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湖四海东西南北大家谈 → 转安育中的《知青运动的评价体系》


  共有4790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安育中的《知青运动的评价体系》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无声
  11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5854 积分:33068 威望:0 精华:13 注册:2008/11/3 21:2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14 17:25: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有空就锻炼在2011-12-14 10:42:00的发言:

"1968年前后的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解决就业问题,忽略一代
知青的就业选择权利,显然是不妥的。中央也及时采取返城和就地安置等办法妥善解决了遗留问题。"
----------------------------

 

 


回到1968年,那时有
就业选择权利”吗? 就算那时的中央不忽略我们的就业选择权利,我们有选择吗?1969年北京69届上山下乡有两个选择,一是去黑龙江兵团,二是去内蒙兵团。没有插队任务。1970年北京70届没有上山下乡的选择,全部留城,他们没有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必要?71年以后北京知青不再跨省下乡改为在郊区插队。


理论含混政策多变成为文革十年上山下乡挥之不去的恶梦,我们接受再教育何时毕业?再看老安观点:

中央也及时采取返城和就地安置等办法妥善解决了遗留问题



十年后才让知青大返城
应不算“及时”了吧?


ZT


千万知青上山下乡始末

童辰郭海峰(原中央知青办工作人员

从1955年开始,就业压力就开始变得很大。1955年提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提出要开荒3868万亩,要完成这个任务,除了农民和一些国营农场外,必须另外组织力量去完成。这个任务交给共青团中央,团中央就组建青年自愿垦荒队。当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亲自抓的这件事,但这个路子后来也不通。

  毛泽东发出第一次号召1955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一篇文章的按语里说:“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发出上山下乡运动的号召,他讲这句话是从农村需要来讲,不是从解决城市就业的角度谈的,农村社会主义高潮到来时,农村建立合作社,缺乏保管、会计、出纳等人才。  

毛泽东的号召成为多年来上山下乡的指导思想。紧接着1956年搞农业发展纲要,纲要正式通过时就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上山下乡”这个词。那个时候,城市就业问题等内部矛盾也很多,如毕业生出路问题等。   

出台纲领性文件196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城镇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草案,这是上山下乡运动一个纲领性文件。1965年中央办公厅发布了通知,说不再修改了,就依此发布。从此,上山下乡被列入党和国家重要的日常工作范围。
  

那时工作有组织,每年都有计划、安排,都有物质、经费的保障,组织比较严密,强调自愿原则。“文革”前5年有计划上山下乡共下去了129万。平均每年26万,规模比较小,安置比较稳妥,社会影响并不像“文革”期间那样大,指导思想非常明确,就是动员城市青年扎根农村,安家落户,指导思想、措施、步骤都是很稳妥的。所以“文革”结束后,有人说上山下乡是“文革”的产物,这显然是不对的。因为它源于50年代,60年代开始在全国有计划地开展,这一段上山下乡和文革中的上山下乡显然不同。 

毛泽东的第二次号召决定千百万知识青年命运的,是1968 年12月22日发表的毛泽东的指示。这一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按语转引了毛泽东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这是毛泽东的第二次号召。  

此后,全国知青上山下乡的高潮出现。这里有个背景:1968年11月,那时1968届毕业生快毕业了,加上1966年、1967年的许多未安排的毕业生,怎么安排,当时中央就此作了个通知。其中提到了四个“面向”: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矿、面向基层。 那时出现这种情况涉及到对教育的“两个估计”,说17年的教育受资产阶级影响,大学受的教育都是修正主义,因此,修正主义的受教育者必须到农村去改造,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上山下乡的初衷被扭曲这样就扭曲了上山下乡的初衷,同样是上山下乡,出发点大不一样。规模上1969年260万,是最多的一年,是个高潮。1966、1967、1968三届毕业生一起下乡,260万人,根本没有准备。就是有准备,260万城市青年到农村也是个了不起的事情。而相当多的人是被这股政治潮流卷下去的,不下不行,下去光荣。革命嘛,接受再教育。 后来老这样下去也不行啊,城市工厂也要人,也要招工。我们当时做这一工作也很矛盾,接受再教育如果从教育出发,有无毕业年限呢?教育完怎么办呢?不能接受贫下中农一辈子再教育吧!“多长时间”谁也回答不了。紧接着出现城市要人,从农村招工,就动员原来下乡的青年回城,又出现了招工与回城的矛盾,很不好做。所以我们的心情很矛盾。 扎根还是拔根后来又有一个波折,就是在1976年,这时上山下乡运动中的矛盾增多、复杂化了。1976年2月12日,毛主席有个批示,背景是有陕西的两个青年给吴桂贤写信--吴桂贤曾是陕西国棉二厂的工人,当时是副总理--反映下乡知青被招工招回来对下乡知青队伍是不稳定因素,他们反对招工。吴桂贤把信给毛主席,又写了封信,把招工比成拆台。毛泽东在2月12日给政治局批示:“知识青年问题适宜专题研究,先做准备,然后再一次给予解决。”但这个批示并未对吴桂贤的信表态。当时条件下,他的话好像认同吴桂贤的话,但又未讲出来,更多的理解应是稳定下乡知青。于是,在农村就出现了扎根与拔根问题的斗争。当时提升到两条路线斗争的高度来讨论,所以知青工作更复杂化了,究竟城市招不招工呢?  调整和结束上山下乡如果把历时20多年的上山下乡运动分为三个阶段,那么从1955年至1961年可以认为是探索阶段,目的是解决城镇就业问题,发展农业生产。这一阶段的探索进入1962年后,国家有组织地统一实施这一政策,为第二阶段,至1965年结束。  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上山下乡运动,是第三个阶段。“文革”10年,全国城镇知青下乡人数达1400万人。 上山下乡运动问题越来越多。1976年10月,粉粹“四人帮”,党和国家又出现徘徊不前的局面,使知青问题依然无法解决。 1977年8月,中共十一大宣布“文革”正式结束。   

1978年3月,邓小平同胡乔木、邓力群谈话时指出:要研究如何使城镇吸纳更多劳动力的问题。现在搞上山下乡,这种办法不是长期办法,农民不欢迎……城市人下去实际上形成同农民抢饭吃的局面。我们的第一步应做到城市青年不下乡,然后再解决从农村吸收人的问题。 

1978年12月10日,历时41天的全国知青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结束。《会议纪要》和《国务院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被中央批转。这次会议及其形成的文件成为知青上山下乡的历史转折。会议提出:还要坚持上山下乡,是为了条件成熟时不再上山下乡;要逐步缩小范围、有条件安置的城市不再动员下乡;尚需动员下乡的不再插队,要因地制宜举办知青场、队,国家给以优惠政策;已在农村插队的知青,要逐步给予解决,其中老知青要限期解决;城镇要积极开辟新领域、新行业,扩大就业门路。  

到1979年,全国仅有24.7万人上山下乡,进入 1980年,已有10省市停止上山下乡,进入1981年,工作重心已转向安排历史遗留的96万插队知青了。1981年底,国务院知青办并入国家劳动总局,各省、市、自治区也仿照办理。至此,历时20余年的上山下乡运动宣告结束。  

(原载《北京日报》1998年7月26日)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有空就锻炼
  11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一星会员 帖子:28 积分:318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8/2 10:0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15 14:25:00 [只看该作者]

 2011年12月15日中午,安育中委托我发这篇文章:

 

 

 

回答无声等网友的几个问题

安育中

一、关于称“改革开放”为革命问题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称之为革命,是因为推翻了三座大山和国民党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完成了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向人民民主社会的转变。解放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称之为革命,是因为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为什么说“创造性”?是因为跨越了“卡夫丁”峡谷,在旧中国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情况下,没有经过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阶段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改革开放称之为革命,是因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实践中遇到了一个世界性、世纪性难题,就是如何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对接起来。这就需要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和体制进行改革。苏联、东欧改革采取“休克疗法”,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面临无路可鉴、无章可循、无路可走的局面,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经过30年的努力,实现了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其深度、广度都具有革命性意义、政治性意义,称之为一场革命毫不为过。

      过去,党的90年历史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现在把第二个阶段分为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革命,是有重大意义的,其一,凸显了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地位,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地位。其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到90年历史进程中去考量。强调三次革命是紧密相连的。是几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不断探索、不断奋斗、不断创新的结果。特别强调没有社会主义革命打下的基础,不可能有改革开放的成就,把毛泽东时代和邓小平时代对立起来,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革命对立起来是不对的。其三,改革开放已经走过“摸着石头过河阶段”,不仅开辟了道路,而且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场真正意义的革命。

      三次革命是相互衔接、相互关联的。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继续,完成了由夺取政权与巩固政权的衔接。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谈不上社会主义革命,谈不上改革开放。这是我们党完成的第一件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低估夺取政权的前提意义。社会主义革命的30年,又可分为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文化大革命的10年和后文革时代的3年。经过30年的努力,我们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仍保持了8%以上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西方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同时为改革开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这30年中的三个阶段也是相连系的,不能相互否定。文化大革命对17年的全盘否定,后文革时代对文化大革命的全盘否定,以及把改革开放和30年对立起来,都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只能消弱党和社会主义的威信,作出亲者痛、仇者快的傻事。改革开放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延伸、校正和创新。这是适应世界潮流的正确选择,是关系中国命运的关键性选择。不能因为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而否定改革开放。我们高度评价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高度评价社会主义革命,并非对改革开放的否定,回到阶级斗争、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反思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经验教训,也不要低估了毛泽东的历史贡献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地位,更不能否认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合理性,成为改旗易帜、全盘西化的借口。对三次革命任何一次革命的否定都是中国历史性悲哀。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革命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的成熟是一个党成熟的标志,是革命事业的保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上是付出过沉重代价的。实践证明,效法十月革命,采取城市暴动,单纯依靠工人阶级的路子是行不通的。直到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七大,有了毛泽东思想,明确了中国革命要以农民为主力军,通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又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始新的探索,尽管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重大的失误,但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和正确道路的选择提供了历史经验和教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实践的需要,是顺应国际国内形势应时而生、应运而生的。

      从思想路线上说,思想路线是一个理论体系的灵魂和精髓。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实事求是,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是符合中国实际。邓小平理论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因为不解放思想、不突破“两个凡是”的禁区,就不可能实事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因为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需要顺应时代,坚持创新,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强调了不仅要实事求是,不仅要解放思想,不仅要与时俱进,还要求真务实,把民生问题作为革命、建设、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民生为导向的理论实质。从中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

      从研究对象上看,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的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问题,并初步探索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期间,围绕市场经济姓“社”姓“资”、民营经济“公”姓“私”等一系列理论、实践问题予以理论的突破和创新,明确了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明确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明确了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的分配制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解决的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经验、借鉴各国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问题。从中可以看出,三种理论形态都是时代的需要、实践的需要,都是为解决发展中问题而应运而生的,系统地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了现实问题,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从发展目标上看。邓小平理论强调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又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了重要理论提升,形成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双重战略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政府文明、权力文明作了重要理论提升,形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社会建设作了重要理论提升,形成“四位一体”的目标体系。从中不难看出,在对发展目标的认定上,是有一个认识过程的。在没有路径经验的情况下,这种探索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是应该肯定的。当然这个过程,我们又一次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富和民富的矛盾、城乡的矛盾、区域的矛盾、贫富的矛盾、人和自然的矛盾、对外开放和对内发展的矛盾。特别是出现令人担忧的国家安全、国防安全、资源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系列问题。是因为存在这些问题否定改革开放的成果,把责任推给一、二个领导人?是因为存在这些问题,而否定以毛泽东为首创建了新中国的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革命,而主张全盘面化?是因为存在这些问题而重新考虑道路选择,或回到计划经济时代,或趋同于苏联道路,或趋同于北非、中东国家民主改革,或索性放弃社会主义,改朝换代。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片面性。我主张建设性改革。要以热爱我们的国家,热爱我们的民族,热爱我们的人民为前提思考问题,以拥护我们的党、拥护社会主义、拥护马克思主义、拥护改革开放为前提思考问题。要珍惜几十年探索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珍惜来之不易的政治局面,不要再折腾。否则,真正受益的不是中国百姓,只能造成更大的、不可弥补的损失。

      当前林林总总的社会思潮都集中在一点,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而对知青运动的评价,又脱离不了各种思潮的影响。所以,对知青运动中评价,必须放到这一大背景下,才能作出客观、公平的评价。之所以以为“评价体系”为题,只是想提出一个评价框架。或者说,仅仅是一个评价站位和视角,并非是对评价要素的全面阐述。具体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系统还需进一步研究。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无声
  11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5854 积分:33068 威望:0 精华:13 注册:2008/11/3 21:2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15 15:31: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有空就锻炼在2011-12-15 14:25:00的发言:

2011年12月15日中午,安育中委托我发这篇文章:

 

 

 

回答无声等网友的几个问题

安育中

一、关于称“改革开放”为革命问题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称之为革命,是因为推翻了三座大山和国民党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完成了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向人民民主社会的转变。解放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称之为革命,是因为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为什么说“创造性”?是因为跨越了“卡夫丁”峡谷,在旧中国生产力水 平十分落后的情况下,没有经过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阶段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 民经济体系,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改革开放称之为革命,是因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实践中遇到了一个世界性、世纪性难题,就是如何把社会主义 和市场经济对接起来。这就需要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和体制进行改革。苏联、东欧改革采取“休克疗法”,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主 义面临无路可鉴、无章可循、无路可走的局面,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经过30年的努力,实现了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其深度、广度都具有革命性意义、政治性意义,称之为一场革命毫不为过。

      过去,党的90年历史划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现在把第二个阶段分为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革命,是有重大意义的,其一,凸显了改革 开放的重要历史地位,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地位。其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到90年历史进程中去考量。强调三次革命是紧密相连的。是几代领导 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不断探索、不断奋斗、不断创新的结果。特别强调没有社会主义革命打下的基础,不可能有改革开放的成就,把毛泽东时代和邓小平时代对 立起来,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革命对立起来是不对的。其三,改革开放已经走过“摸着石头过河阶段”,不仅开辟了道路,而且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场真正意义的革命。

      三次革命是相互衔接、相互关联的。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继续,完成了由夺取政权与巩固政权的衔接。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谈不上社会主义 革命,谈不上改革开放。这是我们党完成的第一件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低估夺取政权的前提意义。社会主义革命的30年,又可分为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文化 大革命的10年和后文革时代的3年。经过30年的努力,我们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仍保持了8%以上的发展速度,远 远高于西方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同时为改革开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这30年中的三个阶段也是相连系的,不能相互否定。文化大革命对17年的 全盘否定,后文革时代对文化大革命的全盘否定,以及把改革开放和30年对立起来,都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只能消弱党和社会主义的威信,作出亲者痛、仇者快 的傻事。改革开放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延伸、校正和创新。这是适应世界潮流的正确选择,是关系中国命运的关键性选择。不能因为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而否定 改革开放。我们高度评价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高度评价社会主义革命,并非对改革开放的否定,回到阶级斗争、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反思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经 验教训,也不要低估了毛泽东的历史贡献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地位,更不能否认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合理性,成为改旗易帜、全盘西化的借口。对三次革 命任何一次革命的否定都是中国历史性悲哀。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革命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的成熟是一个党成熟的标志,是革命事业的保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上是付出过沉重代价的。实践 证明,效法十月革命,采取城市暴动,单纯依靠工人阶级的路子是行不通的。直到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七大,有了毛泽东思想,明确了中国革命要以农民为主力 军,通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又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始新的探索,尽管发 生了文化大革命重大的失误,但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和正确道路的选择提供了历史经验和教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实践的需要,是顺应国际国内形势应时而生、应运而生的。

      从思想路线上说,思想路线是一个理论体系的灵魂和精髓。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实事求是,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是符合中国实际。邓小平理论强调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是因为不解放思想、不突破“两个凡是”的禁区,就不可能实事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因为随着世情、 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需要顺应时代,坚持创新,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强调了不仅要实事求是,不仅要解放思 想,不仅要与时俱进,还要求真务实,把民生问题作为革命、建设、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民生为导向的理论实质。从中不难看出,马克思主 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

      从研究对象上看,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的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问题,并初步探索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的是什么 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期间,围绕市场经济姓“社”姓“资”、民营经济“公”姓“私”等一系列理论、实践问题予以理论的突 破和创新,明确了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明确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明确了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 形式的分配制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解决的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经 验、借鉴各国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 展、怎样发展问题。从中可以看出,三种理论形态都是时代的需要、实践的需要,都是为解决发展中问题而应运而生的,系统地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了现实问题,体 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从发展目标上看。邓小平理论强调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又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了重要理论提升,形成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双重战略目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政府文明、权力文明作了重要理论提升,形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 会建设,对社会建设作了重要理论提升,形成“四位一体”的目标体系。从中不难看出,在对发展目标的认定上,是有一个认识过程的。在没有路径经验的情况下, 这种探索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是应该肯定的。当然这个过程,我们又一次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富和民富的矛盾、城乡的矛盾、区域的矛盾、贫富的矛盾、人和自 然的矛盾、对外开放和对内发展的矛盾。特别是出现令人担忧的国家安全、国防安全、资源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系列问题。是因为存在这些问题 否定改革开放的成果,把责任推给一、二个领导人?是因为存在这些问题,而否定以毛泽东为首创建了新中国的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革命,而主张全盘面化?是因为存 在这些问题而重新考虑道路选择,或回到计划经济时代,或趋同于苏联道路,或趋同于北非、中东国家民主改革,或索性放弃社会主义,改朝换代。这些观点都有一 定片面性。我主张建设性改革。要以热爱我们的国家,热爱我们的民族,热爱我们的人民为前提思考问题,以拥护我们的党、拥护社会主义、拥护马克思主义、拥护 改革开放为前提思考问题。要珍惜几十年探索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珍惜来之不易的政治局面,不要再折腾。否则,真正受益的不是中国百姓,只能造成更 大的、不可弥补的损失。

      当前林林总总的社会思潮都集中在一点,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而对知青运动的评价,又脱离不了各种思潮的影响。所以,对知青运动中评价,必须 放到这一大背景下,才能作出客观、公平的评价。之所以以为“评价体系”为题,只是想提出一个评价框架。或者说,仅仅是一个评价站位和视角,并非是对评价要 素的全面阐述。具体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系统还需进一步研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无声
  11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5854 积分:33068 威望:0 精华:13 注册:2008/11/3 21:2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15 16:52:00 [只看该作者]

回安育中

我试着分段落重点与你讨论,我同意你关于评价上山下乡要以大历史的角度来看待,具体的就是联系到自辛亥以来中国革命的关键问题是农民问题。辛亥革命没有来的及发动农民革命而失败,
“五四”后出现的中共“农运派”毛泽东接受了马列主义但没有象“国际派”那样照搬“工运”路线,而是看准了农业大国的国情发展出了那一阶段正确的“毛泽东思想”。中共的农民革命取得政权后理所当然的要搞上山下乡,这是中国式的农业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但和正宗马克思主义相差很远。

摘自安文

革命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的成熟是一个党成熟的标志,是革命事业的保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上是付出过沉重代价的。实践证明,效法十月革命,采取城市暴动,单纯依靠工人阶级的路子是行不通的。直到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七大,有了毛泽东思想,明确了中国革命要以农民为主力军,通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我的旧帖:

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其中,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但是列宁没管马克思那一套,在落后的农业国搞先进的社会主义怎么就不行?

美国耶鲁大学 教授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说:俄国大革命是不是必要呢?我不知道。但是它却发生了,因为这个国家崩溃了,那就是它为什么发生的原因。它发生了,不是因为列宁计划了,而是因为列宁抓住了提供给他的布尔什维克的机会,来做他想做的事情。

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布尔什维克改造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决心和信心,人们相信,在列宁的领导下,苏维埃俄国将走出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人民将行使权力,所有人都有工作,再也不受剥削。这股风吹到中国催生了GCD的诞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无声
  11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5854 积分:33068 威望:0 精华:13 注册:2008/11/3 21:2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15 18:00: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有空就锻炼在2011-12-15 14:25:00的发言:

安文:

 

解放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称之为革命,是因为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为什么说“创造性”?是因为跨越了“卡夫丁”峡谷,在旧中国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情况下,没有经过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阶段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卡夫丁峡谷百度百科


 关于马克思引用的“卡夫丁峡谷”一词的含义,理论界主要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所谓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就是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整个阶段,由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直接进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另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意指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前资本主义国家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实现生产方式的变更,同时也实现社会制度更新

对于
在一个非常落后的农业国“创造性”的跨越了“卡夫丁”峡谷好象也是“摸石过河”。七大前后中共核心的共识是当取得政权后要在共产党领导下搞几十年的“新式资本主义”。

1942年,张闻天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发展新式资本主义,是我们现时的任务,也是我们当前的具体工作。”(张闻天:《发展新式资本主义》)


毛泽东作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摘要:

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 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

   

但是,一切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中国共产主义的同情者,必须为着现阶段的目标而奋斗。。。。。建立一个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以农民解放为主要内容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亦即孙中山先生 革命三民主义性质的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中国而奋斗。


    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而在中国,为民主主义奋斗的时间还是长期的。没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的联合统一的国家,没有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经济的发展,没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没有几万万人民的个性的解放和个性的发展,一句话,没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


    有些人不了解共产党人为什么不但不怕资本主义,反而在一定的条件下提倡它的发展。我们的回答是这样简单: 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 级,或者说更有利于无产阶级。现在的中国是多了一个外国的帝国主义和一个本国的封建主义,而不是多了一个本国的资本主义,相反地,我们的资本主义是太少 了。说也奇怪,有些中国资产阶级代言人不敢正面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而要转变抹角地来说这个问题。另外有些人,则甚至一口否认中国应该让资本主义有 一个必要的发展,而说什么一下就可以到达社会主义社会,什么要将三民主义和社会主义“毕其功于一役”。


我们共产党人根据自己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地知道,在中国的条件下,在新民 主主义的国家制度下,除了国家自己的经济、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和合作经济之外,一定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才能 有益于社会的向前发展。对于中国共产党人,任何的空谈和欺骗,是不会让它迷惑我们的清醒头脑的。


    有些人怀疑共产党人承认“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似乎不是忠诚的。这是 由于不了解我们所承认的孙中山先生在一九二四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里所解释的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我党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里的 若干基本原则,是互相一致的。应当指出,孙先生的这种三民主义,和我党在现阶段上的纲领,只是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东西,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东西。我党 的新民主主义纲领,比之孙先生的,当然要完备得多;特别是孙先生死后这二十年中中国革命的发展,使我党新民主主义的理论、纲领及其实践,有了一个极大的发 展,今后还将有更大的发展。但是,孙先生的这种三民主义,按其基本性质说来,是一个和在此以前的旧三民主义相区别的新民主主义的纲领,当然这是“中国今日 之必需”,当然“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对于中国共产党人,为本党的最低纲领而奋斗和为孙先生的革命三民主义即新三民主义而奋斗,在基本上(不是在 一切方面)是一件事情,并不是两件事情。因此,不但在过去和现在已经证明,而且在将来还要证明:中国共产党人是革命三民主义的最忠诚最彻底的实现者。

    有些人怀疑共产党得势之后,是否会学俄国那样,来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和一党制度。我们的答复是:几个民主阶 级联盟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有原则上的不同的。毫无疑义,我们这个新民主主义制度是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之下,在共产党的领导 之下建立起来的,但是中国在整个新民主主义制度期间,不可能、因此就不应该是一个阶级专政和一党独占政府机构的制度。只要共产党以外的其他任何政党,任何 社会集团或个人,对于共产党是采取合作的而不是采取敌对的态度,我们是没有理由不和他们合作的。俄国的历史形成了俄国的制度,在那里,废除了人剥削人的社 会制度,实现了最新式的民主主义即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一切反对社会主义的政党都被人民抛弃了,人民仅仅拥护布尔塞维克党,因此形成了俄国的 局面,这在他们是完全必要和完全合理的。但是在俄国的政权机关中,即使是处在除了布尔塞维克党以外没有其他政党的条件下,实行的还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联盟,或党和非党联盟的制度,也不是只有工人阶级或只有布尔塞维克党人才可以在政权机关中工作。中国现阶段的历史将形成中国现阶段的制度,在一个长时期中,将产生一个对于我们是完全必要和完全合理同时又区别于俄国制度的特殊形态,即几个民主阶级联盟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形态和政权形态。



七大时并不准备“跨越峡谷”,后来不但跨了还“大跃进”了,直到把我们“一刀切”下去乡去消灭三大差别(后来毛泽东改为减小三大差别),到底是马克思对还是列宁,毛泽东对?老人家在“七大”讲的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共产党领导下搞一段资本主义,“相当长”有多长?是否“冒进”了,现在的改革是否在补习?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无声
  11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5854 积分:33068 威望:0 精华:13 注册:2008/11/3 21:2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15 18:54: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有空就锻炼在2011-12-15 14:25:00的发言:
 

 

改革开放称之为革命,是因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实践中遇到了一个世界性、世纪性难题,就是如何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对接起来。这就需要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和体制进行改革。苏联、东欧改革采取“休克疗法”,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面临无路可鉴、无章可循、无路可走的局面,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经过30年的努力,实现了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其深度、广度都具有革命性意义、政治性意义,称之为一场革命毫不为过。

     

改革开放称之为革命是被知青问题逼出来的,被迫的:


1979 年元旦之后不久,便是羊年春节。这期间,浙江上山下乡的回城待业青年到省府大院请愿,要求就业。这不是孤立的行动。此时,全国待业人员已经有2000多 万,回城知青700万,留城待业青年320万。有21个省、市、自治区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城镇待业人员先后集会、游行、 薛暮桥听说消息,提出要去现场。


    面对眼前的青年,他们身处大好年华却无事可做,无业可求,令薛暮桥十分痛心。他觉得自己有责任。

    不从理论上找到问题的根本、孤立地研究一项具体管理制度是没有出路的。薛暮桥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得从根儿上动。

罢工、绝食、请愿、拦火车、进北 京、写公开信,惊动中南海,成为“爆炸性问题”。

    薛暮桥听说消息,提出要去现场。


 1979年3月24日全国改革工资制度座谈会秘书处整理的薛暮桥讲话 《谈谈劳动工资问题》,印在黑而薄的纸上。

    “理论界还有‘恐右病’,把资本主义当作瘟神,必须使它完全绝种。……目前,留一点资本主义和个体经济的尾巴,可能利多害少。第一,可以有一点竞争,使国营经济减少一点官僚主义;第二,填空白,干一些国营经济不愿干的事;第三,满足市场需要,方便人民生活。 ”


 1979 年7月,薛暮桥去中央党校做了一场报告


    这 个报告得到胡耀邦的支持,7月5日在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发表。 1979年7月18日,《北京日报》摘要发表了这篇讲话。接着, 《北京日报》开始了一场关于打破“铁饭碗”的辩论。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 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正式起步。全会要求,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 大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1979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确定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新八字方针,把改革放在重 要位置上。

  但是,按照什么方向和原则进行改革?如何进行改 革?当时的认识并不一致。于是,从上到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1979年4月 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多数同志的提法是:“在我们的整个国民经济中,以计划经济为主,同时充分重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与此同时,1979年4月在江苏无 锡市召开的有三百多名学者参与的全国性大型经济理论讨论会上,对改革的原则和方向提出了许多有创新性的观点。例如,有的指出:“社会主义既然实行商品制 度,那么社会主义经济在本质上就不能不是一种特殊的市场经济。”还有的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新型市场经济。”这些见解 虽然当时未被多数人接受,但可以肯定,它对打破计划经济一统的坚冰,起到了历史性的作用。


  理论界在讨论,邓小平同志也在思考。


1979 年11月26日邓小平同志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时曾明确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 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相似,但也有不同,这是全民所有制之间的 关系,当然也有同集体所有制之间的关系,也有同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同志的谈话语惊四座,不仅客 人感到新鲜,连中国经济学界也是闻所未闻的。他第一次把市场引入全民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内部,使市场成为内在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种崭新的理论,无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还是在人类文明史上,都划出了一个新时代。这就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无声
  11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5854 积分:33068 威望:0 精华:13 注册:2008/11/3 21:2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15 19:30:00 [只看该作者]

 看到安校长提出改革开放称之为革命,我想起了我的一个旧帖,中国自辛亥起经历的革命太多,我的旧帖说到文革,看来还要加上改革开放革命。问题是革命还有完没完? 老百姓要修养生息,能否来一次一劳永逸的宪政革命使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正常化制度化? 就说政治理论吧,马主义,毛思想,邓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等等前前后后的要说全了还真要花功夫去背上三天。还有更麻烦的,就说毛思想还要分为不同时期,如果笼统的喊“毛泽东思想万岁”就会让极右抓把柄极左钻空子。不但对毛思想需要一分为二,对马克思主义也要一分为二和看到其前后的变化。下面是我的旧帖:

决定我们命运的最后两个革命(教育革命和文革)


从我们这一代往上数三代, 在三代人的时间里在中国社会里经历了多少革命? 到了我们这一代革命两字几乎成了口头语, 但在100年前阿Q那批人刚听说革命二字学了一下舌就变成了"革命党"被砍了头.革命一词在近代最早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从日文翻译和引用的,但这个词 是"出口转内销"的, 日本人也是从古代中国引用过去的.

“革命”一词,出自:“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周易·革卦·彖传》.意指纪元前商王汤讨伐夏桀和周武王讨伐商纣,实施变革更替朝代以应大命,顺民意。这里的革即变革,命即天命,是从神权政治观出发对革命作出的解释。

革 命在词意上包括了多重含意, 有社会革命和技术革命(工业革命)等. 作为社会革命又分为暴力革命和意识形态革命.法国大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分别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暴力革命的混和运动. 而五四运动则是一场意识形态革命,包括了中国知识界否定文化传统和引进西方的德,赛二先生和马列二先生. 文革主要是一场意识形态革命,但也穿插了短暂的武斗等暴力过程, 老人家自己检讨为"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我们以上三代经历的社会革命历史分期

辛亥革命

广义上指1894年 11月24日从中国第一个资产阶段革命小团体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到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五四运动

狭 义上的五四运动是指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上海人民首先起来,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 市,大力声援北京学生。南京、天津、杭州、济南、武汉、九江、芜湖等地工人,也都先后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北京政府不得不于6月6日释放全部被捕学生 。10日宣布“批准”曹、章、陆3人“辞职”。28日,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胜利地告一段落。

广 义上的五四运动超越了形式上的中国学生的爱国运动,从整个社会背景社会发展来说,它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除了波及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 流,教育,亦对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五四的根本精神是什么,有不同看法。一种看法:科学,民主。1949年后,中共阐述为:爱国,自 救,科学,民主。 五四运动中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大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年——1927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以北伐为代表. 这一战争以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为基础,至1927年4月21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大革命失败而告终。

土地革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1937年。中共领导下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战争,至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为其结束的标志。

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国共合作领导下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以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投降为结束标志。

解放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6年——1949年。中共领导的反对国民党政权的国内战争,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结束标志。

社会主义革命(1949年-1966年)
是 中共领导的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在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以前,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碎旧的国家机 器,建立自己的统治。在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以后,要有步骤地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其平稳完成的代表是三大改 造,失败的代表是大跃进,大食堂.上层斗争焦点是反冒进和反反冒进,合作化与三自一包.


教育革命(1966年-1976年)
废除高考,中学毕业生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推荐选拔工农兵学员"上,管,改", "社来社去"等等.


文化大革命(1966年-976年)

两种看法:

文化大革命又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简称文革 ,是一场开始于196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的重大政治运动 ,现在被主流话语认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至今最动荡不安的灾难性阶段,常常被称为“ 十年动乱 ”或“ 十年浩劫 ”。

文 革的指导思想来源于毛泽东提出的“ 四个存在 ”理论,即“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始终存在着阶级 、 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存在着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进行颠覆和侵略的威胁。”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发展 出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文 革自1966年开始,结束时间则存在争议。 1978年的官方认为到1976年 毛泽东去世和四人帮的被捕后被宣布“胜利结束”( 1978年宪法 《序言》:“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结束,使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思想和政治成果均在 1981年 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中被正式否定,决议认为毛泽东应负上责任。 该决议的正式表述是:“'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部分左翼人士,尤其“正宗毛派”则认为,文革是“一个普遍解放的时刻”,是反官僚化和等级化的产物,是平民的“黄金十年”。(新注:
正宗毛派最近又提出武革概念,还说要重上井冈山推翻修政)。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无声
  11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5854 积分:33068 威望:0 精华:13 注册:2008/11/3 21:2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16 6:10: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有空就锻炼在2011-12-15 15:31:00的发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到90年历史进程中去考量。强调三次革命是紧密相连的。是几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不断探索、不断奋斗、不断创新的结果。特别强调没有社会主义革命打下的基础,不可能有改革开放的成就,把毛泽东时代和邓小平时代对立起来,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革命对立起来是不对的。其三,改革开放已经走过“摸着石头过河阶段”,不仅开辟了道路,而且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场真正意义的革命。

 

 

文化大革命对17年的全盘否定,后文革时代对文化大革命的全盘否定,以及把改革开放和30年对立起来,都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只能消弱党和社会主义的威信,作出亲者痛、仇者快的傻事。改革开放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延伸、校正和创新。这是适应世界潮流的正确选择,是关系中国命运的关键性选择。不能因为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而否定改革开放。我们高度评价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高度评价社会主义革命,并非对改革开放的否定,回到阶级斗争、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反思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经验教训,也不要低估了毛泽东的历史贡献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地位,更不能否认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合理性,成为改旗易帜、全盘西化的借口。对三次革命任何一次革命的否定都是中国历史性悲哀。

 

 

不突破“两个凡是”的禁区,就不可能实事求是

 

 

在没有路径经验的情况下,这种探索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是应该肯定的。当然这个过程,我们又一次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富和民富的矛盾、城乡的矛盾、区域的矛盾、贫富的矛盾、人和自然的矛盾、对外开放和对内发展的矛盾。特别是出现令人担忧的国家安全、国防安全、资源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等系列问题。是因为存在这些问题否定改革开放的成果,把责任推给一、二个领导人?是因为存在这些问题,而否定以毛泽东为首创建了新中国的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革命,而主张全盘面化?是因为存在这些问题而重新考虑道路选择,或回到计划经济时代,或趋同于苏联道路,或趋同于北非、中东国家民主改革,或索性放弃社会主义,改朝换代。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片面性。我主张建设性改革。要以热爱我们的国家,热爱我们的民族,热爱我们的人民为前提思考问题,以拥护我们的党、拥护社会主义、拥护马克思主义、拥护改革开放为前提思考问题。要珍惜几十年探索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珍惜来之不易的政治局面,不要再折腾。否则,真正受益的不是中国百姓,只能造成更大的、不可弥补的损失。

 

 

安校长上面这段话语重心长,但是我们这里的一些人肯定不爱听,因为他们还摆脱不了“两个凡是”的禁锢,对改革中发生的问题不能深入思辩,甚至还提出用文革的思维和方法来纠正改革出现的问题,他们能容忍文革“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却对改革势不两立,在这一点上来说极左和极右是殊途同归的,那就是否定国家现在的合法性而要另搞一套。问题在于他们拿不出可行的理论,因此安校长的以上观点值得他们深思。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无声
  11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5854 积分:33068 威望:0 精华:13 注册:2008/11/3 21:2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16 22:39:00 [只看该作者]

对安文的一些保留看法:

从民主上说,我们党始终把民主作为最基本的权力放在首位,致力于民主建设,走出了一条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位一体”的民主政治道路。

我个人觉得
我们党始终没有把民主作为最基本的监督权力下放给人民。文革的“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和改革的遏制不住的大规模腐败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人民对领袖和党组织没有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

在上山下乡运动中李庆霖给老人家写了信并传到毛泽东手里看来是个“意外”,李信被毛阅后才使上山下乡运动中出现的问题被责成处理。能否建立人民群众对党的真正有效的监督机制而不永远是一个不受
监督的党领导人民是一个不同于战争年代的新问题。人民当家做主体现在哪?党的领导才是当家做主,好象是这样。


 回到顶部
总数 119 1..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