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在工厂时的一件事.
“要涨工资了!”消息很早就传开了,估计快要见分晓了。“文革”十年工资一分没动过,谁不盼着涨呢?虽然限于名额,但大家早就在心里计算过大概齐了.
厂部办公室里,几个头头正聚在一起,研究什么时候张榜公布呢.忽然,门被冲开,闯进一个人来,厂长转头一看:是一车间的一个焊工.那焊工进门便颤微微站在那里,接着就是哭诉.厂长让他坐下来,慢慢讲.原来,涨工资的名单里并没有他,也没有和他同在一个厂的妻子.
夫妻二人都没有摊上这次涨工资的时机,根据以往的经验,下一次,还不知什么时候呢.再说,夫妻俩都没能涨工资,就意味着生活水平不能提高,面子也不好看呀!那焊工越说越激动,跪在了地上......
哦,原来如此!厂长也一时没了主意.是嘛,每次涨工资都有名额限制的,再说,谁能涨是车间大家评议的,也不是领导说了算的.于是,建议那焊工稳定情绪,想开些,先回去......
焊工走了以后,工厂的团委书记对急的皱着眉头的厂长说到:"厂长,这样吧他们两口子都是老工人了,我还是等下一次再说,......."
......
两天以后,就在那个焊工为涨了工资而买了一些糖在车间里请客时,工厂的大门口贴出了一张大红的表扬信:主动把涨工资的名额让给了别人的高贵品质.....
车间里,工人们议论最多的不是涨工资了,而是那个团委书记------一个长的端庄,漂亮,落落大方的年轻姑娘.从他们的议论和评论中,我知道了团委书记的父亲是位老红军,一个相当级别的军队领导.
我不由得想到,那团委书记一定是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见利就让"的事肯定不是冲动之举,她平时总是那么随和,谦让,礼貌......
这一点,从她的名字里就可以看出来的------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