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转来“余麗”写的纪实文字《知青记事》——(插队所在地的社员有些用语不雅,女士慎阅)


  共有378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来“余麗”写的纪实文字《知青记事》——(插队所在地的社员有些用语不雅,女士慎阅)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尔雅山风
  2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471 积分:3218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2/4 21:4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10 13:05:00 [只看该作者]

     庄稼汉,两把半,说的是庄稼人洗脸。早上烧火做饭时,舀出小半盆热水,全家人每人在脸上抹两下,用唯一一条毛巾擦一下,那条毛巾从来不洗,还兼用给来客擦碗筷和包豆包。没人用肥皂,更舍不得用香皂,只偶尔用一下猪胰子。有一次去坝上牧场出勤,柳世富带了一块一角七分钱买的药皂,也没见他用,一天牧场的管理员老李到窝铺点来,用那药皂洗了一次手,老李离开后柳世富心疼地说,杂种操的老李拿我的药皂洗手,把药皂上的字都洗没了,我们一家子用了三个月都没用掉上面的字,杂种操的一次就用没了。
由于常年不洗澡半年不换衣服,人人身上生虱子,顺手就可以从身上摸出一个虱子来司空见惯。几乎所有人包括那些识文断字的公社干部们,都顽固地认为虱子是人身上爬出来的。知情对此说法不以为然,他们会不解地反问,不是人身上爬出来的会是哪来的?干活歇着的时候,开会的时候,经常有人脱下衣服捉虱子,有的人还顺着衣缝用牙咬,“虱子多了用牙咬”是圍場的一大寶,妇女们会两两抱着对方的头抓虱子挤虮子,神情专注,樂此不疲。
庄稼人免疫力强,有病基本是听天由命,小病忍着,吃止痛片拔罐子,大病不治也无处治。县医院不是能轻易去的,几十多里乃至百余里地的路程不说,也花不起钱。
林永春和梁桂芬的小丫头三九天由咳嗽引起高热抽搐,请药社的先生看了,打了安痛定药针,到晚上仍一点不见缓,两口子急得火上房。有人说河北八队的赵二奶奶会粘孩子治抽风,林永春牵了毛驴在毛驴上搭了棉被,提了马灯去河北接赵二奶奶。半个时辰后,赵二奶奶被林永春搀着带着一股寒气进来了,先就着火盆烤了一阵子火,抽了两袋烟,吩咐了烧开水,叫把孩子抱过来。只见小丫头牙关紧闭嘴唇青紫,脖子一挺一挺的,俩小眼白眼球向上直翻。赵二奶奶掀开被子,孩子肚皮像个皮球,肚脐凸着。赵二奶奶让拿红糖来,取了小半碗红糖用开水澥了,用手掌蘸着粘糊糊的红糖汁,往孩子肚皮上抹,待抹满了厚厚一层,接着用手掌上下左右来回摩挲孩子的肚皮,还不时抬起手掌一下一下地“粘”,发出噗嗤噗嗤的声音。“粘”了一阵子,赵二奶奶用毛巾蘸着热水草草擦去孩子肚皮上的糖浆说好了,给孩子多盖上点发发汗吧。又抽了两袋烟,让林永春毛牵驴送回去。不可思议的是,第三天头上小丫头退烧了。
冬天很冷,春天和秋天很忙,绝对没人洗衣服,夏天有时要拆洗棉衣,偶尔有人洗洗汗衫。董順和張鳳琴两口子没孩子,过继了兄弟夏维广的儿子,有人说董順是清水罐,也有人说是張鳳琴天生不会生养。老董家在营子里是数得上的富足户,有一次几个知青在老董家串门闲聊,張鳳琴说自己有妇科病总是腰酸腿疼,裤衩子的一两个月就得洗,原先三四个月、半年一年都不用换。几个知青暗自愕然。張鳳琴好歹还有裤衩子穿,好多人根本就没有裤衩子,有的人一辈子都没穿过。女人来了月经,就到供销社买两张整开的包装纸揉一揉用,说谁谁揉纸去了,大家就明白了。有人买不起纸,就胡乱用烂棉絮破布条子甚至破鞋帮子对付。
乡间没有厕所,房后就是厕所,但大多数人家还是在房后挖一个粪坑,上面盖上木头或石板,用毛柴做一个半人多高的篱笆遮挡一下。粪坑的主要目的是积攒大粪,大粪是最好的肥料,是要上到自留地里的。有一年县里下令要实行粪坑大缸化,贫下中农们没人搭理,只有个别成分不好的几户摄于压力在房后埋了破缸了事。要方便通常说出去或出去一趟,或说上房后,没人说厕所这个字眼。


计划生育
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计划生育的风声已经比较紧了,具体措施推广过保险套,动员过男性结扎,有人用过保险套,说过后肚子疼腰疼,还说男人结扎了影响干活,都非常抵触,后来把重点放在育龄妇女上环和输卵管结扎上。
当时计划生育政策限定已生育过一个男孩的都要上环或结扎,不够规定晚婚年龄的不准生育,叫做不生孩子先上锁(上环)。大队书记媳妇生了四个丫头,大队妇女队长管计划生育,从不动员她上环,也许是摄于书记的权威,人前人后还时常有意无意对书记没有男孩表示同情。二队的王吉媳妇也是连续生了四个丫头又怀上了,有大队书记比着,生产队和大队都睁一眼闭一眼。一队高秀林媳妇馬雲花生了一个男孩,两岁多了,被动员上了环,是大嫂子陪着去的,回来后大嫂子对人说,馬雲花上环容易着呢,噗嗤一下就上进去了。
为鼓励育龄妇女做结扎,公社和大队定了很多奖励措施。萬立川媳妇郭彩雲做了结扎,得到羊肉鸡蛋还有二十天的工分奖励,做手术住了七天院,天天吃好的还有人伺候。说是住院,其实就是大队配种站的两间屋子,一间住人,一件做手术室,手术医生是县里派来的。郭彩雲的手术比较顺利,美滋滋地住了六七天就让萬立川接回家了。
可能是配种站临时盘的炕有问题,也可能烧炕的人火烧得太大了,七队一个妇女手术第二天炕席和身下的褥子都煲糊了,也许是睡得太死了,还烧伤了屁股,或者说是煲糊了屁股,家人去看时,屁股上涂着两大片黑乎乎的药膏,不能平躺只能趴着。传出去就是把屁股都烧焦了。
山区农村非常看重男孩,这不完全是重男轻女,也不完全是延续香火的问题;眼睁没有男丁就等于没有劳力,就无法生存。上门女婿是靠不住的,当年李祥林唯一的儿子还小,把由外乡流落来的張廣志,给大女儿李蘭英招了上门女婿,头两年还好,越往后越不行,后来竟打成了仇人。有一次乘張廣志睡着了,捆起来用木杠子打,打得張廣志都差了声,吓得李蘭英跪在地上向李祥林求饶。后来分了家就都肃静了,和好如初。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知青于此,忆蹉跎岁月,度夕阳晚年,形形色色的快乐着。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尔雅山风
  2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471 积分:3218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2/4 21:4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10 13:06:00 [只看该作者]

番气
    有人说番气一词可能源于蒙语或满语,也有人说是中医传统用语。大凡肚子痛、心口窝痛都被叫做番气。当地流行挑番气和上番气,所谓挑番气,就是用针刺肛门使出血,上番气就是挑后敷上大盐粒或咸菜条,听说也有用生姜大蒜的。
林永喜媳妇姚秀英,三十多岁,整天心口窝疼,吃了就吐。有人坚持说是番气,反复挑反复上都不管用。反復吃药找先生看,还用大车拉着去县医院看了,也都不见效,不久就离世了,撇下三个年幼的孩子。高永祥,六十多岁,心口疼吃不下东西,找了好几个先生看,吃了不少药,一天比一天瘦,家人说是番气,挑了几次也不管用。老高头天天埋怨几个儿子儿媳妇舍不得花钱给他看病,不久也死了。知青们认为姚秀英是胃癌,高永祥是食道癌。
沟里有个知青突发肚子痛,疼得满炕打滚,面色惨白冷汗淋漓,吃了药、找药社的先生打了止疼针都不见效,眼见人快不行了。而沟里离县城一百多里地,送县医院恐怕来不及了。营子里人说,这是番气,万般无奈只好请人挑番气试试了。想不到的是,挑了番气上了番气之后就见缓,第二天就好了,没再吃药。后来有懂些医学常识的知青说,这个知青患的是肠痉挛。


鹿犄角
围场是清朝皇上的猎场,尽管经过多年的烧荒和农耕,森林面积还是比较大的,野生动物还是比较多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人见过的野生动物有,狍子、鹿、犴子、獾子、野兔、豹子、狼、狐狸,还有野鸡,但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少。只有沟里荒山林子里才有遇见的可能,沟外只能偶尔看见野兔和野鸡,耳闻狼的出没。
知青来的第二年,薅过地之后,队里的知青和一帮能脱开身的劳力就去林场出勤了,一个多月以后回来已是夏季了,队里的保管说还给你们留着羊肉呢,待从库房拿出来先闻到一股腐肉味道,保管说日子长了点,我抹了盐,不耽误吃。后来妇女队长说出了实情,是下了蛆,让人挑了出来才抹的盐。几个知青还是把那羊肉吃了,大概有五六斤。原来是一天夜里狼进了羊圈,咬死三十来只羊,遍地的血迹,但没一个人听到动静,死羊各家分了吃了肉,羊皮还晾在牲口棚顶上。
有一次出勤给林场种树住韭菜沟的窝铺,吃水的水泉在坎下,离窝铺一里多地,一天早上做饭的高秀田支使張會山去坎下挑水,張會山家成分不好,好支使。張會山来到水泉边老远看见一只狐狸一动不动卧在那里,吓了一跳。等了半天还是纹丝未动,大着胆子走上前去,仔细一看原来是只死狐狸,高高兴兴捡回来,扒了皮晾起来,回家后找皮匠吊了两顶狐狸皮帽子。
据说类似的事在沟里并不新鲜,不少人使枪下套捕获野物,甚至有人套住过怀胎母鹿,取出鹿胎胡乱吃了。那几年还盛传检鹿犄角发财的故事。说沟里某某人进山走累了坐在石头上抽烟,在傍边的干树杈上磕烟袋,磕了两下觉得不对劲,定睛一看,那干树杈分明是一对大鹿犄角,是野鹿脱下来的,背回家到供销社卖了一百来元钱。某某人上山割榛柴,让什么东西绊倒了,正自认晦气,发现那东西原来是一只鹿犄角,又在附近仔细查看,又找到一只,带回去卖了七八十元钱。
柳世貴眼热这种事,一出勤就漫山遍野地跑山,幻想也检到大鹿犄角卖钱解穷。还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那年在老营盘山上给林场耪树,只要一得闲空,他就往山上跑,钻林子趟草棵,果真捡回来一对小鹿犄角,代价是跑破了一双鞋,刮破了一条裤子。那鹿犄角拿到供销社卖了三十多元钱,拿着钱一回家媳妇就生病起不来炕了,只好又请先生又抓药,三十多元钱花掉一大半,加上跑山跑坏的鞋和裤子闹了个功过相抵收支平衡,一时成为大家的笑谈。
有人说使枪下夹子,长了会遭报应,用枪打到的、下夹子夹住的虽然是野物但毕竟是生灵。沟里有一个下夹子的高手,每每得手,很少失算,有一次冬天下雪在山上失足让自己下的夹子夹断了脚腕子,只好忍痛往回爬,幸亏半路遇见营子里上山的乡亲把他抬回家。否则半夜里遇到狼就麻烦了,就是没遇到狼冻也会冻个半死。
还有一个斩获颇丰的枪手,秋天里和儿子一起赶围打狍子,明明看见坡下五彩的树丛里是一只狍子,举枪瞄准了,就在扣动扳机的一刹那,突然感觉是自己的儿子头上的皮帽子,但枪已经响了。心怀忐忑的枪手跑过去,只见果真是儿子倒在血泊之中。经过抢救儿子的命保住了,但落下了终身的残疾与伤痛。听说这个枪手当天就在石头上砸断了枪,痛泣发誓永远不再杀生。
溝裡有一个走到哪里都爱背着枪的人,到供销社买灯油,把顶着火的枪靠在柜台上与旁人搭讪。转身之际枪倒了,也许是强烈的震动,也许真的是报应,枪走了火,“呯”的一声巨响,背枪人的小腿鲜血立时就涌了出来,其他人和則毫发无损。


交通与信息
围场县在承德地区最北部,承德市距围场县城不到二百公里,乘长途汽车或大卡车要七八个小时,途中全是沙石土路。县城距大北山公社沟门六十多里地,沟门距一队十五里地,一队所在的营子往北距大队部四里地,大队部距公社所在地八里地。除了运东西、接送老弱病人可以套生产队的毛驴车,一般人行往来全靠两条腿,外出能否搭上牛车马车要靠运气。而自行车如凤毛麟角,不到万般无奈,不能张口向人借。一队的知青,去大队供销社要走半小时至四十分钟,去公社要走一个到一个半小时,去北山镇要翻过两架大山走大半天,去县城要走一天。很多人尤其是妇女,一辈子没出过沟,更没见过县城是什么摸样。
山区交通闭塞,当天看到四五天前的报纸算是快的,有时只能见到一周前的报纸,知青的家信一般要一周以上十来天才能收到。大队有三份报纸,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和承德日报,但平时看不到,想看只有去大队才行。大队有大号甲电池供电的手摇电话,总机在公社,急症病人要县医院的救护车,打电话要等好长时间,而且还要按长途电话计费。平时庄稼人根本想不起打什么电话,知青也没有打电话的念头。沟里有个难产妇女大出血,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要通了县里的电话,焦急等待了大半天,好不容易盼来了救护车,把垂危的产妇抬上去,哪知刚到公社附近人就没气了,救护车当即掉头往回送遗体,本不该逝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了。
<!--++ plugin_code qcomic begin--> <!--++ plugin_code qcomic end-->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知青于此,忆蹉跎岁月,度夕阳晚年,形形色色的快乐着。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尔雅山风
  2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471 积分:3218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2/4 21:4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10 13:14:00 [只看该作者]

知青記事(11)



後  記



   記事未完,忽然想先做一後記。
   大規模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始於1968年,時值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國民經濟瀕臨崩潰,大多數青年學生無路可循,帶著無奈和些許幻化的憧憬,走進了“與貧下中農相結合的廣闊天地”。
   由於農業合作化與人民公社化運動對農民的剝奪,農業發展長期處於停滯狀態,加上工農業生產巨大的剪刀差,廣大農民長年掙扎在飢餓貧困狀態。惡劣的自然條件得不到改善,教育水平低下,文化衛生極端落後。儘管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巨大的工農差別和城鄉差別還是讓知識青年感到震撼,顛覆了多年以來所受到的宣傳教育。
中國古老的傳統和農村的行政管理體制,造就了農民的逆來順受;農民的逆來順受在所謂共同富裕或曰共同貧窮的鼓吹下又使得這種行政管理體制得以延續。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時,大致年齡平均十七八歲,痛失了一生接受教育、成長成才、服務社會的最好時機。由此產生的諸多社會問題早已彰顯。
   上山下鄉青春無悔是一個盲目煽情的口號;愿我們的後代永不蹉跎。
此後記寫得非常糾結。忽然想起坊間流傳的一個笑話,述其大意作為結束:
    一日,毛澤東與周恩來、劉少奇話政,毛問:如何讓貓吃辣椒?周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劉說:把貓改造成馴服工具,輔之以物質刺激。毛說:非也。把辣椒抹在貓的肛門上,使其火辣,貓就會自動用去舌頭舔自己的屁眼,而且會越舔越興奮。
    一代青年被吃了辣椒。
    愿我們的社會永遠充滿陽光。

(全文完)

   http://tjzqw.5d6d.com/thread-104218-1-1.html

信息提供:  http://tjzqw.5d6d.com/thread-103853-1-1.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55556f0100w3ta.html

 

 

 

<!--++ plugin_code qcomic begin--><!--++ plugin_code qcomic end-->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知青于此,忆蹉跎岁月,度夕阳晚年,形形色色的快乐着。谢谢众看官!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知青于此,忆蹉跎岁月,度夕阳晚年,形形色色的快乐着。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丹阳
  2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862 积分:5112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11/9/22 19:0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11 1:52:00 [只看该作者]

用户已被锁定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尔雅山风
  2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471 积分:3218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2/4 21:4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11 4:43:00 [只看该作者]

    最先声明,此作品不是俺写的,是在新浪网余麗博客转来的!

      余麗 http://blog.sina.com.cn/yyulli

 

 

有博友如此评价余麗文字:余如此绝妙文章,读后不忍释卷.其记忆之清,印象之深,细节之详,感情之炽,文笔之妙,使众同窗跃然纸上,实不可多得,值永久保存.

请看余麗博文《入学30年纪念随想》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知青于此,忆蹉跎岁月,度夕阳晚年,形形色色的快乐着。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尔雅山风
  2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471 积分:3218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2/4 21:4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11 4:49: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丹阳在2012-2-11 1:52:00的发言:

      饶有兴趣的看完尔雅山风朋友的大作,花了不少时间,但值。

    朋友的“知青记事”无疑是一幅知青生活的“清明上河图”,打开画卷,时代的气息、市井的群塑、平民的真性、农耕的艰辛、苦乐的交错、田园的风光扑面而来。它不同于寻常的知青回忆录,重在借知青的眼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农村,借知青的心体味那个时代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既有知识性、趣味性又有对那个时代的深刻解剖。可以说,文中的小河村其实是那时中国农村的缩影。

      佩服作者超常的观察和记忆能力,也佩服作者老道的文字功底和对农村生活的稔熟。如果拍成电视连续剧,是很有看头的。

      学习欣赏了!

    最先声明,此作品不是俺写的,是在新浪网“余麗”博客转来的!

    更多有味道的文字点击下面网址!

余麗http://blog.sina.com.cn/yyulli     

    因为俺也是曾在围场塞罕坝的坝子下插队,虽然与作者不在一个镇区的,但是,看着此帖内容就想起来当年俺们那山沟子里人们的生活和对话的情景!

   文中一件件村子百姓习俗“事件”就是当年的真实写照!如实的“当年当地原话”描述出当时的围场知青所见所闻所经历的!估计在围场县的各个村子里下乡的老知青都会感到作者的好记星、好文笔!好表达!

   您的观感、评论很是!同感!高兴您也喜欢看!谢谢!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知青于此,忆蹉跎岁月,度夕阳晚年,形形色色的快乐着。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2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11 9:14:00 [只看该作者]

天津知青到围场,

插队经历细述详,

尔雅山风引过来,

只因曾经也一样。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丹阳
  2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862 积分:5112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11/9/22 19:0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11 10:50:00 [只看该作者]

用户已被锁定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尔雅山风
  2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471 积分:3218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2/4 21:4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12 6:36: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2-2-11 9:14:00的发言:

天津知青到围场,

插队经历细述详,

尔雅山风引过来,

只因曾经也一样。

只因曾经也一样

皇家猎场有文章

感受颇深悉数真

历历在目不夸张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知青于此,忆蹉跎岁月,度夕阳晚年,形形色色的快乐着。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尔雅山风
  3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471 积分:3218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2/4 21:4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12 6:39: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丹阳在2012-2-11 10:50:00的发言:
      尔雅朋友:知青和知青文学的意义,不仅是谈我们自己的酸甜苦辣,更是结合我们的下乡经历剖析中国社会的进程和发展,我们是时代的产物,时代又是怎样的一个产物?余丽朋友用他的笔成功的进行了刻画,栩栩如生、生动深刻。我不甚了解余丽,但我深信:他对农村、农活、农人、农俗如此了解,将来一定是位反映农村题材的杰出作家,祝福他,也感谢您热情的推介!

说得好!谢谢丹阳朋友!问好!

是啊!看到此文竟像是在讲俺们那生产小队的几十户人家的发生!倍感熟悉!估计在围场的山里头插队的知青们都会跟俺有差不多的感觉!
作者惊人的记忆力和表达力实在精彩!尽管是文字的,看着就像是电影在一幕幕放映!40年前的人文纪实、纪录片!
眼下山里还不知又是啥样的?年轻的那山里人们都进城打工去了,山里的留守的村干部、老人、媳妇、儿童们?又会衍生出啥文化日子来?
还真的好奇,希望有余丽先生这样的文笔的再去体验山里村民的生活再写出当下的《老知青记事》!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知青于此,忆蹉跎岁月,度夕阳晚年,形形色色的快乐着。
 回到顶部
总数 47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