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微薄的传播速度和力量。
微博的魅力,据说在于瞬间可以拥有粉丝成千上万。这里面,当然有各大门户网站背后操作的结果。韩寒接受采访时说,当初他在自己的微博上仅仅说了一个“嗨”,马上就有了一万多粉丝。对于这件事情,我有些怀疑。如果不是网站有意将其放在醒目的位置,恐怕也不会有这么大的效应吧?
生活在一个微博汹涌的时代,“语录”成为了网络话语的主体。为了吸引读者,以百万、千万计的人挖空心思进行“造句练习”,唯恐自己的话语不够深刻、立场不够鲜明,唯恐自己装的不像。大批的文艺青年和闷骚客纷纷躲到屏幕背后,敲一下长溜让人惊讶的语句——生活是多么沉重,微博又是多么轻浮和随意啊!
语录有时候也可以很深刻。孔子一辈子“述而不作',去世之后,大概弟子们感到非常郁闷和无助,想想老师一生如此为大,竟然没有留下一本著作,这还了得!于是大家挖空心思,把当年师傅说过的东西都鼓捣出来了。没想到孔夫子生前没出书,一部小小的语录竟然帮助孔门弟子成就了大事业。甚至,到了宋代,还出现了“半部论语治天下”。金庸先生笔下的星宿老怪,门人弟子甚多。他们抬着自己的老师到处招摇,每到一处,必然张开嘴巴呼号:星宿老仙,法力无边……《笑傲江湖“里东方不败的手下,也爱玩同样的把戏,他们的谀词,则是”恭迎教主,千秋万载,一统江湖“。孔子的弟子没有那么招摇,却真的做到了“千秋万载”。
曾经与高人谈论写作,被告知:“用减法”。具体的意思,应该是写作固然是表达的需要,本身更是剪裁的技艺。从博客到微博,一不留神,篇幅便有了140字的上限。不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个数字会不会越变越小?以后会不会是70字或者35字或者更少?那时候又该叫它什么?微微博?这样的“减法”,早就与文学无关,只剩下纯粹的表达了——那些“语录”,既有灵光一现的句子,也有着各式各样的“流言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