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一年春,经院、系领导安排,我带领七八级学生前往呼图壁一零六团二连进行棉花播种实习。有幸见到了兵团劳模王长娃,他家就在二连。实习闲暇之余,应我们的热情邀请,他愿意为我们当向导,去游览盼望已久的故城马桥子。
马桥故城地处新疆呼图壁河下游。位于呼图壁县城西北约八十公里处,拥有百年历史。如今,这座故城仍然伫立在浩瀚大漠的边缘,却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只剩下残垣断壁,在夕阳下叙说着百年的故事。
据王长娃说,修建马桥城的人有两个,一个叫高四,一个叫徐学功。高四名叫高克伍,清朝末年,战乱四起。因为他武艺高强,在呼图壁一带很有名气,百姓为躲避战乱纷纷逃往高四这里,人一多,高四就和当时的几个好汉商量决定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马桥子修建一座城池,这个城池就是马桥故城。
徐学功是迪化(今乌鲁木齐)人,从小练得一身硬功夫,因武艺精湛,在本乡远近没有敌手,乡里人又称他为“徐无敌”。他读过书,明事理,侠肝义胆。清同治年间,为了保家为民,反抗屠杀侵略,徐学功集结当地的民勇健儿团结自卫,在与敌交战中多次获胜。
一八六五年,徐学功奉命收复当时的景化城,因孤军作战,后无支援,最后被迫撤至马桥故城一带,与当地头领高四一见如故,共同联合起来。
清朝末年,为抵抗土匪侵袭,高四等人从一八六六年开始修建马桥城城墙,并渐成规模。呼图壁、昌吉一带的百姓闻讯都纷纷逃向这里,人多了,高四就将城里的土地按照人口的多少,分别分给来避难的老百姓。百姓白天在城里操练,晚上趁着月光在城四周围开荒种地。当时种地比较好种,水源也比较充足。春天一到,一人骑着一匹马,撒完种,马屁股后面绑一串串梭梭秧子(当地一种野生植物)前边撒后边刮,不用浇水,也不用管理,到秋天赶着车收割麦子,拉到城中脱粒、磨面就行了。自从有了马桥故城的保护,人们终于有了安全感。
有一年匪首妥得磷的部下徐小虎带了五百多个匪兵要来攻打马桥城。当时马桥城虽然人多,但是从兵到武器都不如人家。徐学功想出了一个计策,他让百姓换上清朝士兵的衣服,敲锣打鼓,从东城进西城出,并派人大喊:“朝廷派援军来了”徐小虎半信半疑,并站到一个高坡上一看,城内锣鼓喧天尘土飞扬,果然是清兵来了,吓得不战自退。自此,百姓倍加拥护信任他了。
一八六七年(清同治十年)阿古柏侵略军从南疆进入北疆,掳掠百姓,徐学功带领民团,以迪化南山、芳草园(今农六师芳草湖农场)、沙山子(今玛纳斯县北部)为根据地,活跃于东至巴里坤、木垒,西至乌苏、玛纳斯,南至焉耆,北至塔城一带坚持抗击阿古柏达十二年之久,屡建奇功。在抗击阿古柏的长期斗争中,徐学功的兄长徐学信以及他的六个弟弟都在历次战斗中英勇牺牲。他一生经数十战,在百姓中有很高的威望。百姓称其为“统领”或“南山王”。一九一二年(民国元年)十月十日徐学功病故,享年六十九岁。
光绪二年,颠沛流离的高四病死,被埋在马桥子,其后他的后代把其坟墓从马桥子迁至南蘑菇湖(今农六师芳草湖八连)终使这位英雄魂归故里。高姓家族至今也繁衍了好几代,每年清明,他的坟墓前仍会有人前来祭拜,如今这座故城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给人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