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原创]候居莆田


  共有105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候居莆田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孟大脚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一星会员 帖子:35 积分:32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6/28 9:24:00
[原创]候居莆田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24 20:01:00 [只看该作者]

候居莆田

 

狡兔三窟

 

2004年春节,我们一家四口开了辆夏利车出外旅行过年,目的地是福建泉州。那时候,福建沿海的福温和福厦高速公路尚在孕育之中,我们走的还是五六十年代遗留的逶迤盘跎的战备公路。在莆田到惠安的途中,我的手机响了,是家里楼下的邻居打来的。邻居急促地告诉我说:“你家屋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水管冻裂了,正哗哗地四外喷着水呢。”我撂下邻居的电话就给家里的大舅哥打了个电话,叫他赶紧上我家去帮着把太阳能热水器的上水阀关掉。

接电话的当口是上午十点,斜顶在头上的太阳把大地晒得热烘烘的,行人大多只穿一两件衣裳,戏闹的年青人当中还有穿背心的。真他姥姥的怪,这是什么反差呀,同时共刻的,家里那头把水管给冻裂了,眼前这头却热得只穿件背心,你说,这年还让不让人过了。

同是这一年,有个搞房产开发的邻居在海南琼海的博鳌湾建了几幢楼房。他跟我说,他可以将朝东的海景房按二千元一平方的底价给我一套,问我有没有兴趣。海南我去过,那地方冬天的气温相当于我们这里的初夏,到海南越冬去是自己多年的夙愿。可是,涉及到买房子的大事我就拿不得主意了。虽然自己仍然还是家里的班子成员,可如今已经坐到第五把交椅上去了。我跟熟人说,这件事容我琢磨琢磨再回答你好吗。

二十多年前,为了让自己的名片更炫耀些,我煞费苦心搞得了一个经济师的头衔。几年后又把自己包装成了高级经济师。为了更好地给四个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不可磨灭的贡献,凡是初次见面的人无论男女老少我都要给人家发一张名片,以便他们在需要求助专家的时候可以随时联系到我。可是,至今未曾有任何单位和个人要我去给人家经济过什么,也从来没有让我享受到过旁人把我当“师”来仰视的快感。这让我多年来一直深陷在郁闷之中,也尝尽了人间的世态炎凉。当这次开发商邻居向我问起买房的事时,不知咋的情不自禁地就唤起了我久违的灵感。我寻思:房子不是属于房地产吗?买房子不即是投资吗?投资房地产不就是现今社会最热门的经济活动吗?社会热门的经济活动不正是经济学家们研究的对象吗?啊呀呀,不知这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还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反正这回肯定是被老天爷的慧眼瞄上了,才赏赐了自己这么个施展经济雄才的机会。此前虽说还从未有过给别人经营经济的实践,可是这难道还妨碍自己给自己经济嘛。

还得说明,两年前,在老婆的力持下已经上邻市购得一小套二手的两居室。如果我再主张去海南淘房,算上现在的住宅,这就是三处房子了。狡兔三窟,多膈应人哪,也许就因为这个词,我前头那四把手们就得联起手来反对去海南进行房产投资。

高人有高见,矬人有矬招。为了争取到这么个实现理想的机会,我开始行动。我有预谋地犹如探讨社会问题似的向家人们提了这么个疑问:有件事不明白,为什么现在有钱人都慌着到国外买房子办移民呢?此问引起了家人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了这么个共识:有钱人主要担心政策多变,怕社会出现动荡。除此,到了国外还能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我接着问:我们虽说没多少钱,可是,如果社会出现动荡,或者遇上个天灾人祸,哪该怎么办?是不是也该有个应变的选择?儿女们立即攻击说,你这不杞人忧天吗?谁还持着这种消费观过日子呢?老婆倒底经历的事多些,她问我,你说该怎么应对?我说,象咱这条件要去国外是天方夜谭,可是在国内相对远的地方置套房子,备个巢穴还是有可能的。万一有个风吹草动,咱不就多了个逃难避险之地嘛。就算祖国永远长治久安,咱也能换个地方过过异地生活不是。老婆说,你认为什么地方好呢?我说,越远效果越好。于是老婆就放话了:你要有这闲心,就踅摸踅摸呗。听了此言我是心花怒放。

当然,我产生海南去投资的念头,还有一层原因。前几年,“组织上”见我们这帮五十岁就被裁减到“二线”的老倭瓜们挣钱的挣钱和休闲的休闲,颇有些眼热,就三番五次地下文要把这帮散放在社会上的“野二线”们圈回来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发挥余热。因此,我又被重新任命为单位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说实话,如果“组织上”哪怕让我回原单位主政,出于珍爱权力的“惯性”,自己也可能会义不容辞地再回去拉上几年帮套,可是叫我去当“关心下一代”这一类的“弼马温”,只能嗤之以鼻啦。我的公开理由是,我们这些老家伙不是因为思想守旧思维僵化理念过被社会淘汰到二线去了嘛,让这些人去关心教育下一代,社会不就倒退了嘛。况且,如今的下一代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要比老一代富足得多,与其关心下一代不如多关心关心上一代。话虽这么讲,可自己到底是在党多年了,更要紧的是自己还拿“组织上”发的工资呢。于是,就没驳人家的面子,把担子担了起来。反正我是只管开会不管落实。一年参加几次会议,领些纪念品,吃几天的会议餐,就凯旋而归万事大吉了。

参加了几次关工委的会议,别的收获没有,有个提法倒是很受启发,叫“强组织、建基地、促活动”。意思是要健全基层组织,建立活动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这样才能促进关工委工作。我想,这不也同样适合自己今后的退休生活吗?老年人最怕的就是孤独和寂寞,要想老年生活丰富愉快,就得把老伙伴们联络到一块,创建多类型的活动场地或基地,才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来。活动基地是个硬件,组织和活动是软件。如果几个常聚集一起的老伙计们在祖国的东南西北各买上套房子,春天的时候大伙结伴去杭州踏青,夏天的时候到黑龙江避暑,冬天的时候上海南过冬,秋天的时候赴新疆去吃瓜,那是多么惬意的事啊。

有了建基地的设想,再加上得到老婆的授意,更增添了到海南投资的信心。我连续几天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地思考和谋划投资海南这一重大举措。我从天时气候、人文地理、通讯交通、节假风俗、收入支出、成本核算诸方面进行全面考虑,把自己仅掌握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全都用上了,最后总算取得了一个重要结论:海南房产只可谈,不可投。

得出这么一个与自己的初衷截然相反的结论,主要基于下面几方面的考虑:一是海南路途太过遥远。从我地到海南,公路里程为二千多公里。自己开车走的话,单程需24天。来回要用48天。就是坐火车,所耗的时间也差不哪去。上班的人就五一、十一、春节这三个长假,长假也不过七天。如果路途就耗去五六天,那还玩个什么劲?当然,也想到过乘飞机,当天就能打个来回。可是,杭州到三亚的机票全价是小两千元,节假日到海南是不可能打折的。全家四、五口人机票来回就是小两万。如果海南有了自己房子,一年怎么也得去上两趟吧,那就得四万来元钱哪。路费就得花那么多,就是能拿冥币支付,也心疼得不行哪。

二是投资效益不高。费钱费事的把房买好装修完毕,一年只住几天,利用率是百分之一二,这不成了寡妇房了吗?如果要提高居住率把房子租出去,崭新的房子又舍不得。就算舍得了,那么大老远的地方,租来租去的麻烦事谁怎么弄呀。

于是,我只得迫不得已的放弃了熟人的好意。

没想到,就是这次所谓的决策,让我懊悔至今。

海南的房子没长时间就开始飞涨,一直涨了十几倍才见消停。急得我长了一身痱子。之后,我弄明白一个道理,只考虑居住利弊的买房人充其量只是个消费者,从房子商业价值和增值空间考虑的人才是房产投资人。房子不仅有住的功能,更重要的它还是具备增值的商品。不能只让房子的使用价值迷惑住住眼睛,跳出这个圈子能盯住价值功能的才是投资人。就是因为自己这种陈旧的习惯思维,铸成了本次策划的大错。可怜自己头一次进行与职称匹配的专业策划,就遭受如此惨败,要是作个正面评价的话是自己距离高级经济师仍有十万八千里。如果反面评述的话,能把好好的一颗金蛋视作驴粪蛋的人其实就是一泡“高级锦鸡屎”。

 

还回到闽南的游途之中。

那天,接完电话又对闽南的暖冬进行一番感叹之后,接着就产生了一个突发奇想。我寻思,当年想去海南买房不就图那地方冬天暖和吗?既然闽南冬天也是暖和的,为什么不可以舍远取近考虑在闽南买房子呢?

跟随念头的产生,脑子又迅速地列出了在闽南购房的几大好处:一是距离近。浙江紧挨福建,从我们家到福州还不到五百公里,到泉州也不到七百公里。二是交通便利。浙江到福建,有高速公路、铁路、海路相通。当然飞机也通,不过基本用不着。开车走高速公路,到闽南不过五、六个小时。火车动车只要走三四个小时。三是房价便宜。当时泉州、莆田、漳州这些沿海地级市新开发的房子一般在三四千元一个平方米。四是观光悠闲度高。闽南沿海一带,海岛海湾很多,可游玩的名胜古迹密布。只要在当中任一地方设个固定落脚点,就可四面辐射,很适合养老式悠闲旅游。

我很惊愕自己竟然还有如此灵敏、深邃、全面的概括和分析能力。仅凭这点,我又自信起来,预感自己往下作出的任何决断肯定不会再犯先前的错误。于是,我下决定要在闽南购一处关系到自己后半辈幸福指数的房子。

又经过三到四年的资料查询和理论分析,才初步选定莆田作为购房的候选城市。2008年春节,我兴师动众率领全家五口(家中已经新添成员)人再次自派专车前往福建莆田进行实地考察。

此次考察成效巨大。经过反复挑选,终于在莆田的黃石买得120平方米的住宅一处。

 

                                                            (待续)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闯北走南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6820 积分:36451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8/5/15 8: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24 22:28:00 [只看该作者]

      当年我父母买下单位的福利房时自称自己已是有产阶级,楼主有了三窟,该是什么阶级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25 8:46:00 [只看该作者]

离开杭州下福建,

一处寒冷一处暖,

想到再购一套房,

终于选定在莆田。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穆怀书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资深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3521 积分:21711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08/10/24 13:5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25 22:36:00 [只看该作者]

当下老年人候鸟生活十分惬意。我知道好多老人就是到男方买好房,去过冬。有的还在草原也买房去度夏。不错的生活。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永远的柳遥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098 积分:6540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11/21 18:4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27 18:00:00 [只看该作者]

 

 

      狡兔当有四窟。

 

      现居所,置二窟,一大窟,一小窟。

 

      海南,建冬宫。

 

      华北,沿海滨筑避暑天堂。

 

      当然,须视银行卡决断,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孟大脚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一星会员 帖子:35 积分:32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6/28 9:2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3/3 16:29:00 [只看该作者]

                       曾经的莆田
      一九七三年,有位叫李庆霖的知青家长给毛主席写了一封反映知青下乡后生活很困难的信。难以预料,毛主席见了此信竟然流下了百感交集的眼泪。老人家诚恳地回了信,还寄去了三百元钱。当时在广播里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倒没寻思此信将会对知青们的命运产生什么影响,只是觉得这位李老先生运气不错,花八分钱的寄了封信,不仅得到了主席墨宝,更是白得了三百元的钱。三百元啊,即使象我们这种在分红上全旗都算不低的生产队,那也得干好几年才能攒到这个数呀。
       这个因此飞黄腾达尔后又身陷囹圄的李庆霖,是福建省莆田县的一位小学教师。就是因为他,才使我头一次知道咱们中国还有一处地方叫莆田。那时候,自己的地理知识还相当苍白,只大略知道福建是一个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的省份。我猜测,既然莆田的知青生活那么困苦,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也肯定好不那去。莆田大不了就是个崇山峻岭之中的一个破旧的小县城。
      后来,又在报纸上看到的一个报道:全国的高考红旗是福建,福建的高考红旗是莆田。见此消息我很震惊。我分析,主要穷则思变吧。高考也许是贫穷的莆田人跳出大山的唯一出路,所以他们才会这样不怕吃苦,拼命读书的。
      多少年后我到了莆田,才发现自己对莆田想象是多么古怪和可笑。人家莆田可是正经的海滨城市,物产丰富,文化深厚,人才辈出。有过统计,莆田历代考上进士的有1700多名呢,雄踞福建之首。在全国也是著名的屈指可数的进士县。人家的高考红旗可是已经扛在肩上好几千年没被扳倒了。
      你说,就凭自己将莆田捏造成到了那么恶劣的程度,怎么会想象得到自己会在多少年之后上到那地方买套房子呢?除非自己意识错乱了,要不就是错乱了意识。
      从福建交完房子的首付款回家之后,兴奋之情连续多日难以平静。跟熟人见面不管聊啥,最后总要添上这么一句话:跟你透露个信息,我在福建莆田买房子了。那地方冬天非常暖和,什么时候跟我到福建过冬去吧。大多数人听了我的邀约是惊上加喜,甚至就有当即跟我敲定时间的。这种感觉很叫人受用。可是,也难免会遇上个别居心叵测的人如此问我:你是真想约我去玩呢还是为了显摆显摆?
      听到如此一针见血的询问,我顿时目瞪口呆。
      为了证实自己诚意,也为了做出个榜样,2010年春节,我狠心鼓动了好几户人家跟我一块去了莆田。万万没想到这一年天公就是不作美,偏偏就让我碰上了当地百年不遇的寒冬冷年。从大年初一一直到大年初七,北方冷空气强侵闽南,整得莆田终日阴冷阴冷的,叫人舒展不开。我不甘心,又鼓动大伙继续南下寻找温暖。众人到了厦门,厦门竟然也同样寒气袭人。如此天气让我大失脸面,我不得不跟朋友们道歉说:原想让你们来过个暖和年的,没想到反让大伙挨了冻,太让你们失望了。朋友们说:有啥失望的?你的话从来都是要打折头的,我们早有所备了。
      不过话还得说回来,不管莆田怎么冷,相对我们浙江还是要暖和多了。我曾经在《中国地理》杂志上看见过一张《中国1月份平均气温10℃-22℃范围避寒区示意图》,这张图上我们国家从福州开始,一直沿着海往西南延展,直到云南南部,有一个狭长的冬暖带。莆田就在这个冬暖带之中。我查过气象资料,莆田1月份的平均气温是10℃-12℃,我们当地的平均气温是3℃-5℃。两地温差还是很大的。
      其实,人们对于冷的感受,是需要细分的。根据自己的经验,我把冷的感觉分成了四个层次。头一层次是凉,它是冷的初步感受。第二层次叫冷,第三层次叫寒,第四层次叫僵。人在不活动的情况下,摄氏15度以下就感觉到冷了。10度以下,就觉得寒了,0-2度以下就会觉得僵。人对第二层次的冷是基本能适应的,只是觉得有些不舒适。对第三层次的寒,感觉上就有些不好受了。如果到了僵的程度,就有些难忍了。据说,人完全冻僵之后,就会失去知觉。失去知觉后,反而会在心里产生越来越暖和的幻觉。
      为了验证自己对寒冷细分的科学性,我又多次去过莆田。在那里,虽说正冬的那几天也感觉到冷,可是只要穿上件带棉的衣裳人就暖和了。莆田的那种冷是不难受的。浙江可就不同了,一二月份你就是穿上再厚的棉衣也照样冻得很不好受,那是连寒带僵的感觉。我有个同学老家是莆田的,他爹有气管炎的毛病。每年一入冬,老人家就非得回莆田老家不可。在浙江喘不上来气,一到莆田就平安无事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3/4 8:45:00 [只看该作者]

曾疑莆田在深山,

谁知临海又温暖,

比起浙江好得多,

甚至可治气管炎。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孟大脚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一星会员 帖子:35 积分:32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6/28 9:2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3/5 11:23:00 [只看该作者]

                         一年两除夕
      莆田人过年有个怪俗,一个年要过两次除夕。一次是腊月三十的除夕,是跟全国人民一块过的。另一次是大年初四,是莆田人自己过的。
      这样的民俗让人匪夷所思。一年怎么能过两个除夕呢?
      打听了之后,原来这事涉及到四百年前一段惨痛的历史。明朝的时候,倭寇在我沿海各地肆虐。有一年的大年三十,倭寇趁着中国百姓都忙着过年,再次偷袭莆田,见人就杀见物就抢,老百姓四处逃亡。正在浙江的戚继光得知莆田人民遭难,带兵星夜赶往福建。初二那天,包围了莆田,杀退了倭寇。此时,躲在山里的老百姓赶回家里,一边收尸,一边清理,哭声震天,极为悽惨。他们在春联上贴一白纸条,纪念死去的亲人。此风习遗留至今,叫做贴“白头春联”。年初二,莆田人把它称为“探亡日”。这一天亲戚间互不拜年,全家出游以示纪念。初四那天,补过除夕。按莆田的习俗,腊月三十晚上为小年,正月初四为大年,只有过了初四这个大年,人们才真正长了一岁。
      任何的习俗都是有来历的。小日本给中国人造的孽,永不磨灭地留在了中国人的遗风之中。我们当地的方言中,也有一个类似的词叫“老倭毛”。意思是蛮不讲理,强占别人利益。这也是出之对倭寇的记忆。留在中国语言里的日本人都是这种形象,你说中日之间怎么能轻易地亲善起来。
      莆田让倭寇们垂涎三尺完全是因为这地方实在是太富庶了。此地生长着中国南方所能生长的所有农作物,盛产热带和亚热带所出产的各种水果,同时还出产丰富多样的海产品。譬如,莆田的荔枝、桂圆、枇杷、无子文旦是全国出名的,莆田还有个荔城的别称呢。莆田有个南日岛,那里产鲍鱼,南日鲍鱼在海产界是闻名遐尔的。今年春节,我在市场上见到很多卖鲍鱼的,上前一问价,鸡蛋般大小活蹦乱跳的鲍鱼只卖30元1斤。我一口气就买了3斤,全家5个人吃了个够。哼,这样的鲍鱼要是摆在海捞店里话,即使按不宰价,1个鲍鱼至少也得要你40元钱,可这里1个鲍鱼只是1元多钱。
      莆田的蔬菜也是出奇的便宜。还是春节期间,香菜(芫荽)2元1斤,花菜1元1斤,芥菜1元1斤,油菜1.5元1斤,蒜苗1.5元1斤。这样的菜价实在便宜得让人心惊肉跳。就因为浙江与莆田的菜价差别实在太大,让自己起了贪心。从莆田起身回家前,我把车子的后背厢都塞满了蔬菜。结果到家后怎么也吃不完,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烂。结果不光没拣到便宜,反倒尽吃烂菜了。
 
      莆田不仅物产丰富,传统工艺美术也极为发达,而且历史悠久。名气最大的是木雕。莆田木雕兴于唐宋,盛于明清,雕制的主要是寺庙里的菩萨、经书、房屋装饰,还有木雕古玩、乐器、家具等。至今北京故宫博物院里还存有多件的明清时期莆田艺人雕制的贴金透雕花灯、馔盒和浮雕花窗构件。莆田的廖氏木雕,曾在1 903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过一等奖。现在台湾和日本长崎、鹿耳岛等地的天后宫尚存有一些明代木雕妈祖像以及匾额、围屏、祭器等文物。
莆田的黃石镇,建有全国最大的工艺美术城。
      从当地民间文化上可以发现,莆田之所以木雕业兴盛,还是跟当地的宗教信仰有关。在莆田,寺庙多得可以用林立来形容。无论是城区还是乡村,走不多远,就能见着或大或小的寺庙。大的是深宅大院,小的憋屈到跟个茅坑似的。庙宇众多又跟当地的生活有关。象莆田这样的沿海地带,过去大多数人靠出海捕鱼讨生活。海洋是变化无常的,出了海,渔民能不能打回鱼来,能不能活着回到岸上,这都是谁也说不准的事。对大自然无奈,只好求助神灵。不管神灵能不能保护自己,至少也是个精神安慰。如今在东南沿海一带都还极为信奉的“妈祖”神,就是出自莆田。莆田的湄州岛,就是妈祖的故乡和妈祖庙的始建地,那里的妈祖庙也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妈祖庙。
      也许这就是海洋文化。这样的文化涵盖着莆田的各个地方。你瞧莆田的老式房子,也是跟海洋有关。莆田的老房子屋脊的两头和四个檐角,都是跟牛角一样往上翘,那模样就跟古代的海船相似。房子的屋顶上不光盖着片头很大的瓦,瓦上面还压着密密麻麻的砖头或者石片。这样的建筑很适应台风频繁的东南沿海,抗风能力很强,而且样式也非常漂亮。特别是有些大户人家的房子,因为房子间数多,房檐就分成了好几节。正中的那几间的房脊最高,两边的房子的房脊一级级的往下降,可是飞檐却一层层的往上翘,就跟翻飞的蜻蜓似的,那种动态美在别地是很少见到的。从这里可以看到,莆田人的审美观和工艺水平果然不同凡响。
      莆田城里有个古建筑叫古谯楼,始建于北宋,当时是子城的城门和城楼。南宋时原楼被烧,改建成鼓楼。谯楼3层建筑,长50米,高25米,重檐歇山造,石砌基台,中开门洞,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大型鼓楼之一,也是福建省仅存的一座鼓楼。这座谯楼,初看跟天安门极为相似,很容易导致象我这种见识比较多的人胡猜乱想。我寻思了,这谯楼即使不是天安门的八辈祖宗,至少也是它的言六代祖亲。
可惜的是这些很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文化残留的已经不多,莆田特色民居已经处于濒危状态。
      莆田的文化虽然带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可她跟中原文化的关系还是源远流长难以分割的。据考证,早在西汉之时,就有大批中央汉军因为军事活动来到了莆田,有很大部分中原将士从此就留驻在当地,他们有的搬来了妻子儿女,有的与当地土著结合,成了早期的莆田人。他们从中原带过去的语言,形成了最早的莆田话。语言学家发现,莆田话里至今还留存着汉唐时期的古音,所以莆田话有个“中原古汉语活化石”之称。现在许多古诗词,你用北方话读是不押韵的,用莆田话来读不光押韵而且朗朗上口。莆田有个非常有名的小吃叫“扁食”,是一种跟饺子馄饨差不多的食物,只是在制作上更有地方特色而已。在陕西、山西、山东、河南一带,不少地方就是把饺子称为“扁食”的。我估计这种食物肯定是当年汉军带到莆田并遗留至今的。还有一个现象,莆田农村带庄字的村名非常多,譬如东庄、坑庄、定庄、圆庄等等。把村称作庄是北方的习惯称呼,我国南半部是没这种称呼的。莆田之所以有如此多带庄的村名,肯定是北方移民的遗留称呼,甚至这些村庄就是北方汉人移民而建的村庄。。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孟大脚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一星会员 帖子:35 积分:32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6/28 9:2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3/7 10:40:00 [只看该作者]

                          莆田商帮
      二十多年来,在全国各地的任何一个公共厕所里,都能见到类似这样的小广告:祖传秘方,专治男女性病、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疱疹、阳痿早泄。求诊地址,╳╳╳旅馆╳╳╳房间。
      在恶气熏天粪便遍地的毛坑里,本来就已经闭气屏息不敢下脚的了,再看见这些满目疮痍破烂不堪的纸片,更是恶心得连小弟弟都不肯露头。便溺者赶紧捂紧裤裆,逃将而去。
      你说,这种能把屎尿都让你立马憋回去的玩意儿,是哪些王八犊子贴的?嘿,告诉你吧,不是别人,正是我下面要涉及的主人翁——莆田老哥儿们。
      莆田人不好好的在家呆着,咋上全国各地干上这种歹事了呢?要解释清楚这事,这还得从莆田的东庄镇这地方说起。
      莆田是个半山半海的地方,距台湾的台中市只有七十海里。1980年之前,这里到处都驻扎着部队,是个战备为主生产为辅的地区。莆田本来就是个少田多山的地方,再加上战备,老百姓的生活哪可不是一般的苦。我听一位老家莆田的同学谈起过,头些年她们回老家,老家人别的都不叫带,只要求带几袋大米回去。那年代,莆田人吃不上大米啊,吃上顿米饭就跟过年似的。这种状况在李庆霖向毛主席所告的御状里就有描述。他说:我下乡插队的儿子“在最好的年景里,一年早晚两季总共能分到湿杂稻谷两百来斤,外加两三百斤鲜地瓜和十斤左右的小麦,除此之外, 就别无他粮了。那两百来斤的湿杂稻谷,经晒干扬净后,只能有一百多斤。”如果再把稻谷碾成米的话,还得打个八折。
      莆田南半部是个凸进海里的半岛。半岛的西面,有个东庄镇。过去的东庄是个穷县里的穷乡,全乡几乎没有水田,人均只有3分能长番薯的沙地,因为地少,东乡人连番薯都吃不饱,老百姓就靠拣些海边的牡蛎,换点地瓜渣作贴补,过着半饥不饱的日子。为此,东庄有个外号叫“界外地”,意思是那地方老百姓穷得连官府都不去收税也从不把它视作正常地界进行管辖。
      79年之后,政策放宽了,有个叫陈德良的乡村土医生就跑到广东去拜师学艺。学艺期间,师父见陈德良勤恳好学,就把一个治疗皮肤病的祖传秘方传给了他。陈德良这人也是木胆,就带着这个秘方到全国各地闯荡去了。还别说,师父给的秘方还真好使,陈德良用这一秘方治好了不少人的皮肤病,成了人们交口相赞的名医。
      陈德良因此就赚钱了。他一天赚的钱比农村的整劳动力一个月赚的还要多。亲戚朋友纷纷上门拜师。陈德良有钱之后倒也没忘记穷乡亲们,他收了八个徒弟,传授了自己的秘方和生财之道。之后,这八个徒弟又收了各自的徒弟,于是,皮肤病秘方就在东庄镇迅速传开了。东庄人持着这个秘方学着师傅的行医方式爆炸式地扑向了全国各地,开始了他们的致富梦想。到了1990年,东庄全镇8万人口就有2万多人外出行医。
      这么一帮撂下锄头就坐诊的泥腿子们,你说懂啥医术?哎,他们就是敢整。为啥?饿怕了。按毛主席的话叫“穷则思变”。后来我寻思了,世界上很多的事并不是个胆量和技能的问题,主要还是个观念问题。观念树立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闯了。执着的信念可是相当关键的啊,咱寻思寻思,当年红军队伍当中有多少投军的穷苦百姓是进过军校学过打仗的?他们哪个是因为自己有军事才能参加的革命的?大多的人不都是因为穷因为受气因为要找出路才投入革命队伍的吗?干来干去,出生入死的,到后来不是很多人果然就炼成了军事家了吗?莆田房子装修的时候,我跟当地的一个水电工小伙闲唠过。他就这么说:“我们莆田人可认钱了,只要挣钱,倒卖毒品都敢干。”
      也许会有人说,你小子怎么这样为这帮靠坑人致富的游医帮腔呢?那我就得反问你了:如今社会哪一行业不在靠坑人谋财呢?即使是国家搞的那些单位,什么烟草、石油、通讯、医院、银行、保险、交通、有线电视等等,不都是一家摽一家的使劲坑害老百姓吗,怎么单单见到老百姓坑老百姓就不服了呢?话说回来,那些东庄的农民再坑人,也不至于把个皮肤病人治死吧,最多是越治越严重而已嘛。套句现今流行的语式:没有最坏,只有更坏。
      莆田人就凭着强烈的改穷致富的信念闯到神州各地开了难以计量的诊所。有记者曾经对性病诊所这事进行过调查,在太原,十条街道上就有性病诊所214家,性病诊所密集程度大大超过了米铺。这些游医敢把没病的说成有病,敢把一个疗程的病治上10个疗程,敢把十几元一瓶的药卖到1000元。游医泛滥了二十多年,造就了众多百万富翁。到如今,早年东庄的游医们都已经鸟枪换炮了,他们不再去搞那种小打小闹东躲西藏的游医,而是到处兴办医院。据莆田的《湄洲日报》报道,2008年,东庄人就已经在全国经营了200多家医院。全国80%以上的上规模民营医院为东庄人所有,固定资产达300多亿元,行业年创利润13亿元。如果你有闲心的话,就留意一下身边的那些医院吧。凡是霹雷一声震天响的,广告打得嗷嗷叫的,宣称能包治百病或者专治疑难重症的,这些医院十有八九院老板是莆田的东庄人。
      春节期间我们到秀屿港去玩,途经东庄,又见到东庄旁边建了一个规模相当大的医疗器械市场。这是东庄人与时俱进,在办医院的同时又延伸出了一个新的产业。据当地人说,这个医疗器械市场早在2005年就开业了,现在的年交易额已经达到2000多亿元。
      经济学家喜欢讲发展模式,什么珠江模式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啥的,不知道东庄这种算啥模式。在莆田,跟东庄游医帮相仿的行业还有一些。比如忠门镇就是个专做木材生意的专业镇,江湖上称之为“木材帮”。这个镇子几乎家家户户和木材生意有关。他们有自己的家族经营网络和生意经,在全国各地设点经营木材。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他们从东北的兴安岭跑到大西南的林区,再闯到俄罗斯、东南亚、非洲和北美,把木材源源不断地收进来再卖到全国各地。忠门“木材帮”目前已经垄断了全国90%的木材交易。譬如北京朝阳区的东坝名贵木材市场,是个华北和东北最大的名贵木材市场,一年的销售额超过200亿。在这里经营生意的1000多户商家中,绝大部分是莆田人。忠门的“木材帮”借着西部开发的东风现在又在着力地开拓西北市场。而且他们还正想方设法将生意向产业链的上游及国际化方面延伸。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3/7 15:54: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孟大脚在2012-3-5 11:23:00的发言:
                         一年两除夕
      莆田人过年有个怪俗,一个年要过两次除夕。一次是腊月三十的除夕,是跟全国人民一块过的。另一次是大年初四,是莆田人自己过的。
      这样的民俗让人匪夷所思。一年怎么能过两个除夕呢?
      打听了之后,原来这事涉及到四百年前一段惨痛的历史。明朝的时候,倭寇在我沿海各地肆虐。有一年的大年三十,倭寇趁着中国百姓都忙着过年,再次偷袭莆田,见人就杀见物就抢,老百姓四处逃亡。正在浙江的戚继光得知莆田人民遭难,带兵星夜赶往福建。初二那天,包围了莆田,杀退了倭寇。此时,躲在山里的老百姓赶回家里,一边收尸,一边清理,哭声震天,极为悽惨。他们在春联上贴一白纸条,纪念死去的亲人。此风习遗留至今,叫做贴“白头春联”。年初二,莆田人把它称为“探亡日”。这一天亲戚间互不拜年,全家出游以示纪念。初四那天,补过除夕。按莆田的习俗,腊月三十晚上为小年,正月初四为大年,只有过了初四这个大年,人们才真正长了一岁。
      任何的习俗都是有来历的。小日本给中国人造的孽,永不磨灭地留在了中国人的遗风之中。我们当地的方言中,也有一个类似的词叫“老倭毛”。意思是蛮不讲理,强占别人利益。这也是出之对倭寇的记忆。留在中国语言里的日本人都是这种形象,你说中日之间怎么能轻易地亲善起来。
      莆田让倭寇们垂涎三尺完全是因为这地方实在是太富庶了。此地生长着中国南方所能生长的所有农作物,盛产热带和亚热带所出产的各种水果,同时还出产丰富多样的海产品。譬如,莆田的荔枝、桂圆、枇杷、无子文旦是全国出名的,莆田还有个荔城的别称呢。莆田有个南日岛,那里产鲍鱼,南日鲍鱼在海产界是闻名遐尔的。今年春节,我在市场上见到很多卖鲍鱼的,上前一问价,鸡蛋般大小活蹦乱跳的鲍鱼只卖30元1斤。我一口气就买了3斤,全家5个人吃了个够。哼,这样的鲍鱼要是摆在海捞店里话,即使按不宰价,1个鲍鱼至少也得要你40元钱,可这里1个鲍鱼只是1元多钱。
      莆田的蔬菜也是出奇的便宜。还是春节期间,香菜(芫荽)2元1斤,花菜1元1斤,芥菜1元1斤,油菜1.5元1斤,蒜苗1.5元1斤。这样的菜价实在便宜得让人心惊肉跳。就因为浙江与莆田的菜价差别实在太大,让自己起了贪心。从莆田起身回家前,我把车子的后背厢都塞满了蔬菜。结果到家后怎么也吃不完,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烂。结果不光没拣到便宜,反倒尽吃烂菜了。
 
      莆田不仅物产丰富,传统工艺美术也极为发达,而且历史悠久。名气最大的是木雕。莆田木雕兴于唐宋,盛于明清,雕制的主要是寺庙里的菩萨、经书、房屋装饰,还有木雕古玩、乐器、家具等。至今北京故宫博物院里还存有多件的明清时期莆田艺人雕制的贴金透雕花灯、馔盒和浮雕花窗构件。莆田的廖氏木雕,曾在1 903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过一等奖。现在台湾和日本长崎、鹿耳岛等地的天后宫尚存有一些明代木雕妈祖像以及匾额、围屏、祭器等文物。
莆田的黃石镇,建有全国最大的工艺美术城。
      从当地民间文化上可以发现,莆田之所以木雕业兴盛,还是跟当地的宗教信仰有关。在莆田,寺庙多得可以用林立来形容。无论是城区还是乡村,走不多远,就能见着或大或小的寺庙。大的是深宅大院,小的憋屈到跟个茅坑似的。庙宇众多又跟当地的生活有关。象莆田这样的沿海地带,过去大多数人靠出海捕鱼讨生活。海洋是变化无常的,出了海,渔民能不能打回鱼来,能不能活着回到岸上,这都是谁也说不准的事。对大自然无奈,只好求助神灵。不管神灵能不能保护自己,至少也是个精神安慰。如今在东南沿海一带都还极为信奉的“妈祖”神,就是出自莆田。莆田的湄州岛,就是妈祖的故乡和妈祖庙的始建地,那里的妈祖庙也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妈祖庙。
      也许这就是海洋文化。这样的文化涵盖着莆田的各个地方。你瞧莆田的老式房子,也是跟海洋有关。莆田的老房子屋脊的两头和四个檐角,都是跟牛角一样往上翘,那模样就跟古代的海船相似。房子的屋顶上不光盖着片头很大的瓦,瓦上面还压着密密麻麻的砖头或者石片。这样的建筑很适应台风频繁的东南沿海,抗风能力很强,而且样式也非常漂亮。特别是有些大户人家的房子,因为房子间数多,房檐就分成了好几节。正中的那几间的房脊最高,两边的房子的房脊一级级的往下降,可是飞檐却一层层的往上翘,就跟翻飞的蜻蜓似的,那种动态美在别地是很少见到的。从这里可以看到,莆田人的审美观和工艺水平果然不同凡响。
      莆田城里有个古建筑叫古谯楼,始建于北宋,当时是子城的城门和城楼。南宋时原楼被烧,改建成鼓楼。谯楼3层建筑,长50米,高25米,重檐歇山造,石砌基台,中开门洞,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大型鼓楼之一,也是福建省仅存的一座鼓楼。这座谯楼,初看跟天安门极为相似,很容易导致象我这种见识比较多的人胡猜乱想。我寻思了,这谯楼即使不是天安门的八辈祖宗,至少也是它的言六代祖亲。
可惜的是这些很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文化残留的已经不多,莆田特色民居已经处于濒危状态。
      莆田的文化虽然带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可她跟中原文化的关系还是源远流长难以分割的。据考证,早在西汉之时,就有大批中央汉军因为军事活动来到了莆田,有很大部分中原将士从此就留驻在当地,他们有的搬来了妻子儿女,有的与当地土著结合,成了早期的莆田人。他们从中原带过去的语言,形成了最早的莆田话。语言学家发现,莆田话里至今还留存着汉唐时期的古音,所以莆田话有个“中原古汉语活化石”之称。现在许多古诗词,你用北方话读是不押韵的,用莆田话来读不光押韵而且朗朗上口。莆田有个非常有名的小吃叫“扁食”,是一种跟饺子馄饨差不多的食物,只是在制作上更有地方特色而已。在陕西、山西、山东、河南一带,不少地方就是把饺子称为“扁食”的。我估计这种食物肯定是当年汉军带到莆田并遗留至今的。还有一个现象,莆田农村带庄字的村名非常多,譬如东庄、坑庄、定庄、圆庄等等。把村称作庄是北方的习惯称呼,我国南半部是没这种称呼的。莆田之所以有如此多带庄的村名,肯定是北方移民的遗留称呼,甚至这些村庄就是北方汉人移民而建的村庄。。

古因倭寇两除夕,

物产丰富工艺奇,

妈祖渊源佛教盛,

文化传承自内地。


 回到顶部
总数 11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