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湖四海同是一代人 → 蒋介石下错一步棋丢掉整个大陆


  共有171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蒋介石下错一步棋丢掉整个大陆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九月菊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755 积分:2075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6/16 16:48:00
蒋介石下错一步棋丢掉整个大陆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4/18 17:14:00 [显示全部帖子]

蒋介石下错一步棋丢掉整个大陆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无论在国内国际的威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虽然毛泽东领导的中共占有4分之一的天下,但中国的整个经济命脉和交通要道都在蒋介石手中,最主要是二战中的两个获胜大国美国和苏联都支持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在这样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共想要染指整个中国的领导权应该说还是一个天方夜谭的梦想。

  日本人的投降为国共两党的战略布局提供了新机会,谁在这盘棋上布下好局,谁就有了取胜的先机。双方的眼光同时看准了由日本人经营了十多年的东北,这是国共两党的真空地带,双方在东北的布局决定着战后中国的政治天平。

  早在抗战胜利前夕的1945年6月10日,高瞻远瞩的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指出:“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占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巩固的基础”。两个月后的8月10日午夜至8月11日晚6点的18个小时之内,朱德总司令连发七道命令调兵遣将部署进军东北。到抗战胜利后的半年内,中共已经将其兵力的近1/4调入东北,同时派出一大批地方干部随部队进入,使中共在东北迅速建立起强大的政治军事势力。

  东北的战略经济地位,在随后的解放战争中充分的显现出来。张家父子在东北经营期间已经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后来日本人更把东北当成中国战场的大本营来经营。东北当时拥有3000万人口,物产丰富,工业、交通发达。除这些物质条件外,由于东北与苏联接壤,如果中共能够巩固在东北的势力,就能够直接受到苏联的支持,这对于影响双方势态至关重要。在影响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上,毛泽东总是比蒋介石高出一筹,这就是毛泽东提出的可以丢弃其他根据地也要举家搬往东北的原因。

  蒋介石也看出东北的重要,他动用了大部分的美国资源来调动自己的兵源,想抢在中共之前把东北控制在自己手中,但是在由谁来主政东北的布棋上却犯下致命错误。

  国民党内部谁最有资格主持政局东北?无疑应该是“西安事变”后被软禁的张学良。张家父子在东北经营多年,势大根深。如果这时启用张学良,蒋介石不光会博取很好的政治名声,也会让中共今后在东北的发展陷入两难的境地。

  对于张学良的复出,国民政府内不少有政治头脑或者朴实感情的人都不断向蒋总统提出建议,由张学良领军回师东北在国民党内的呼声很高,蒋介石也明白张学良是主政东北的最好人选。犹豫不决之际,传来共产党的声音,这让蒋介石疑惑丛生,本来的一步好棋让蒋介石给下得满盘皆输。

  中共一方面加紧自己在东北的部署,也非常关注自己以后在东北的实际对手是谁。张学良是一位显要的人物,由张学良成为中共在东北的对手是很有可能的。

  如果张学良入主东北,对中共来说将面临一种复杂的感情。由于“西安事变”的原因,中共与张学良有过很好的合作,国民政府内重量级人物中,中共最好的朋友应该就是张学良,他来东北要比任何人来东北更容易合作。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中共很希望张学良来主持东北局势,这可以使中共在东北有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两个阵营毕竟有着完全不同的政治目标。张学良是一个不拘泥于原则的人,可以你好、我好、大家好,如果形势的演变会危及他的根本,张学良是个六亲不认的人物。中共要想让东北变成自己的天下,就必须与张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这将使中共在张学良和国人面前陷入道德危机。张学良是中共的朋友,或大或小也是中共的恩人,中共要取代张学良成为东北的主人就会面对许多的障碍。

  中共的策略总是要高人一筹,在不久的国民参议会上,周恩来代表中共向蒋介石大声疾呼:释放张将军回东北!这里中共的意思很明白,不光是要释放,而且是直接回东北,中共连张学良复出后的工作都给蒋介石安排好了。

  周恩来此举明白的告诉大家,利用抗战胜利后短暂的国共良好关系,呼吁释放张学良,中共是讲情谊的,不会忘记老朋友。这不光是国共合作需要的政治氛围,也是赢取国人道德信任的好机会。如果蒋介石真的按照中共的要求释放张学良,并委以东北的重任,中共的高姿态与张学良重新开始在东北的合作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当然,毛泽东更知道蒋介石那与生俱来的疑虑秉性,中共如此大声旗鼓的呼吁释放张学良,反而会让蒋介石疑惑丛生,毕竟“西安事变”的枪声太让蒋介石印象深刻。果然,蒋介石在得知中共的公开呼吁以后,马上改变了曾经犹豫之中想启用张学良的想法。蒋介石也明白那个简单的道理;“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支持,凡是敌人支持的我们就要反对”。凭什么我老蒋要听中共的安排?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对张学良放虎归山,万一失去控制,这将得不偿失。那些致力于张学良复出的国民政府要员看见蒋总统决心已下,都不再坚持自己的主张。张学良最后的,也是最有机会复出的时机在政治家们的运筹中被彻底消灭了。

  政治家们都爱玩折中,折中手艺的高低决定政治家的命运。虽然张学良回东北的提议遭到蒋介石否决,但张氏父子在东北的这张牌总是要打的,张学良不能用就用张学铭吧。张学铭是张家的二公子,张学良的同母兄弟,曾经担任天津市市长,在东北上层人士中具有较大影响。这样的人才蒋介石是肯定要用的,他鼓足了勇气任命张学铭为东北保安司令部参议室中将主任,东北行营参议室副主任等职务。
待续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九月菊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755 积分:2075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6/16 16:4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4/18 17:16:00 [显示全部帖子]

真的是一念之差?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九月菊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755 积分:2075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6/16 16:4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4/19 11:34:00 [显示全部帖子]

       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张学铭根本不买蒋介石的帐,张学铭委婉的拒绝了蒋介石的任命不去东北上任。原来,“西安事变”以后张学铭也受到牵连,东北军除个别人物以外全部被清算,远离了国民政府的权力核心。即使在抗战的最艰难时刻,张学铭想出头为国效力也受到冷遇,甚至还受到监视,活动处处受限制,8年的门前冷落车马稀早已经让张学铭心灰意冷。如果此刻蒋介石的任命有一些实际的权力让张学铭得以发挥,说不定张学铭还能够接受。但是蒋总统所任命的职位都是一些退休干部的工作,离不开“参议”两个字,这分明就是对正年富力强张学铭的不信任。既然这样,张学铭何必要去趟那个浑水。在东北这盘棋上,蒋介石彻底抛弃了张家父子过去苦心经营的基础。

  中共终于迎来了她的对手,让中共和许多人大跌眼镜的是一位中规中矩意都想不到的人物-------熊式辉。熊式辉担任了蒋介石精心组建的国民政府东北行营主任,主持东北接收及对苏谈判。为了让更多的人有糖果吃,更有利于蒋总统的控制,东北被分割成9个省,蒋介石亲自任命了这9个省的省长。此外,蒋介石还任命蒋经国担任特派员,总理同苏联进行的各项合作谈判。

  那位熊式辉早年留学日本,最大的政绩是在红军放弃江西后主政江西十余年,是一位以蒋介石惟命是从的规矩人物。蒋介石在东北的布局表明他想亲自插手东北的事务。说起来是很重视东北,但蒋介石要亲自插手的事情太多了,在一日千变的东北局势下蒋介石根本无暇顾及,等于是放纵了中共在东北的发展。

  蒋介石不用张氏家族的人共产党用。张学良的四弟张学思是一位33年参加共产党的年轻干部,刚满30岁的张学思被中共任命为辽宁省主席兼辽宁省军区司令。被委以重任的张学思军政大权一把抓,足见中共对他的信任和重视,仅此对张家后人的任命上就让中共在争夺东北中占得了先机。

  复土还乡的张学思上任后立马发表了《告东北同胞书》,宣传共产党的主张。东北老乡见张家四少爷都是共产党的人,对人心转到共产党一边影响很大。张学思充分发挥张氏家族在东北的影响,广泛联系各方人士,筹粮、筹款、收缴日伪时期的武器,安定地方人心,迅速赢得东北老乡的好感,为中共在东北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大坝的顷溃都是从一个点上开始的,进入东北的中共势力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组建了以后解放战争中武器装备和战斗力最强大的第四野战军集团,不到三年时间就发动大规模兵团作战的辽沈战役,一举把蒋介石的势力清除出东北。

  东北不保北平就失去屏障,华北也失去依靠。中共在半年时间内一口气发动三大战役再把国民党的势力从长江北岸清除干净,蒋介石丢掉整个中国大陆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回过头来看这一切都源于抗战结束时的国共双方布局上,蒋介石在东北没有布下张学良这步棋是一大败作,丢掉了很大一股“势”。如果有张学良在东北与中共周旋5年时间,国际国内形势的演变也许就是另外一种结果。

完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九月菊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755 积分:2075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6/16 16:4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4/19 11:39:00 [显示全部帖子]

嘿嘿!后悔药没的吃!谢谢共同姐姐,白雪姐姐专注!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九月菊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755 积分:2075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6/16 16:4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4/19 19:01:00 [显示全部帖子]

随风好,谢谢关注!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九月菊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755 积分:2075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6/16 16:4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4/20 18:27:00 [显示全部帖子]

张学思之死:

1928年入奉天同泽中学读书。1931年初到北平入私立汇文中学学习。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3年3月参加反帝大同盟,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党组织派遣到廊坊东北军六十七军特务大队做兵运工作。1933年9月经长兄张学良介绍入南京中央军校第十期预备班学习。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后,被国民党当局逮捕。不久获释继续学习,1937年初毕业后到东北军第五十三军任见习排长、上尉参谋。受中共组织派遣,曾到上海、南京、武汉等地联络东北军将领,为争取释放张学良进行活动。   1938年10月到延安,后入马列学院学习。1939年9月起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直属二队(亦称东北干部队)队长。1940年率队到达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后任冀中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参加了冀中区1941年春季、秋季反“扫荡”和1942年五一反“扫荡”、威县掌史村突围战。1943年起任冀中军区副参谋长兼作战科科长、晋察冀军区参谋处长。1944年调任晋察冀军区平西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与组织指挥了平西地区1945年春夏季攻势作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任辽宁省政府主席、辽宁军区司令员,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辽东办事处主任等职。参加了创建巩固南满根据地的斗争和四保临江等战役。  
  1946年02月—1948年06月任东北大学校长(此东北大学是共产党于1946年在本溪创建的,1950年改名为东北师范大学)   1949年4月受命创建海军学校,任安东海军学校副校长。同年9月作为军队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张学思任大连海军学校副校长兼副政委。1953年被任命为海军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56年,为了培养更高层次的海军将领,张学思被拟派往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留学,但苏联方面却提出异议,说他是大军阀张作霖的儿子,不同意接收他去留学。周恩来得知后,立即向苏方提出:张学思在青年时代即背叛了家庭,追求进步,在白色恐怖中冒着生命危险,参加共产党,为党做了许多工作。他是在长期斗争中锻炼成长、经过考验的优秀军事干部,我们党一直很重视对他的培养,经过周恩来说明,苏联同意了中方的决定;1958年,张学思毕业回国后任海军第一副参谋长、参谋长。   “文革”中,林彪一伙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张学思逮捕关押。   毛泽东主席接见张学思(1956年)
  1970年,张学思病情恶化,当周恩来看到张学思的病情报告时,立刻批示:“要告诉医院,设法进行抢救,如果他们力量不够,可以请301或其他医院一块儿进行抢救。”周恩来的批示尽管以急件下达到医院,尽管医院领导和医生及时进行会诊并提出多种治疗意见,但由于张学思被李作鹏一伙折磨得病情太重,再加上他们的抵制阻挠,还是于1970年6月29日含恨离开了人世。   张学思被迫害致死后,毛泽东、叶剑英指示要认真查清,以便正确处理,周恩来几次指示要查清迫害张学思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军委和海军党委给张学思彻底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回到顶部