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山乡掠影——钦慕江东父老


  共有79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山乡掠影——钦慕江东父老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金历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77 积分:690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10/11/26 17:26:00
山乡掠影——钦慕江东父老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27 3:05:00 [只看该作者]

上月中旬从云南旅游归来,顺路去了位于川云边界的三线老厂——我曾工作过二十年的地方。一别十年,大山深处的一隅也在与时俱进,但步调却缓慢得多。小住三周,不由玩味起“小国寡民”的旨趣;枕边一本《道德经》也愈发耐读。

 

日记二则

 

11月27日阴

 

今天转山(即散步、登山)我们又另选了一条未曾走过的路。而今,除了几条主干道外,宽度在一米五以内的山间小径也多由水泥铺成,直通山上的农家。
上得山来,眼前竟有七八栋新房。奇怪,此地一向人烟寥寥,一面山坡不过一两户农家,哪来的此等村落呢?
一位老农正在院子里干活。我和老公便前去打听。
(图一)
原来他们都是因山上架设高压线而搬迁过来的农户。
“坐嘛!”老农热情相邀,并端出两条小板凳。我俩便欣然入座。

从他摆弄的草药谈到蚕桑——他家正屋里就放着一层层养蚕的框架。
(图二)
从退耕还林聊到烧火做饭——他家左右两个厢房都堆放着整齐的木柴。
(图三)
 “这些柴够烧一年了吧?”我问。
“那都是搬家拆的。现在煮饭多是用沼气了。”老农答到。
“能看看您家的沼气池吗?”老公特爱琢磨绿色能源。
老农欣然允诺,把我们领进了右厢房。里面有头大肥猪,沼气池就密封在猪圈底下。这里只能看到进料口(也就是蹲便池)。
“一头猪的粪就差不多够了,再加些鸡鸭蚕屎,我们用的都是精料,管的时间长,五年出一次渣就可以了。”
接着又来到左厢房:墙上有一块气表,一段管线,下面有个燃气炉。老农“啪”地一拧开关,蓝色的火苗立即腾起,燃得十分均匀。
如此科学,如此便捷,完全出乎想象。
“您老是怎么设计的?”老公意欲请教了。
 “呵呵,是政府派技术员帮我们弄的。” 老农笑道,“我们只消管饭就行了。”
(图四)

“嗨,现在你们硬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我玩笑道。
老农也笑了:“对头,早先还要交公粮,用箩筐挑,谷子、花生、包谷都要交;后来只消弄个袋子提起就行了;现在,呵呵,不但不交了还要返钱,每亩地都有补贴。”
“还有种子、化肥、农机补贴……”我俩也一一列数起来。
“对头,现在又有养老保险……”老农言犹未尽,我已感慨不已:
 “共产党对农民真是太好了!……太好了”
老农笑着点头,“去年天旱,插不下秧。多亏政府帮我们从河头抽水,我才收到一千斤谷子……”
“哎,共产党该叫农民阶级的政党了。”我不由脱口而出,
老农并不反驳。
“真的,现在共产党就是农民的党……”我于是即兴发挥:工农对比、城乡对比……正谈到兴头上,老农忽然插了一句:
“听说马上要开十八大了。”
倒把我给弄懵了。(老实说,本人对此还真缺乏关注。)
“我看到电视上说的。”他又认真补充道。
哦!么非他已把我的话当真了?嗨,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尚昏昏,他已昭昭。

 

11月28日阴

 

又踏上了下山的路。
连续数年的退耕还林全然颠覆了往日的记忆。坡上补丁似的菜地已了无踪迹;道旁杂树成林,荒草没膝,很有些深山老林的味道。至此,心里倒紧张起来。
听,前面杂树林里,悉悉索索——呀,还真有个黑影在串动呢!
我俩不由放慢了脚步。
看,路边有一背兜柴禾——也许,是老乡吧?
“老乡,砍柴呀?”我赶紧冲那儿大声喊(壮胆)。
“没有砍,是捡的。”果然有人也喊将起来。
林中旋即闪出一影:头戴红帽,身穿黑袄,腰系一条长长的围裙——原来是个老太婆。
(图五)
“看嘛,都是捡的干枝枝。”她用镰刀划拉着满地枯枝向我们示意——看来是把我俩当成护林员了。
“我来帮您捡吧。”老公又手痒了。每次转山,只要能插手农活,他都会毛遂自荐。
 “呵呵,不消,不消。”老妪乐了,老公则兴致勃勃地钻进了树林。
“您老高寿啊,今年有……”我试探着问。
“八十二了,”她朗声答道。
什么,八十二了?!这般精神,如此干练!我简直怀疑自己的耳朵。
原来,这位老人就是后山那处搬迁村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打工,媳妇在家务农。孙儿有人带,衣食不用愁;来此捡柴只因“爱动”:
“儿孙尽都喊‘不要做了,在屋头耍就是了’。哎呀,坐不惯,还是动到好。”老人边干边回答。
“您老一个人,咋背得起呀?”
瞧,柴禾已装得比背篼还高了,而她,领着我家那位自愿兵,还干得噼里啪啦。
“没得事,有绳子捆。”老人钻出树林,扯动着背篼上的绳索,两眼炯炯有神。
“看嘛,背篼是斜起搁的,靠到山边边,一背就背起来了。”她躬身示范,满脸乐呵。
我赶紧举起了相机——快乐人生,何其洒脱;长寿秘诀,何须解说。

(图六)


山乡掠影

 

担水的村姑
家在山下头,田在坡上头。久旱天未雨,浇水有劲头。
(图七)
地里的蓄水池是政府修的,水从山下的河里抽上来,供农民免费使用。

 

骑摩托的老乡
修起水泥道,小车满山跑。山民爱摩托,飞驰不畏高。
(图八)
想当年,山路泥泞,老乡出行全靠草鞋给力,有工人送给的一双解放鞋已是感激不尽了。

 

度周末的学童
周末散学归,深山笑语飞;江边渡船泊,祖孙笑微微。
(图九)
两个九岁的表兄妹都在镇上读小学,家就住在河对岸,离学校有五六里山路。这天是周末,刚开完运动会,祖孙三人正在等渡船回家。值得一提的是,平时他们是在镇上租房子住,月租金300元。这可是他们的父辈——仅靠从鸡腚眼里掏钱(卖鸡蛋)称盐打油的老乡——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啊。

 

工友情趣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年,我厂的到来为贫瘠的山乡注入了沸腾的血液;如今,山民的脱贫也为厂民营造了惬意的环境。面对山外的喧腾与繁华,工友们多能心态平和,怡然自得。


游泳
地方环保兴,河水浊复清;工友添情趣;纵横江河里。
(图十)

 

垂钓
鱼竿皆名品,钓友亦成群;江岸垂钓钩,深山添一景。
(图十一)

 

转山
工余山中行,健身复怡心;农户成近邻,客至鸟不惊。
(图十二、十三)

 

赶场
河虾土鸡鲜,桂圆荔枝甜;工友迎农友,笑问几多钱。
(图十四)


我的故居

一别十年去,省城乐新居;但回故里来,东篱尚有菊。

(图十五)
此即我的“陋室”——厂里90年代的第一批集资房。
虽然简朴,却有被有褥,有电有气。九十年代的长虹彩电,八十年代的三峡洗衣机……更值得一提的是尚有一台七十年代的蜜蜂牌缝纫机,一套木工工具。于是,这儿便成了我们的“家庭作坊”——打几张沙发套,加工个小木凳,我俩皆乐此不疲;加之转山、赶场、阅读,对弈,——噫吁嚱,乐乎悠哉——“袋里有米,炉边有柴,还缺什么?”

墙上,十年前的一帧书法(老公习作)依旧清晰: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心语

 

澹泊寡欲,知足常乐——钦羡江东父老;

 

境随心转,随遇而安——净土何须苦寻。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穆怀书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资深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3521 积分:21711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08/10/24 13:5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27 8:53:00 [只看该作者]

拜读楼主的江山游记,甚是欣慰!两篇与当地乡民的的接触,犹如访谈,但显现出山中的农民生活的巨变。楼主的文章:

澹泊寡欲,知足常乐——钦羡江东父老;

 

境随心转,随遇而安——净土何须苦寻。更是令人清心而羡慕!学习啦!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27 8:55:00 [只看该作者]

三线老厂重踏堪,

新村老农心底宽,

怡然自得多惬意,

此地政府不一般。

可惜没看到照片!不然肯定更能感受这份神仙境界了!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闯北走南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6820 积分:36451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8/5/15 8: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27 9:09:00 [只看该作者]

      欢迎金历朋友。恬淡清雅,楼主的文章读来真是一种享受。没看到照片,是否上传有困难?请到电脑新手栏目看看置顶帖[新手入门]如何缩小照片,怎样发到网上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