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延河水 → [转帖]《走头头的骡子》- 作者- 陈幼民


  共有156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走头头的骡子》- 作者- 陈幼民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转帖]《走头头的骡子》- 作者- 陈幼民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15 11:05:00 [只看该作者]

《走头头的骡子》

作者-陈幼民

 陕北民歌 分类:陕北记忆 

 

“走头头的骡子……”

       一天晚上,和朋友喝了些酒,微醉了。一个人回到家里,坐在沙发上,打开电视,正好播放王二妮唱陕北民歌。听着听着,不知为什么,眼泪突然夺眶而出,我蜷在沙发上,抽搐了许久。

      是什么触动了心灵的痛处,因为酒,因为二妮的歌声,还是因为陕北,我说不清。也许是眼泪、酒、民歌和陕北融合在一起,还原了我们那时生活的特殊味道,让人一下子百感交集。这种感受恐怕不止我一个人有,许多知青朋友说,虽然几十年过去了,每当听到陕北民歌时,总会有一些伤感。

      已经十分遥远了,不仅是由于地理距离,还因为年代。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那个地方就是上辈人经常絮叨的一个传说,听得多了,便会不以为然。我们这个民族,历史久远,经历的事情太多,每个年代或群体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知青这一拨人的经历,不过是其中之一,比起其他人的事,未必能精彩到哪儿去。所以,被社会冷落被遗忘也在情理之中,值不得大惊小怪。只不过这段历史曾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对于国家来说,应该有专门的人去总结它的教训。而我们这些当事人的经历,有人愿意听,我们可以说说,而心底里的歌,更多的只能是唱给自己听。

      很多年以前,由于社会的变故,我们来到了陕北这个地方,从此,它在我们的心灵中,就永远占据了一个位置。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心里,又增添了许多场景,就像考古所说的地层一样,层层叠叠地覆盖在它的上面,有时我们记不起它,以为它不存在了,然而,它始终就在那里,默默地滋养着我们的心灵,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得到。

      几十个春秋过去了,风沙早已掩盖了当年的脚印,拽过我们衣衫的酸枣刺不知换过了多少代。在这片土地上的辛苦劳作,悲欢离合,随着时代的变迁,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人们对知青生活的描述,甚至包括当事人,其实都与当时的生活有了一定的距离,我看到有些慷慨激昂讴歌上山下乡的文字,总觉得和当年知青们返城时掀起的波澜壮阔的风潮有些对不上。曾经在激流中挣扎的人,大多已经回到了岸上,不管怎么写,反正自己是不会再下去了。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现在我们回忆插队,有点像离异的人回忆自己的前夫或前妻,虽然不乏生活的细节,但对离婚的原因多多少少都会有些遗忘或避讳。

      有人写文章分析说,插队时间的长短,家庭出身的差别,后来生活境遇的好坏,都会导致对插队产生不同的认识。我觉得这很正常,由于经历和角度的不同,认识上必然会产生差异,在不同人的记忆中,甚至会产生对一件事情根本不同的描述,强求一律是不可能的。但我固执地认为,你可以诅咒那场运动,可以埋怨当时的政策,但是,你不可以埋怨陕北,埋怨那里的人民。接纳知青是上边的决策,并非他们自主的选择,虽然知道要在那块贫瘠土地的微薄收成中分出一杯羹,但他们还是敞开胸襟欢迎了我们。

      不管人们对知青运动作如何的评价,赞也好,恨也好,悔也好,无悔也好,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就是都表示了对它的反思与重视。四十多年过去了,在漫长的岁月里,知青生涯在大多数人那里,只是短短的一段,现在早已改变了各自的身份。但有趣的是,后来不论是有钱的还是没钱的,学历高的或没学历的,干脑力的还是干体力的,国营的还是个体的,管人的还是被管的,到了今天,很多人却还愿意以曾经的知青身份集合在一起,举行活动,开办网站,交流信息,延续着知青的话题。

      那么这个身份,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变化,总要有工人、农民、教师、士兵、干部等身份或职业,而狭义上的知青,曾经上山下乡的这一批人,作为一个动荡年代特定的产物,却再也不会出现了。尽管现在和将来还会有支农支教支边,还会有人去农村创业,但这和当年强制性的大规模人口迁移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在这一点上,知青这个身份就成了历史的唯一,成了那个时代一部分青年的特殊标志。

      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个身份越来越具有民间的性质,它不会像学历职称行政级别那样在人们之间划分出等级,不会在你的退休金养老保险上起作用,更多的,它是在维系人之间的情感,维系大家共同的记忆。

      “走头头的骡子,三盏盏那个灯,带上了那个铃儿,哇哇得那个声……”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麻桑
  2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196 积分:11272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9/1/19 14: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15 11:56:00 [只看该作者]

曲与文很搭。(引用当前评论穿衣、服饰等搭配是否得当的一种说法)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快乐小鸟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58 积分:236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9/17 9:0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15 12:50:00 [只看该作者]

二妮的这个版本好!纯,美,原味多!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笑笑姥爷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荣誉版主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921 积分:5230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12/13 15:1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15 15:13: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麻桑在2012-2-15 11:56:00的发言:
曲与文很搭。(引用当前评论穿衣、服饰等搭配是否得当的一种说法)

说得有理。只是文字小了点儿,俺看着费劲。于是又听了一遍歌。



宝塔山下延河水,凝聚知青多少泪。西北望延安,可怜无数山。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衷克定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33 积分:108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12/7 12:01:00
享受“苦难”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16 16:01:00 [只看该作者]

同感啊!同感!

感谢越江同学转帖和音频!音与文使我们这些人随之进入我们常常造访的意境。这个意境源于现实,又超脱出现实成为我们独有的“天竺国”。

其实从我内心深处对那段历史的解析,离不开苦难深重的描绘。说那时候我们“空乏其身,力尽而作”并不为过,可陕北民歌却适时地给予了音韵配置,使二者再也难以分离了。多少回独自重温那些携带无数故事的音乐,老泪纵横。幼民的泪水我读得懂,我们的泪水互相都能读懂,那是一份感动,被自己所感动。

昨天遇到一个榆林人,一个旧交,聊到那里的现今已全然不是当年的陕北了。人们有钱,有到什么程度?有点儿事儿就送礼,就送现金!十万一捆地送。办事儿送,找活儿送,入职送,当官儿更得送。金钱面前人人平等,明码标价。我跟她说,早年我还想去榆林地区走走,看看绥德、米脂、吴堡、佳县这些穷地方,可现在我不想去了。陕北(指榆林市)的各个县到处是高楼大厦,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物欲横流。

我庆幸,我没有在这个时代到那里去,抑或我们心里的“天竺”还能出现吗?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17 11:24:00 [只看该作者]

   我也流泪了,很多很复杂的情感交融在一起,陕北、歌声、酒、一个人、一群人...

   那黄土的厚重,那厚重的亲情和友情,那山、那水、那人,还有自己的青春...

   克定你说的对,我们可能只属于那贫瘠的黄土地,而不属于现在流油的黄土地了。

   无论我们怎么去想,不管那里还会怎么,在我的心里那里永远是一片净土,因为在那里我埋藏了我的青春,我为自己灵魂的依存,找到的一块圣地。所以,我只能想念起那里的质朴和纯美,而愚昧和落后、贪婪和污垢都作不闻不见不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我想我只好这样。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山竹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812 积分:427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7/22 21:4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17 15:37:00 [只看该作者]

      那么阳光的越江同学,竟然如此容易伤感?

  甜美的歌声中,有“那黄土的厚重,那厚重的亲情和友情,那山、那水、那人,还有自己的青春...”。

  甜美的歌声中,还有故乡陕北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有延长石油的大楼矗立在三环路旁。

  年龄越来越大,为了健康,有些事能不想就不要想啦。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布衣者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28 积分:2570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9/2/24 10:0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17 18:22:00 [只看该作者]

 

                 

                 河滩的石头垒不起个坝,提起 陕北有说不完的话。

            瓮里没水双肩肩担, 插队的岁月有苦没有甜。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17 19:46:00 [只看该作者]

    老布兄:俄们对了几年的歌儿,也是有说不完的话。

    但“插队的岁月有苦没有甜”这话俄却是不能接受!

 

老布唱:

河滩的石头垒不起个坝,

提起陕北有说不完的话。

瓮里没水双肩肩担,

插队的岁月有苦没有甜。

 

越江对:

河滩的石头垒不起个坝

提起陕北咱拉不完的话

延河河淌水流着俄心花花

插队岁月度的是苦乐年华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17 20:54: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山竹在2012-2-17 15:37:00的发言:

      那么阳光的越江同学,竟然如此容易伤感?

  甜美的歌声中,有“那黄土的厚重,那厚重的亲情和友情,那山、那水、那人,还有自己的青春...”。

  甜美的歌声中,还有故乡陕北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有延长石油的大楼矗立在三环路旁。

  年龄越来越大,为了健康,有些事能不想就不要想啦。 

   要不说男女有差异,男人寿命短呢。男人看待事情的方法不对头,伤感多。

   俄那哪是叫阳光?叫神经对着哩。幼民、克定都是文化人,他们不也伤感嘛。

   山竹你是研究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但你要是简单道理,反正治不了俄心病。

   那些事儿不是能不想就不想啊,也不知道那叫情结,还是叫疙瘩,不懂啊!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总数 14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