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梦萦天山 → 最重要的节日


  共有78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最重要的节日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散淡山人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637 积分:12600 威望:0 精华:63 注册:2011/10/27 6:35:00
最重要的节日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1/14 6:29:00 [只看该作者]

维族的节日

  维吾尔人传统的节日“肉孜节”,既封斋节,“古尔邦节”既宰牲节。封斋是伊斯兰教的斋戒,在伊斯兰教历九月里。白天里不进食,入夜和凌晨才许吃饭。封斋第一天晚上,如同汉族人除夕“守岁”一样,通宿不睡觉。孩子们点油葫芦玩儿。什么是油葫芦?要从葫芦说起。阿克苏盛产葫芦,维语叫“卡巴克”。单的、双的、小如拇指的、大如脸盆的,不一而足。说一个人脑子不够使,称之为“卡巴克巴系”意为葫芦脑袋,因为葫芦是中空的,没有东西。古老的维吾尔澡塘,就是把巨型的葫芦吊在头顶,灌满热水,当做淋浴器使的。一葫芦热水足够一个人冲浴的,其形体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了。过去走街串巷的卖油郎,一副担子两头挑着两个巨大的葫芦,每个葫芦约有半米多高,能装几十斤油,一副担子能盛百十斤油。由于常年油的浸润,葫芦通体油亮娇“红”欲滴,十分逗人喜爱。维吾尔人有句谚语,说一个人犯一次错误,众人会把类似的错误都推到他身上,叫“装了一次油的葫芦,永远也洗不干净了”。类似“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但更贴切、更形象。一般人家都拿小一些的葫芦盛油,每到封斋前都要换个新葫芦,旧油葫芦就留下来给孩子。封斋第一天晚上,在油葫芦上插上一根木棍,点上火,让孩子们拿到街上去玩,如同天津除夕夜孩子们打灯笼玩一般。凌晨的饭要在鸡叫三边之前吃完。之后,整整一天就不能吃一点东西,不能喝一口水,甚至连口水也不能下咽。我一开始也不懂,只见我的一个回族朋友老往地上吐口水,我就说他:你什么时候添了这么个毛病?他说:阿达系(朋友),不知道封斋吗,不许咽口水的。下顿饭要等没了日光,天完全黑了以后才能吃。30天封斋期满后,就过肉孜节了。肉孜节相对古尔邦节也简单一些,重要的是可以白天吃饭了。有钱人宰只羊做顿手抓肉,煮个“库尔达克”什么的。钱少的买点肉做个抓饭拉条子就可以了。

重要的是古尔邦节。古尔邦是官方用字,我们一般写成“库尔班”节,维语“牺牲”的意思,所以一般翻译成宰牲节。宰牲节是伊斯兰教历十二月一日,这一天必需要宰羊、宰牛,再没钱也要宰一只鸡。总之要见血。清早起来就要去清真寺去做乃玛子,回来之后就要请人宰羊。在这前几天主妇们就开始忙碌起来:炸馓子,炸油果子,烤各种糕点,采买各种干鲜果品。过去定量供应年代,过节只是增加一些羊肉供应量,而且只限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现在一千克羊肉40多元钱一只羊要1000多块钱,不是一般人家都能买得起的,宰牲只是名义了。最好的时候是改革初期,手上有钱,羊又不贵,几乎家家都宰,甚至包括汉族人。因为各民族之间都有相互拜年的习惯,过春节民族同志走家串户给汉族同志拜年,过古尔邦节汉族给民族同志拜年。久而久之已经不分那个民族的节日了,有节大家一起过,有年大家一起拜。有一年春节我们一家穿着新衣服走在大街上,一群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维吾尔族小姑娘也在大街上走。我听见她们说:我们维吾尔过春节,汉族也穿新衣服干什么?我听了心里直乐。现在过古尔邦节不象过去那样上床坐了,一般都是将干鲜果品馓子糕点摆在茶几上,人们坐在沙发上了。待客规矩还和以前一样(见后面《生活》之‘食’)。受此影响,汉族过春节亦是如此:茶几上摆上一些凉拌菜和手抓肉,民族同志来拜年,吃菜喝酒,酒足饭饱,告辞,再去另一家吃菜喝酒。汉族过古尔邦节拜年也是如此,拜完一家又一家。仔细想想,如果没有大的民族冲突,在新疆倒是挺惬意挺欢喜的。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是通畅的、和谐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