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湖四海东西南北大家谈 → 中国顶级国宝(禁止出国展出)


  共有132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中国顶级国宝(禁止出国展出)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51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27 10:59:00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39-8、伏 虎.jpg:

 

伏 虎

西汉。长200,宽84厘米,着重刻划其机警凶猛,伺机捕获猎物的兽中之王形象,刀法简洁,全身刻有条纹,显示了皮毛的丰满、轻柔和斑斓,尾粗有力,卷曲在背上,更增添了其咄咄逼人的威猛气势。

 

现藏于:茂陵博物馆。  

 

(待续B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52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28 10:04:00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40、河姆渡土:

 

40、河姆渡土陶灶

新石器时代。通长55、通高25厘米。夹砂灰陶。俯视呈鞋底形,火门上翘,椭圆形圈足。内壁横安三个粗壮支丁,三丁分别置于两侧正好对称,一丁置于后壁。两侧外壁安有一双半环形与两侧支丁连成一体。1977年河姆渡遗址T243出土。

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53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28 10:05:00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41、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jpg:

 

41、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唐代。记述景教在唐代流传情况。此碑于唐建中二年(781年)由一个名叫景净的波斯传教士撰刻树立,吕秀岩书并题额,立于大秦寺的院中。碑高279厘米,宽99厘米,正面写着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并颂,上有楷书三十二行,行书六十二字,共1780个汉字和数十个叙利亚文。随着景教的没落,大秦寺的院落为佛教所用,此碑不知何时失落。明天启三年(1623年)出土,当时许多西方各国有不少的传教士得知后,争相拓片,把碑文拓片译成拉丁文寄往欧洲本国。当地人怕此碑被他们盗走,秘密地把碑抬到附近的金胜寺内,竖起来交寺僧保管。清光绪年间一个叫荷尔姆遂熊熊的荷兰人在金胜寺游览时看到此碑,为了得到它,他按原样刻制了一座新碑欲换得古碑,遭到寺主持和民众们的严厉拒绝,连官府的人也严保此碑,没有让他得逞。1907年入藏西安碑林(现西安碑林博物馆)安置。碑额上部,由吉祥云环绕的十字架下部的典型的佛教莲花瓣朵,显示出景教开的是中土佛教之,结的是基督教之。这块石碑上说的是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一个从古波斯来的传教士叫阿罗本,历经跋涉进入中国,沿着于阗等西域古国、经河西走廊来到京师长安。他拜谒了唐天子太宗,要求在中国传播波斯教。此后唐太宗降旨准许他们传教,景教开始在长安等地传播起来,也有景教经典《尊经》翻成中文的记载。碑文还引用了大量儒道佛经典和中国史书中的典故来阐述景教教义,讲述人类的堕落、弥赛亚的降生、救世主的事迹等。碑文虽系波斯传教士撰写,但他的中文功底极其深厚。

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54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28 10:05:00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42、舞马衔杯仿皮囊式银壶.jpg:

 

42、舞马衔杯仿皮囊式银壶

唐朝。此壶仿游牧民族的皮囊式水壶造型,通高18.5厘米、口径2.2厘米、足8.8*7.1厘米。扁圆腹,莲瓣纹壶盖,弓形提梁,一条细镀连结着壶盖与提梁,上口敛而底部呈扁弧形,壶底与圈足相接处有同心 结图案一周,系模仿皮囊上的皮条结,圈足内墨书十三两半,是壶的重量,周身看不到焊缝。最令人称奇的是在壶身中央,壶腹两侧面用模具冲压舞马图,突出于壶面的、金色的、奇异的马。这匹马身躯健硕,长鬃披颈,前肢蹦直,后肢弯曲下蹲,口中叼着一只酒杯,其上扬的马尾和颈部飘动的绶带显示出十足的动感。据考证,这是一匹正在舞蹈的马。197010月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唐代窑藏出土。

   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55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28 10:05:00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43、镶金兽首玛瑙杯.jpg:

 

43、镶金兽首玛瑙杯

唐代。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 。选用的材料是一整块世间罕有的带条纹状的红玛瑙,玛瑙两侧为深红色,中间为浅红色,里面是略呈红润的乳白色夹心,色彩层次分明,鲜艳欲滴,本身就已是极为罕见的玉材。此杯为模仿兽角形状,口沿外部有两条凸起的弦纹,其余的装饰重心均集中于兽首部位。兽作牛首形,圆睁双目,眼部刻划得维妙维肖,炯炯有神,长长的双角呈螺旋状弯曲着伸向杯口两侧,双耳硕大,高高竖起。兽嘴作镶金处理,同时也是作为此杯的塞子,双唇闭合,两鼻鼓起,就连唇边的毛孔、胡髭也刻划得细微精确,显得十分生动。这种角杯实际上源于一种被西方称为来通rhyton)的酒具,这种造型的酒具在中亚、西亚,特别是萨珊波斯(今伊朗)的工艺美术中是十分常见的。因此,这件玛瑙杯很可能是由唐代工匠模仿西域传来的器物所制作的。它是唐代与西域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佐证。 1970年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

    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56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28 10:06:00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44、景云钟.jpg:

 

44、景云钟

唐代。西安钟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许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因楼上悬挂铁钟一口而得名。始建于明代(公元1384年)。初建时,地址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安御使龚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址。因朱元璋称帝后怕全国各地出现真龙天子与其争位,因此下令修建钟楼以镇龙气。钟楼基座为正方形,占地13774平方米,基座用青砖砌成,楼为砖木结构,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外重檐3层,内为上下两层,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金碧辉煌。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据说,迁到今址之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无可奈何,只有另换。
    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57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28 10:06:00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45、鎏金迎真身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锡杖.jpg:

 

45、鎏金迎真身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锡杖

唐代。锡杖由唐懿宗供养,长1.96米,重2.39公斤,用金2两,银58两。杖身4轮套12个环,中饰柿蒂状忍冬花结座,上托流云仰莲,5钴杵及智慧珠。锡杖尊体由复莲八瓣组成,锡杖下端有三栏团花纹饰,栏之间以珠纹为界,极为精细,杖身中空,通体衬以缠枝蔓草,上面錾刻圆觉十二僧,手持法铃立于莲花台之上,个个憨憨可掬,神情动人,锡杖下端缀饰蔓草、云气和团花。杖首用银丝盘曲成双桃形两轮,轮顶有仰莲流云束腰座,上托智慧珠一枚。其中四个大环象征四谛:苦、集、灭、道;十二小环则代表十二部经。杖头为双轮四股十二环,四股以银条盘曲而成,每股套装雕花金环3枚,股侧铭刻:文思院准咸通十四年(873)三月二十三日敕令造迎真身银金花十二环锡杖一枚,并金共重六十两,内金重二两,五十八两银,打造匠臣安淑郧,判官赐紫金鱼袋臣王全护,副使小供奉官臣虔诣,使左监门卫将军弘悫。这枚锡杖是佛教世界的权威,属佛祖释迦牟尼,是世界锡杖之王。《锡杖经》云,佛告诸比丘:持此杖即持佛身,万行尽在其中。为佛门法器中的至宝,堪称世界锡杖之王19874月,封闭一千多年的神秘法门寺地宫之门被打开,此锡杖随着被发现。

   现藏于:法门寺博物馆。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58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28 10:07:00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46、八重宝函.jpg:

 

46、八重宝函

唐代。是唐懿宗赐赠的,函内盛放着一枚供奉舍利,最外层是一个檀香木函,里面套装着三个银宝函、两个金宝函、一个玉石宝函和一座单檐四门纯金塔,但因最外层为檀香木银棱(录皿)顶宝函出土时已残朽,故只见七重。层层相套的宝函其质地分别为金、银、玉、木,每层宝函外均用银锁锁上,并以丝带或绢袱包裹,金塔基的银柱就是套放供奉舍利的地方。宝函和金塔,做工精细、造型优美,精雕细琢,美不胜收,世所罕见,其价值不仅在平雕刀法、宝钿珍珠装及盝顶这些古代工艺,还在于刻凿在四周壁面上的文殊、如来造型,正是佛教密宗内蕴的深刻表现,是密宗文化艺术史的一幅剪影。一九八七年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的凌晨一时佛指舍利被发现。

第一重:宝珠顶单檐四门纯金塔

第二重:金筐宝钿珍珠装武夫石宝函

第三重:金筐宝钿珍珠装纯金宝函

第四重:六臂观音纯金盝顶宝函

第五重:鎏金如来说法盝顶银宝函

第六重:素面盝顶银宝函

第七重:鎏金四天王盝顶银宝函

第八重:银棱盝顶檀香木宝函
   现藏于:法门寺博物馆。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59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28 10:07:00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47、阿育王塔内:

 

47、阿育王塔内铜浮屠

唐代。浮屠即塔、精舍,模铸成形,平面呈方形,分为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塔基为须弥座,其外有三层渐收的护栏,每面护栏正中弧形踏步。塔身单层,四面各开一门,正面门外左、右各列一力士,门两侧为直棂窗,门额以上铺作人字形斗拱。顶单层,四角攒尖形,每面铸出瓦拢,角垅起翘。塔刹高耸,刹底为须弥座,其上6个相轮由下往上依次渐小,相轮以上有宝盖、圆光、仰月及宝珠,气象十分庄严。塔内盛放鎏金伽陵频迦鸟纹银棺一枚,棺盖为半弧形,前宽后窄,前檐探出较多。棺体前高宽,后窄。棺盖长82厘米,高64厘米,前档宽54厘米,后档宽42厘米。前档板上刻着两位坐佛弟子,两侧壁各錾出两只迦陵频伽神鸟。棺体下有两层台座,上层台座四周錾出一圈仰莲瓣,下层四周镂空成壶门。第四枚佛指舍利就在鎏金伽陵频迦鸟纹银棺的棺盖内。19874月,封闭一千多年的神秘法门寺地宫之门被打开,此铜浮屠随着被发现。

  现藏于:法门寺博物馆。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60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28 10:07:00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neo_img_48、铜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jpg:

 

48、铜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

战国。通高36.2厘米,上框边长47.5厘米,环座径31.8厘米,重18.65公斤。,是金银镶嵌的一种工艺。,是古人所用小桌,漆制案面已朽。此案周身饰错金银花纹。下部有两牡两牝四只侧卧的梅花鹿环列,四肢蜷曲,驮一圆环形底座。中间部分于环座的弧面上,立有四条神龙,分向四方。四龙独首双尾。龙身蟠环纠结之间四面各有一凤,引颈长鸣,展翅欲飞。上部龙顶斗拱承一方形案框,斗拱和案框饰勾连云纹。此案动静结合,疏密得当,一幅特殊的龙飞凤舞图跃然眼前 。这件方案案面原为漆板,已腐朽不存,仅留铜案座。它的造型内收而外敞,动静结合,疏密得当,一幅龙飞凤舞图跃然眼前,突破了商、周(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256年)以来青铜器动物造型以浮雕或圆雕为主的传统手法。另外,四只龙头上各有一个斗拱,第一次以实物面貌生动再现出战国(公元前486-公元前256年)时期的斗拱造型。1974年冬,平山县出土。
    现藏于: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总数 78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