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湖四海东西南北大家谈 → “下乡上山”一词的来历


  共有57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下乡上山”一词的来历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小红柳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7055 积分:42608 威望:0 精华:33 注册:2008/12/11 19:3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15 20:19:00 [显示全部帖子]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起源于苏联

    

(来源:梅州日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作于1958年  
      

 
  由于广大农村长期落后,经济不景气,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基础薄弱,20世纪50年代,
中国出现了粮食严重短缺的现象。对此,毛泽东深感“粮食问题是我国当前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这种困难局面下,在“一切学习苏联老大哥”的年代,1955年4月,团中央代表团访苏
时了解到,苏联在1954年大规模垦荒运动中,改变了过去移民开荒的办法,而以城市青年
为垦荒主体,两年里一共动员了27万城市青年移民垦荒。此举既解决了粮食短缺,又解决了
城市青年就业问题。代表团回国后,向党中央汇报了苏联的做法,认为“从城市中动员年轻力壮、有文化的青年去参加垦荒工作是有好处的,也是今后解决城市中不能升学和无职业青年就业问题的一个办法”。这个意见得到毛泽东的首肯。
  
  1955年8月,北京60名青年率先组织志愿垦荒队,在黑龙江省萝北县大荒原上举行了垦荒仪式,在白桦林中支起了帐篷。半个月后,他们开垦出1200亩荒地,第二年生产了13.5万公斤粮食、30万公斤蔬菜,还盖起了宿舍和食堂。随后北京第二批、第三批青年志愿垦荒队,以及哈尔滨、天津、河北、山东的2000多名青年,也以志愿垦荒队员的身份来到萝北县。
  
  上海青年也不示弱,他们纷纷要求去淮北开荒种粮。毛泽东知道后,考虑再三,给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写信说:“淮北的条件太差,还是去江西为好,那里气候与上海接近,吃的也是大米饭。”于是上海挑选了96名男女共青团员和青年,由一名副市长亲自送到江西德安县的九仙岭下。
  
  在北京、上海的影响下,1955、1956年,浙江青年去开发新疆,广州青年去开发海南,江苏和四川的青年去开发青海,从而奏响了城市青年上山下乡的序曲。
  



羸弱的身姿摇了又摇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