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回忆:摇(撑)船钩沉


  共有62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回忆:摇(撑)船钩沉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黄牛
  1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17 积分:173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1/19 11:33:00
回忆:摇(撑)船钩沉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28 10:39:00 [只看该作者]

                        回忆:摇(撑)船钩沉

      1972年9月底从东北集贤转到宁波慈城农村后,三年里几乎啥农活全干过,其中最使我记忆深刻的是学会了摇船并常常进行“实战”。

      在宁波农村(其实江南农村全是),三、五吨以至于八吨左右的用橹摇的船都是以前农村生产队的主要运输工具,就像在东北插队时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是大车(马车)一样。所以,我从黑龙江插队转到宁波农村后,就下决心学会它,真的花了不少精力时间,不久也就掌握了这诀窍,运行自如了。

      这种用橹摇的船,橹其实就是推进器,是我们老祖宗发明的最简单的船用装置,老祖宗真是太聪明了,就像筷子一样使用起来简单方便,但摇船比学使用筷子当然不是一个层次的技术。橹以及配套装置结构简单,橹一般木头制作,其靠近中心偏上处镶有二、三个小的铁做的半凹球面,与船后装的小铁球头真好相配合。摇船时水对橹的反作用就通过橹身作用于此球头上推着船前进。橹身上之所以有几个半凹球是因为:其一,船装载不同时吃水也不同,水深不同,摇船的人身高不同,所以可以选择橹的角度,和摇船者的身高也可配合;其二,可以调节橹与船身的相互角度,方便操作,我理解也可以调节橹对船的推进效率吧(按现在时髦的说法就是“能耗级别”?哈哈哈!),下面伸入水下部分就是桨了,上面一头有个大小合适的小铁环,橹绳的钩子可以方便勾上,而且这节点也是摇船时的活动点,这样与船体柔性相连。老祖宗发明的东西真的是简单实用呢。有时候宁波船后部也左右各装一个球头,我那时想是否是给左撇子留的呢?但这球头装中间是万万不行的,因船小船尾空间也小,装中间的话,橹必须搭在中间,摇船的人就没动作空间了。但装单边也带来了一些小毛病,比如如果摇橹时推拉一样力的话其船方向必然会有点偏的,必须由摇船者具体摇时克服。

      摇船要挺胸,放开,眼看前方,右手扶橹(注意,这里我没用“抓”字!如果摇橹的人紧紧抓住那橹的话,那八成是初学者,就好像刚学会自行车的人一定会紧紧抓住两把手一样,会很累,效果也不会好!),左手抓握住橹绳,一推一拉,有时也需要点一定的节奏感,而且幅度大小应随需要而定,太大了伤力气且船也晃动厉害,太小了必须频率快点船才能保持一定速度,但最主要的是不能使得橹“浮起来”,橹一浮起来就是“脱臼”了。一脱臼意味着橹与船分离,船就失去了动力就像汽车掉进了空挡,而且船也失去了方向,不会摇船的人,没几下橹就会掉下来脱臼,难度首先在这里;其次,控制船的方向,俗话说:船到桥头自会直,直接的意思就是,不要也不需要在船还离开前方桥洞很远时就对准那桥洞方向,那是没用处没必要的,而且浪费力气与精力,只要到了桥洞不远合适处,掌握船行方向对准就行了。但不会摇船或本事差的或初学者,在摇船中想做到自如轻松的控制,就很累,这与自行车刚有点学会时的道理,其实也有点点雷同的。保持对那橹压着的球头的压力,就不会轻易脱臼,但不可很刻意要自然放松。

      其实,摇船是个很累人的活,特别是远距离撑船,比如来宁波装肥料---环卫处分配的粪便。我多次与其他人两人一组,20多公里单程吧,从慈城摇到宁波的原大世界后面的“呕道头”来装粪便,而且那时必须得有宁波环卫处发的粪票才行,好东西呢!记得热天一大早从队里出发,二人搭档,沿着铁路边河路走,一路上一人摇船一人拉纤调换着行船,船头前仓头上一孔里立一短棍子,纤绳就一头记在哪里,这里一个可横背的圈,就横套在身上,双脚向后蹬身体前倾使劲,这样船能快不少,特别是船顶风逆行时更甚!桥很多。到了桥边,拉的牵必须扔上船头,等船过了由船上那人再扔回岸边拉纤的人。到宁波市区由于有姚江阻隔,必须要“车坝”两次,就是有专门车坝站将船拖过那坝口翻到姚江里,再摇到对岸车坝站将船翻过坝口到内河,由于三江交汇,所以以前宁波有很多车坝站,过去全是用人力推转盘带动钢丝缆甚至棕绳拉船的,后来就由电动代替人力了,比如陈浪堰我就很熟悉小时常去玩,看怎样车坝!船怎样过坝。不过那时绝对想不到若干年后自己也会是个农民摇船等车坝,还多少得陪上点傻笑分上一支“上游烂眼”。

      一早还不太亮时就须出发,带点干粮,到了宁波我家门口的濠河船埠头,太阳就快下山了,带好船,抗上橹到我家一放,就好比拿掉了动力装置一样,以免船让人家撑走了。就这样“出差”来宁波家里住上一晚上。第二天就装粪,往回走。那时浑身晒得黝黑,一手老茧,一顶破草帽,真的是个地道的老农民了。由于可以带船并有墙门放橹,又有我家这免费“宾馆”省的露宿凉亭,又有免费晚餐可受用,又有酒喝,所以队里很多小伙爱和我搭档来甬,很乐意要我来宁波装这“玩意”,我也好多次的慈城、宁波来回装粪便。

      去宁波时空船省力,回来时满船了,顶着日头,破草帽,汗流浃背。干多了这活,满船的粪也不觉得有多臭多脏,路虽远,但必须一天杀到队里,就觉得累呵!

      但宁波的船,其实与绍兴的船比,差远啦,后来我去绍兴时,留心过。

      绍兴的这种船,一般配有两支橹,到了外河里,往往由两人相背着同时摇橹,两支橹看上去就像不断开合的大剪刀一样,但有点高低(只要角度不同就行),是为了错开不会互相碰撞,我想有好处:首先是两支橹相反的摇起来,橹的晃动作用方向相反相抵消,所以船比较平稳不太会左右晃动;其二呢船速度很快;第三就是方向掌握起来比较容易。

      所以据我观察,老家绍兴人摇船,比宁波乡下要高出一截。

      而小时候的船,记得一般木船多,到了我们下乡时,大多数是那种水泥船了,那时慈城镇郊就有个“水泥船厂”,不知现在还在不。

      但水泥船,搞不好就容易沉,比如装砖头黄沙之类,下雨就需盖好了,水进去,就吸进砖瓦黄沙里去了,船吃水会越来越深,水泥船自重又比木船重得多,进去的水无法排出去的。所以江里常有砖头船黄沙船沉掉的传闻。

      斗转星移,在快五十岁时,有次我们全家去东钱湖玩,我们家十来个“老、中、青”租了个船摇到小普陀去,春三月天气很好,大家兴趣盎然,船到湖中,我突然来了兴致,想试试插队时的旧本事忘记没,就向船家提出我来摇一会,那船家看看我不同意,家里其他人全说我:省省算了!老骨头了,我知道其实是担心船翻了呢!只有我老妈不声响就笑着看着我,她是知道我这本来是小事一桩啊!只是多年了她也大概吃不准我会不会了,而且一家老小全在船上,结果船家坳不过我的请求,就说只一会!他就紧紧坐在橹边那球头边上扶着橹,我想这人肯定以为我像个书生,以为我心血来潮想试试呢,这橹掉两次就会放弃的。结果我三秒钟进入角色,摇起来真像那个样子呢,让此人吃惊不小,家里人争着给我拍湖里摇船照。我妈这时发话了:他年轻那时慈城摇到宁波,常来的呢!这船家算是放心了,因为我看他的手慢慢的离开了那橹。不过到底体力不支,摇了会就有点“帼着了”!这几张照片一直保留在我家相册里,看到的都说“摇得象莫像样”,但我听了总不以为然,插队时这活算啥?虽累但总还是“燥脚燥手”的呢!可惜了没有农村摇船时的照片。


                                        2012.1.21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闯北走南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6820 积分:36451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8/5/15 8: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28 14:11:00 [只看该作者]

      在江南农村,摇船大概也是能否成为整劳力的标志吧?那会儿照相机是稀罕物,很少有人能留下劳作的照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穆怀书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资深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3521 积分:21711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08/10/24 13:5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28 20:39:00 [只看该作者]

江南的乌篷船,就是摇橹吧。看到楼主的摇橹秘诀,十分佩服。当年拉肥料的情景记忆犹新。我在草地蒙古包走行就是骑马没有别办法。回到城市,又一次去跑马场骑马玩。那是东洋马。我也有近40年没骑过了。人家服务生问:大爷您你这岁数骑马行吗?弄得我非常不好意思。我还是骑了。跑了几圈。服务生另眼看待:大爷还真行!感谢大草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麦田新绿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63 积分:12933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11/6/3 15:0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28 22:34:00 [只看该作者]

 

  好把式!

  充满艰辛透着爱

  雄风犹在似当年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29 8:25:00 [只看该作者]

离开北疆回南国,

超车改成撑船坐,

摇橹学会经常用,

老来也要表现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