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诗词曲赋楹联 → 恳予刀斧!!


  共有147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恳予刀斧!!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静春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29 积分:8606 威望:0 精华:35 注册:2010/3/6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10 14:10: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沈建军在2012-2-10 12:53:00的发言:

总的来说都是好联,如鸡蛋里挑骨头,则仍有不足:

 

“夕照”不如“岁月”,“青春(平平)”对“夕照(平仄)”不太好,且“春”为名词,“照”似为动词。

“酒去”对“诗中”亦不太好,“去”为动词,“中”不是动词。

妄评,愚见!见谅!

      建军兄久违。先祝你和你的家人龙年吉祥快乐。

     关于楹联,建军兄言之中的。楹联格式应该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为“称”,旧体要求联尾仄平、平仄或平仄、仄平为律,对联以写意为要。词简意骇,殊做妙对。当然,如按“新律,或自由体裁,应无拘泥。

     此联如求工整,可改为:

                           青春兑酒饮进去,

              花甲拈诗唱出来 。

      班门弄斧,望卓明网友见谅。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静春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29 积分:8606 威望:0 精华:35 注册:2010/3/6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10 15:30: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沈建军在2012-2-10 14:36:00的发言:

静春兄别来无恙?祝您及全家龙年吉祥!万事如意!

恕我直言,静春兄改的对联有点打油的味道,蛮好,蛮好,只是“兑酒饮进去”是个五连仄,不妥。愚见!见谅!

我乃土地爷面前动土了,乱改了,亦望卓明网友见谅

 

 

青春沽酒去

争得岁月

 

 

 

 

知建军兄皆好,甚安。静春改的联可谓“白话”,只求对仗,而首句一仄到底了。弟想表达“兑酒饮进去,拈诗唱出来”其实下联后五字偕为连平。探讨探讨,一乐偕少。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静春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29 积分:8606 威望:0 精华:35 注册:2010/3/6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10 22:34: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沈建军在2012-2-10 17:44:00的发言:
静春兄:“唱”是平声否?

 

    多谢建军兄质疑;在《平水韵》“一佰零六部字表”中弟的确未检索到“唱”字是否例进平声部,但《平水韵》字表中“下平-七阳”字根为:阳杨扬香乡光昌堂章张王房芳长塘妆常凉霜藏场央泱鸯秧嫱床方浆觞梁娘庄黄仓皇装殇襄骧相湘箱缃创忘芒望尝偿樯枪坊囊郎唐狂强肠康冈苍匡荒遑行妨棠翔良航伥羌庆姜僵缰疆粮穰将墙桑刚祥详洋徉佯粱量羊伤汤鲂樟彰漳璋猖商防筐煌隍凰蝗惶璜廊浪当裆珰沧纲亢吭潢钢丧盲簧忙茫傍汪臧琅当庠裳昂障糖疡锵杭邙赃滂禳攘瓤抢螳踉眶炀阊彭蒋亡殃蔷镶孀搪彷胱磅膀螃

    查《中华字典》:倡、唱同为“chang”下平音。故弟将“唱”也归为下平声。是否正确,望勘误。

     106部平水韵见:www.juzhai.com/yashe/shijing/jiandan/k-108.html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静春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29 积分:8606 威望:0 精华:35 注册:2010/3/6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14 19:05: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沈建军在2012-2-10 17:44:00的发言:
静春兄:“唱”是平声否?

 

    多谢建军兄质疑;在《平水韵》“一佰零六部字表”中弟的确未检索到“唱”字是否例进平声部,但《平水韵》字表中“下平-七阳”字根为:阳杨扬香乡光昌堂章张王房芳长塘妆常凉霜藏场央泱鸯秧嫱床方浆觞梁娘庄黄仓皇装殇襄骧相湘箱缃创忘芒望尝偿樯枪坊囊郎唐狂强肠康冈苍匡荒遑行妨棠翔良航伥羌庆姜僵缰疆粮穰将墙桑刚祥详洋徉佯粱量羊伤汤鲂樟彰漳璋猖商防筐煌隍凰蝗惶璜廊浪当裆珰沧纲亢吭潢钢丧盲簧忙茫傍汪臧琅当庠裳昂障糖疡锵杭邙赃滂禳攘瓤抢螳踉眶炀阊彭蒋亡殃蔷镶孀搪彷胱磅膀螃

    查《中华字典》:倡、唱同为“chang”下平音。故弟将“唱”也归为下平声。是否正确,望勘误。

     106部平水韵见:www.juzhai.com/yashe/shijing/jiandan/k-108.html

 

建军兄:

     友人看过此贴,告诉静春在106部《平水韵》中“去声二十三漾”可查到:“”应为仄声,字根如下:漾上[上下]望[阳韵同]相[卿相]将[将帅]状帐让浪[波浪]酿旷壮放向忘仗[养韵同]畅量[数量]葬匠障瘴谤尚涨饷样藏[库藏]舫访贶嶂当[适当]抗桁妄怆宕怅创酱况亮傍[依傍]丧[丧失]恙谅胀鬯脏<内脏>吭砀伉圹纩桄挡旺炕亢[高亢]阆防 。

      友人特指出将《平水韵》“下平—七阳中”的[]与“去声二十三漾”[]混为平韵有误。沈建军网友质疑正确。在此,静春特向建军兄致歉,还是静春学而不精,故此有谬。

      友人并未注册中知网,但他也是老知青,喜欢国粹及格律诗词楹联:聊起这个对联:友人说如为求“青春兑酒”及“耳顺拈诗”对仗,不妨改成:

      青春兑酒豪迈饮;

古:平平仄仄平仄仄(饮)【上声二十六寝】【去声二十七沁】

今:平平仄仄平仄仄(饮)【九文,en,in(ien),un(uen),ün(üen)】

      耳顺拈诗唱心宽。 

古:仄仄平平仄平平(宽)【上平十四寒】

今:仄仄平平仄平平(宽)【八寒,an,ian,uan,üan】

      这样,不论是按古韵《平水韵》还是今韵《中华新韵》平仄字根都有据可查。

      友人还告诉我“楹联既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基本特点为:

  一,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二,对应位置词性相同。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对的位置上。

  三,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按韵脚来分,上联韵脚应为声,下联韵脚应为声,谓之“仄起平收”。

  四,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

  五,平仄相协。

  六,意义相关。

    (以上可百度“楹联”一词)

     看来,建军兄高弟一筹,还望以后多多切磋为盼。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静春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29 积分:8606 威望:0 精华:35 注册:2010/3/6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15 20:53:00 [显示全部帖子]

                                                 兑酒拈诗话楹联

卓明并建军兄及远山近水弟好;

      卓明兄言何言“得罪了”一语,大家能在这个版块同乐,坦诚相待,以文会友,皆为诚挚也。

      今天早上,我再次与我的学友网聊,下午,学友告我他已看到卓明及建军兄的复贴,以及远山近水的贴。让我代问诸文友及插友好。在交谈中,学友直言“中知网”上果然是有“真才实学”的人。从这一楼,可以看出文友之间并非“文人相轻”,而是文友探讨,取长补短,学风可称云蒸霞蔚。

      关于格律诗词,建军兄与远山近水弟可能还有印象,09年北知网成立“知青诗社”,就“格律诗”曾发生过争论,这种争论应该由掌握、爱好、深研格律诗词的知青人本着提携友善的态度引导和帮助那些不谙格律旧体诗的插队同学,而非指手划脚,盛气凌人,唯我独尊。所以,很多老知青都对格律诗词产生畏惧,回避、敬而远之的态度,这样,格律诗词便被高高挂起,成为了老知青的“奢侈品”。不免有些谈律变色。

      学友告我,在旧体诗中,“韵”与“谱”是两个概念,“韵”是一种规范,“谱”是流派。不管是古《平水韵》《词林正韵》还是今《中华新韵》韵书仅为平仄字根典籍,而词谱虽也为工具书,但却有官方及坊间之分,如《钦定词谱》既为清康熙时,陈廷敬、王奕清等奉康熙命编写,以万树《词律》为基础,算是官方范本。而《白香词谱》侧是清朝嘉庆年间靖安人舒梦兰编选。词谱选录了由唐朝到清朝的词作品共一百篇,凡一百调。这些调式都是较为通用的,小令、中调、长调均有。为便于初学者,每调还详细列注平仄韵读,成为真正的词谱。算是民间简明读本。

       关于对联对句,应该说是学格律诗词或歌赋散文的入门教育。旧时私塾的启蒙教程便有先生出对一课,故有“鸡冠花对狗尾草”传统相声流传民间。

       所谓对联中的“马蹄韵”既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在七绝或七律的古体诗词表中都可以查询到。而“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因为在旧体诗中查不到“律谱”所以认为出律。而很多人都认为七言对联应该按照古体七绝、七律填写为合律。

       可是“楹联”毕竟不是古体诗词,而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既可以压韵,也可以不押韵,既可以是诗词形式,也可以是散文形式,但要求词类相对、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还有一个特点既“平仄相合,音调和谐。”须要按韵脚来分,上联韵脚应为声,下联韵脚应为声,谓之“仄起平收”。这是对联不同于格律诗词的地方。因此,平仄相协只表现在上联与下联的对称关系上,而不是遁七绝、七律旧体诗词格式。

       楹联这种特殊的“语言──结构”方式,完全取决于汉语言及其文字的特殊性质。这种“语言──结构”的独特性使得楹联创作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上迥异于其它文学形式。同样的客观对象和内容,楹样总是设法从两个方面、两个角度去观察和描述事物,并且努力把语言“整形”规范到二元的对称结构之中去。这是楹联的独特性。傅小松先生在他的《中国楹联特征论略》一书中把楹联的特征概括为五个对立统一:其中说到楹联的寄生性和包容性统一,百度[傅小松:中国楹联特征论略]这篇论文,还可以看到傅小松先生特别指出的一点;楹联历来被很多人视为笔墨游戏,虽为偏见,但也说明了楹联具游戏性的特点。由于楹联追求对仗,自然是对得越工稳,越巧妙越好。这其中既是文学创作,又包含了思维游戏和语言游戏的成份。如果单纯向对得工、对得巧上发展,就纯粹变成了一种语文斗才和思想斗智。事实上,纯以逗乐谐趣、斗智试才为目的游戏性楹联也不少,它往往借助汉字音、形、义某一方面的特殊情况,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别出心裁的奇思异构撰写而成。游戏性楹联在宋代就很普遍了。苏轼就曾经创作过不少游戏性对联,留下了许多趣闻佳话。从他以后,对对子成为文人之间乃至普通百姓中试才斗智的一种主要方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明代的朱元璋、刘基、解缙、清代的乾隆、纪昀、都是热衷于游戏性对联的大师。    

      所以可以视“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的对联形式也是一种文字游戏。因为它符合对联的最基本要求:“上联韵脚仄起,下联韵脚平收”,学友告诉了我一件楹联往事,在前两年,有一个联友出了一个上联:藤攀绝壁青四季,求下联,这个上联的韵声既为“平平仄仄仄仄”而下联欲对仗工整,须“仄仄平平仄平平”。网上有人贴出下联:“月挂长空白三秋”,此七言字根为“仄仄平平平平”,楹联网友只认为是佳对,而非出律对,因为大家明白,有人出上联寻和,下联只能遁蹈后显示才华凑趣,而不能食古谴责出律。此趣联见:藤攀绝壁青四季 月挂长空白三秋

         http://iask.sina.com.cn/b/13822719.html?from=iasknom

       学友对我讲,在这个楼中,如果卓明网友仅是出一上对,求下对,应对者须按卓明网友上联的平仄字根写出平仄相措的下联才合律。但卓明网友是出了整对,上联:“兑了青春沽酒去”字根为:仄通平平平仄仄,下联:“拈来岁月嵌诗中。”字根为:平平仄仄通平通。然后注明“恳请各位同好施予刀斧!!”,所以游戏规侧是要围绕着“青春兑酒&岁月拈诗”的立意和联。静春没有以“兑、拈”叙意,而是改成了“顺口溜” 上联为“青春兑酒饮进去”不管按古韵还是今韵,都可查到字根为平平仄仄仄仄仄。下联:“花甲拈诗唱出来”既建军网友所言:“静春兄改的对联有点打油的味道,蛮好,蛮好,只是“兑酒饮进去”是个五连仄,不妥。愚见!见谅!”学友告诉静春,沈建军网友能指出上联“兑酒饮进去”是五连仄,可见建军文友对平仄韵律非常熟悉。但静春你可能对《平水韵》有些印象,或查了一下《平水韵》,看到“下平—七阳”中的[]字根便与“去声二十三漾”[]字根混为一韵,有些强词夺理,跟了一贴,说“下联为五连平”,其实,如果下联真是五连平,五连平对五连仄也不乏巧妙构思,但下联“拈诗唱出来”并非五连平,字根为“平平仄仄平”。可见,决非是五连平对五连仄,而建军兄指出“唱”是否平音,实为委婉,沈建军网友质疑的非常正确。听过学友的分析,羞杀静春也。如果不是学友指瑕,静春以后在格律诗词方面可能会更露怯。所以,静春应该感谢沈建军兄及我的学友指点迷津。

      学友告静春,如果按游戏角度看,欲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不防将此联改成:“青春兑酒饮腹里,耳顺拈诗歌开怀 ”上联保特“平平仄仄仄仄仄” 不动,而下联改成“耳顺拈诗歌开怀”后则成为“仄仄平平平平平”这样,才可称为五连仄对五连平联式。同时合乎“仄起平收”的对联基本要求。花甲(平仄)改为耳顺(仄仄)只是韵声改变,而六十的年龄意思不变。

       学友又告诉静春:卓明网友也应该是个精于格律诗词及楹联的方家,如按他所说的“马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的要求,此联可写为上联:青春兑酒豪情饮,耳顺拈诗颂晚霞。古韵、今韵字根都合: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学友还告诉静春,若玩一把“平平仄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非格式游戏,“ 青春兑酒豪迈饮,耳顺拈诗唱心宽。”有些拗口,并非是个好对子,也许改成“青春兑酒豪迈饮,耳顺拈诗笑声酣”更有些意境。
      总之,学友说探讨研究一些中国古典诗词文化可以丰富我们这些老知青的晚年生活。中知网面儿大水深,格律诗词方面不乏大侠。虚心学习,取长补短,方有更大收获。并声称他所言也不一定正确,但还是同意了我将这些网聊整理后贴到网上,他说算是“抛砖引玉”,而我则认为是“借花献佛”。

                                                                 静春记于2012年2月15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