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游戏人生


  共有270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游戏人生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冷雪峰
  1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284 积分:25040 威望:0 精华:38 注册:2008/9/11 11: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1 15:22:00 [只看该作者]

穆怀书——回帖



    生产队里逮麻雀,当时的北大荒,飞龙、野鸡,野兔,还有麻雀。多是我们喜欢的。我们那里在麦地里,还有一种叫沙半斤的类似麻雀的鸟类,主要吃麦地的粮食。足个只有半斤大。“沙半斤炒辣子”干什么?就酒哇!东北人那叫爽!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冷雪峰
  1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284 积分:25040 威望:0 精华:38 注册:2008/9/11 11: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1 15:25:00 [只看该作者]

 

童趣之乐——

(三)钓鱼之乐

 

很多人都知道“钓鱼”是一种非常好的修身养性的活动。当你拿着鱼竿、鱼线、鱼漂等钓鱼用具,来到河边或是湖、水泡、海边时,离开了喧嚣的人群,离开了车辆穿梭的街道,离开了繁杂、劳碌的工作,离开了……你首先就会置身于一种恬静而幽雅的自然环境当中,这环境就会使你的思想得到净化,身心都得到放松。在你选好能钓到鱼的地点,而后是打窝子(既向水里撒一些招引鱼的食物)、整理鱼具等等。当把鱼钩放上了鱼食儿,投入了水中后,就会全神贯注地注意鱼漂的动静了。这一时刻的心思,几乎全都投入到希望有鱼上钩的等待之中,大脑神经里除了鱼,其他都是一片空白,什么工作呀、人事关系呀、生活中的高兴与气闷啊,全都抛得无影无踪了,这时真可以说是“宠辱偕忘”……

我开始钓鱼是61年在北京养病时,和同学一起到北海公园西岸,花两毛钱买了一张钓鱼票,就坐在石头岸边,抛下了鱼钩。去过两次,虽然是什么鱼也没有钓到,但的确是感觉到在那一时刻头脑是比较轻松的。

后来才知道,钓鱼,其实并不在于有鱼可吃,而是一种休闲的乐趣。因为钓鱼也与其他游戏一样,不但要有耐心,还是非常有学问的事情呢。比如在什么样的水域、又是时候能钓到什么鱼啦;还有想钓到什么品种的鱼应该使用什么鱼具啦等等。就管是钓鱼的用具也有很多名堂呢,鱼竿儿、鱼线、鱼漂、鱼钩、鱼坠儿、鱼饵啦;还有怎么打窝子啦;怎么看鱼信啦;怎么提竿儿、怎么溜鱼啦……我是个非常贪玩的人,小时候玩弹弓子打鸟、用粗铁丝扎蛤蟆、用蜘蛛网粘蜻蜓……军棋、象棋、扑克牌……游泳、滑冰、打篮球、踢足球……所以对钓鱼也产生了浓厚的乐趣,尤其是到了北大荒,可以说,是乐趣在缓解着我劳累的身心。

以前在城市里,想吃鱼,都是到市场里去买。到了北大荒,人们都说北大荒是“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好地方,要想吃到鱼,肯定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了。其实也不然,那时候的农场里是没有卖鱼的,而自己弄鱼也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

我们是6435号分配的生产队的,“五一节”时,生产队决定休息三天,生产队的李队长是个老铁道兵,他为了减轻我们几个北京青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想情绪,在麦播的时候就主动提出“五一”要带我们去钓鱼玩,我们当然非常高兴了。但是我们都没有渔具,怎么办啊?李队长告诉我们;在北大荒钓鱼是最简单的事情,只要有鱼钩就可以了。可是我们在上山下乡时,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带上渔具,因此也没有人带着什么鱼钩儿啊。李队长就找老同志那里要了十多个鱼钩儿来,又找来了不少的鱼网线(有些老同志家中有鱼网,便有织补鱼网用的线),我们自己准备了牙膏皮(当时的牙膏筒儿都是铅做的,可以用来做鱼坠儿)。那时虽然已经是四月底了,但是好几天了,我们却挖不到蚯蚓,李队长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很多的碎肉丁,是当作鱼饵用的。

没想到“五一”那天,天阴冷得很,我们依然穿着棉衣、棉裤和棉胶鞋。一路上大家都围在队长身边,听他讲钓鱼的故事。根据他所说,别看那条小索伦河不大,水也不是很深,但是鲫鱼、鲇鱼、柳条鱼和老头鱼都不少,60年建立生产队开始,他们那些老铁道兵就没有少吃过鱼,不管是钓鱼,还是撒网打鱼,都会有收获的……听得我们美孜孜的,都想象着这天晚上的鱼嫩汤鲜呢。

队长带着我们向西走了四里多路,才到了草丛和小树棵子包围着的小索伦河边,那里的小河就是一条曲曲弯弯的小水沟,最宽的地方也就是三米左右,最窄的地方连一米宽都没有。可是有一些水泡子却像是一块块不规则的白玉,镶嵌在小河上。

我们学着队长的样子在河边的小树林中用镰刀割取了一些比较直的,有两三米长的细树条子当作鱼竿儿了,又削了几根芦苇,取其两端都封闭的一节儿做鱼漂儿……队长一边教我们怎样的挂线、栓鱼钩和鱼坠儿,又教我们如何用自行车的气门芯来调节鱼漂的位置等等,一边又很快就把自己的鱼钩上挂好了鱼食儿,就投入到了一个比较大的水泡子里。我们几个也都先后把上好了食儿的鱼钩投到了水中,只不过鱼漂总是横在那里,非常奇怪的是怎么换地方,水深都不过五十公分。经过不断地调节下水线的长度,直到三十多公分时,鱼漂才能立在水中……我们都瞪大了双眼,可是十分钟过去了,没有一点动静,又是十分钟过去了,还是没有一点动静……换了几个地方都如此。

天空的浓云越压越低了,小雨滴开始三两点地落在了身上,人们还不太在意,没有多大工夫棉衣、棉裤都湿了一层。队长看看天空说道:“雨不会停了,我们还是回去吧,以后天气好了我们再来。”大家也早就等这句话呢,我们只把鱼钩和鱼线收了起来,“鱼竿儿”和“鱼漂”扔在一边就往回走了。

我们一边说笑着,一边打闹着向生产队走着。突然有个同学一边擦抹着脸上的雨水和汗水,一边指着东边的草甸子说:“快看啊,那么多狍子排成队了,追呀……”可不是吗,距离我们也就只有二百来米远,那一群狍子能有二十多只呢。我们大家也都起哄地喊了起来:“追呀,追呀……”都向那边跑去,但是跑上几步就喘得不行了……脚底下大泥巴块子粘得都有四五斤重,甩掉了一大坨儿,走几步又会粘上一大坨儿的。再看那些狍子,有低头吃草的,有抬头向我们张望的,都能看清楚有四只是头上长角的公狍子,还能看清楚它们屁股上那片圆型的白毛。气人的是,不管我们怎么喊,它们依然是悠闲自得地一边吃草,一边漫步地向东边移动着……

这时,老队长才叹口气说:“别喊了,这么远它们是不怕的。咳,可惜今天没有把枪背来,不然咱们还可能吃上狍子肉呢。”我们也都跟着惋惜起来。虽然知道生产队有支老步枪,可从来没听说打着过什么东西。

天虽然冷,大家却在不断的擦着汗水,还没有回到家中棉袄都湿透了。第一次钓鱼,大家都平手,虽然什么收获都没有,可是我们几个北京知青还是很高兴,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体会到了大自然的乐趣。

就在我们刚换完衣服,准备去食堂打饭时,李队长和司务长(生产队食堂管理员)端着两大盆热气腾腾的菜进来了。好么,一盆是粉条炖狍子肉,一盆是油炸鱼干儿。司务长说这狍子肉是分场领导专门为北京支边青年过节准备的,并且特地派人骑马送到几个有北京支青的生产队,并且还带来了节日的祝贺信。那盆油炸鱼干儿是李队长自己家的,说没有钓到鱼也能吃到鱼……我们都知道晚上是为了庆祝劳动节,全生产队还要大聚餐呢,此外还有联欢晚会,这样的安排也真使我们都没有工夫去想家了……

后来李队长才告诉我们,以前生产队的职工都是在我们去的那个地方钓鱼和用网打鱼的,而且都没有空过手。而且还告诉我们,去年冬天他们还在那些水泡子上打冰窟窿捞到不少的鱼呢。没想到由于去年冬天的积雪太大,开春时山里的雪先融化了,河面上和水泡子里的水也只是山里流出的“桃花水”。由于大水盖住了冰,所以河里冻的冰到“五一”还没有完全融化,河里的鱼还在冰面下边,我们怎能钓着鱼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冷雪峰
  1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284 积分:25040 威望:0 精华:38 注册:2008/9/11 11: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1 15:26:00 [只看该作者]

七十年代中期以前的北大荒,土地的开发基本上还属于比较正常状态,并没有大量地去开发山林和沼泽,自然环境还没有遭到比较严重的破坏。所以河、渠、沼泽、天然的水泡子和人工兴建的水库,依然是各种鱼类的繁衍乐园。那时,不论是到河沟、水泡子还是到水库都能钓到鱼,就连公路边的排水沟里在大雨过后都能抓到鱼呢。

每年夏秋之际,到了休息日,我都和几个喜欢钓鱼的朋友一起,天还没有亮的时候就骑自行车出发了,三、五个手电筒闪烁着,向着山里的水库奔去(那时水库里的鱼依然是野生鱼,还没有人工饲养的鱼呢)。到了水库的时候,东方的天边刚刚显露出鱼肚白的颜色,我们便在微光下一边驱赶着蚊子和小咬儿(比白蛉还小的黑色飞虫,是无孔不入吸血虫儿,而且它的毒液能让你身上出现一片片的红肿),一边整理着鱼具。天色微明时,我们的鱼钩已经抛到了水中。

那可是放下鱼钩就有鱼,不等鱼漂直立起来,就被拉入水中了,如果起竿儿晚了,鱼饵就不见了。这是比较烦人的小柳根子鱼,只有手指那么大。为了钓到比它们大的鲫鱼,只得把鱼坠儿弄得重一些,才能让鱼钩快些沉到底部,而且鲫鱼就是底层的鱼。鲫鱼咬钩比较轻,鱼漂只是很轻微地上下浮动几下,如果在鱼漂向上浮动时提竿儿,肯定是钓不上鱼来的,这种情况是最有乐趣的,就是在和鱼斗智、斗速度,而在起竿儿时,鱼竿儿越是弯曲心情越是舒畅,尤其是比较大的鲫鱼刚离开水面时,它所有的鳍都是展开的,样子非常美。在这个时刻钓鱼还经常出乐子呢,一竿儿双傍儿是常见的现象,还有钩到肚皮的鱼和挂着鱼腮就上来的鱼呢……

那时去钓鱼,已经是今非昔比“鸟枪换炮了”,不但有设备比较齐全的渔具包,包中有各种规格的鱼钩、自己精心制作的不同灵敏度各种鱼漂,什么风漂、流水漂、蜈蚣漂和鹅翎漂;不同规格的鱼线;大小不同的用铅浇铸的鱼坠儿;还有剪子和刀具……更有去佳木斯买回来的,比较应手的日本产的用江苇制成的五节鱼竿儿和自己用竹竿做的三大节儿的鱼竿儿呢。不仅如此,我还向老同志们请教和了解了不少关于在北大荒钓鱼的知识,再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才逐渐地掌握了一些如何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和不同的水域钓鱼的规律;也学会了如何根据不同的鱼类和可能钓到鱼的大小而采用不同的鱼钩、鱼漂和鱼饵的知识。

为什么那么早就去钓鱼呢?还是老同志们总结出的规律:开玩笑地说,从清晨两、三点钟(咱北大荒夏天,日照时间长,不到三点钟天就亮了)直到太阳升起一竿子高,那是第一批鱼咬钩的时间,那个时候如果一个人用两把鱼竿儿,恐怕都忙不过来呢。而后一段时间咬钩的鱼就不多了,我们都学着说相声似的用天津话说;“借(这)拨儿鱼吃过早参(餐),也都去开会了,剩下少数的鱼还没起床呢,没赶上借(这)拨儿。”这个时候则是我们吃早饭的时间了。什么煮鸡蛋、煮鸭蛋啊,馒头、大烙饼啊等等,就着咸菜和带来的水,吃得还挺香呢……如果去晚了,就赶不上第一拨了。到上午八点至十点多,则是第二拨鱼上钩的时间了。中午,阳光太强,天太热,“鱼也睡午觉了”下午四点以后,一直到太阳落山前则是第三拨鱼打食的好时间……虽然是十五、六个多小时的时间,也不觉得累,就是兴趣在支持着。虽然最大的鱼也不超过半斤,比较多的只有一、二两重,主要是鲫鱼,还有小柳根子和老头鱼。但是钓得多的时候,一天能有十多斤,少了也能钓上五、六斤呢,晚饭肯定是有鱼有酒,还有朋友了。

四十多年过去了,那时钓鱼的乐趣仍然使我回味无穷……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钓鱼之乐--2.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钓鱼之乐--9.jpg: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冷雪峰
  1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284 积分:25040 威望:0 精华:38 注册:2008/9/11 11: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1 15:34:00 [只看该作者]

武坚——回帖

冷兄的钓鱼经很细腻,是种乐趣雅兴,并不在乎得鱼。
照片中的鱼似南方品种:鲤、鲫和昂刺鱼。
记得在黑龙江,每年的开江鱼讯,那鲤鱼肥壮的,一咬一流油、嫩如玉!那才是真正的鱼!
有时房前屋后的沟里也会有鱼,鸭子也能衔来。
回城亦有朋友相邀,前去垂钓,鱼塘内都是些养殖鱼,土腥味甚浓。我等就如冷兄所说,打窝理具下杆静候。我也不谙此道,只是摸索出草鱼好钓,将一草揉捏成小团置于钩上,向远处一抛,也是鱼塘鱼多,也能幸运递了起草鱼一条,还不能忘记跟鱼“斗智斗勇”,牵拉至鱼儿没劲则轻松拉上岸来....。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冷雪峰
  1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284 积分:25040 威望:0 精华:38 注册:2008/9/11 11: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1 15:34:00 [只看该作者]

武坚兄,真是好眼力,更是钓鱼老手了。
这两张照片都是在网上下载的,为了增加点文章的情趣而已。谢谢阅读我的文章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冷雪峰
  1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284 积分:25040 威望:0 精华:38 注册:2008/9/11 11: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1 15:35:00 [只看该作者]

孙书权——回帖


在朋友的撺掇下我买了渔具,统共钓了两次,钓了两条,还是蒙上的。
学习好文,学习钓鱼。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冷雪峰
  1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284 积分:25040 威望:0 精华:38 注册:2008/9/11 11: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1 15:39:00 [只看该作者]

 

童趣之乐——

(四)下河摸鱼

 

鱼,不但是比较好吃的美味,更有比较高的营养价值。可是捕鱼的目的,却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嘴馋了,还是一种最好的休闲“游戏”。尤其是到了北大荒以后,想捕到鱼的方法是比较多的,除了钓鱼和用网打鱼,我们还喜欢下水去摸鱼呢。

那是刚到生产队那年的七月初,一场大雨过后,虽然雨过天晴,但是庄稼地里的水分已经饱和,人和机车都不能下地干活了,生产队只得宣布休息三天。我便到公路两旁的排水沟里去洗衣服了,因为那里的水不用费力气去摇辘辘,更没有从井里打上来的水那么冰凉,不但水量充裕,而且水也比较清澈,还可以在路边的草丛上晒衣服。没有想到,准备用洗脸盆向上舀水时,却发现水中有不少的小鱼在游动……我们生产队旁边的公路,那时侯还是土路,为了维修不平的路面,养路工人就在两面的排水沟里取土了,因此在排水沟中就形成了一个个整齐的长方型的深坑(便于计算土方量)。下大雨时,当大量的雨水从排水沟中流到河里去的时候,河中的鱼喜欢逆水而上,因此就有不少的鱼游到了排水沟里来,当水势小的时候,有些鱼就留在了取土后的深坑中……

在这个两铁锹深,一米宽,四米长的土坑里,却看到了很多的鱼,我也不洗衣服了,我先从沟边上拔了些带着泥的草,把水坑的两头还在流着的水堵住了。而后脱掉了长裤,就下到了水中。“浑水摸鱼”的成语提醒了我,我就在这还没有没过膝盖深的土坑里用脚和弄着,走过来再走过去的,一会儿水就浑了。不但能感觉到有的鱼直往腿上碰,水面上也能看到一张张的小鱼嘴在开合着,手一抓就是一条小鱼儿,没有多会儿就抓了少半脸盆一指头多长的小柳根子鱼和小鲫鱼,只是没有大鱼。我想别的坑里也一定都能有鱼,所以端上我抓的鱼和没有洗的衣服就回到了宿舍,跟几个北京支青一说,大家就都动了起来。我们分成了三拨,首先有两个人下到深坑中,一边用洗脸盆向外舀着水,一边把水搅混了……没有多大工夫,我们都抓到了多半脸盆大大小小的鱼呢。后来很多老职工也参加到捕鱼的行列中来,这公路两旁的排水沟里可热闹啦,有用网的、有用筐的、还有用筛子的,都弄到不少的鱼。不但有小柳根子鱼和鲫鱼,还有鲇鱼,一个老同志还抓了两条两斤多重的大鲇鱼呢。这可真我们体会了“瓢舀鱼”的乐趣呢。

我在学生时期就喜欢游泳,所以到北大荒也不怕水,只是北大荒的河或是水泡子、水库的水与北京游泳池或是北海公园、什刹海、钓鱼台和昆明湖的水不同。北大荒自然水域的水,四十公分左右上层的水还是比较温和的,以下的水则是冰凉的,不习惯的人会害怕或是小腿容易抽筋呢。

说起摸鱼,那也是有规律和技巧的。66年的夏天,我们半农半读中学的师生一起为生产队锄完了玉米地后,同学们都要到河里去洗澡。我们一位祝老师,是57年农场建设初期转业来的军官,老家在浙江农村,水性特别好,他以前经常在这条河里钓鱼和摸鱼,因此对这里情况比较熟悉,所以他提意去摸鱼。一方面可以洗澡消暑,另一方面我们自己的食堂也可以改善一下伙食。我们就到了大索伦河一个比较大的河湾(人们都叫那里是“杨家大湾儿”)。那里的水域比较宽,而且水还不深,最深的地方也只有一米三左右,河底还是沙土层,是个比较好的游泳场所呢。

安排好学生更换衣服的树林和洗澡的区域后,祝老师就带着我和几个不愿意洗澡的同学,挑着我们喝水用的水桶到了另外一处河道里。那里不但河道弯弯曲曲,而且有的地方水比较浅,刚刚没过膝盖。只见祝老师下到河里走着,当水深刚刚到他的胯部时,他就弯下腰,沿着河边摸了起来,没多一会儿,一手一条筷子长的鲫鱼被他扔到岸上来了,同学们欢快地把两条鱼都抓到了水桶里,这边学生说笑着,那边又扔上了两条鱼……我急忙也下的了水中,学着那位老师的样子也摸了起来。看人家那么容易地扔上鱼来,自己却摸了好久也没有摸到一条鱼,都能感觉到有鱼碰到了我的大腿上,真的使我又气又急了,越着急就越是手忙脚乱,就更是摸不到鱼。在祝老师教我如何摸鲫鱼和如何抓鲫鱼的方法后,我才稳下心来,两手掌轻轻地张开,慢慢地沿着河底向岸边移动,当碰到鱼的时候也不能着急马上去抓,要动作缓慢地使鱼到了手掌心的时候,大拇指和四指扣紧,这时才有可能抓到鲫鱼。其他的小鱼游荡特别快是比较难抓到的,碰到腿上的就是那些小柳根子和老头鱼了。按照这样的方法,很快我也抓到鲫鱼了,可是第一条还是没有抓上来,一是因为头一次抓鱼没有经验,鱼虽然扣到手了,但是它一摆动身体,我的手向触电似的松开了,二是那条鱼太大了,我的手掌刚刚握得过来,这样的鱼应该是两手来抓就对了……在这不大的小河沟里,我自己也抓了六、七多条鲫鱼呢……

祝老师又带我到了一处比较深也比较宽的水域,他要看看我敢不敢扎猛子,还问我在水下能呆多久,我就给他试试看。一个猛子下去,哈,下面的水可真凉啊,由于年轻气盛怎么也不能马上就出水面呀,在下面游了十多米远才浮出水面……那位老师就告诉我如何抓鲇鱼的方法了,他带我在河岸边一边游着,一边用手在河岸的土壁上摸着,一会儿,他就摸到了一处洞口,说那是个鲇鱼洞。他又到下边的河壁上去摸着,游出十米多远后,他告诉我说这个洞是个死洞,也就是说这个洞是没有第二个出口的。于是他就把手伸了进去,我还没看仔细呢,只见他掐着一尺多长的一条鲇鱼举出了水面,两个同学把水桶拿到跟前……接着又是一条。

我看着真有些眼馋了,就在对岸也按他的方法,找到了一个死洞,我就按他说的方法,把手伸到洞里,并且从下往上轻轻试探着,哈哈,果然有鱼,还不只一条呢,我弯着腰,脸都贴在了水面上,手已经伸到了洞底,按祝老师教我的办法,张开五指轻轻向上,碰到了鱼的肚皮,那鱼真的没有跑掉。我那兴奋的心一下子就紧张了起来,我的手再慢慢地沿着鱼的肚皮向外移动着,当大拇指和小手指都碰到鱼的前鳍时,把它向上托,当碰到洞顶的瞬间,用力扣紧……我也能抓到大鲇鱼了,不管它怎么拼命地挣扎,我也不松手了。这鲇鱼没有鳞,全身是黏液,滑不溜球的,尤其出了水面,它摆动得更厉害了,它鳃两旁的鳍骨又尖又硬,扎得我手好痛,亏着学生动作快,水桶已经到了我的手下,不然这条鱼恐怕是无法送上我们的餐桌了。

因为学会了摸鱼,给我以后的生活又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因为给分场党委写了大字报……从学校当老师,就被下放到生产队接受劳动改造去了,因为那个生产队靠近小索伦河,在那四年的时间里,每年的夏天我都要去摸鱼的,一连几天摸的鱼都吃不完,只得把它们用铁丝穿起来,晒成了鱼干儿。不吹牛的说,抓鱼多了,不用挤鱼的肚子就能知道鲫鱼的公和母呢。

到了冬天,休息时,我还和生产队的老同志一起,拉着雪爬犁,带着冰镩子、铁锹和抄捞子到河泡子里,打冰窟窿捞鱼呢。虽然西北风向刀子似的,手、脚冻得好似猫咬一样……这也是乐趣。

种地虽然劳累,生活虽然艰苦,但是我总能想办法去适应大自然,从热爱大自然的心情中找到自己的童趣之乐。不像我们中有一位同学那样,只是埋怨生活艰苦(对城市而言),埋怨自己的命运不好……结果从神经衰弱转化为了精神分裂……除了钓鱼、摸鱼,我还喜欢打猎,喜欢走进大山里去采木耳、蘑菇和其它山货……总能为生活增添着无穷的乐趣。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冷雪峰
  1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284 积分:25040 威望:0 精华:38 注册:2008/9/11 11: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1 15:41:00 [只看该作者]

 

童趣之乐——

(五)学打猎

 

有人说;人的心情是可以自己调解的。以前我一直不信,怎么调解?遇到了不幸的事情,你还能开心吗?那不是疯子,也是个神经不正常的人。后来才知道,这种所谓的“心情调解”是有不同的客观条件的,而且这种“调解”,也只能是“外表心情”而已。比如说;当XX在悲痛中,有一位多年不见的好朋友从远方来拜访时,他还能用哭丧的脸去迎接吗?再比如说;当XX得知自己中了大奖的时候,恰恰家中又出现了不幸的事情,他还能高兴起来吗?……

所以才有什么“节哀顺便”、“悲喜交加”等等的词语吧。

在看电影或是看电视剧的时候,经常有面临死亡的场面描写。死亡对人来说总是不幸的事情,却有着非常不同的“外表心情”显示。尤其是在敌人的威逼下,有可怜乞求的、有英勇就义的……这就是不同的思想状态决定了他的“外表心情”。

对待生活也是如此,生活条件的优越与艰苦都是相对而言,而且不同的人还有不同的标准,更有不同的面对表现。

在上山下乡到北大荒后,我逐渐地明白了这个道理。说实在的,谁能在那个年代说北大荒的生活比北京还好,都是骗人的鬼话!但是,一个人总不能因为生活条件差,就成天的苦闷吧?就一直消沉吧?一直埋怨吧?……

所以,振奋起来,主动地调解自己的心态,去适应客观的生活条件,是我唯一的选择。只能如人们所说的去“苦中作乐”,去寻求自己的快乐。

前面已经说过,我是一个特别贪玩儿的人,像什么“掏麻雀”、“钓鱼”、“下河沟子摸鱼”等等,不但可以用“童趣之乐”来调解自己的心态,更是可以用小小的收获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所以我认为“打牌”、“下棋”只能是一种“无用功”的消遣而已。

为了更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我积攒了一年多的“资金”——120元钱(当时的月工资是32元钱),买了一支崭新的、南京制造的、单筒的、金鹿牌儿的十六号猎枪(97元整),还买了其他一些附属用品(弹壳、火药、底火,铅沙)。只要是闲暇时间,就开始了我的打猎生活。

刚买来猎枪那个兴奋心情就甭提了,除了正常的工作时间,满脑子都是如何保护好猎枪和为了打猎而配备比较齐全的附件了。几天的忙活,除了用小帆布给猎枪缝制了枪套、猎物背包和子弹袋外,还准备了一付新的裹腿和两米多长的尼龙绳子,更求烘炉的师傅用拖拉机报废的链轨销子打了一把非常锋利的猎刀……

为了在休息天的外出打猎活动,还必须要事先做好很多的准备工作呢,在打过猎的老同志的帮助下学习了如何装子弹的方法。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装火药和压底火都是比较危险的事儿,那个底火如同雷管一样,经过碰撞就会爆炸的,虽然它本身威力并不太大,但是一旦引发了火药,后果是不堪想象的。而且弹壳里装上了火药后,是必须压紧才成,否则火药是发挥不出威力的,这压紧火药的程序,又必须首先准备与弹壳口径相符的纸垫和十多公分长的平头的铁棍。

还有就是,想打不同的动物,还要选择不同的枪沙。打野鸡、野鸭、鹁鸽、兔子和水耗子等小型飞禽走兽用的是小米粒大小的铅粒儿,我们叫那是“鸡沙”。打大雁、狍子、狐狸和狼就得用黄豆粒儿大小的铅粒儿了,我们叫那是“狍豆”。还必须准备两发以上的“独豆”,也就是与弹壳直径一样的铅粒,那是为了遇到或是专门去打野猪、黑瞎子,再就是为了打距离比较远的狍子、狐狸和狼而用的。

更重要的是在打猎前还必须学会打枪和掌握自己猎枪的性能了。第一次放枪,自己总觉得没什么,不就是扣动扳机吗。可是,老同志还是一板一眼地给我讲述着端枪、瞄准、与扣动扳机的注意事项和要领。我们在生产队场院的土墙上用粉笔画了大小几个圈圈当做了靶子,那个老同志给我作示范先打了第一枪。哈,真棒,三十米的距离,打出的鸡沙开盘还不到三十公分的直径,老同志讲;新枪比较拢沙,野鸡飞到五六十米远再打枪,这鸡沙开盘也就是五十公分左右,效果最好。

当我兴奋地打出第一枪后,立刻傻眼了,除了枪声震耳,肩膀却疼痛得针扎一样……这才理解老同志说的;一定要用肩膀顶住枪托的意义了。

为了外出打猎,更要在打猎的头一天晚上,准备些食物,因为出去打猎就是一天的时间,中午饭一般都是野外就餐。因为经常利用休息天去钓鱼或是打猎,这午餐也比较讲究了,尤其是冬天,带上馒头、大饼什么的,都会冻成冰疙瘩……所以我就“发明”了油煎鸡蛋饼,用鸡蛋与水(有时有牛奶)和面,要稀糊状,用勺崴到抹了油的热锅中,一边加热一边转动锅,如同摊煎饼一样……这样的鸡蛋饼一般都不会冻的,吃起来还很香呢。

真正到远处去打猎,比如到大草甸子或是树林里去,精神是要比较集中的,因为都是两个人以上结伴而行,为的是互相也有个照应。尤其是打狍子,很可能是一个人惊动了狍子,而另一个人正是放枪的好时机。重要的是得知道猎友的方向和距离,不然随便放枪会威胁到对方的。

由于精神比较集中,还往往会发生野鸡从脚下飞起,而把自己吓一跳的事情呢,等醒过神儿来,野鸡可能已经飞远了。

打猎可是个苦差事,那可真得拔山涉水呢,一天下来怎么也得走上二三十里甚至四五十里路,还不一定都有收获。常言道;“十猎有九空”。尤其是秋天,打下了野鸡都不一定能拿到手,因为草甸子的草都有腰一样高,生长得又很密,没有猎狗,掉到草丛中的野鸡,就是它一动不动,你也不容易找到它,更不用说只是打伤了野鸡了,它们会很快地跑掉,或是钻到什么地方躲起来。即使这样,我们还是兴趣浓浓,这主要是一种童趣的心态而已,一种对大自然的热爱,一种对艰苦生活的挑战……

但是,学习打猎的思维,排挤了我大脑中对北京亲朋好友的思念,排挤了大脑中对艰苦生活的烦恼和对命运的沮丧……这也是真正“乐不思蜀”的写照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冷雪峰
  1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284 积分:25040 威望:0 精华:38 注册:2008/9/11 11: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1 15:42:00 [只看该作者]

孙书权——回帖

冷兄当年的生活很丰富,聪明人会玩会生活,即使现在老了写这些也心情愉快.为写小说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冷雪峰
  2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284 积分:25040 威望:0 精华:38 注册:2008/9/11 11: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1 15:44:00 [只看该作者]

闯北走南——回帖


楼主当年的学习成了今天小说的资料,难怪完达山猎人那样生动呢!

 回到顶部
总数 35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