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延河水 → [转帖]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


  共有162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布衣者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28 积分:2570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9/2/24 10:05:00
[转帖]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3/14 14:39:00 [只看该作者]

  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谈陕北人服饰发展变化

   人类的童年就犹如一个人的童年。

    在整个人类历史二三百万年的漫长岁月中,只是到了旧石器时代

的中晚期以后,人类才慢慢掌握了缝纫一些简单衣物的本领,以避热

防寒,以对抗严冬与酷暑的侵袭。这当然就从本质上揭示出了一个明

显的道理:穿衣与吃饭和睡觉有着极大的差别,它从一开始出现的时

候,就带有一种文化的性质,是人类超越了动物性本能后,而获得的

一种文化的成果。

    当然,也正是由于获得了许多非常重要的文化成果,人类才得以

一步步走出荒蛮,走向文明,才能够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向

着人类社会更加高级的阶段发展与攀登。试想,在距今35万年前后的

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如果没有用火技术的发明,没有掌握建造简单房

屋和缝制简单衣物的本领,当时的“河套人”与“黄龙人”又怎么能

从更远的远古出发,一步一步地从四季如春的热带丛林中走出来,跨

上像陕北黄土高原这样的、对整个中华民族都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北方

地区呢?因此,我们也完全有理由这样说:正是由于人类文明的伟大

胜利,才使得在旧石器时代的末期,在群山起伏的陕北黄土高原上,

出现了我们祖先的足迹。

    文明从35万年前后的旧石器时代的末期发展到今天,那么,在人

类的衣食住行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服饰方面,一代又一代的陕北居民们,

奠定了怎样一种具有地域色彩的文化心态呢?

    在广袤的陕北黄土高原上,有一个流传十分广泛的神话传说:上

天(老君爷)在创世之初,本来是让人们每天只吃食一顿饭,而连续

梳洗打扮三次的,即所谓“一吃饭,三打扮。”可传达神谕的老牛却

把神意给弄颠倒了,而传递成了“三吃饭,一打扮”。这样,人们的

生活就完全变了样,就只好忙忙碌碌,到处奔波,为了一天之中能吃

饱三顿饭食而苦苦挣扎着。

    从这个神话传说中,完全可以看出来,世世代代的陕北居民对于

那个愚蠢的老牛,是充满了怨恨情绪的。他们时刻都盼望着,能按照

神的本意,过一种“一吃饭,三打扮”式的轻松愉快的生活。

    然而,大家也都明白,神只是一种虚无的存在,人自己就是神,

所有的神都是由人创造出来的。陕北居民只不过是假借神话传说的形

式,来表达自己的心声。其实,这个神话的言下之意是:世世代代的

陕北居民们,已经被自己一日三餐的需求折磨得筋疲力尽了。

    他们似乎觉得,梳洗穿衣这个人类的需求,一定要比填饱肚皮来

得容易点,所以,他们心中的理想生活,就是尽可能脱离尘世间的一

切俗务,来追求精神的升华与超越,即实现所谓“一吃饭,三打扮”,

这样一种超离人间真实的生活。

    可是,在平凡而又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历代的陕北居民们,又是

如何解决他们的服饰问题的呢?

    人类在最初的生活中,其最早的衣饰当是从狩猎中所获得的兽皮

与树叶了。而人类生活中这一远古时期所形成的特点,在今天陕北居

民的服饰生活中,仍然有着重要的保留。每当严冬到来,除了棉衣护

身以外,陕北居民还喜欢再外套一件皮衣服:比如羔皮筒子呀,狐皮

洞呀等。当然,最普遍的皮衣还是要数老羊皮袄了。

    人类在其最初的纺织过程中,除了纺麻与编织麻布外,在狩猎中

所获得的动物的绒毛,也一定是非常重要的纺织之原料。而这种在人

类早期生活中所形成的纺织的技巧,也一直保留在古老的陕北高原上。

在陕北黄土高原上至今都没有彻底消失的用纺轮捻线,和毛毛匠织毛

口袋的方式,几乎彻头彻尾就是人类早期纺织的活化石。而所有这一

切,在昭示着陕北社会古老文化传统的同时,也自然异常清晰地将陕

北高原的生态与生存特点一并揭示了出来:作为北方严寒地区,陕北

居民的生活,始终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中最有效的御寒衣物皮毛。而半

农半牧的生产方式,以及长期以来的民族杂居与融合,又使得历代陕

北居民的服饰生活中不缺乏足够的皮毛资源。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对

于衣皮食肉的游牧或半农半牧生活方式的、从情感到文化习俗上的认

同。这样,就导致了在长期以来的陕北社会中,皮毛衣物异常重要的

地位和作用。

    在冬天以外的另外几个季节里,人们当穿着哪种质地的衣物呢?

正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复杂的需求,人们发明了纺织纺麻,纺棉,纺

蚕丝。进而织出了较皮毛衣服用途更为广泛的麻布,棉布与丝绸等,

利用天然纤维所制成的丰富多彩的纺织品,才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类社

会的穿衣。

    根据一则神话传说来推测,在丰富和扩大人们衣料的问题上,发

源于陕北高原的黄帝部落曾作出了自己十分重要的贡献。神话将中华

民族发明养蚕剿丝的功绩,归于了著名的女发明家嫘祖,这自然就使

得陕北高原上的居民们,处于了一种永恒的光荣的地位。可光荣归光

荣,在年复一年的现实世界里,就是发明了养蚕业的陕北居民们,也

绝不可能整天穿绸缎,过着像神仙一样的生活。

    从古到今,真正在陕北居民生活中发挥着基础作用的衣料,无疑

是麻布与棉布。是麻布与棉布这两种先后出现,又彼此替代,真正普

及到普通人生活中的布料的发明,才使得人类社会中普通人的衣着逐

渐地丰富起来了。人们不光拥有了越冬所用的棉衣与盛夏时所穿的单

衣,还进一步发明了春秋两季所用的夹衣。如此一来,才使得像陕北

高原这样的北方土地上的居民们,最终克服了种种的不便,在衣着方

面进入了一种相对可以自由着衣的境界。在这种相对的自由中,人类

还需要进一步考虑什么问题呢?那自然就是衣服的款式了。

    上衣,下裳,足履,首冠,大致说来,一个人从头顶武装到脚底,

其衣服基本上可划分为这么四大类。

    在这么几大类衣裳中,保护上身的所谓“上衣”与保护下身的所

谓“下裳”是最早出现的。在经过了从新石器时代到公元前一二世纪

漫长的发展演变后,我国古代的各类不同的服装,基本上取得了各自

比较稳定的形式,跨入了一种基本成熟的阶段。而这种稳定与成熟了

的服饰文化,在历史上所产生的影响,又基本上和整个中国的封建社

会相始终。不言而喻,如此久远的服饰文化影响,也一定会对陕北高

原上的人们,产生其决定性的影响力。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布衣者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28 积分:2570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9/2/24 10:0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3/14 14:41:00 [只看该作者]

 

  如果认真地来考察,我们就不难发现,在半个世纪前仍然在高原

上流行的那一套长襟棉袄大裆裤中的“长襟”与“大裆”,就明显地

存留有秦汉时期中原文化中上衣“右袄”与裤裆宽大打折的特点。当

然,在大致保持了和汉民族服饰基本特点相一致的前提下,陕北黄土

高原作为一块相对独立,相对封闭的生存空间,也自有许多属于这块

土地自己的特色。比如,半个世纪之前的陕北男子汉,一般都喜欢在

头上拢(戴)一块有着蓝色线条的白色布毛巾:即陕北民歌中所谓“

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的那一种毛巾。这毛巾在包裹了大半个脑袋以

后,在额前这么一挽结,呈现出煞是好看的双耳形,构成了陕北居民

服饰中一种独具的特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在电影与戏剧等艺术

手段的渲染下,这一种著名的在额前挽结的形象,几乎就变成了陕北

居民在五十六个兄弟民族中,一种典型与标准的形象。

    陕北人当时之所以形成扎羊肚子手巾的习惯,还在于它的实用性。

陕北四季分明,夏日酷热难当,干活时围一块毛巾,既可消暑,又可

吸汗。冬季天寒地冻,羊肚子手巾将头一包,胜过戴顶大棉帽。春秋

时节黄沙漫天,羊肚子手巾便成了最好的防尘头巾。

    然而,不管衣服的款式与质料发生了何样变化,本世纪以前,对

黄土高原上历代的陕北居民们来说,一个穿衣问题,一直都没有像他

们所梦想的那样被彻底解决掉。神话中的“一吃饭,三打扮”模式就

不必去说了,若人类社会的生活模式果真是那样的话,这个穿衣的问

题自然就会更突出。即便是在吃饭第一,穿衣在后的“三吃饭,一打

扮”的生活方式中,这个被大大“缓解了”的穿衣问题,也始终都困

扰着历代陕北居民的心思。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小时不补,大了要尺

五。”从这两则广泛流传在高原上的谚语中,我们当然可以看出,普

通陕北居民在其日常生活中,其服饰基本上是以穿旧衣服为主的,所

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而且,衣服一旦有了一点

儿破绽,就必须立即去缝补,所谓“小时不补,大了要尺五”。本来

一个很小的破绽,只是由于没有及时缝补,结果被费去了一块很大补

丁(一)尺五(寸),这当然就得不偿失了!

    因此,衣服破了趁早补,这也是陕北社会通过其文化的传承,从

小就在每个陕北居民心中,确立起来的基本的生活态度与意识。

    这种态度自然就和陕北居民理想中的生活追求有矛盾。陕北居民

们不是在做梦中都喜欢打扮得漂漂亮亮么?他们不是主张和盼望过一

种“一吃饭,三打扮”式的优哉游哉的神仙式生活么?确确实实是这

样。追求和盼望一种神仙式的好日子,这当是普天下芸芸众生的一个

普遍的想法。

    然而,天下几人能成神仙?既然神仙生活仅仅是一种虚无缥缈的

幻想,那么,作为“饮食男女”中的普通人,其居家过日子的态度,

自然就得切合实际了。由于生存环境的艰难,陕北居民面临的最大的

问题,当然首先是吃饭。由于年复一年地被吃饭问题所困扰,人们对

自己填不满的肚皮生出一种怨恨的情绪。人们不由得要思索:人为什

么要吃饭呢?人为什么要一日三餐呢?难道不能一日一餐么?回答自

然是否定的。

    那么,在这种十分尴尬的处境中,人类要生存,要繁衍,便只有

过一种艰苦生活了,就只好在大多数的日子里,穿一种补着补丁衣服

了,这当然有一种无可奈何的味道。但好在人们也习以为常了,既然

“一吃饭,三打扮”式的日子不会来,既然“三吃饭,一打扮”的模

式才是人间必须奉行的模式,而比穿衣问题更为重要的、属于人类本

能范畴内的吃饭问题,也就自然成为了人们所要考虑的首要的问题。

    然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年三百六十天,即便是在艰难中

度日的陕北居民们,也并不是天天都只穿旧衣服。因为,如果天天都

穿旧衣服,那么,新衣服做了给谁穿?旧衣服又是如何穿旧的?其实,

在有苦有甜的现实生活中,善于勤俭持家的陕北婆姨们,总是把家人

的衣裳划分为家常衣裳,和见人衣裳这么两大类。家常衣裳当然就是

日常生产劳动中所穿的衣裳。它当然看起来旧一点,有时候还往往摞

着块补丁,可见人衣裳就不一样。见人衣裳常常是一种全新的衣裳,

往往连一块补丁也没有。所以,热爱生活,又充满着强烈的乐观主义

精神的陕北居民们,每逢到了新春正月与一些有着喜庆色彩的日子里,

人们就会将自己仅有的几件见人衣裳穿戴在身上,以一种焕然一新的

形象,出现在人群中,有说有笑地展示着自己的姿态,沉浸在一种纯

粹美好的人生状态中。

    现在,随着陕北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富裕起来的陕北人的服饰

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的“一衣多季”早已变为“一季多衣”不说,

衣服的款式多种多样,颜色五彩缤纷,陕北服饰文化快速走向开放、

多元、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这种改变与改造所造成的结果,就是陕北

人父辈或祖辈享用终生的许多服饰的形式,正在生活中消失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布衣者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28 积分:2570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9/2/24 10:0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3/14 14:53:00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布衣者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28 积分:2570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9/2/24 10:0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3/14 14:54:00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3/14 16:11:00 [只看该作者]

《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屹梁梁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1918 积分:63498 威望:0 精华:27 注册:2009/8/10 21:0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3/15 22:37:00 [只看该作者]

在陕北农村时,常见男人穿一种背心,两侧腋下用两条布条连接前后襟,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定的名字,就叫褂子之类的吧,在正规市场上没有见到专门卖的。我很喜欢,在插队时从集上用全国粮票换过一件,穿上后感觉不好看,因为那时我瘦得跟小鸡子似的,根本挑不起来,我只得给老乡了,人家穿起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帅呆了”!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小平鱼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111 积分:630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8/31 15:1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3/18 15:50:00 [只看该作者]

我也喜欢这种衣服,可惜都是后生家穿的,肯定特凉快,又省布又好做,好象别的地方还没有。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盖头坪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3541 积分:24440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9/10/25 18: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3/18 18:44:00 [只看该作者]

老屹和鱼儿说的那种衣服,我怎么觉得就是老北京人说的“汗踏儿”呀。小时候,在炎热的夏天常见蹬三轮的工人穿着,因为是用粗布缝制,吸汗,看着也凉快。如今我再也看不到这种“汗踏儿”和穿“汗踏儿”的人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凌云志
  9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9106 积分:50941 威望:0 精华:41 注册:2009/5/13 9:3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3/19 12:35: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屹梁梁在2012-3-15 22:37:00的发言:
在陕北农村时,常见男人穿一种背心,两侧腋下用两条布条连接前后襟,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定的名字,就叫褂子之类的吧,在正规市场上没有见到专门卖的。我很喜欢,在插队时从集上用全国粮票换过一件,穿上后感觉不好看,因为那时我瘦得跟小鸡子似的,根本挑不起来,我只得给老乡了,人家穿起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帅呆了”!

陕北叫做布衫的是有袖的,这种褂褂真想不起老乡们叫个甚了。



原陕北延安地区延长县郭旗公社插队,祝愿全国的知青朋友们幸福快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一根筋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597 积分:9099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1/20 22:0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3/22 9:41:00 [只看该作者]

北京叫“汗踏儿”,是这么回事儿。

 

越江放的这歌听着怎么要掉眼泪似的。


 回到顶部
总数 11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