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共有68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老黄牛
  1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17 积分:173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1/19 11:33:00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30 14:20:00 [只看该作者]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相传在禅祖高僧五祖弘忍时,在当时禅宗界有一地位很高的叫神秀的高僧为了表达自己对禅宗要旨的深刻理解,写了一首诗: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而当时有一个叫慧能的扫地小和尚,他看了后,在寺院墙上写了一首偈语来回应道:
      菩提本无树,明镜也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由于他深谙禅宗的真意,后来五祖弘忍就把衣钵传给了他,成为了六祖慧能。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深含奥妙的禅意。这是一种“空”的境界。其中也包含了“没有野心”的境界吧?我们的浑浊世界里,有太多的诱惑和利益,能否适可而止?能否取之有道?能否不制定“高不可攀”或“不切实际、脱离现实”的目标而专注于将眼前事做好做精?其实是一种空怀心态。
      但我们毕竟是凡人,没有这种超脱的境界或甚至其十分之一都没有,我们有些东西是与生俱来的,不是依靠你自身、渺小的个人便能解决的问题。就像你本身所存在的喜、怒、哀、乐一样,有些情绪,是在一瞬间所产生的.一瞬间觉得生命百无聊赖,一瞬间感慨生命之短暂人生之无常,一瞬间又莫名的开心和兴奋........诸如此类..周而复始、无限循环。
      有时候,清算过去,将其说出来或总结出来也是一种“放下”。比如文革与苦难,知青生活和岁月,奋斗的万般艰苦与辛劳。。。。以及失误与纠结,当然也有成功与喜悦。
      那美好的心里,能够感受得到月光像洒在富人窗前一样的皎洁和美丽.能够感受得到在暮色降临的时候门前的积雪映亮了门窗像映亮了富人的门窗一样......
      无论贫也好富也好,奸也好忠也好,最终也不都是殊途同归么?
      世事的无常变化,我想,即使穷人之一生精力,也无法洞明。
      好像在厦门,南普陀寺阿兰若处墙上有一幅对联:
      人心曲曲弯弯水,世事重重叠叠山。
      现在想来,再有伟大的理想,再伟大的事业,换来的也只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就连那“伟大领袖”、“万寿无疆”的气魄和气势的人,那具有“唐宗宋祖”在其看来也只不过是“略显风骚”的人,到头来,不是也是“四面楚歌”、左突右转、放眼大地走入死胡同,而没了“再活五百年”的豪情了吗?      所以,三年前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说:人可能是充满希望的悲观主义者。
      中外古今的人类,其实真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看来,似乎有点离题了,此刻思绪,已飘渺于圆月之中。。。。。。

                           2011.9.10上午。农历八月十三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穆怀书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资深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3521 积分:21711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08/10/24 13:5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30 18:57:00 [只看该作者]

好一篇看破红尘叙因缘的肝胆篇。明照心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学习了!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闯北走南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6820 积分:36451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8/5/15 8: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30 21:56:00 [只看该作者]

      神秀的诗空得不到家,慧能的诗才空到了极致,只是我们是凡人,一切皆空,我们立于何处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31 8:29:00 [只看该作者]

中秋夜前对月思,

慧能空明是大智,

想到人生多思绪,

看破前程落踏实。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