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延河水 → 《如果没有曾经》—中国第一部知青子女写知青后代返城生活的小说


  共有1034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如果没有曾经》—中国第一部知青子女写知青后代返城生活的小说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小平鱼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111 积分:630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8/31 15:1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15 16:21:00 [显示全部帖子]

俄先报名借阅,两三天后就还给你。

那个冰蔓手里应该有电子版呀,不然她是怎么出的书?和她好好说说,直接搬上来,没准碰上个伯乐,帮她把书正式出版了呢。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小平鱼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111 积分:630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8/31 15:1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16 23:12:00 [显示全部帖子]

  今天越江把《如果没有曾经》借给我了,一口气看完,很感动,很喜欢。
  作者是在晋北出生的,从小生活在黄土地的怀抱里,比蜜罐里长大的孩子多了些淳朴、善良和对生活的感恩。
  坎坷的经历使他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宽阔的胸襟,我始终相信经历是人生的宝贵财富,一帆风顺、没经过风雨的人生,尽管少受了些苦,但也更显得苍白。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小平鱼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111 积分:630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8/31 15:1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17 19:54: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越江在2011-12-17 17:18:00的发言:

【冰缦如是说】

 

第三个阅读《如果没有曾经》的知青读者

 

小平鱼(2011-12-16 22:43:58):

      今天看到了你的《如果没有曾经》,是从越江那里借的,你送给中国知青网的那本,我也是一口气读完了,可以算第三个知青读者吗?
      真的很感动、很喜欢,特别是若水的生活的一些感悟,为人处世的态度,我非常喜欢。为有你这样的知青子女而自豪!
      我也是去陕北插队的知青,但孩子是后来在北京生的,他没有你那些坎坷的经历,没有淳朴厚重的黄土地的滋养,所以也没有你这样的深度。
      经历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我们下过乡,吃过苦,也亲身体会了陕北老乡的善良,祖国母亲的贫瘠和博大。经历也同样给了你们丰富多彩的人生,这是别人所体会不到的。

 

 

冰缦(2011-12-16 23:21:38):

      小平鱼,我应该称您“阿姨”还是“叔叔”?在中知网里,看您的头像好像是个“阿姨”。

      小平鱼阿姨,冰缦正式宣布:您是第三个知青读者!

      看了您在我这里的评论,我又掉泪了。哎呀呀,俄这两天的眼泪咋这么多呢?哎呀呀,是幸福的泪蛋蛋呀。谢谢!谢谢您阅读了俄的作品!(这个“俄”是今天下午刚刚和越江叔叔学的。俄没去过陕北,在书里,我把“俄”全写成“俺”了,真不好意思啊。阿姨也要多多给我指正,虽然书已印出了,但俄还是想弄个明白。)

      谢谢您给我这么多的褒奖!

    

      我第一个送出的、看到这本书的读者是后记里面提到的景哲先生。与我同龄的一个北京知青后代。从印刷中心提了书直接就去了他那里。在给他的那本书的扉页上,我写了这样几句话:“愿曾经的一切都是我们人生的财富/愿这些财富让你的生活更幸福/祝愿你一切安好/并深深感谢”。

      看来,阿姨想的和我想的,是一样的。我们心灵的相通,真让我感到开心!

      您的来信我保存在《缦的小说》里了。祝福您一切安好!

     真荣幸俄成为了《如果没有曾经》的第三位知青读者,冰缦说:“我们心灵的相通,真让我感到开心!”俄当然更开心。这两天确实掉了不少眼泪,那是感动的泪蛋蛋。

     冰缦让我们提意见,俄也发现了一点小小的笔误:第210页,倒数第8行,两处“董正康”应为“杨文昌”。你看看对吧?

    为了让更多的知青看到这本书,我一定尽快把它传下去,传给更多的人。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小平鱼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111 积分:630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8/31 15:1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18 20:10:00 [显示全部帖子]

趁着书还在俄手上,赶快搬上来一段,让大家能尽早看到。

 

第二章 

 

1

若水转学半年以后,新学期开始,她的班里来了一位新同学。

那天早操后,老师带进来一个男生,个头不高,羞涩地低着头。老师向大家介绍说:“这位同学叫靳生,是从东北转学来的,大家欢迎!”

一片掌声。掌声里,夹杂着同学们的窃窃私语。后来从老师那里得知,靳生的妈妈也是北京知青,他的父母现在还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

若水听不清同学们议论的是什么内容,但是那种语气就能让她感受到——歧视。她明白,他们这样的孩子都是从农村转学来的,因为教学内容不大相同、农村师资力量很差,所以转学来这里就得先留级,因此他们的年龄就比同班同学的年龄都大。就因为这一点,这一天,若水觉得和靳生同学倒可以称为“战友”了。

 

若水长大以后才知道一句话,叫做“一个人的经济基础决定他的家庭地位”,而上初中的若水那时还不知道这句话,可她却明了“一个学生的考试成绩决定他在班里的地位”。这是若水总结出来的,自认为是真理。

若水的身材很瘦小,又来自农村,虽然有北京户口了,但同学们依然将她排外。从小学到现在,若水在北京所经受的这些事情,她从来都没有向家里人讲过。若水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身体里的心灵也越来越强大,越受排挤越强大!这种歧视,让她的学习更加努力、勤奋!她就不信,如果自己每次考试都拿年级第一,有谁会不服?!

不出所料,先是班里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向她臣服:后来班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也向她服软了。因为他们都想和若水团结,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希望共同进步,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希望能得到帮助,甚至是考试时求若水把卷子往下拉一拉,坐在后面还能捡抄几个正确答案。仅仅半年,若水就将他们全搞定了。新一轮的班干部重选时,若水还当了个副班长,主管学习。本来已经没有什么“官念”的若水,早就对这些不感兴趣了,可这个职位完全是老师和同学们把她推上去的。其实,若水想要的是什么?不是官位,而是受人尊重的感觉。

 

六月,期末考试。姥姥早上煮了面条,还卧了两个鸡蛋。若水却一口都没吃。

“若水,你考试前的把饭吃好,要不在考场上晕倒可怎么办啊!”姥姥焦急着。

“不吃,我不能吃。”

“为什么呀?”

“告诉您了,不能吃,一吃东西我头脑就不清晰了。”

“傻孩子,快吃了,快点儿!姥姥做的这是面条加鸡蛋,你准得一百。快!”

“我不是告诉您了吗已经!别再让我吃了,真的不能吃,一吃就考不好了!”

早餐是一杯白开水,午餐是两块西瓜,上下午考完试后,若水才敢在晚上吃一些饭食。第二天、第三天,皆如此,直至所有的科目考完;再以后,年年考试如此。她要自己的精神一直处于高度专注和清醒的状态,她,是那么执拗而执着的一个小女孩……

 

一个学期,若水终于以优异的成绩结束。姥爷看着成绩单和老师的评语,表示“比较满意”。在姥爷那里,永远都不会有“非常满意”的。不过现在这样,若水也觉得可以松口气了。想着放暑假就能回晋北的家了,她真是高兴极了。

北京永定门火车站在1988年已更名为“北京南站”。从北京南站一大清早出发,要到傍晚时分才到原平。这列“北京——太原”的火车,这些年里,来来回回,不知载了若水多少回;火车轮子与铁轨摩擦发出的“嗒嗒”声,多年以后不再京津两地周折时,还是会在她的耳畔响起。每每火车减速就要进站,马上要看到站台上接自己的亲人时,回家的若水都会感到心跳加快!

 

“若水,怎么又瘦了!在北京吃的不好吗?”爸爸一见着女儿担心地问。

还没等若水开口,妈妈就抢过来说:“是若水还那么挑食吧?!在北京能吃不好吗?姥姥能把钱掖起来不给她吃吗!你担心我妈虐待了她,那就干脆把若水送到你妈那儿去吧!”

若水正要说话,爸爸又抢了过去:“我不就是这么一问吗!你至于吗你!心里没鬼你跟我急什么呀!我妈要是身体好的话,早把孙女接过去了!”

哦,天!你一句我一句,还没出火车站,董正康和袁润两口子就吵了起来。若水发现,爸爸妈妈吵架经常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许就是一两句话,俩人就不对付了。

 

若水回家把行李一扔,就往出跑。冲进了大大家的院子,她特想大声喊大大,可是,她却兴奋地喊不出来了:还有,疏远了许久的方言,突然感觉拗口。这大半年里,若水习惯了写日记,她已经习惯了和笔记本说话了。文字,渐渐成了她表达情感最好的伙伴,而语言,渐渐地只具有日常生活的功能。

“大大。”若水用普通话说这句方言,喊她日夜想念的人。

轻轻的一声呼唤,正在院子里忙农活的老太太抬起了头!表情凝固在老太太的脸上,惊喜,就那样惊喜着,一动不动。大概董正康和袁润都没有通知过她。

 

后来若水才知道,原来爸妈和大大的儿子因为一些事情发生了纠纷,正在僵持中,所以若水回晋的事情,他们并没有告诉大大。而妈妈,义正词严地跟若水交代了,以后不许她再往大大家跑。

妈妈交代的这是一件多拧巴的事啊!很久了,好不容易回来,不许让自己见最想念的人!

若水和伙伴玩耍时,在遇到老太太,都不知道该不该打招呼了。又怕被家里人骂,可是又想叫她大大。

老太太见若水为难,啥也不说,悄悄地就走开了。但那是她的脸上分明流露出一种苦楚。那苦,苦到了心底,却说不出口。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小平鱼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111 积分:630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8/31 15:1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18 20:11:00 [显示全部帖子]

又是一个暑假结束。回晋北。

“若水,吃饭。”是妈妈在喊她和爸爸。

若水坐到饭桌旁,惊奇地发现,饭桌上只有两副碗筷

“我的呢?我的碗筷呢?”若水生气地站起来。

妈妈赶忙赔不是,说真是糊涂,自从若水离开,就习惯了两个人吃饭,竟然把若水的忘了。“有什么呢,不就是个碗和筷,妈这就去拿。瞧妈今儿做了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呢。”

袁润对孩子总是大大咧咧的,而若水心思细腻。这顿饭最终是和和美美地吃了,可若水吃到肚子里觉得特不是滋味儿。

那是在北京,有天下学回来,姥姥竟然没做饭。一问才知,原来姥姥把家里上学的这个小东西给忘了!平时老两口什么时候饿了就什么时候吃,竟然忘记还有个上学的丫头中午要回来等着吃饭呢!

这天的滋味和那天的滋味,是一样的。一样的。

 

两天后,若水一个人跑到邮局给姥爷发了电报,告诉姥爷说她第二天返京。发完了点报,她都没告诉爸妈。还是若水的小伙伴知道了偷偷地跑去说给袁润。

袁润正上着班,从工厂赶回家,又急又怒。

“你想真么样啊,你这孩子!”袁润一说话,眼圈竟然红了。

若水没言声。第一次,她看见妈妈为她流的眼泪,尽管着眼泪的分量不够多,尽管让它涌出的理由有些残酷。若水哭了,但她心里,却是笑的。

 

电报终究是已经发出了。而且执拗的若水,决定了的事情就不会轻易更改。

临行前,若水对袁润说:“妈,关于那双筷子,我没再生你的气。我知道,我这样两头跑的人,一年才在这里住可数的几天,很容易就被人忘了。而你才仅仅忘记了这一次。真的,没什么。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下次我再回来的时候,你们和大大家的矛盾已经和解了。我们还能像从前一样。”

铁轨上“嗒嗒”声响起,火车离开站台,渐行渐远。若水用心绷住的那份所谓坚强,终于如洪水决堤,她拖着自己的行李,在车厢里泪如雨下。车窗外,堆在火车站的那些煤山开始变得越来越小。其实这时袁润的泪水足够多,还哭出了声。只是,火车早已开出很远,若水听不见。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小平鱼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111 积分:630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8/31 15:1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18 20:12:00 [显示全部帖子]

  2

“嘭”,一声巨响,董正康摔门而去。

袁润气得直喘粗气,拿起桌上一只杯子,朝着董正康离去的方向摔了过去。杯子砸在门板上,一声清脆的响,碎了。

若水就坐在沙发上,没说话,没阻拦,看似平静,而心脏,在身体里哆嗦着。请注意,这里的“哆嗦”不是一个意象,而是真正的动词——哆嗦。从小到大,她听了爸妈不少的吵架,却真是奇怪为什么身体里一直没有产生抗体,直到现在,听到他们因为一些生活琐事产生的这种噪音,她的心脏还是会哆嗦个不停。

这是1995年的夏天。知了聒噪地在树上鸣叫,北京的桑拿天异常闷热。京城一个很不起眼儿的胡同里,一间仅仅九平米的小屋里,刚刚发生了一场较为平常的家庭战争。

这间大树下的小房子,是两年前若水和爸爸妈妈在北京安的新家。

 

家,这些年对若水来说,已经感觉不是可以依靠的“坚固”东西了。自打她从初中开始写日记,她手里就还有另外一个笔记本,那里摘抄了许多让她有所感悟和启迪的话语。比如,“有家的人心中有颗暖暖的太阳/无家的人回头常见一片熟悉的陌生/有家的人身后有堵墙/无家的人事事只靠自己”。这段摘抄在笔记本上的话,若水相信自己一生都会记得。

当年只身在北京的小若水,想要表达对晋地父母的想念,对大大的思念,却无人诉说,于是她学会了和日记说话。由于担心姥爷看了自己写的日记会不高兴,所以后来若水也试着写这样分行的诗句。因为平铺直叙的文字太裸露自己的心情了,而这样,就可以稍稍隐匿。

姥爷那一代人,生于解放前,是不懂的孩子还有个“心理”的,不懂得若水小小的心里也有个大大的世界。姥爷作为若水的监护人,倒是很合格,比如从不允许若水和同学外出活动,除了学校组织的,因为这样人身就比较安全:吃东西也是,不会给若水很多零花钱,这样若水在外面就不会乱买东西吃坏肚子。若水从小胃就不好,但是在姥姥家从没犯过胃病,起居饮食都很有规律,一切都很规范。还有比如说,有一次袁润买了一件艳丽的衣服寄来给若水,姥爷藏起来没拿给她,为的就是怕这“花枝招展”影响了若水的学习。谨慎、严格,是姥爷对若水管教的原则,他觉得这样,才好对自己远在千里之外的女儿袁润有个交代。

而袁润呢,这些年,觉得若水是离自己越来越远了。不是空间的距离,而是心灵的距离。她能感觉到,女儿每回一次晋北,疏远仿佛就又多了一些。女儿像一个客人似的,晋北的家,更像是她假期旅行的客栈;而她们母女之间,到越来越像是普通女朋友的关系。女儿再没有向她说过什么心事,她也没再听到过女儿想回晋北的讯息。渐渐地,袁润便认为若水是长大了,成熟了,不再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了。

可若水真的成熟了吗?她当年还是一个念初中的女孩子,心里有很多幼稚的想法。但是,她却知道自己的思念不能写给爸妈看,看了他们会担心却又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所以只好等着放假,然后奔上一列火车,去见那一片熟悉的陌生。也因此,每当返京上学离开晋北时,爸爸问:“若水,走了想家吧?”那些好心送行的当地人也有人问:“娃走了,离得北京可远可远了,娃想咱这里不?”若水回答得很干脆:“不想。”这个答案,令所有的人失望。有人说,这娃的心真硬。妈妈说,姥姥在北京待她挺好,北京各方面条件都比这里强,不想也正常。唯有若水自己知道,她不是不想,而是不能说想,因为“想”这个字一说出口,泪,就要掉下来。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小平鱼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111 积分:630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8/31 15:1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18 20:14:00 [显示全部帖子]

  打字打得俄手腕腕软,原谅今天就到这里吧。

  请看下回分解。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小平鱼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111 积分:630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8/31 15:1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18 22:18:00 [显示全部帖子]

好,我不再打了,祝愿你的书能早日出版。

光想让大家早看到,忘了保护你的版权,对不起啊。

俄版权意识太不强了,要对俄多加强法制教育,呵呵。。。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小平鱼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111 积分:630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8/31 15:1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18 22:25:00 [显示全部帖子]

冰缦,打字过程中又帮你校对了一哈,发现一点小错:

21页最后一行,应为“没有向家里人讲过”

26页倒数第2行,“一声巨响”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小平鱼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111 积分:630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8/31 15:1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23 15:17:00 [显示全部帖子]

和子女的沟通的确是一个重要、而又比较困难的事情,我正在努力去做,但也时时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咱们和下一代,正好赶上了变化最大的时代,所以代沟可能就特别宽。

我总希望把咱们吃的苦、咱们的人生感悟,都告诉孩子,让他们扩大见识、少走弯路,可孩子并不爱听,弄不好就成了祥林嫂。

哎,这还真是一件难事。

冰缦的书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非常欣慰,希望和下一代能有更多交流。


 回到顶部
总数 12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