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三晋大地 → 黑白记忆(连载)


  共有723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黑白记忆(连载)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知老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498 积分:12514 威望:0 精华:21 注册:2008/5/19 10:27:00
黑白记忆(连载)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6 16:20:00 [只看该作者]

 

(知老顶起了三年前未能完成的帖子,以纪念插队43周年!-2011.12.20编辑

 

    生命中最难忘、记忆中最深刻的,其实是一些片段、一些瞬间、一些细节。尽管我笨拙的笔很难把它们铺衍成有头有尾的故事,更不会有打动人心的情节,但我仍然要努力把它们铺衍出来。因为这些记忆的碎片,还不时地打动着自己!

    整整四十年前,北京城圈里的一群年轻人。那时,他们真的很年轻。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年轻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他们多是自己走进派出所,注销了北京的户口。再交上2分钱,换取户口转移证明和粮油关系证明。而后背离了这片热土,去演绎他们的青春年华——波澜壮阔中的蹉跎岁月。
    1800个日夜,我们的青春,亦如我们的梦境,只是一部没有配乐的黑白影片。我愿将那些被生活琐碎和时光碾碎的细节重新拾起,将那些触景生情而触摸到的历史碎片重新思索;暂且起名为——“黑白记忆”,并且只在这里“笑谈”。
    今天,新的一代正在扑面而来。一代知青已经走到了尾声。“知老们”只能在热闹中回忆,在时尚中怀旧。并且努力让回忆和怀旧合谋,共同点燃一堆枯枝,从中蹿出生命的火焰,燃烧着我们最后的岁月。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黑白记忆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知老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498 积分:12514 威望:0 精华:21 注册:2008/5/19 10:27:00
1.1——第二故乡?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6 16:26:00 [只看该作者]

1968年12月20日 阴
    天早早地黑了下来。整整一列车的知青,被卸在了雁北这座县城昏暗的站台上。似乎有凌乱的锣鼓声传来,加剧着车站前的嘈杂。欢迎幅在寒风中起劲地抖动着,脚下是硬邦邦的积雪,寒风彻骨,气温负29度。
    就好像是每次下乡劳动的感觉,却挥不去永定门车站上那撕心裂肺的场面,幸亏没有让家里人去送站。
    县城里零星地有几盏路灯,昏暗的土路上到处是喧闹的人群。低温并没有凝结同学们的好奇、不安、兴奋和躁动,竟有四起碴架的。
    大家被分散到招待所、礼堂和学校教室。桌椅、铺板、地铺伴我们度过了离家后的第一个夜晚。

1968年12月21日 阴
    县委大礼堂里一片混乱和嘈杂,欢迎会在进行中,传来了毛主席发出的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那气氛真的很热烈。想起这一年的无所事事,想起半个月前的犹豫,看来这条路我们走对了!
    县城很小,只有一个十字路口两条街。去县委的知青办坐了会儿,得知是我们学校、女8中和38中总共1000多人“包”了这个县。

1968年12月22日 阴
   “县委二招”坐落在西边的县城外面,是这1000多知青的集散地,一清早就开始人喧马叫了。我们班的五个人被分配到×××公社×××大队。村里来接我们的人快十点才到,是两个人赶着一辆马车来的。五个女生也找到马车前,互相自我介绍一番。三个高一的,两个初一的。
    大风要求押车回村,车上是我们十个人的行李;其余9人跟随接我们的人(副大队长)坐一站火车,再步行8里路回村。
    在一个四等小站下车后,我们一路向北。崎岖的路在茫茫雪野中缓缓上升,周围没有一丝生机。雪中的拔涉有些吃力,大家奋力向前,呵气在眉毛和帽缘边结起了白霜。
    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暗褐色,显得粗糙又荒凉。山脚下可以看见依次排开的残破的烽火台,那应该是外长城的遗迹。副大队长告诉我们:咱村子是在坡地上,离山还有三里远,那山已经属于内蒙古了。
    能远远望见村庄时,我们都感到了一种莫名的悲凉:铅灰色的苍穹之下、白茫茫的荒野之中,是一簇杂乱无章的、黑色块和黄色块组成的物体。就像白雪覆盖的操场中间有一堆炉渣,一堆垃圾……。这一幕永远地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村中没有一棵树。低矮的房子几乎见不到砖,屋顶和墙面都是黄泥的。唯一的一排砖房是大队部,我们五个男生被安排在这里暂时落脚。
    大队部前是村中的“广场”。广场上聚集着1、200人,他们是在围观,却十分安静。只偶尔有孩子们在人群中奔跑打闹着发出几声叫喊,但话语的含义我们已经完全听不懂了。
    这儿的人们不分男女老少,一律黑棉袄、黑棉裤、黑棉鞋,大部分人披着光板羊皮袄、戴着狗皮帽子。他们抄着双手,慵懒散乱,默默地站立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木呐的望着我们。他们丝毫不会避讳你的目光,却也丝毫没有任何反应。这就是贫下中农?!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莫旗知青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荣誉版主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4741 积分:25715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8/2 20: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6 16:42:00 [只看该作者]

   文笔精彩,期盼下文。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槐乡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34322 积分:200252 威望:0 精华:23 注册:2008/6/12 11:5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8 18:21:00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刚刚欣赏到知老的文章,图文并茂,妙笔生花,喜欢看,期盼下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8 20:57:00 [只看该作者]

黑白记忆如彩绘,
点点滴滴在萦回,
当年经历均在目,
如今提起另滋味。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猫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63 积分:1066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0/24 16:0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8 21:31:00 [只看该作者]

那时的照片真可谓珍贵了,我真找不到那里的照片,穷,也很少能照的。



未出土时先有节,便侵云去也无心。天性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离离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85 积分:169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0/25 8: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9 16:00:00 [只看该作者]


   好文,好片,珍贵的历史资料.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知老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498 积分:12514 威望:0 精华:21 注册:2008/5/19 10:2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11 16:34:00 [只看该作者]

    用日记的形式追述那段历史,一直是我的愿望。还谈不上文笔,也但愿我能坚持下去。谢谢朋友们浏览。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知老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498 积分:12514 威望:0 精华:21 注册:2008/5/19 10:27:00
1.2第二故乡?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11 16:41:00 [只看该作者]

12月24日 晴
    两天了,除了每天两次有人叫我们去吃饭,没人理睬,我们好像是被“遗忘”了。
    与做饭人的闲聊中大致了解了这个村子。360多户、2000余口人,分成九个小队,是个大村。人均一亩多地,年年吃救济,也是闻名的落后村。本不想要北京学生,由于公社的压力,挑选了我们这10人的最小组合。整建党运动即将开始,村干部们也躺倒了。
    闲着没事,决定去爬北边那内蒙境内的山,两个女生也要跟着。
    没有路可供选择,径直向北切。山脚下,长城仅剩下一段黄土;烽火台也不过是2、3米高的土堆了。地上不时有残骨,还真见到一个头骨,他似乎在告诉着我们:这儿曾经是边关、是战场。
    大山就在眼前,都是裸露的风化石,几乎没有植被。山虽不算高大陡峭,但攀援起来很困难。而我们兴致高涨,气喘吁吁地把它踩在了脚下。
    坐在山顶不大的空地上,可以望见山下许多村落,每相距5、6里路就有一个。开阔的地势向南伸延,大约3、40里外横亘着另一排山影。京包铁路就在这块川地的北边缘划过,消失在西南面的山间。大家兴奋、豪迈了一番。这里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
    西北方向有乌云涌来,我们很渴望钻进云层。可当它真的近切了,却有一种莫名的恐怖,急忙下撤。
    稍晚了一点,云裹挟着风和冰粒追打着我们。谁也看不见谁,几乎是摸索地面向下走。钻出云层时,大家都默默无语。天很快黑了下来,寻找我们的村庄很是费了一番功夫。(事后证明,祖居这里的村民们从未攀上过山顶。)
12月28日 小雪
    从第三天开始,我们几个人的嗓子干裂肿痛,几乎发不出声音了。原来火炕还有这样厉害的功能啊!
    在男校呆惯了,不会、也不愿和女生打交道,但她们住在社员家里,总能找到水喝吧?对,派秀才去!
    前天,公社云书记来了,把大队干部叫到一块儿狠批了一顿。昨天,我们就搬进了张勇家的“闲房”,我们还在庆幸那是个不能烧的炕呢!可今天早上发现:毛巾、牙刷都冻住了,被头也结了一片硬霜;最可惜半暖壶水结了冰,把暖壶弄坏了。也不知大队还能不能再给一个?
    今天第一次参加劳动。大队长让我们每天跟一个小队去干活。从三队开始,九个小队长每天轮流来接人。看来是哪个小队都不想要我们,才出此下策的。
    说是刨粪,可这哪儿是什么粪啊,就是靠墙根儿的一堆“冻土”。一群人围着看,一个人刨,一刨一个白点,溅起的冰渣飞到脸上、钻进脖子。淡淡的味道终于让我们知道了,是牲口的粪。干了两个来小时就收工了,那些“冻土块”都没装满一辆马车。可能是不会用“巧劲”,或者是材料太“次”,我今天一连折了三根镐把,把队长心疼坏了。
12月31日 晴
    快中午时,我们学校的老师们来慰问了,感觉很亲切。
    四眼问郭老师:“不是说贫下中农老大娘把尿盆都准备好了吗?我们村可是什么都没有。”……。我看见教二班英语的方老师背过身去,在擦眼泪。县里陪同的干部们立刻去找村干部了。
    下午,来了几个老乡给我们屋通炕修灶,快天黑了还是一屋子烟。新按了一扇门还是不错,原来那两扇木头轴的门,门缝很宽不说,离门框足有十公分的距离。老乡说,外面按的这个叫“风门”。不错!
    女生叫我们去商量事,说大队要给我们开欢迎会,应该准备些礼物。大家凑了十四本语录和二十几个像章,再加上学校发的毛主席去安源的镜框。
    夜色中,老戏台上的汽灯闪着刺眼的光,我们10个知青在台上集体亮了相。不过,社员们感兴趣的还是邻村请来的戏班子。听不懂唱的什么,好像叫“二人台”。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莫旗知青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荣誉版主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4741 积分:25715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8/2 20: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11 17:01:00 [只看该作者]

    我们送给贫下中农的毛主席语录,第二天他们就用来圈烟抽,还说一张纸卷三根烟,大小正好,就是纸厚了点。我们看着教育我们的人,哑然。

 回到顶部
总数 59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