖起林木森就走,把他反锁在房间里,然后拿张矮凳在门前一坐。想了想,又舀了半篮米,在门口选起米来。

      林木森心想,沈书记他们是“唱‘空城计’,庭院连个岗都不设,谁会认为里面还‘关’了个‘现反’?”倒是徐桂香大白天又反锁门,又“站岗”地还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但他内心充满了感激。现在,人心猜疑,特别是有“辫子”长“尾巴”的更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林木森掏出香烟,想到了王大明“冒风险”送来陆阿福的“解签”——“夏天的晌午雨,雷声嚇死人,雨点不湿鞋。”若过去听到此种事,林木森会一笑,现在他折服了。从抓到放,似乎全在陆阿福的胖肚子里揣着。心里一宽,林木森却为沈阿发而“鸣冤叫屈”了。沈阿发的盗窃行为还与“知青”的“偷窃”行为有着关连。

      “知青”的“偷窃”行为并不稀奇。在农村,青年小伙晚上不能结伙,个个精力旺盛,又没有文化娱乐消遣,三五人结伴聚堆,七扯八答地就想“寻开心”。 “文”的把街上的小娘子、大姑娘“排排队”,相互取笑一番。“武”的摸鱼罾虾钓鳝鳅,多了分分,少了就吃“拼东”。吃“拼东”佐料大多是顺手牵羊,东家的辣椒西家的葱蒜,二个人出去,三五分钟齐了。若是出差、或开晚工“偷窃”行为更习以为常,年长的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还会唆使小青年去干;瓜田摸几个西瓜,菜地拿几颗菜时有发生。这些事“知青”们耳濡目染,从好奇到积极参与,在寻求刺激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知青”们先还遮人耳目,后来演变成为出于一种“无奈”的叛逆行径。天下“知青”是一家,遇饭吃饭,遇粥喝粥。有朋自遠方来,不亦悦乎,邀上大队几个“知青”,天南地北地侃,主、客双方来场扑克“友谊赛”。可“宵夜”怎么办?

       作为“读书人”是深知礼仪的;但,“學而時習之,不亦乐乎”,前人所为可习之。“知青”们便多次体验鲁迅先生的《社戏》生活——“尝新”。“尝新”,蚕豆、毛豆最方便,首先是生产队里有,地头河滩桑林里一片片的,还好摘,从蔸向上,一把把地捋;三个人出去,一个望风,二人“作业”,速战速决。回去放上盐一煮,脸盆盛着,用手剥着吃,真香!林木森也参加过“尝新”,他还有一项“发明”,使“知青”们刮目相看。湖乡喜欢吃芋头,称作“运来”,过年必吃。队里芋头种在田头,林木森削块竹片,前端宽而薄,象把竹铲刀,在芋头分蔸的第三片叶边斜插下去,会碰到硬物,手朝外拧,再向上撬动。芋头籽就被拧脱收入囊中。芋头照常生长。只不过,队里收芋头时,会挺奇怪,好端端的芋头怎么只长“婆”不发蔸呢?

      事作多了,社员们不高兴了。有次一队的毛豆一次被偷了五六十斤,社员们叫嚷开了。生产队里种黄豆是要派用场的,黄豆由“农资公司”收,有化肥票作奖励。大多社员自留地不种,种了也只是作小菜,家里过年的“熏豆”,平日来客添个豆制品,最关键的是办“白丧事”黄豆可是必需品。

      大队召开了“知青会”,李忠良、沈金生好说歹说、挖苦讥讽地批评警告了一番。“知青”们想不通了,又不是开“毛豆宴”?个个叫冤。可有社员作证,说是,“看到河滩上有手电筒的亮。”这话倒也合理,手电筒是“奢侈品”,一对电池要一个劳动日的工,化不来也用不起。社员路熟,出门摸黑也不会走错。青年小伙带手电筒出门大多是为了炫耀,除非是送姑娘,大多时间把手电筒拎在手上晃,里面的电池却是倒装着的。而“知青”大多眼睛差,晚上没有手电筒不敢出门。林木森当时已在“大队治保会”,与徐武、金德江几个人一分析,花了两个晚上,还真抓住了赋。原来是一队的沈阿发,一个释放不到二个月的“劳改释放犯”。他借社员们对“知青”们的宽容而混水摸鱼,由于贪婪,他竟偷了去卖。沈阿发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社员们愤怒了,“泥师阿根”把沈阿发吊在村头的苦楝树上,用扁担痛打了一顿……

       沈阿发“手脚不干净”,虽然可憎。因为有“辫子”,为了配合“运动”,作了陈坚的“陪伴”,似乎有失公道。

      直到烘茧房的人全走了,徐桂香才让林木森回“105”。林木森刚坐定,陆宝林推门进来了。瞧见他满脸的心事,林木森深深感到同情,想不到他挺重感情。

       陆宝林推说不舒服,让赵小龙去负责大会保卫工作。镇上到处是人,他干脆过河,躲进了“105”。 陆宝林抑制激动的情绪,故作严肃地问:

     “林木森,破获‘陈坚贪污、盗窃、纵火案’,你立了功;公社革委会,治保会决定给你表彰,你有什么要求?”

     “我只想早点弄清自己的问题。”

     “你呀!你这小老大是书读多了,念蠢了!这两天公社就会研究对你的处理决定;我给你透透风。九月十九日,刘副书记说,有人送来一张‘反革命组织机构图’;说是在你的床铺垫褥下发现的。检举人还说,你利用‘清查队伍’机会,与地、富及有历史特嫌的人频繁接触,这些人大都与‘清查悬案’‘太湖别动队’特嫌有关联;还说,你仿效湖匪沈英杰搞‘七兄弟结拜’,以小老大身份控制了大队的‘治保会’, 加上你父亲的‘历史问题’等等。刘副书记提出,情况复杂,应马上‘立案审查’。沈书记说,先不急于‘立案’,可以让大队先找你和有牵连的人查询后再说;但刘副书记说,这条线索有可能对破获‘太湖别动队’有突破;王宏铭与你有亲戚关系,为了‘避嫌’,也同意‘先抓再查’。沈书记便提出二条,一是严格保密,二是暂不成立‘专案组’。决定由沈书记、王主任、我、还有刘副书记、派出所李所长五个人负责。李所长跑‘外调’,我负责公社‘内查’。我调查时发现举报材料与事实不符,钱北有些‘知青’提出了一些证明。最近,省里也发了‘协查通报’,解除一批‘敌特组织’的‘清查’;其中有‘太湖别动队’,说是一个‘军统’囚犯想立功编造出来的。李所长也‘外调’回来了,有材料证明,你父亲四六年就离开湖兴,与‘敌特机关’没有任何关联。这样你的事也就无证可究了。另外,有人把事捅到了省里,省‘知青办’来了电话……木森,木森,你怎么啦?”

      林木森几乎要破口大骂,但张开了嘴发不出声;想暴跳如雷,却四肢软弱无力。一个"中统"囚犯,“四清”时,迫于“运动”的压力,揭发父亲的“历史问题”, 把父亲 “打倒在地”,连子女也被“踏上一千只脚,永不翻身”。一个“军统”囚犯,想“立功受奖”,炮制了一个近三百人的“反共救国太湖别动队”,清来查去,没查出成员,却把追查人给捎上。悲哉!

      林木森努力回忆铺下那张“反革命组织机构图”。天!对了;那天在金德江家,徐武、杨慧丽、还有朱丽雯,谈今论古,扯到了小说《野火春风到古城》,说起伪军高司令的“八大处”。几个人数来算去,七拼八凑乱扯一通。林木森回去后,不知哪根神经搭错了,拟了一张“‘八大处’机构图”。本想去炫耀一下,结果,睡一觉,忘了。

      林木森作好了被审讯的准备;可一连三天,谁也没来。一只吹得鼓鼓的气球,一戳就炸;谁也去不碰,二三天下来,气体悄悄泄出,气球怏了。瘪了,再去挤去捏,气球也炸不了了。林木森就像这只气球;第一天,他昂首挺胸,在茧站里四处逛;只想有人来为难,他可与人“理论”一番。第二天,他恢复了常态,回到庭院里蹓跶。第三天,躺下了,感到浑身无力,怏了!

      王建华,田云娇,还有徐桂香都密切注视林木森的举动,不时地小声嘀咕。中饭后,田云娇进来了。王莲花移交后,她留在食堂了。

      “木森,大白天怎么睡觉,不舒服吗?建华,去叫医生来看。”

      “不用,可能烟抽多了。”林木森懒懒地说;他突然想到,床头怎么会有抽不完的烟?他掏出五元钱,递给王建华,“麻烦你了;接着,烟钱呀!”

      “不是我买的。”王建华说,“是王主任和陆主任给的。”

       原来一切都掌控在别人手里,林木森想,王宏铭该出场了。

       来的人竟是沈心田。

       “听说你这二天情绪也不好?”不等林木森回答,沈心田严肃地说,“你的问题基本查清楚了。不管怎样,这也是你人生的一个教训。成绩是人生一个优点,挫败也是人生的一个优点;不跌几跤,人不会成长。‘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毛主席让你们来农村,一是认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学习贫下中农的艰苦朴素,勤劳朴实;二来也要你们发挥力量,你们有文化,可以搞科学种田,在龙溪,稻、蚕、桑、麻,水产,蔬菜都有改良的潜力。农村是广阔天地,应该大有作为。”

      “是。”林木森应了一声。

      “情绪还是不高嘛!你明天回钱北。事情我已同蔡书记通了气。林木森,我提醒一句;回去后,不要牢骚满腹,不要追根刨底,也不要去大队了。是金子,放在哪里都会发光的。”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6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9/29 12:14: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兔四哥在2011-9-29 10:25:00的发言:
 

022  查無實據 

  

       中饭是徐桂香送来的。增加了二三十人吃饭,她忙得满额是汗。

      “桂香姐,桂香姐,云娇她,她们吃饭了吗?”

      “我兄弟真是个有情义的人!云娇送莲花去城里了,说是沈书记安排的。”徐桂香走到门口,又说,“我把门锁上。你吃了睡一觉,碗筷我会来拿的。”

      林木森放心了。沈心田还真是有心人!“莲蓬娘子”是“知名人士”,今天这种场面,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如果有谁提及到王莲花,拖她去“陪斗”是免不了的。这样,对王莲花的心灵伤害有多大呀!

烘茧房里喧杂一片。林木森靠在床上,听见庭院有人转了两圈。过了一会,后窗被人敲响,一看,是王大明。

      “建华说就你一个人在,怎么把门反锁上。”王大明说,“害得我转到后院来。”

      “大明,谢谢你!”林木森见到钱北人,很激动;说,“谢谢你来看我!”

      “什么话?就要开会了,我来是告诉你一句话。阿福伯说,让你放心!说你的事情是‘夏天的晌午雨,雷声嚇死人,雨点不湿鞋。’有人来了。我走了,这个陈坚害死人,大队要完成任务,就把沈阿发交上来了。”

      王大明不待林木森开口;掏包香烟丢进屋,一猫腰,就溜了。

       开门的果然是徐桂香。她很慌张,问:“有人来吗?”

       “没有。怎么啦?”

       “我听见庭院里有脚步声。沈书记、王主任,还有陆胖子是什么意思,这里一个人都不留。不行!木森,到姐姐屋里去。”

      徐桂香不由分说拖起林木森就走,把他反锁在房间里,然后拿张矮凳在门前一坐。想了想,又舀了半篮米,在门口选起米来。

      林木森心想,沈书记他们是“唱‘空城计’,庭院连个岗都不设,谁会认为里面还‘关’了个‘现反’?”倒是徐桂香大白天又反锁门,又“站岗”地还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但他内心充满了感激。现在,人心猜疑,特别是有“辫子”长“尾巴”的更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林木森掏出香烟,想到了王大明“冒风险”送来陆阿福的“解签”——“夏天的晌午雨,雷声嚇死人,雨点不湿鞋。”若过去听到此种事,林木森会一笑,现在他折服了。从抓到放,似乎全在陆阿福的胖肚子里揣着。心里一宽,林木森却为沈阿发而“鸣冤叫屈”了。沈阿发的盗窃行为还与“知青”的“偷窃”行为有着关连。

      “知青”的“偷窃”行为并不稀奇。在农村,青年小伙晚上不能结伙,个个精力旺盛,又没有文化娱乐消遣,三五人结伴聚堆,七扯八答地就想“寻开心”。 “文”的把街上的小娘子、大姑娘“排排队”,相互取笑一番。“武”的摸鱼罾虾钓鳝鳅,多了分分,少了就吃“拼东”。吃“拼东”佐料大多是顺手牵羊,东家的辣椒西家的葱蒜,二个人出去,三五分钟齐了。若是出差、或开晚工“偷窃”行为更习以为常,年长的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还会唆使小青年去干;瓜田摸几个西瓜,菜地拿几颗菜时有发生。这些事“知青”们耳濡目染,从好奇到积极参与,在寻求刺激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知青”们先还遮人耳目,后来演变成为出于一种“无奈”的叛逆行径。天下“知青”是一家,遇饭吃饭,遇粥喝粥。有朋自遠方来,不亦悦乎,邀上大队几个“知青”,天南地北地侃,主、客双方来场扑克“友谊赛”。可“宵夜”怎么办?

       作为“读书人”是深知礼仪的;但,“學而時習之,不亦乐乎”,前人所为可习之。“知青”们便多次体验鲁迅先生的《社戏》生活——“尝新”。“尝新”,蚕豆、毛豆最方便,首先是生产队里有,地头河滩桑林里一片片的,还好摘,从蔸向上,一把把地捋;三个人出去,一个望风,二人“作业”,速战速决。回去放上盐一煮,脸盆盛着,用手剥着吃,真香!林木森也参加过“尝新”,他还有一项“发明”,使“知青”们刮目相看。湖乡喜欢吃芋头,称作“运来”,过年必吃。队里芋头种在田头,林木森削块竹片,前端宽而薄,象把竹铲刀,在芋头分蔸的第三片叶边斜插下去,会碰到硬物,手朝外拧,再向上撬动。芋头籽就被拧脱收入囊中。芋头照常生长。只不过,队里收芋头时,会挺奇怪,好端端的芋头怎么只长“婆”不发蔸呢?

      事作多了,社员们不高兴了。有次一队的毛豆一次被偷了五六十斤,社员们叫嚷开了。生产队里种黄豆是要派用场的,黄豆由“农资公司”收,有化肥票作奖励。大多社员自留地不种,种了也只是作小菜,家里过年的“熏豆”,平日来客添个豆制品,最关键的是办“白丧事”黄豆可是必需品。

      大队召开了“知青会”,李忠良、沈金生好说歹说、挖苦讥讽地批评警告了一番。“知青”们想不通了,又不是开“毛豆宴”?个个叫冤。可有社员作证,说是,“看到河滩上有手电筒的亮。”这话倒也合理,手电筒是“奢侈品”,一对电池要一个劳动日的工,化不来也用不起。社员路熟,出门摸黑也不会走错。青年小伙带手电筒出门大多是为了炫耀,除非是送姑娘,大多时间把手电筒拎在手上晃,里面的电池却是倒装着的。而“知青”大多眼睛差,晚上没有手电筒不敢出门。林木森当时已在“大队治保会”,与徐武、金德江几个人一分析,花了两个晚上,还真抓住了赋。原来是一队的沈阿发,一个释放不到二个月的“劳改释放犯”。他借社员们对“知青”们的宽容而混水摸鱼,由于贪婪,他竟偷了去卖。沈阿发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社员们愤怒了,“泥师阿根”把沈阿发吊在村头的苦楝树上,用扁担痛打了一顿……

       沈阿发“手脚不干净”,虽然可憎。因为有“辫子”,为了配合“运动”,作了陈坚的“陪伴”,似乎有失公道。

      直到烘茧房的人全走了,徐桂香才让林木森回“105”。林木森刚坐定,陆宝林推门进来了。瞧见他满脸的心事,林木森深深感到同情,想不到他挺重感情。

       陆宝林推说不舒服,让赵小龙去负责大会保卫工作。镇上到处是人,他干脆过河,躲进了“105”。 陆宝林抑制激动的情绪,故作严肃地问:

     “林木森,破获‘陈坚贪污、盗窃、纵火案’,你立了功;公社革委会,治保会决定给你表彰,你有什么要求?”

     “我只想早点弄清自己的问题。”

     “你呀!你这小老大是书读多了,念蠢了!这两天公社就会研究对你的处理决定;我给你透透风。九月十九日,刘副书记说,有人送来一张‘反革命组织机构图’;说是在你的床铺垫褥下发现的。检举人还说,你利用‘清查队伍’机会,与地、富及有历史特嫌的人频繁接触,这些人大都与‘清查悬案’‘太湖别动队’特嫌有关联;还说,你仿效湖匪沈英杰搞‘七兄弟结拜’,以小老大身份控制了大队的‘治保会’, 加上你父亲的‘历史问题’等等。刘副书记提出,情况复杂,应马上‘立案审查’。沈书记说,先不急于‘立案’,可以让大队先找你和有牵连的人查询后再说;但刘副书记说,这条线索有可能对破获‘太湖别动队’有突破;王宏铭与你有亲戚关系,为了‘避嫌’,也同意‘先抓再查’。沈书记便提出二条,一是严格保密,二是暂不成立‘专案组’。决定由沈书记、王主任、我、还有刘副书记、派出所李所长五个人负责。李所长跑‘外调’,我负责公社‘内查’。我调查时发现举报材料与事实不符,钱北有些‘知青’提出了一些证明。最近,省里也发了‘协查通报’,解除一批‘敌特组织’的‘清查’;其中有‘太湖别动队’,说是一个‘军统’囚犯想立功编造出来的。李所长也‘外调’回来了,有材料证明,你父亲四六年就离开湖兴,与‘敌特机关’没有任何关联。这样你的事也就无证可究了。另外,有人把事捅到了省里,省‘知青办’来了电话……木森,木森,你怎么啦?”

      林木森几乎要破口大骂,但张开了嘴发不出声;想暴跳如雷,却四肢软弱无力。一个"中统"囚犯,“四清”时,迫于“运动”的压力,揭发父亲的“历史问题”, 把父亲 “打倒在地”,连子女也被“踏上一千只脚,永不翻身”。一个“军统”囚犯,想“立功受奖”,炮制了一个近三百人的“反共救国太湖别动队”,清来查去,没查出成员,却把追查人给捎上。悲哉!

      林木森努力回忆铺下那张“反革命组织机构图”。天!对了;那天在金德江家,徐武、杨慧丽、还有朱丽雯,谈今论古,扯到了小说《野火春风到古城》,说起伪军高司令的“八大处”。几个人数来算去,七拼八凑乱扯一通。林木森回去后,不知哪根神经搭错了,拟了一张“‘八大处’机构图”。本想去炫耀一下,结果,睡一觉,忘了。

      林木森作好了被审讯的准备;可一连三天,谁也没来。一只吹得鼓鼓的气球,一戳就炸;谁也去不碰,二三天下来,气体悄悄泄出,气球怏了。瘪了,再去挤去捏,气球也炸不了了。林木森就像这只气球;第一天,他昂首挺胸,在茧站里四处逛;只想有人来为难,他可与人“理论”一番。第二天,他恢复了常态,回到庭院里蹓跶。第三天,躺下了,感到浑身无力,怏了!

      王建华,田云娇,还有徐桂香都密切注视林木森的举动,不时地小声嘀咕。中饭后,田云娇进来了。王莲花移交后,她留在食堂了。

      “木森,大白天怎么睡觉,不舒服吗?建华,去叫医生来看。”

      “不用,可能烟抽多了。”林木森懒懒地说;他突然想到,床头怎么会有抽不完的烟?他掏出五元钱,递给王建华,“麻烦你了;接着,烟钱呀!”

      “不是我买的。”王建华说,“是王主任和陆主任给的。”

       原来一切都掌控在别人手里,林木森想,王宏铭该出场了。

       来的人竟是沈心田。

       “听说你这二天情绪也不好?”不等林木森回答,沈心田严肃地说,“你的问题基本查清楚了。不管怎样,这也是你人生的一个教训。成绩是人生一个优点,挫败也是人生的一个优点;不跌几跤,人不会成长。‘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毛主席让你们来农村,一是认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学习贫下中农的艰苦朴素,勤劳朴实;二来也要你们发挥力量,你们有文化,可以搞科学种田,在龙溪,稻、蚕、桑、麻,水产,蔬菜都有改良的潜力。农村是广阔天地,应该大有作为。”

      “是。”林木森应了一声。

      “情绪还是不高嘛!你明天回钱北。事情我已同蔡书记通了气。林木森,我提醒一句;回去后,不要牢骚满腹,不要追根刨底,也不要去大队了。是金子,放在哪里都会发光的。”

事情终于有结果,

查无实据不再拖,

最后前来谈过心,

明天回家算揭过。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闯北走南
  6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6820 积分:36451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8/5/15 8: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9/29 12:56:00 [只看该作者]

      主人公的这段经历,与咱们网上老连版主所写的自身遭遇差不多,可见那个荒唐年代,地无论南北,情况都一样。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兔四哥
  6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46 积分:132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9/17 12:2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0/1 12:20:00 [只看该作者]

谢谢龙行天下、闯北走南的支持!

荒唐年代荒唐事,虽然皮肉没吃苦,精神折磨真痛苦。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兔四哥
  6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46 积分:132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9/17 12:2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0/1 12:28:00 [只看该作者]

 

023  打回原形 

 

      未修正果,打回原形。

      “舅妈……”林木森缩回了手。过了上田港,踏进钱北大队;林木森背若针芒,沿途仿佛都在被人指点、议论,只得垂头而行。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如果舅舅借机把他扫地出门,他到哪里去安身?好不容易来到舅舅家的后院门,林木森迟疑了一下,伸手去开门。被舅妈拦住了。

      徐贞女不忍心看林木森充满忧郁的脸,侧开脸,说:

      “木森,从前门回家!”

      回家!林木森忧郁的心激荡了,一股暖流窜起,禁不住两眼噙满泪水……

      林木森绕到前面;舅妈已候在大门前,接过他的黄书包,嘴里嘟囔着,“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忙不赢地跑进跑出。林木森躲进了里屋,倒在木床上,睡了;从公社到钱北有八里路,他象走了八十里,浑身疲惫不堪。

     “起来;木森起来。”徐贞女推醒林木森,说,“起来;剃个头,洗个艾叶澡。”

      林木森摇摇头,只想睡。他听见外屋聚集了很多人;他们议论纷纭,不时有人探头进来探视他。舅舅闻讯也赶回来了。

      “让他起来。”李阿三命令道,“让他起来;剃头,洗澡!”

      “木森,起来。”徐贞女又来到床前,小声地说,“听话,快起来。”

      “我不想动……”林木森羞于见人,耍赖。

      “不想动也要起来!”李阿三冲进里屋,用旱烟竿点着他,负气地说,“当时你不挺神气……”

      “你瞎说什么?”徐贞女拦住李阿三,把他往外屋推,边劝道,“木森,听话,快起来。先剃头,剃头师傅都来了。”

      “好了,让我来。”妇女队长阿芳婶进来;她坐在床沿,劝道,“木森,舅舅、舅妈是为了你好!按风俗,‘吃冤枉’回家,要跨火盆的。现在……剃个光头,截断孽根;再用艾叶水洗个澡,清除晦气……”

       林木森听到要剃光头,急了;问:“阿芳婶,为什么要剃光头?”

        阿芳婶正要解释,一直静静待在一边的李金凤低声说:

        “用艾叶水洗,就可以不剃头。”

       林木森忙起床,拉开后门,一大盆艾叶水摆在后门墙脚,褐黄色的水面还飘浮着几片艾蒿叶。艾蒿是一种草本植物,有着带苦涩的清香;气味可驱蚊蝇,可用于灸疗,因此被民俗借重。它是中华民间的魂宝,名列“驱邪法器”。湖兴很迷信艾蒿,据《湖兴府志》记,将蚕茧剪作虎形,以艾编为人形,跨于虎上,民间称为“健人老虎”。悬于门额上,可招祥而辟邪祛秽。“端午节”时,家家必备,把艾蒿、菖蒲挂在门楣上,可“驱五毒,辟邪气”。近年“破四旧”;大家不敢公开地挂在门庭上,只说是驱蚊蝇,取二三枝藏在门后、置放在蚊帐顶上,算是了个心愿。

      龙溪没有艾蒿,每年都是“外埠”人用条船载来卖;这两年没人敢卖艾蒿,队里的人只有乘着去“山里”卖菜,寻些来,藏在睡舱里,至亲好友、左邻右舍送上几枝。烧一大盆艾叶水,徐贞女跑了五六家才凑齐。

       徐贞女听着后院的声响不对,赶过来,林木森已用脸盆舀起艾叶水倒在头上;她只好叫女儿送条毛巾来,转身向剃头匠赔个不是,送出了门。

      象举行了一种“仪式”;众目睽睽下,林木森一声没吭,头也不抬,喝了一碗艾叶水,吃了二个粳米团子。林木森回到里屋,又倒在床上。外屋的人都说上声“除邪消灾”、“洗除晦气,从此平安”的话,有的劝李阿三“城里入不懂乡间事,他不肯剃光头就算了。”“艾叶水洗了头,全身都除了邪,万事大吉!”也有的安慰徐贞女“精神还挺好,没吃苦;不要太伤心。”“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慢慢都散了。但,未断孽根仍象根刺扎在李阿三夫妇的心上。

       一阵折腾,林木森睡不着了,也不想动;他呆呆地望着蚊帐顶……

       这是一栋简陋的农舍;三间,前后是“干打垒”的土墙瓦房,风吹雨打,都剥落了。除了前后门,只是灶间有一扇木板窗;为了屋内通风,前墙和屋檐间留了一尺多空间。屋顶是“冷盖瓦”,不象沈梅英家衬有刷白的底瓦;椽子被薰得和瓦一般青灰色,悬挂着落满灰尘的蛛网。农舍一分为二,外屋为二间。进门是灶间,二灶一案一竹碗橱;何为二灶?这是种陶制的开了“炉膛”的瓮,怕开裂,抹了厚厚的泥。还有一水缸二把竹椅及洗衣盆之类日用家什。中间一间靠墙有张吃饭方木桌,四条长术凳,方木桌一边架了张竹榻床。这是李阿三的床,因他长年替队里“看庄稼、守库房”,很少回家,竹榻上只铺了张草席。在房柱衬梁上,挂了些铁搭、铁耙之类的劳动工具(这大都是林木森的“安置费”与指标供应的)。外屋与里屋的“隔墙”是芦栅;在方桌处,开了个半尺见方的“洞”,吊着电灯泡。一灯两屋亮。里屋有二张床,一大一小,大床是徐贞女母女睡,终年挂着顶蚊帐;蚊帐多年未洗,也不敢洗,蚊帐布都已“酥了”,破了都不敢补,只好用浆糊去“粘补丁”。床边有张二屉柜,这是家里最珍贵的家具。小床是林木森从湖南带来的;床板是竹榻。二张床成夹角摆,空间里有个木架,叠罗些装着冬衣的布包袱;最上面是口皮箱,皮箱上放着十几本书,这是林木森的家当。这里还是女人的隐秘处,放有马桶。林木森只能枕在另一头。小床距后门不足一米,出后门,后院长有八米多,端头是猪羊棚和后门;还有一处用稻草遮掩的“厕所”。院墙也是“干打垒”的,一米五六高;外面踮起脚可看见院内。后院种了十几棵树,有刺槐、水杉、泡桐、苦楝等,把块好端端的后院弄得象“林子”。这是林木森的“杰作”。

      春上,林木森去公社开会,正碰上农科所送来一批“速生树苖”;湖兴缺木材,可没人愿意种树,房前屋后没空地,自留地舍不得。老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可林木森把后院种满了树,惹来全队人的讥嘲;后院拾掇一下,一家的日常蔬菜,笃定。谁知道“速生树苖”栽得“密”窜得快,棵棵又直又高,人们又眼红了。李阿三一盘算,再过六七年盖房的木料有了大半;也不心痛这些树把后院的菜园子给毁了。

       林木森知道,头顶的“光环”已消失;今后只有在队里老老实实劳动了。据说,沈心田对于给他的处理很恼火;以一份“查无实据”的“反革命机构组织图”怎样定案?事发突然,提出“案情”的是公社党委副书记;王宏铭必须“立场坚定”,“从严从快”;就是有错也是工作失误。可,林木森的档案被揭秘,一个被公社审查, 加上有“家庭问题”的人,怎能再回大队作“治保工作”?林木森没吃早饭就悄悄地离开了龙溪茧站;他怕徐桂香会哭哭啼啼地说个没完。王建华装作睡着了,此时还能说什么?林木森没料到陆宝林守在渡船码头,送了他一程;临分手时,递给他一个纸包,说:

      “小老大,莲花要我给你的。是一对枕巾,她怕参加不上你的婚礼;还说,白天没空,晚上枕着睡觉,作梦时记着她一点……”

      这个五大三粗的汉子,竟然娘们似地哭了。陆宝林象至亲好友说了一堆话,令林木森注意的有两句:一句是“大树底下好乘凉”,要利用亲戚;一句是“城堡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要提防亲戚。第一句好理解;要提防的亲戚是谁?

      是他?只有他……林木森不由打了个寒噤;他有一个预兆,今后亲戚之间的关系会恶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迷糊中,林木森被舅舅的一阵烟竿敲击桌子声吵醒。天已黑了;外屋又聚了些人;叽里呱啦地。第二生产队的村庄地名叫王家道场,村庄呈长方状沿钱北港展开,倒也真象一块“道场”。舅舅家正处王家道场中间,于是生产队一些人晚上按时来“扯白话”。生产队队委平日也要开个会,蚕房、仓库都太冷清,干脆定在舅舅家;加上林木森弄来电线才通了电,于是决定免收电费。喧杂中有个声音叽叽喳喳地使他厌恶!林木森感到身上软软地,干脆不起身。

      李阿三在通烟竿;又敲又吹,咕哝着:“呸,呸。真是丧气?”

      “你有完没完?”徐贞女听见里屋有动静,埋怨道,“一根屁烟竿总是堵,堵了就别抽。金凤,进去看看木森醒了没有?醒了让他起来吃晚饭。”

      “看什么?醒了自己不会出来吃晚饭。”

      李阿三借机施威,他要让林木森明白,这里是他唯一的庇护地。一股屈辱袭来,林木森决意不吃晚饭;以藐视李阿三的“家长专制”。

      李金凤进退两难,在“隔墙” 探进头,望了望。听见舅妈进来,林木森忙闭上眼睛。徐贞女在床前立了一下,叹了口气出去了。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闯北走南
  6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6820 积分:36451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8/5/15 8: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0/1 16:20:00 [只看该作者]

      投亲有好处,也有难处。今后怎么相处,这难题就摆在眼前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6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0/2 8:57: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兔四哥在2011-10-1 12:28:00的发言:
 

023  打回原形 

 

      未修正果,打回原形。

      “舅妈……”林木森缩回了手。过了上田港,踏进钱北大队;林木森背若针芒,沿途仿佛都在被人指点、议论,只得垂头而行。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如果舅舅借机把他扫地出门,他到哪里去安身?好不容易来到舅舅家的后院门,林木森迟疑了一下,伸手去开门。被舅妈拦住了。

      徐贞女不忍心看林木森充满忧郁的脸,侧开脸,说:

      “木森,从前门回家!”

      回家!林木森忧郁的心激荡了,一股暖流窜起,禁不住两眼噙满泪水……

      林木森绕到前面;舅妈已候在大门前,接过他的黄书包,嘴里嘟囔着,“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忙不赢地跑进跑出。林木森躲进了里屋,倒在木床上,睡了;从公社到钱北有八里路,他象走了八十里,浑身疲惫不堪。

     “起来;木森起来。”徐贞女推醒林木森,说,“起来;剃个头,洗个艾叶澡。”

      林木森摇摇头,只想睡。他听见外屋聚集了很多人;他们议论纷纭,不时有人探头进来探视他。舅舅闻讯也赶回来了。

      “让他起来。”李阿三命令道,“让他起来;剃头,洗澡!”

      “木森,起来。”徐贞女又来到床前,小声地说,“听话,快起来。”

      “我不想动……”林木森羞于见人,耍赖。

      “不想动也要起来!”李阿三冲进里屋,用旱烟竿点着他,负气地说,“当时你不挺神气……”

      “你瞎说什么?”徐贞女拦住李阿三,把他往外屋推,边劝道,“木森,听话,快起来。先剃头,剃头师傅都来了。”

      “好了,让我来。”妇女队长阿芳婶进来;她坐在床沿,劝道,“木森,舅舅、舅妈是为了你好!按风俗,‘吃冤枉’回家,要跨火盆的。现在……剃个光头,截断孽根;再用艾叶水洗个澡,清除晦气……”

       林木森听到要剃光头,急了;问:“阿芳婶,为什么要剃光头?”

        阿芳婶正要解释,一直静静待在一边的李金凤低声说:

        “用艾叶水洗,就可以不剃头。”

       林木森忙起床,拉开后门,一大盆艾叶水摆在后门墙脚,褐黄色的水面还飘浮着几片艾蒿叶。艾蒿是一种草本植物,有着带苦涩的清香;气味可驱蚊蝇,可用于灸疗,因此被民俗借重。它是中华民间的魂宝,名列“驱邪法器”。湖兴很迷信艾蒿,据《湖兴府志》记,将蚕茧剪作虎形,以艾编为人形,跨于虎上,民间称为“健人老虎”。悬于门额上,可招祥而辟邪祛秽。“端午节”时,家家必备,把艾蒿、菖蒲挂在门楣上,可“驱五毒,辟邪气”。近年“破四旧”;大家不敢公开地挂在门庭上,只说是驱蚊蝇,取二三枝藏在门后、置放在蚊帐顶上,算是了个心愿。

      龙溪没有艾蒿,每年都是“外埠”人用条船载来卖;这两年没人敢卖艾蒿,队里的人只有乘着去“山里”卖菜,寻些来,藏在睡舱里,至亲好友、左邻右舍送上几枝。烧一大盆艾叶水,徐贞女跑了五六家才凑齐。

       徐贞女听着后院的声响不对,赶过来,林木森已用脸盆舀起艾叶水倒在头上;她只好叫女儿送条毛巾来,转身向剃头匠赔个不是,送出了门。

      象举行了一种“仪式”;众目睽睽下,林木森一声没吭,头也不抬,喝了一碗艾叶水,吃了二个粳米团子。林木森回到里屋,又倒在床上。外屋的人都说上声“除邪消灾”、“洗除晦气,从此平安”的话,有的劝李阿三“城里入不懂乡间事,他不肯剃光头就算了。”“艾叶水洗了头,全身都除了邪,万事大吉!”也有的安慰徐贞女“精神还挺好,没吃苦;不要太伤心。”“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慢慢都散了。但,未断孽根仍象根刺扎在李阿三夫妇的心上。

       一阵折腾,林木森睡不着了,也不想动;他呆呆地望着蚊帐顶……

       这是一栋简陋的农舍;三间,前后是“干打垒”的土墙瓦房,风吹雨打,都剥落了。除了前后门,只是灶间有一扇木板窗;为了屋内通风,前墙和屋檐间留了一尺多空间。屋顶是“冷盖瓦”,不象沈梅英家衬有刷白的底瓦;椽子被薰得和瓦一般青灰色,悬挂着落满灰尘的蛛网。农舍一分为二,外屋为二间。进门是灶间,二灶一案一竹碗橱;何为二灶?这是种陶制的开了“炉膛”的瓮,怕开裂,抹了厚厚的泥。还有一水缸二把竹椅及洗衣盆之类日用家什。中间一间靠墙有张吃饭方木桌,四条长术凳,方木桌一边架了张竹榻床。这是李阿三的床,因他长年替队里“看庄稼、守库房”,很少回家,竹榻上只铺了张草席。在房柱衬梁上,挂了些铁搭、铁耙之类的劳动工具(这大都是林木森的“安置费”与指标供应的)。外屋与里屋的“隔墙”是芦栅;在方桌处,开了个半尺见方的“洞”,吊着电灯泡。一灯两屋亮。里屋有二张床,一大一小,大床是徐贞女母女睡,终年挂着顶蚊帐;蚊帐多年未洗,也不敢洗,蚊帐布都已“酥了”,破了都不敢补,只好用浆糊去“粘补丁”。床边有张二屉柜,这是家里最珍贵的家具。小床是林木森从湖南带来的;床板是竹榻。二张床成夹角摆,空间里有个木架,叠罗些装着冬衣的布包袱;最上面是口皮箱,皮箱上放着十几本书,这是林木森的家当。这里还是女人的隐秘处,放有马桶。林木森只能枕在另一头。小床距后门不足一米,出后门,后院长有八米多,端头是猪羊棚和后门;还有一处用稻草遮掩的“厕所”。院墙也是“干打垒”的,一米五六高;外面踮起脚可看见院内。后院种了十几棵树,有刺槐、水杉、泡桐、苦楝等,把块好端端的后院弄得象“林子”。这是林木森的“杰作”。

      春上,林木森去公社开会,正碰上农科所送来一批“速生树苖”;湖兴缺木材,可没人愿意种树,房前屋后没空地,自留地舍不得。老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可林木森把后院种满了树,惹来全队人的讥嘲;后院拾掇一下,一家的日常蔬菜,笃定。谁知道“速生树苖”栽得“密”窜得快,棵棵又直又高,人们又眼红了。李阿三一盘算,再过六七年盖房的木料有了大半;也不心痛这些树把后院的菜园子给毁了。

       林木森知道,头顶的“光环”已消失;今后只有在队里老老实实劳动了。据说,沈心田对于给他的处理很恼火;以一份“查无实据”的“反革命机构组织图”怎样定案?事发突然,提出“案情”的是公社党委副书记;王宏铭必须“立场坚定”,“从严从快”;就是有错也是工作失误。可,林木森的档案被揭秘,一个被公社审查, 加上有“家庭问题”的人,怎能再回大队作“治保工作”?林木森没吃早饭就悄悄地离开了龙溪茧站;他怕徐桂香会哭哭啼啼地说个没完。王建华装作睡着了,此时还能说什么?林木森没料到陆宝林守在渡船码头,送了他一程;临分手时,递给他一个纸包,说:

      “小老大,莲花要我给你的。是一对枕巾,她怕参加不上你的婚礼;还说,白天没空,晚上枕着睡觉,作梦时记着她一点……”

      这个五大三粗的汉子,竟然娘们似地哭了。陆宝林象至亲好友说了一堆话,令林木森注意的有两句:一句是“大树底下好乘凉”,要利用亲戚;一句是“城堡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要提防亲戚。第一句好理解;要提防的亲戚是谁?

      是他?只有他……林木森不由打了个寒噤;他有一个预兆,今后亲戚之间的关系会恶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迷糊中,林木森被舅舅的一阵烟竿敲击桌子声吵醒。天已黑了;外屋又聚了些人;叽里呱啦地。第二生产队的村庄地名叫王家道场,村庄呈长方状沿钱北港展开,倒也真象一块“道场”。舅舅家正处王家道场中间,于是生产队一些人晚上按时来“扯白话”。生产队队委平日也要开个会,蚕房、仓库都太冷清,干脆定在舅舅家;加上林木森弄来电线才通了电,于是决定免收电费。喧杂中有个声音叽叽喳喳地使他厌恶!林木森感到身上软软地,干脆不起身。

      李阿三在通烟竿;又敲又吹,咕哝着:“呸,呸。真是丧气?”

      “你有完没完?”徐贞女听见里屋有动静,埋怨道,“一根屁烟竿总是堵,堵了就别抽。金凤,进去看看木森醒了没有?醒了让他起来吃晚饭。”

      “看什么?醒了自己不会出来吃晚饭。”

      李阿三借机施威,他要让林木森明白,这里是他唯一的庇护地。一股屈辱袭来,林木森决意不吃晚饭;以藐视李阿三的“家长专制”。

      李金凤进退两难,在“隔墙” 探进头,望了望。听见舅妈进来,林木森忙闭上眼睛。徐贞女在床前立了一下,叹了口气出去了。

回到舅家也作难,

洗澡冲邪众释然,

舅舅想摆家主谱,

木森反抗舅母叹。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兔四哥
  6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46 积分:132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9/17 12:2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0/2 12:13:00 [只看该作者]

谢谢闯北走南、龙行天下的支持!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兔四哥
  6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46 积分:132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9/17 12:2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0/2 12:22:00 [只看该作者]

 

024  都是親戚

   

      听见外屋吃饭的声响,林木森感到有些饿;但,没有一点食欲。胡思乱想一番,又睡着了……

      他仿佛回到了学校——湘潭机械厂子弟学校——是一九六五年九月七日。

      早上,校园里气氛很紧张。上课铃响了,老师们还在办公室,学生们三五成群在操场上议论着。出事了!林木森坐在座位上,教室里只有六七个同学;有人悄悄告诉他,“男厕所发现了反动标语,学校在等工厂保卫科来人。”果然,开来一辆吉普车;工厂保卫科的人进了校长办公室。学生被老师赶进了教室,全校都改成“自习”课。

      各班都有几个同学被叫去开会,林木森也在内;他很高兴,父亲被“打倒”后,胳膊上的“三条杠”已成了虚设,少先队大队部再也没通知他开过会。去了教务楼才知道不是开会,几十个人集中在走廊里,八九人一批叫进“音乐大教室”, 在黑板上写下一句话“我爱毛主席,打倒蒋介石”;每批留下几个,其他的人回教室。留下的人各自在纸上把那句话又抄写一遍,又回去了一批;剩下的十四五人进行单独谈话。

林木森走进“校长室”,校长挺和蔼,让他不要怕;保卫科的人指着桌上一块石灰壁块说:“你看上面写的字;写得好不好?”

      林木森很是惊讶,有二个书包大的石灰壁块怎能完好地从墙上取下来?保卫科的人又问了一遍,这次声音挺严厉;林木森吓了一跳,忙说:“不好!”

       穿着警服的又问:“怎么不好?”

       林木森说:“这是反动标语,当然不好。”

       保卫科的人让他把黑板上那段话再连写三遍。林木森写了;一遍比一遍流畅。他好象听见校长舒了口气;保卫科的人笑了笑,让他回教室。

      学校的刘支书拦住了他。多年来,刘支书都极力培养林木森,林木森的美术作品“参展”,从选题材、创作、修改、送展,都是他亲自操办。每次作品获奖,都是刘支书头一个上家来,向林仲仁报喜,并在学校周一的全校师生大会上进行表彰。在林仲仁被“揪”出来后,刘支书首先站稳革命立场,对林木森冷若冰霜,并连看也没看便淘汰了林木森今年的参赛作品。刘支书笑眯眯地说:

      “林木森同学,你的美术在全市三次获得第一名,临摹字怎样?”

      “临摹字比临摹画简单多了。”

      刘支书指着石灰壁块,说:“是吗?那你临摹这行字。”

      林木森仔细看看石灰壁块上的字迹,一会就临摹下来。周围的呼吸都变凝重了;校长的脸白了,刘支书笑了,吉普车回转了,林木森被单独留下来。

       好在“证据”很快被否定了。一个老公安把笔迹与罪证一对照,说:

      “不是他。人的笔迹是很难模仿的;刻意模仿,就是描绘,在起笔,收笔,特别是勾画上都不会连笔。一气贯成。看,这字体转折处有明显的停顿……”

      果然,作案者自首了;他是工厂一位“劳模”的儿子,因学习不好,被父亲打,并罚他跪在毛主席像前“反省”。父亲因没文化不能更好为党工作而懊悔,儿子幼小心灵莫名其妙地对画像上的人产生反感……

      “文革”时,学校的刘支书因唆使林木森写“反标”;遭批斗,被打折一条腿,还判了八年刑。还有,林木森虽被逼写“反标”,但革命立场不坚定,也遭到了批判,还作了那个“反革命同学”的“陪斗”……

      是是非非由人定,黑黑白白任人评。

      林木森再醒来,屋里很静;外屋“扯白话”的人都己散去,(他知道这些人的规律,不到十点半钟不散)应是十一点了。他饿了,一天只吃了两个团子;支起身,感到头很沉,便靠在床档上。大床的蚊帐撩起,舅妈下了床。听见灶间一阵响,林木森伸脚探鞋子,下地,可腿一软,倒在地下。

      “姆妈,姆妈——”李金凤叫道,慌忙下了床。

      徐贞女闻声,忙进来扶起林木森;她一摸额头,急了,说:“金凤,快!”

      “没事,没事。”林木森支撑起来;徐贞女、李金凤一边一个把林木森扶到床上。李金凤在里面,没来得及抽身,林木森一睡倒,头正枕在她腿上。李金凤忙起身,被姆妈喝住:

      “好好扶住他,我去叫医生。”

       队上“赤脚医生”就在附近。过来给林木森打了一针“退烧针”,留了一些药片,说:“感冒了;给他熬点稀饭,让他多喝水。”

      林木森清醒了,感到枕得很舒服,原来是李金凤的大腿;正要撑起身,眼睛“刷”地发了光——金凤的内衣太紧,还掉了粒扣子,从绷开的衣襟处,露出突起的*房——李金凤感觉到林木森的目光,焦虑的眼神闪现出羞臊,忙用手掩住胸,低声说:“还不起身?”

      “说什么?”徐贞女端进碗稀饭,说,“把木森扶起来,我给他喂粥。”

      “不用,我起来吃。”“秘密”被李金凤窥穿,林木森很是尴尬。

      “行不行?知道饿就好……慢一点。”

      林木森下床,活动一下手脚;喝了半碗粥,突然问:

      “是谁告发我的?”

      “事情都过去了……”徐贞女支吾道,“木森,我们不说这事了……”

      “我知道,那人还是亲戚;对不对?”

      徐贞女欲言又止;李金凤来拿碗添粥,林木森抓住她的手,说:

“金凤,你应该知道。能告诉我吗?”

      这是林木森第一次抓她的手。李金凤感到手上传来一种电麻感,激荡了少女的心。李金凤回避林木森的眼睛,低声说:“是、是长寿爸……”

      林木森冷冷一笑,果然是他,薛长寿;李金凤同母异父姐姐金娥的公公。只有他来家翻动东西,不会引人注意。晚饭时,金娥竟然还在外屋叽里呱啦地说笑不停。

       薛长寿“告发”林木森是为了儿子薛天康。

      农村人民公社是乡政权机构和集体经济组织“政社合一”的领导机构。生产大队管理大队(村一级)范围内各个生产队的生产工作和行政工作。生产大队干部(含技术专业人员和因革命工作需要而组建的机构组织人员)原则上属于“半脱产”,大队里事时要参加农业生产。没有工资,除了会议、出差有“生活补贴” 外,一律以工分计酬;工分拨到所属的生产队,参加生产队里“分红”,这种工分叫“非包工分”。“非包工分”不含钱,不带粮,只是一种记帐凭证。一年下来,“非包工分”少的生产队就得按“差额”出劳力承接公益劳动(修河堤、修路等),为避免生产队之间的不满,大队会尽力平衡各个生产队之间“非包工分”的差额。薛长寿作钱北大队副大队长时,儿子薛天康是大队“植保员”,属于“半脱产”。金娥嫌他与农药打交道,硬让他辞职;原想“朝中有人好做官”,谁料事情还没转过劲,薛长寿因“四不清”撤了职,好不容易谋了个红旗茧站的保管员。看儿子劳动太辛苦,他一直想让儿子“官复原职”。偏偏林木森的出现,平衡了二队的“非包工分”。当他发现林木森的“反革命证据”后,犹豫了几天;与原来一批老伙计一商量,原副社长许阿多唆使他,说:“揪出一个‘现反’,你是功臣;理所当然让天康上,他本来就是半个大队干部。”薛长寿一听有理,想到自己曾经抛弃过天康母子,顶个“大义灭亲”,来个“将功补过”。于是,他找了“老书记”刘水根,由他出面,以免王宏铭包庇。可人算不如天算,天算不如不算。“治保会”有田树勋接手;蔡阿毛考虑大队的“政工干部”太多,“借口”龙溪正在筹建变电所,把二队的电工抽到大队作了专职电工。人员平衡了。

      “木森,我已找过他了。”徐贞女说,“亲家爸说是无意看到的。他是一名党员,这种事不能不讲原则。木森,大家都是亲戚,事情都过去了。下午,天康和金娥来看了你二三趟;天康娘也来了二趟,还送来十个鸡蛋……”

      “可不,都是亲戚。”林木森把夹起的炒鸡蛋放下了;冷冷地说,“只怕有些亲戚不认我!”

      “再吃点粥。”李金凤替林木森添了半碗粥,见姆妈的脸色难堪,解围说,“你从来不收拾;什么东西就往枕头下一塞,明天我腾个抽屉给你。”

      “是啊,是啊。”徐贞女跟着说,“平时我总帮你收捡;我又不识字,什么纸片都收着哩!”

      “就是漏了这一张。”话出口,林木森后悔了;忙补上一句,“现在没事了;好了,吃饱了,睡觉吧!”

       回到床上,林木森连着抽了二支烟。

       虽然关了灯,林木森感觉到,大床上有两双眼睛一直盯着他……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闯北走南
  7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6820 积分:36451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8/5/15 8: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0/2 13:09:00 [只看该作者]

     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可又能怎样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