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湖四海东西南北大家谈 → “下乡上山”一词的来历


  共有57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下乡上山”一词的来历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二黑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272 积分:18672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10/23 20:37:00
“下乡上山”一词的来历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15 19:27:00 [只看该作者]

 

1960年4月10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届二次会议上通过的《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首次使用了“下乡上山”一词,见其中第三十八条:

(三十八)提高农村青年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教育农村青年热爱祖国、热爱农村、热爱劳动和爱社如家,鼓励他们积极地学习文化和农业科学技术,学习老年和壮年农民的生产经验。农村青年应当成为农村的生产建设和科学文化事业中的突击力量。
城市的中、小学毕业的青年,除了能够在城市升学、就业的以外,应当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下乡上山去参加农业生产,参加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的伟大事业。我国人口85%在农村,农业如果不发展,工业不可能单独发展。到农村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和极其光荣的。

                                                  (引自《内蒙古通志》)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小红柳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7055 积分:42608 威望:0 精华:33 注册:2008/12/11 19:3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15 20:19:00 [只看该作者]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起源于苏联

    

(来源:梅州日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作于1958年  
      

 
  由于广大农村长期落后,经济不景气,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基础薄弱,20世纪50年代,
中国出现了粮食严重短缺的现象。对此,毛泽东深感“粮食问题是我国当前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这种困难局面下,在“一切学习苏联老大哥”的年代,1955年4月,团中央代表团访苏
时了解到,苏联在1954年大规模垦荒运动中,改变了过去移民开荒的办法,而以城市青年
为垦荒主体,两年里一共动员了27万城市青年移民垦荒。此举既解决了粮食短缺,又解决了
城市青年就业问题。代表团回国后,向党中央汇报了苏联的做法,认为“从城市中动员年轻力壮、有文化的青年去参加垦荒工作是有好处的,也是今后解决城市中不能升学和无职业青年就业问题的一个办法”。这个意见得到毛泽东的首肯。
  
  1955年8月,北京60名青年率先组织志愿垦荒队,在黑龙江省萝北县大荒原上举行了垦荒仪式,在白桦林中支起了帐篷。半个月后,他们开垦出1200亩荒地,第二年生产了13.5万公斤粮食、30万公斤蔬菜,还盖起了宿舍和食堂。随后北京第二批、第三批青年志愿垦荒队,以及哈尔滨、天津、河北、山东的2000多名青年,也以志愿垦荒队员的身份来到萝北县。
  
  上海青年也不示弱,他们纷纷要求去淮北开荒种粮。毛泽东知道后,考虑再三,给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写信说:“淮北的条件太差,还是去江西为好,那里气候与上海接近,吃的也是大米饭。”于是上海挑选了96名男女共青团员和青年,由一名副市长亲自送到江西德安县的九仙岭下。
  
  在北京、上海的影响下,1955、1956年,浙江青年去开发新疆,广州青年去开发海南,江苏和四川的青年去开发青海,从而奏响了城市青年上山下乡的序曲。
  



羸弱的身姿摇了又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丹柯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6742 积分:35547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12/12 23:2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15 20:28:00 [只看该作者]

用户已被锁定


丹柯 博客:http://blog.163.com/madanke@126/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西北风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70 积分:457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12/4 23:0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16 13:50: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二黑在2011-12-15 19:27:00的发言:
 

1960年4月10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届二次会议上通过的《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首次使用了“下乡上山”一词,见其中第三十八条:

(三十八)提高农村青年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教育农村青年热爱祖国、热爱农村、热爱劳动和爱社如家,鼓励他们积极地学习文化和农业科学技术,学习老年和壮年农民的生产经验。农村青年应当成为农村的生产建设和科学文化事业中的突击力量。
城市的中、小学毕业的青年,除了能够在城市升学、就业的以外,应当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下乡上山去参加农业生产,参加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的伟大事业。我国人口85%在农村,农业如果不发展,工业不可能单独发展。到农村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和极其光荣的。

                                                  (引自《内蒙古通志》)

有力的证据。后一句更展示了我国强固富民的战略规划,对客观评价文革期间的上山下乡有重要的佐证意义。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无声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5854 积分:33068 威望:0 精华:13 注册:2008/11/3 21:2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16 14:11:00 [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论农村现代化:

“现在的农村是暂时的根据地,不是也不可能是整个中国民主社会的主要基础,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

他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

“将来还要有几千万农民进入城市,进入工厂,如果中国需要 建立强大的民族工业,建立很多的近代的大城市,就要有一个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的长过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西北风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70 积分:457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12/4 23:0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16 14:21:00 [只看该作者]

文不对题。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无声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5854 积分:33068 威望:0 精华:13 注册:2008/11/3 21:2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16 15:30: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西北风在2011-12-16 14:21:00的发言:

文不对题。


哈哈!毛泽东的话“
文不对题”?西北风是要城里人都到乡下去当农民,毛泽东说:如果中国需要 建立强大的民族工业,建立很多的近代的大城市,就要有一个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的长过程。

中国已有85%的人口在农村了,再把剩下的最有文化的人口都下放去“插队为主”?文革中一代知青
“插队为主”十年了,结果如何? 现在是哪里刮西北风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二黑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272 积分:18672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10/23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16 20:04:00 [只看该作者]

建国初期,“一切学习苏联老大哥”这话不假,但是否就是“一切”,倒是需要考虑一下的?

中国在2000年前的西汉时期,已根据晁错建议,募民垦耕北方边郡,开始屯垦戍边。

以后历代相承,特别是汉、唐、元、明、清各代,均把“屯垦戍边”作为政治上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可见中国的“垦荒”是有历史传统的。

在1954年之前,即苏联在1954年开展大规模垦荒运动之前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就曾经有过“垦荒”运动,参与者不但有知青,还有大批内地农民成户迁移到边远地区开荒种地,此即所谓“移民垦荒”。

关于“垦荒”,我们也查阅到大量资料,特别是“青年垦荒队”的资料,可以说明当年的“垦荒”运动还不完全是受到苏联的影响。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二黑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272 积分:18672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10/23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17 10:15:00 [只看该作者]

赫鲁晓夫报告传出后不久,毛泽东表示,中国应该走出一条比苏联更好的道路。其实,早在1955年底,他就提出“以苏为鉴”的问题,警示自己不走或少走斯大林的弯路。1956年4月25日,他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讲话,这个讲话便是《论十大关系》。5月2日,他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再作《论十大关系》,内容又充实了许多。1977年3月,《论十大关系》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时,其中涉及批评斯大林,以苏为鉴的论述,都没有收入。

 

从这个材料看,1955年4月团中央代表团访苏关于“从城市中动员年轻力壮、有文化的青年去参加垦荒工作是有好处的,也是今后解决城市中不能升学和无职业青年就业问题的一个办法”的报告,得到毛泽东的“首肯”,从时间上看是说得通的。但到了年底,则提出“以苏为鉴”,即彻底撇清了中国垦荒与苏联垦荒的关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